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目的:研究补脾强力复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血清Th1/Th2/Th17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PF级雌性Lewis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及补脾强力复方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免疫诱导注射鼠源性AchR-α亚基97-116肽段方法制备大鼠EAMG模型。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FN-γ、TGF-β、TNF-α、IL-2、IL-4、IL-17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FN-γ、TNF-α、IL-2、IL-4、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TGF-β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脾强力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IFN-γ、TNF-α、IL-2、IL-4、IL-17水平明显降低,而TGF-β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醋酸泼尼松组大鼠血清TNF-α、IL-2、IL-4、IL-17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脾强力复方能有效降低EAMG大鼠IFN-γ、TNF-α、IL-2、IL-4、IL-17水平,升高TGF-β水平,从而纠正EAMG大鼠Th1/Th2/Th17细胞因子失衡,这可能是其治疗EAMG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灵彬 《陕西中医》2007,28(10):1430-1432
目的:观察保孕颗粒对流产大鼠模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γ)的影响。方法:用羟基脲和米非司酮造SD大鼠流产模型,随机分为造模组、治疗组、空白对照三组,用药7d后处死,采外周血血清ELISA法检测IL-2、IL-4、IL-10、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外周血中Th2细胞因子表达与造模组比较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虽较低但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保孕颗粒具有纠正肾虚流产大鼠外周血中Th1/Th2平衡反向偏移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流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增液汤对SS模型鼠颌下腺Th1样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增液汤对SS模型鼠颌下腺Th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ELISA法测定Th1样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样细胞因子IL-4、IL-6的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小鼠颌下腺中IL-2的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液汤组小鼠颌下腺中IL-2的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干扰素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佐剂组小鼠颌下腺中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液汤组、干扰素组IFN-γ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明显(P0.01)。各组之间IL-4的含量无明显差异。模型组比空白对照组IL-6的含量明显增高,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液汤组与模型组相比含量下降较多,干扰素组下降趋势也较为明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增液汤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因子IL-6、IFN-γmRNA的基因转录抑制细胞因子蛋白合成及分泌,间接地抑制了Th细胞的分化增殖,从而缓解SS小鼠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减轻SS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血清辅助性T细胞(Th)1/Th 2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CFS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8只。采用束缚+冷水游泳的复合应激法制备CFS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关元""足三里"(双)穴,2个疗程(7d为1个疗程,1次/d,共14次)后,测量其体质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h 1(γ-干扰素,IFN-γ)和Th 2(白介素-4,IL-4)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血清IFN-γ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降低,IFN-γ/IL-4比值下降(均P0.01);针刺组大鼠体质量增加,血清IFN-γ含量较模型组升高,IFN-γ/IL-4比值上升(P0.01,P0.05)。结论:针刺可调节CFS大鼠Th 1/Th 2失衡,可能是针刺治疗CFS起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李晓屏 《新中医》2010,(1):82-83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观察组在基础疗法上加用穴位贴敷疗法。比较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白介素-4(IL-4)及干扰素(IFN-γ)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5.0%,对照组55.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IL-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IFN-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IL-4、IFN-γ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敷贴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对Th1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泻火养阴散对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50例初发GD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用他巴唑治疗组25例(A组),泻火养阴散联用他巴唑治疗组25例(B组);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GD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以IFN-γ/IL-4作为反映Th1/Th2细胞因子的指标。结果:初发GD患者与正常组比较,血清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GD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血清IFN-γ水平降低(P<0.01),血清IL-4水平降低(P<0.05);IFN-γ/IL-4比值降低(P<0.01);与A组治疗后比较,B组治疗后血清中IFN-γ水平(7.87±1.62)vs(8.96±1.87)ng.L-1及IFN-γ/IL-4更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泻火养阴散可使Graves’病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1.53±0.11)vs(1.61±0.18)ng.L-1降低,IFN-γ/IL4比值降低,通过调节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来调整Th1/Th2平衡,改善GD患者的免疫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止喘贴对哮喘大鼠血清中IFN-γ、IL-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止喘贴穴位贴敷对卵蛋白致敏哮喘SD大鼠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n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各12只,地塞米松组和止喘贴组,每组各10只。以卵蛋白(OVA)致敏激发法制备大鼠哮喘模型,用止喘贴穴位贴敷,并与空白组、模型组和地塞米松组比较。主要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IFN-γ、IL-4水平。