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原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大鼠磷脂酶A2 (PLA2 )活性变化与心脏损伤的关系。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原缺氧组、平原中毒组和高原中毒组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模拟高原 40 0 0m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后大鼠血清和心肌PLA2 活性的变化。结果 缺氧和梭曼中毒单一或复合损伤均可引起PLA2 活性升高。与平原中毒组比较 ,高原中毒组大鼠血清PLA2 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 (P <0 0 1) ,心肌PLA2 活性在 12小时和 2 4小时显著增强 (P <0 0 1)。结论 PLA2 活性增强可能是导致高原梭曼中毒心脏功能损伤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原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大鼠磷脂酶A2(PLA2)活性变化与心脏损伤的关系.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原缺氧组、平原中毒组和高原中毒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模拟高原4 000 m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后大鼠血清和心肌PLA2活性的变化.结果缺氧和梭曼中毒单一或复合损伤均可引起PLA2活性升高.与平原中毒组比较,高原中毒组大鼠血清PLA2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1),心肌PLA2活性在12小时和24小时显著增强(P<0.01).结论PLA2活性增强可能是导致高原梭曼中毒心脏功能损伤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原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大鼠磷脂酶A2(PLA2)活性变化与心脏损伤的关系.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原缺氧组、平原中毒组和高原中毒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模拟高原4 000 m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后大鼠血清和心肌PLA2活性的变化.结果缺氧和梭曼中毒单一或复合损伤均可引起PLA2活性升高.与平原中毒组比较,高原中毒组大鼠血清PLA2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1),心肌PLA2活性在12小时和24小时显著增强(P<0.01).结论PLA2活性增强可能是导致高原梭曼中毒心脏功能损伤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大鼠急性梭曼中毒为模型,在常氧及缺氧条件下,观察动物心脏功能指标、血液酶学指标和心肌含水量等的变化,结果如下:平原状态下,梭曼中毒后大鼠心脏功能指标包括HR、LVP、+dp/dtmax、-dp/dtmax、LVEDP的变化特点是:中毒后先出现短暂兴奋而后转入抑制,且具有量效和时效性,中毒剂量大时以抑制为主。在高原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对大鼠心脏功能的抑制加重,表现出缺氧和梭曼中毒两种损伤因素的复合效应,复合效应的表现形式有相加效应和相互加重效应。反映心肌组织损伤的血液心肌酶学指标包括CPK、LD…  相似文献   

5.
以大鼠模拟高原4000m缺氧复合梭曼中毒为实验模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脑组织含水率和腺苷酸(ATP、ADP、AMP)的含量变化,探讨能量代谢障碍在高原条件下神经性毒剂中毒脑损伤机制中的作用。缺氧是引起高原条件下脑损伤的主要原因。现已证实梭曼中毒可引发脑组织缺氧性损伤;同时梭曼中毒性惊厥也能直接引起和加重机体缺氧。结果表明:单纯梭曼中毒后12h,脑组织含水率,显著高于24,48h。提示梭曼中毒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中毒后12h左右为脑损伤高峰期。高原缺氧复合梭曼中毒时,损伤程度明显高于单纯中毒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碱能系统在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心脏毒性效应增强机制中的作用 ,为提高在高原地区有机磷中毒的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原缺氧组、平原中毒组和缺氧中毒组。利用RT PCR技术检测心肌m2 受体mRNA的表达 ,Westernblot检测抑制性G蛋白含量 ,放射免疫法测定环磷酸腺苷 (cAMP)浓度及酶放射化学分析测定腺苷酸环化酶、蛋白激酶A活力。结果 与平原中毒组相比 ,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 1 2、2 4h时m2受体表达增强了 1 7 9% (P <0 0 5)和 1 5 4% (P <0 0 5) ,抑制性G蛋白含量分别降低了 8 4% (P <0 0 5)和 7 5 % (P <0 0 5) ,cAMP浓度及腺苷酸环化酶 (AC)、蛋白激酶A(PKA)活力显著升高 (P <0 0 1 )。结论 复合损伤引起的m2 受体表达增强和cAMP PKA信号系统的异常升高 ,可能是高原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心脏毒性效应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脑是梭曼攻击的重要靶器官,高原缺氧可导致脑水肿,二者对脑组织的复合效应尚不清楚。研究模拟高原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大鼠脑组织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和脑含水量变化规律。方法:于低压氧仓内复制大鼠梭曼中毒模型,于冰上分离左右两脑半球,一侧脑组织取脑湿重,烘干后称取干重,计算脑含水量。另一侧脑组织制备匀浆,以生化法分别测定AChE活性和FFA。结果:高原缺氧条件下,08和109LD50梭曼中毒大鼠脑组织AChE活性呈持续严重抑制,中毒后30min,两组动物脑AChE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40%和30%。…  相似文献   

8.
