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邪正相争强者胜。人体阳气盛衰决定着个体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易感性及预后、转归情况。任督灸作为艾灸疗法中的一种特色大灸,以施灸面积广、火力大、持久深透且隔铺药物为特点,通过艾药结合的方式作用于任督二脉,可最大程度调整五脏六腑及全身气血,扶助人体阳气,提高抗御新型冠状病毒的能力。任督灸可根据个体的身体状态,辨证施以不同的药物。谨守病机,随证加减,以灸促药,以药强灸。一则可以温补元气,提升人体正气;二则可以温化寒湿,改变人体寒湿的环境状态;三则对证施药纠偏,恢复患者阴阳平衡的状态,营造不利于病毒生存的体内环境。在新冠肺炎防控中,任督灸可以发挥“未病先防”“愈后防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何红霞  张丽娟  范恒 《中医学报》2020,35(8):1594-1597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感患者的中医体质,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306例临床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评估,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易感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史等因素的分布规律。结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易感的中医体质有4种,分别是痰湿质(29.7%)、阳虚质(23.9%)、气虚质(14.4%)、阴虚质(13.1%)。男女数量相当。有吸烟史者仅占4.6%。体质量指数偏大、肥胖和重度肥胖者所占比例为57.2%。有基础疾病史者占比为59.2%。结论:痰湿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主要易感中医体质类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男女未见明显发病差异;有吸烟史者更不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体质量指数偏大、肥胖和重度肥胖以及有基础疾病史的人群更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流行病归属“疫病”范畴,是有强烈传染性和广泛流行性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阴虚体质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易感中医体质类型之一,在疫病流行期间,应充分准确地辨识阴虚体质,灵活运用中医药方法防治疫病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在中医中药、食疗、药膳、穴位按摩、中医情志疗法、健身气功、起居调摄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通过改善阴虚体质状态,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级预防,对疫情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西安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重在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主要针对的人群包括:1.身体健康,无异常指征,需保持最佳状态者;2.体质偏颇,有疾病易患倾向者;3.自觉症状明显,但理化指标无异常者;4.理化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者;5.慢性病稳定期,需延缓发展,预防并发症者;6.病已痊愈,但需预防复发者;或大病初愈,大手术后身体虚弱,需进一步调养康复者。治未病目前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养生健康指导、中药调理、膏方调理、药酒药膳调理、针刺、艾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肺部炎症性疾病。病毒传播迅速,传染途径多、致病力强,目前无特效药物。针对此次肺炎,中西医联合治疗,疗效显著。祖国医学曾在"瘟疫"类疾病的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思想为理论基础,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并从中医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展迅猛,传染性极强,感染人数庞大,且致死率较高,短期内即对人类生活造成巨大破坏。然而,目前西医并无临床特效药物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肆虐。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固本培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症状多以发热为主,潜伏期较长,舌苔多厚腻,兼有纳差、腹泻等表现,其中医病因病机多属湿邪内蕴、久而化热、郁于体内。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起病急,变症快,与中医"瘟疫""戾气"的发病、传变极其相似。作者所在的团队亲临疫情前线,根据病例资料及病例诊治经验,结合中医疫病及膜原疾病的认识,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表现出来的疑难、重症,变化极速,与膜原疾病的诊治相符,文章从中医膜原疾病诊疗角度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以期为中医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中医伏气温病角度看,“有病无症”的出现与“疫气”毒力不强,或者正盛邪退,或者正气不足有关。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病无症”患者的3个不同表现类型,可分为无症状期、轻型期、重型不典型期。在这三期之下,根据患者发作阶段的不同亦可做进一步细分。在“三因制宜”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的体质、舌象、脉象、发病节气、发病地点、理化检查指标等,“因人”“因时”“因地”地有针对性辨证论治。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湿邪致病的核心,将祛湿之法贯穿疾病治疗始终,方药如桑菊饮、银翘散、桑杏汤、杏苏散、参脉饮、荆防败毒散、白虎汤、麻杏石甘汤、犀角地黄汤等均可酌情选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上海局部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为确立核酸筛查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重点人群提供中医体质学说依据。方法 设计中医体质量表,对上海市花博园安徽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通过中医临床数据采集平台录入一般资料和体质调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0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无症状感染者中,全程无症状感染病例163例,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57例。163例全程无症状感染者中,平和质141例(86.5%),偏颇质22例(13.5%),57例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中,平和质3例(5.3%),偏颇质54例(94.7%)。两组平和质、偏颇质分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无症状感染者的平和质分布率显著高于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P<0.05)。全程无症状感染者出现频率超过10%的体质类型仅有平和质,而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病例出现频率超过10%的体质类型有4种,分别是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气虚质。全程无症状感染者的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气虚质分布率显著低于无症状感染转化为轻型者(P<0.05)。结论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由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的发病过程与体质偏颇、基础疾病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平和质者的隐蔽性强,是优先进行核酸筛查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1]。