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清中IL-4的含量明显升高,而IFN-γ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止喘贴组能有效降低血清中IL-4含量,同时可升高IFN-γ的含量,调节Th1/Th2的失衡,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地塞米松组相比,止喘贴升高血清中IFN-γ的含量方面优于地塞米松之外,IL-4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胞因子IFN-γ、IL-4含量的变化反映了Th1和Th2细胞的失衡,它们参与了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止喘贴通过升高血清中IFN-γ,降低血清中IL-4来改善Th1和Th2细胞的失衡状态。来改善缓解哮喘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金银花、连翘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为金银花组和连翘组,每组再分为正常组、中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4个亚组进行处理,观察小鼠的临床状态,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金银花(0.01 kg/L)、连翘(0.01 kg/L)水煎液对小鼠大肠杆菌的感染有保护作用。与正常组及中药组比较,模型组与治疗组小鼠血清IFN-γ、IL-4表达及IFN-γ/IL-4、IFN-γ/IL-10比值均显著升高(P均<0.01);金银花治疗组较模型组IL-10表达显著升高(P<0.05),IFN-γ表达与IFN-γ/IL-4比值有升高趋势,IL-4表达和IFN-γ/IL-10比值有下降趋势;连翘治疗组较模型组IFN-γ和IL-4表达以及IFN-γ/IL-10比值有下降趋势,IL-10表达和IFN-γ/IL-4比值有升高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感染模型小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2型(Th1/Th2)细胞因子分泌亢进,Th1/Th2平衡有向Th1型漂移的特点。金银花、连翘水煎液均能有效保护感染模型小鼠,其调节小鼠的免疫功能可能与调节Th1/Th2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针刺对Ⅳ型变态反应豚鼠模型T辅助-1型/T辅助-2型(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应用二硝基氯苯(DNCB)外用激发豚鼠Ⅳ型变态反应模型,进行针刺治疗,观察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浓度变化.结果: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空白组、针刺组均较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空白组较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也较低,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γ-干扰素(IFN-γ)、IL-10水平空白组、针刺组均较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IL-10的水平空白组最低,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FN-γ/IL-10的值、CGRP浓度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模型组的CGRP浓度显著低于造模前,在经过针刺治疗后浓度显著升高.结论:针刺对Ⅳ型变态反应豚鼠模型有显著的抗Ⅳ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瘿气灵对Graves病(GD)血清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初发未治的确诊为GD的患者147例,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中西医结合组按中医辨证符合虚证(心肝气阴两虚)、实证(肝胃火旺)及虚实夹杂证。治疗组各组用瘿气灵5粒,tid;西药对照组用他巴唑5mg,tid。各组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超敏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FN-γ(γ-干扰素)和IL-4(白细胞介素4)值,计算二者比值,治疗前后各一次。结果:各治疗组治疗前IFN-γ、IL-4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IFN-γ/IL-4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治疗组治疗后IFN-γ、IL-4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IFN-γ/IL-4值各治疗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瘿气灵通过调节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来调整Th1/Th2平衡,改善GD患者的免疫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夹尾刺激加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病证结合的气滞血瘀型EM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琥珀散高剂量组、琥珀散中剂量组、琥珀散低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分别灌胃给药,4周后处死。比色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前列腺素2α(PGF2α)水平,光镜下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结果:①琥珀散高、中剂量组可降低模型鼠血清NO含量、NOS活性和血浆PGF2α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孕三烯酮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琥珀散低剂量组可降低模型鼠N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模型组大鼠在位内膜腺体数量多,腺腔完整,异位内膜出现类似于在位子宫内膜的结构。治疗组大鼠在位内膜变化不明显,异位内膜体积偏小,腺体减少,腺上皮呈不同程度的萎缩。孕三烯酮组大鼠在位、异位内膜均见腺体数目少,腺腔缩小,腺上皮细胞萎缩。结论:琥珀散可以降低EMs大鼠血清NO、NOS及血浆PGF2α水平,这可能是琥珀散有效抑制异位病灶种植、生长,缓解盆腔疼痛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朱靖  姜红菊  王蕾 《中医药研究》2012,(9):1035-1037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外周血Thl/Th2漂移的影响及胸痹虚实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参芪扶正注射液组和常规治疗组。参芪扶正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术前1d开始连续用药10d。两组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术后10d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1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干扰素7(in-terferon-7,IFN-7)、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0(interleukin-10),并进行ee医胸痹辨证分型。结果两组术前血清中INF-7、IL-2、IL-4、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d、3d、10d血清IFN-Y、IL-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相同时段治疗组IFN-r、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4、IL-10在术前、术后无显著性改变。虚证纽II。-2、IFN-r水平均较实证纽明显增高(P〈0.05)。冠脉介入术前、术后证型虚实分布存在差异,介入治疗后气虚证增加,血瘀证、寒凝证减少。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明显降低ACS患者介入术后Thl细胞因子水平,使Thl/Th2细胞恢复至相对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胥冰 《西部中医药》2010,23(12):45-46