梭曼(Soman)是一强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导致ACh在动物体内大量积累,引发一系列的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惊厥和死亡。中毒动物脑组织中可见广泛的神经损伤,以梨形皮质、杏仁核、海马和尾状核的损伤最重[1]。对于梭曼所致脑损伤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 双吡啶单肟HI 6是目前救治小鼠和家犬等神经性毒剂中毒较为有效的胆碱酯酶重活化剂 ,但仍需进一步验证HI 6对高等动物的疗效 ,为HI 6过渡到人体临床应用提供依据。As 80方是作者以HI 6为主药组成的抗神经毒复方。本研究采用与人较为接近的灵长类动物猕猴 ,通过救治猕猴梭曼中毒进一步验证As 80方的效价。方法  6只健康猕猴随机分为 2个实验组和 1个对照组。第一实验组猴im 10 μg·kg- 1梭曼 ,第二实验组猴im 2 5μg·kg- 1梭曼。待中毒猴出现惊厥时 ,立即给实验动物一次imAs 80方注射液 0 .1mL·kg- 1,对照动物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猴肌注梭曼后中毒症状出现时间 ,实验动物用As 80方救治后中毒症状缓解情况及时间 ,实验动物 3,5 ,7d活存率及恢复情况。结果 猴肌注梭曼后其中毒症状与狗梭曼中毒的症状相似 ,主要表现为肌颤、流涎、惊厥等 ,瞳孔缩小不明显 ,中毒症状的轻重及出现时间快慢与梭曼剂量大小呈正相关。As 80方救治猴梭曼中毒的效价明确。第一实验组 (10 μg·kg- 1梭曼 ) 7d活存率为 2 /2 ,第二实验组 3,5 ,7d活存率分别为 3/3,2 /3,1/3。对照组 1只动物于中毒 15h内死亡。实验结果还表明 ,As 80号复方对猕猴梭曼中毒症状控制好 ,治疗后机体恢复快。结论 实验结果均表明HI 6、  相似文献   

10.
梭曼,抑制胆碱酯酶(AChE),造成体内乙酰胆碱蓄积,是其主要的中毒机制。高原条件下梭曼毒性较平原明显升高,其胆碱能机制却未见报道。作者利用DTNB及放射性配基结合法,系统分析了模拟高原缺氧大鼠皮层、海马及纹状体在不同时相点(8,24,72h)胆碱酯酶和毒蕈碱样乙酰胆碱受体(MAChR)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模拟高原梭曼中毒脑组织AChE和MAChR的变化,指在探讨MAChR在高原缺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高原条件下神经性毒剂毒性升高的机制,为缺氧相关疾病和高原神经毒中毒的预防及救治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1.
