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以廉价的水玻璃、硫酸铝为原料,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为介孔模板,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多级孔ZSM-5分子筛,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DADMAC加入顺序和用量、硅铝比、正丁胺用量、水硅比以及氯化钠用量等合成条件对多级孔ZSM-5分子筛的合成和孔结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凝胶时将PDADMAC加入至硅源中合成的多级孔ZSM-5分子筛介孔孔容较大,介孔孔径分布相对集中;随着PDADMAC用量的增加分子筛的介孔孔容增大;适当的硅铝比和水硅比有利于合成出较大介孔孔容的多级孔分子筛;氯化钠的加入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多级孔ZSM-5分子筛的介孔孔容和介孔孔径分布。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中-微孔、微-微孔复合分子筛合成研究的进展,介绍了原位合成法和后合成法,分析比较了各种合成方法的特点,讨论了其适用范围。指出复合分子筛合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采用硅铝纳米簇进行自组装合成中-微孔、微-微孔复合分子筛将是今后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中-微孔和微-微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研究开发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中-微孔、微-微孔复合分子筛合成研究的进展,介绍了原位合成法和后合成法,分析比较了各种合成方法的特点,讨论了其适用范围。指出复合分子筛合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采用硅铝纳米簇进行自组装合成中-微孔、微-微孔复合分子筛将是今后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以硅酸钠为硅源,硫酸铝为铝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出不同硅铝比(摩尔比)的介孔分子筛Al-MCM-41。利用XRD,BET等手段对合成分子筛进行了表征,并在间歇式吸附装置上对喹啉(吲哚)-液体石蜡模型化合物进行吸附脱氮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介孔分子筛Al-MCM-41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适宜的孔径和较大的孔容;铝原子的加入可增加分子筛的酸性位,改善吸附性能;其对碱性氮化物喹啉的吸附性能优于对非碱性氮化物吲哚的吸附性能,且在最佳吸附温度120℃下,硅铝比为60的分子筛对喹啉的吸附效果最佳,而硅铝比为40的分子筛对吲哚的吸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AlCl3和Al(NO3)3为铝源,采用一步法合成了硅/铝比为20的AlCl3/双模型介孔分子筛和Al(NO3)3/双模型介孔分子筛.采用XRD、NH3程序升温脱附、低温N2吸附-脱附等方法表征了所合成分子筛的物化性能,从而考察了铝源对分子筛的结构、酸性、热稳定性及水热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以萘与异丙醇的烷基化反应作为模型反应,初探了铝源对分子筛催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硅溶胶为硅源、铝酸钠为铝源,采用含氟水热合成体系制备了结晶度保留率高、晶体尺寸大的氢型丝光沸石(H-MOR),并采用水热碱蚀-碱溶滤-酸洗法(简称碱酸联合处理法)对H-MOR进行介孔改性,考察了水热碱蚀、碱溶滤与酸洗处理过程对不同硅铝比的H-MOR的介孔结构、晶体形貌、介孔分布、结晶度保留率及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碱酸联合处理法可制得介孔率高、孔分布窄的改性H-MOR;水热碱蚀过程诱导晶内介孔的形成与空间分布,酸洗过程促进沸石骨架脱铝且有拓孔作用;随骨架硅铝比的增大,介孔体积和最可几介孔孔径逐渐增大,结晶度保留率和收率呈下降趋势。由硅铝比为50的凝胶得到的改性H-MOR的介孔体积为0.127 cm3/g,介孔比表面积为206.8 m2/g,最可几介孔孔径为5.2 nm。  相似文献   

7.
结合溶剂挥发法和晶种法快速合成高硅铝比的多级孔ZSM-11分子筛,缩短了ZSM-11分子筛的合成周期,利用XRD、NH_3-TPD、N_2吸附和SEM等手段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表征,考察了随着硅铝比的增加ZSM-11分子筛在苯甲醇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表征结果显示,随着硅铝比的增加,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加,酸量减少。实验结果表明,在410℃、0.18 MPa、WHSV=2 h~(-1)、n(苯)∶n(甲醇)=1的条件下,随硅铝比的增加,苯的转化率和二甲苯的选择性提高,乙苯的选择性降低,当硅铝比为180时,苯的转化率达到62.38%,二甲苯的选择性达到38.92%,乙苯的选择性降到0.21%;ZSM-11分子筛在150 h内仍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分别用NaOH和TEAOH合成了AlMCM 4 1介孔分子筛 ,用XRD、2 7AlMASNMR、SEM、TEM、IR、N2 低温吸附和TG DTA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比较。结果表明 ,TEAOH和NaOH对AlMCM 4 1有序结构的影响不同。当硅铝原子比为 2 5或 5 0时 ,用NaOH合成的样品有序性较高 ;而当硅铝比为 15时 ,用TEAOH合成的样品有序性较高。交换成氢型AlMCM 4 1后 ,当硅铝比为 2 5或 15时 ,用TEAOH合成的样品抗水解性能优于用NaOH合成的样品 ,其酸量也较大。用TEAOH合成的样品粒度小 ,比表面积、孔径和孔体积都大于用NaOH合成的样品  相似文献   