目的:通过研究千佛菌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及I FN-γ/I L-4比值的影响,探讨千佛菌对衰老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千佛菌大、小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均腹腔注射D-半乳糖制备衰老模型。千佛菌大、小剂量组分别以100%和50%药液每只每日0.4 mL灌胃,其余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测定血清中IFN-γI、L-4含量并计算IFN-γ/IL-4比值,测定脾脏及胸腺指数。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IFN-γI、L-4水平I、FN-γ/IL-4比值、脾脏及胸腺指数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P0.001;与模型组比较,千佛菌大、小剂量组IFN-γI、L-4水平、脾脏及胸腺指数均明显升高P0.001I,FNγ/IL-4比值恢复;千佛菌大、小剂量组间IFN-γI、L-4比较P0.001。结论:千佛菌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及IFN-γ/IL-4比值具有升高作用,并能够显著增加小鼠的脾脏及胸腺指数,对D-半乳糖导致衰老的Th1/Th2免疫失衡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使之趋向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六指六穴点压及膝关节旋转屈伸手法对预防实验性家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展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家兔29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9只、模型组20只。然后将模型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B组)8只、手法治疗组(C组)8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正常饲养,不做处理。手法治疗组(C组)采取手法治疗隔日一次,连续治疗21d。结果:①各造模家兔体质量在治疗前后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体质量呈下降趋势,手法治疗组家兔体质量较治疗前增加明显。②B、C组家兔在治疗前均出现较重的跛行,C组在治疗后跛行的数量少于B组,且在程度上轻于B组。③关节冲洗液中炎性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含量检测:治疗前B、C组动物关节冲洗液中IL-1及MMP-3含量与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C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C组关节冲洗液中IL-1及MMP-3含量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指六穴点压及膝关节旋转屈伸手法通过活血散瘀、舒筋通络、宣通散结、激发经气、平衡阴阳的作用机理降低关节冲洗液中炎性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平,进而减少对关节软骨的持续破坏,有效防止关节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气虚血瘀兼痰阻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纳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气虚血瘀兼痰阻2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120例,常规治疗包括给予吸氧、抗感染等,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硝苯地平口服,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加中药复方,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平均肺动脉压(MPAP)、左室射血分数(LVEF)、动脉血氧分压(P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6.7%)显著的高于对照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MPAP,LVEF,PCO2,PaCO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P〈0.01),且中药复方组MPAP,PCO2,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可以有效缓解慢性肺心病气虚血瘀兼痰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动脉血氧分压,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平均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调节Th1/Th2平衡的作用机制。方法:12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氟西汀,针药组在口服氟西汀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4周为一疗程。采用HAMD抑郁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疗效;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和IL-4的分泌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和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针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FN-γ水平均显著下降,IL-4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针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应用抗抑郁药的基础上配合针刺疗效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肾上腺素(Adr)皮下注射法建立大鼠血瘀模型,对比不同的给药剂量、给药方式和给药周期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不造模)、急瘀1d组(Adr 1.8mg/kg皮下注射加冰水浸泡1d)、急瘀2d组(Adr 1.8mg/kg注射加冰水浸泡2d)、慢瘀小剂量组(Adr0.1mg/kg注射7d)、慢瘀中剂量组(Adr3.3mg/kg注射7d)、慢瘀大剂量组(Adr0.9mg/kg注射7d)。用血液黏度仪检测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用红细胞变形/聚集仪检测红细胞变形和聚集指数;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瘀小、中剂量组可见大鼠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急瘀1d组可见低切变下全血黏度升高(P〈0.05),急瘀1d组和急瘀2d组可见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增加(P〈0.01),急瘀2d组和慢瘀大剂量组可见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瘀证动物模型戍功与否与所用的肾上腺素剂量、给药周期和给药方式密切相关。Adr0.3mg/kg注射7d和Adr1.8mg/kg注射加冰水浸泡2d大鼠出现血液流变学变化更加明显,可分别作为气郁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气虚血瘀型或痰瘀互阻型的CHD患者161例,检测FIB并作比较。结果:CHD男性患病率明显较女性高,两组性别分布有显著差异(P=0.001);痰瘀互阻组体质量、FIB显著偏高,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CHD痰瘀互阻型患者男性较多;体质量、FIB升高可作为CHD痰瘀互阻型的临床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气虚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及左室肥厚指标的变化。方法入选的65例老年高血压LVH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虚血瘀组(29例)与非气虚血瘀组(36例),观察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及左室肥厚相关指标。结果气虚血瘀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低切变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显著高于非气虚血瘀组(P〈0.05或P〈0.01);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室内径(LVDd)、左室心肌质量(LVM)显著高于非气虚血瘀组(P〈0.05或P〈0.01)。结论气虚血瘀型是老年高血压LVH常见证型之一,血液流变学及左室肥厚指标的变化为其提供实验室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行为学、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C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神经夹持损伤的方式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通过SFI指数、BBB评分观察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与电针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内TrkC表达情况,进而统计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1)模型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大鼠SFI指数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大鼠BBB评分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但与正常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3)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TrkC平均光密度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通过提高神经生长因子高亲和力受体TrkC的释放,促进神经元生长、分化和成熟,最终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