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对 PC12 细胞游离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对PC12细胞游离钙的影响吴强董兆君魏相德(第三军医大学毒理学教研室,重庆630038)梭曼是一种强有力的胆碱酯酶抑制剂,一般认为抑制胆碱酯酶,造成乙酰胆碱大量堆积,作用于胆碱能受体而引发一系列效应是其中毒的主要机理.Ca2+作为细...  相似文献   

12.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家兔梭曼中毒后小脑cAMP,cGMP含量,发现随梭曼剂量的增加,cAMP、cGMP含量明显升高,而cAMP/cCMP值明显降低。其中当梭曼剂量为25μg/kg时,小脑,桥-延脑cAMP,cGMP含量在中毒30min时最高,cAMP/cGMP值最低,随后开始恢复,在中毒120min时接近对照水平。用PDE法测定家兔大脑皮层的钙调素(CaM)含量(有活性的CaM含量),发现中毒15min时,CaM含量已明显降低,中毒30min时未见恢复。值得提出的是,动物中毒症状的轻重变化过程与cAMP,cGMP含量及cAMP/cGMP值的升降变化过程相吻合。结果提示,梭曼可能通过影响中枢cAMP/cGMP值发挥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模拟高原缺氧复合梭曼中毒脑损伤特点及其救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梭曼以毒性大、作用快、中毒难防难治而著称,是外军重点装备的化学战剂之一。脑是对梭曼极为敏感的重要靶器官。梭曼进入脑内迅速与胆碱酯酶(ChE)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使乙酰胆碱(ACh)在突触间隙大量蓄积,从而破坏神经中枢正常功能,导致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1,2]。脑也是对缺氧极为敏感的器官之一[3]。人员急速进驻高原地区,常因高原缺氧而发生适应不全或高山病,甚至脑水肿,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进驻速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国内外对高原缺氧复合梭曼中毒研究报道不多。早期结果业已证实,模拟4000m高原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小鼠上进行L 2 0 0 0 ,L 16 0 0及HI 6抗梭曼中毒效能 (PR)比较 ,为全面评价L 2 0 0 0的抗毒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药物预防和急救小鼠梭曼中毒ED50 测定 ;药物急救小鼠梭曼中毒PR值测定 ;药物小鼠急性毒性测定。结果 ①L 2 0 0 0预防小鼠梭曼中毒强度比L 16 0 0强 5 .2倍 ,比HI 6强2 .9倍。②L 2 0 0 0和L 16 0 0等剂量 (10mg·kg- 1)预防或急救小鼠梭曼中毒PR比较 ,两者差别均不显著。在等毒性剂量 (1/5LD50 )条件下 ,L 2 0 0 0比L 16 0 0强 ,两者差别显著 (P <0 .0 1) ,L 2 0 0 0不如HI 6强 ,两者差别显著 (P <0 .0 1)。③L 2 0 0 0 ,L 16 0 0和HI 6伍用抗胆碱能药L 16 0 2 +L 16 0 3,急救小鼠梭曼中毒 ,均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HI 6无论是等剂量(10mg·kg- 1)或等毒性 (1/5LD50 ) ,其抗毒效能大于L 2 0 0 0和L 16 0 0 (P <0 .0 1) ,L 2 0 0 0和L 16 0 0差别不显著。④以L 16 0 2 +L 16 0 3为底药 ,HI 6与L 2 0 0 0合用均比单独使用好 ,差别显著 (P <0 .0 5 ) ,说明两者有协同作用。⑤L 2 0 0 0预防或急救小鼠梭曼中毒时其治疗指数和安全系数均大于HI 6和L 16 0 0 ,其大小顺序是L 2 0 0 0 >HI 6 >L 16 0 0。结论L 2 0 0 0预防和治疗小鼠梭曼中毒效价强度比L 16 0 0和HI 6强 ,其治疗指数和安  相似文献   

15.
应用伊文思蓝标记白蛋白法,微量滴定法和紫外法观察了急性低压缺氧复合梭曼中毒肺组织伊文思蓝含量,磷脂酶A2(PLA2)活力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PLA2活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和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低压缺氧(模拟海拔4000m)6h后,给大鼠梭曼72μg·kg-1sc,继续减压可引起肺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增加,BALF中ACE活性和蛋白含量升高,同时伴有肺组织和BALF中PLA2活性明显升高,提示急性低压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导致的肺损伤可表现为肺微血管通透性(PMVP)增高,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PLA2的作用是引起PMVP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梭曼中毒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及抗氧化剂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以大鼠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变化为梭曼(soman)中毒程度指标,研究维生素A和维生素E对急性中毒大鼠的血清、大脑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和总抗氧化力(T—AoC)的影内,探讨抗氧化剂维生素A和维生素E对梭曼中毒大鼠AChE及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维生素A组、维生素E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日灌胃5ml/kg的菜籽油;维生素A组每日灌胃2ml/kg的维生素A;维生素E组每日灌胃2.5ml/kg的维生素E,共灌胃9d。