体质与日常生活起居息息相关,但是不同偏颇体质与血糖、血脂、尿酸等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探讨不同中医体质与血糖、血脂、尿酸等指标的关系,为偏颇体质调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戈谢病与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志鸿  张本恕 《医学综述》2008,14(4):583-585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最新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与少见的遗传病戈谢病有关。戈谢病患者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多数发病年龄早,无明显的静止性震颤,对左旋多巴的反应差,也有典型的左旋多巴有反应的帕金森病。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突变,即使是杂合子也有发展为帕金森病的危险,而且帕金森病患者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突变比普通人群高。在戈谢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病理研究中发现共核蛋白阳性的路易体和包涵体。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常同时合并有慢性顽固性耳鼻咽喉科疾病。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仍然是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试验。胃食管反流与咽喉慢性炎症有明确致病关系,经抑酸治疗有效;与喉癌及癌前病变缺乏前瞻性研究;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间互有因果联系;与慢性鼻窦炎关系密切,但尚有异议;是分泌性中耳炎发病诱因之一。高度怀疑与胃食管反流有关的患者应进行24h食管pH测定、食管压力监测、内镜等检查,一旦确诊应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络病学说是指导内伤疑难杂病临床治疗的应用理论,掌握络病发病特点、病理变化、临床特征及治疗方药将会使许多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取得新的突破,着重阐述了应用络病理论在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手术在桥本氏病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桥本氏病(Hashimoto'sdisease,HD)合并有其它甲状腺疾病的手术应用和指征。方法总结我院1993年1月~1997年12月甲状腺手术病例986例,病理证实为HD的31例,对合并症和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合并甲状腺癌5例;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4例;有气管压迫症状4例;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结论应注意对无症状而伴有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HD患者的误诊,HD可合并腺癌;HD如伴有孤立的结节或压迫症状,抑制治疗无改善则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与神经退行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颖 《医学综述》2008,14(4):520-521
线粒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是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早期共识的病理现象。从线粒体形态结构异常(包括线粒体形态结构异常、线粒体基因突变)和线粒体功能异常(包括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β-淀粉样蛋白级联反应、氧化应激、钙超载、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细胞凋亡过程)等方面予以综述,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防治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减少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的发生率为0.15%,占同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1.65%,孕产妇病死率为0.01%。围生儿病死率为34.78%。结论:加强基层妇幼保健工作,普遍进行产前检查,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及不恰当的扩溶治疗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心脏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治疗应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原发病,适时终止妊娠。当一般治疗不能改善临床症状时,应果断终止妊娠,以挽救产妇生命。  相似文献   

17.
段晓宇  成蓓  朱虹  何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4):1575-1578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阐明其作为冠心病预测因素的价值,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疑诊"冠心病"住院的患者10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肝脏超声检查,确诊冠心病69例(冠心病组),其中合并NAFLD 44例(CHD-NAFLD组),单纯冠心病25例(单纯CHD组);非冠心病患者32例(非冠心病组),其中合并NAFLD 7例(单纯NAFLD组),未合并NAFLD者25例(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中NAFLD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63.77%和21.87%,P<0.01),合并NAFLD的冠心病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P<0.05),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可以独立地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P=0.001,OR=6.014,95%CI(2.104,17.192)〕。结论 NAFLD与冠心病存在明显的独立相关性,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NAFLD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可用其初步评估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燕  陆振虞 《医学综述》2007,13(14):1078-1080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引起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本文就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病理机制、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和聚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4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24例)和实验组(2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藻酸双酯钠和肝素等降血脂、抗感染类药物,实验组采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心悸、心绞痛、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8%)明显优于对照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要在抗感染和纠正水电介质失衡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酯类药物,以减轻心脏负荷,缓解冠状动脉痉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MU Hong-wen  于静 《医学综述》2008,14(16):2470-2472
牙周病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成人失牙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牙周病也能影响全身健康或疾病,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牙周病与全身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低体质量早产儿、肺部感染、疱疹病毒感染、消化道疾病等的关系予以综述,结果表明牙周病与许多系统性疾病存在相关性,全身系统性疾病可能促进或加剧牙周病的发生、发展,而牙周病是系统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甚至可能是某些系统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