9.
以硅溶胶为硅源、铝酸钠为铝源,制备不同硅铝比的H-ZSM-5沸石,采用碱-酸处理方法对制备的沸石进行改性,利用XRD、FTIR、SEM、TEM和N_2吸附-脱附手段对处理前后的试样进行表征,考察了起始硅铝比对改性沸石孔结构和硅铝脱除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试样均具有H-ZSM-5沸石的特征衍射峰,碱-酸处理有利于脱除骨架外无定形硅铝和提高附加介孔率。随起始硅铝比的增大,沸石的介孔面积和介孔体积均增大,微孔面积和微孔体积先减小后增大,H-ZSM-5沸石的脱硅选择性增大,脱铝选择性减小。碱-酸处理过程中,H-ZSM-5沸石的脱硅选择性远高于其脱铝选择性;碱-酸处理后晶体表面部分无定形硅铝消失,出现织构性裂痕,且表面缺陷位数量随起始硅铝比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碱对AIMCM—41介孔分子筛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NaOH和TEOH合成了AlMCM-41介孔分子筛,用XRD,27AAl MAS NMR,SEM,TEM,IR,N2低温吸附和TG-DTA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比较。结果表明,TEAOH和NaOH对AlMCM-41有序结构的影响不同,当硅铝原子比为25或50时,用NaOH合成的样品有序性较高,而当硅铝比有15时,用TEAOH合成的样品有序性较高,交换成氢型AlMCM-41后,当硅铝比为25或15时,用TEAOH合成的样品抗水解性能优于用NaOH合成样品,其酸量也较大,用TEAOH合成的样品粒度小,比表面积,孔径和孔体积都大于用NaOH合成的样品。  相似文献   

11.
在乙烯裂解工业装置的典型操作条件下,分别选取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为裂解原料,考察了这些模型化合物的蒸汽裂解产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正构烷烃是优质的乙烯裂解原料,乙烯收率为36%~45%;异构烷烃的丙烯收率约为23%,明显高于正构烷烃;环烷烃裂解乙烯和丙烯收率较低,丁二烯收率则较高,为14%~15%;芳烃很难裂解生成烯烃。建立了包含2个隐层的级联前向BP神经网络,以模型化合物和石脑油样本裂解烯烃收率为依据对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确定了模型参数,并对2种石脑油的裂解烯烃收率仿真数据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者的误差小于1个百分点,该模型可用于预测石脑油裂解的烯烃收率。  相似文献   

12.
重力资料在济阳坳陷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济阳坳陷重力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索了重力技术在济阳坳陷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利用普测重力资料快速可靠地确定了济阳坳陷构造格架,划分出构造带。利用重力趋势面剩余异常分析与水平导数处理等方法落实了基底断裂系统,确定了断层位置,并对不同尺度重力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分别确定了各级断裂构造。利用连续变化的趋势面分析技术及区域地质资料研究了济阳北部地区的构造变化规律。对各类处理方法得到的重力曲线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不同潜山目标的重力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利用垂向二阶导数方法落实了车西洼陷的潜山。利用重力资料精细地落实了埕宁隆起南缘的古冲沟,结合地质资料预测了砂砾岩扇体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分辨率重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重力技术在高勘探程度区内仍然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实现高效低成本勘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旋风分离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综述了国内外旋风分离器两相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对研究过程所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描述,分析比较了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旋风分离器内流场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乙二胺的特点和用途,综述了二氯乙烷法和乙醇胺法合成乙二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二氯乙烷法合成乙二胺的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和生产技术现状;乙醇胺法中着重介绍了氨化还原工艺及缩合工艺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催化剂活性中心、催化剂载体、助剂等对胺化反应的影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乙醇柴油燃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醇与柴油的理化性质为基础,论述了乙醇作为柴油机代燃料的优缺点;分析了乙醇柴油燃料的节能和环保机理.综述了国内外乙醇柴油燃料的应用研究,指出我国乙醇柴油燃料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乙醇柴油燃料的推广应用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从降解原油的微生物种类与摄取模式及化学表面活性剂与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原油生物降解的强化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化学表面活性剂有毒且难于降解,应用受限;而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生成的天然产物,其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相近或优于许多人工合成表面活性剂,具有无毒且易于降解等特性,在石油生物降解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概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种类及其在强化原油生物降解中的应用;探讨了在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参50  相似文献   

17.
钛硅分子筛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反应过程--本征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钛硅分子筛(HTS)催化环己酮氨肟化反应本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经验方程拟合了试验数据,并采用Marquardt算法对经验方程的参数进行确定,获得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反应初速率,然后再用高斯-牛顿法对本征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得出了氨肟化反应以及该反应体系中H2O2分解的本征动力学。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残差分析和F检验,对氨肟化反应和H2O2分解的动力学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了比较,获得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分别为5.21%和6.25%。表明该模型能真实反映HTS催化环己酮氨肟化的反应特性,是合理可靠的,能为进一步的过程开发与工程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和设计上的依据;而H2O2分解副反应动力学模型仅适用于该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18.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分类。主要以多金属氧酸盐-有机杂化材料为例,综述了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着重阐述了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共混法和自组装法等制备方法。介绍了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优良性能及其在力学、电学、光学、催化、生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反应和光电转化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近几年纳米二氧化钛半导体材料在光催化和光电转化方面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讨论了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和光电转换效率及影响因素,介绍了光催化和光电转化在环保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纳米二氧化钛光电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两种低温煤焦油进行了基础物性分析,采用双球计量管法测定了低温煤焦油馏分中的酚含量,用溶剂萃取法将120~320℃的馏分分离为酸性组分、碱性组分和中性组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各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两种低温煤焦油中碱性组分含量很少(质量分数分别为1.23%和1.41%),酸性组分和中性组分含量较高;弱还原程度的陕北煤的低温煤焦油中,酸性组分的质量分数为25.19%,中性组分中二甲基萘的质量分数为10.72%;强还原程度的淮南煤的低温煤焦油中,酸性组分的质量分数为15.82%,中性组分中二甲基萘的质量分数高达16.49%;不同还原程度的煤低温热解焦油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