第10日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皮下注射0.9LD50梭曼,2h后断头处死并取样。测定大鼠血清、大脑、肝脏的T—AOC、SOD和NOS及血清AChE活力。结果 梭曼中毒2h后,血清乙酰胆碱酷酶(AChE)及血清、大脑、肝脏组织中SOD活力和T—AoC水平下降,NOS活力提高;维生素A和维生素E均能提高SOD、T—AOC和AChE活力,而降低NOS活力。结论 经皮下注射0.9LD50梭曼可引起AChE活力显著下降,表明大鼠已严重中毒,中毒时伴有明显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中毒前大鼠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E预处理,能够保护AChE活力,降低NOS活力,减少N0自由基的生成,同时,提高SOD、T—AoC水平。提示维生素A和维生素E对梭曼中毒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A和维生素E对梭曼染毒大鼠自由基损伤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梭曼染毒自由基损伤及维生素A(VA)和维生素E(VE)对该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设对照组 ,梭曼染毒模型组及VA 和VE 实验组。在梭曼染毒前 ,对照组和梭曼染毒模型组ig处理过的菜子油 (1mL·kg- 1·d- 1) ,VA 及VE 实验组分别按VA2mg·kg- 1和VE2 .5mg·kg- 1的剂量ig ,共 9d。d 10除对照组外 ,其余大鼠均用梭曼腹部sc(6 3μg·kg- 1) ,中毒 2h后宰杀取血和肝脏组织 ,观察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结果显示 ,染毒模型组AChE严重下降 ,血清和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 ,血清和肝组织中SOD活性下降 ,全血和肝组织中GSH Px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VA 和VE 实验组血清MDA含量下降 ,在血清和肝组织中SOD及全血和肝组织中GSH Px活性均上升。结论 梭曼染毒引起AChE活性严重下降 ,同时伴有严重的自由基损伤 ,染毒前大鼠用VA 和VEig处理 ,能够保护AChE活性 ,同时作为抗氧化剂的VA和VE 能保护梭曼染毒所致的自由基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HI 6对抗梭曼中毒所致呼吸抑制重活化作用外的其他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S 30 2三道生理记录仪 ,建立大鼠离体膈神经 膈肌收缩标本 ,观察HI 6对梭曼中毒膈神经 膈肌标本收缩功能的影响。结果 ①梭曼 (2mg·L- 1)中毒后 ,膈肌收缩功能明显下降 ,中毒 10min内强直收缩曲线下面积下降至最低点 ,且在 3h内无明显恢复。②梭曼中毒前给予不同浓度的HI 6 (0 .0 1,0 .1,1.0mmol·L- 1) ,发现HI 6 (0 .1,1.0mmol·L- 1)对梭曼中毒所致膈肌强直收缩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且保护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③梭曼中毒后再给予HI 6 (0 .0 1,0 .1,1.0mmol·L- 1) ,发现 0 .0 1mmol·L- 1HI 6对中毒大鼠离体膈肌收缩功能无任何拮抗作用 ;当浓度增至 0 .1mmol·L- 1时 ,对膈肌强直收缩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但无统计学意义 ;但 1.0mmol·L- 1HI 6可显著对抗梭曼中毒所致膈肌收缩功能下降。结论 HI 6对梭曼中毒所致大鼠离体膈神经 膈肌收缩功能抑制具有明显拮抗作用 ,提示HI 6对抗梭曼中毒所致呼吸抑制作用机制存在酶保护作用外的直接生理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光气的化学名称为碳口氯,因可由氯仿光照制取而得"光气"俗名.它是一种剧毒化学物质,可制成毒气弹(光气弹).光气中毒在国际、国内报道并不多见,它可以通过呼吸道致肺部引起人或动物的机体局部或全身中毒及器官损伤,随着时间的延长,中毒可导致全身状态的改变,根据中毒剂量的多少不同,使血液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主要阐述光气中毒的程度与凝血因子改变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治疗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不同种属动物及人血液对梭曼的解毒能力与血液中几种梭曼解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测定血液中梭曼残留浓度及解毒酶活性。结果 小鼠、豚鼠、犬、人血浆对梭曼的解毒能力要明显高于其自身红细胞的解毒能力 ,血浆对梭曼的解毒能力依小鼠、豚鼠、犬、人的顺序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啮齿类动物血液中羧酸酯酶 (CaE)活性位点数目多且与梭曼结合快 ,因此在梭曼解毒中可发挥重要作用。犬、人血液中乙酰胆碱酯酶 (AChE)在梭曼解毒中占据了重要的解毒地位 ,犬、人血液中CaE基本没有参与梭曼解毒。结论 血液解毒能力的种属差异与种属间解毒酶结合位点数量的多少及梭曼与酶的结合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