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解决概率积分法参数反演时计算不稳定、初值依赖、优化指标难以选取、非矩形工作面,多工作面影响下难以反演的问题,提出采用地表空间移动矢量反演概率积分法参数的遗传算法模型。该模型采用地表移动矢量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作为计算指标,以遗传算法作为参数优化的核心算法进行概率积分法参数反演。用空间移动矢量指标可以解决分别采用下沉、水平移动监测值反演结果不相同、精度难以估算的难题。矢量反演模型对观测站设置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降低了设站不当引起的计算误差。为解决遗传算法多次计算结果不同的问题,建立了组合预测计算方法,依据中误差加权均值得到唯一的计算结果。基于矢量移动值的反演模型,避免了传统计算方法的多个缺陷,计算效率高、易于与已有开采沉陷预计程序结合,为解决非矩形、多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参数反演的工程应用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来宾市行政中心工程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并通过剪力墙合理布置及开洞等手段解决了平面抗扭不利的影响;从计算及构造上解决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问题;从计算及构造上解决了楼板开洞较大的问题;对单层空旷房屋构造采用抗震设计基本概念及计算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胡世金  杨勇 《市政技术》2012,(Z1):50-53
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总结和完善了悬索的简易计算方法。通过对悬索在使用中发生的吊钩腾空、吊件旋转、吊件上弹、吊装高度不足、吊索扭绳等棘手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完善了悬索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4.
侯晓伟  唐述辉  文勇杰 《四川建材》2010,36(1):92-92,95
针对某综合楼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并从计算及构造上解决了楼板开洞较大的问题;对空旷房屋构造采用抗震设计基本概念及计算予以解决;对舞台台口大梁等特殊部位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等方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繁多、情况复杂。通过对称配筋和非对称配筋的截面设计和承载力复核计算问题的阐述与计算中特殊情况的解释说明,以及承载力计算问题基本思路的梳理,帮助相关工作者在解决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问题时,选对计算方法,快速、准确地开展计算工作。  相似文献   

6.
提出用DeST解决住宅耗热量指标验证的问题,软件计算结果与常规计算结果以及实测数据的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根据DeST计算结果总结出一种计算邻室传热负荷的简化方法,解决了分户热计量设计负荷计算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AutoCAD技术的灵活应用可以解决基础工程设计和分析中遇到的很多烦琐问题.文章给出AutoCAD在基础工程实践的多种用法,如:不规则土压力分布的合力计算、不规整土方开挖量的计算、土坡稳定安全计算、基础工程放线及校对复核、解决复杂岩土有限元的前处理问题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为工程人员更深入学习AutoCAD提供依据,也为其更好结合专业灵活运用AutoCAD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3)
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回归生活实践,提供创新氛围,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效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全面地分析了桩基的变形过程,提出解决桩基瞬间变形的计算方法,结合规范计算桩基变形的方法,顺利解决了设备基础桩基的计算问题,并计算实例供同行们参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5)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坑卸荷回弹变形计算对基坑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基坑回弹量估算方法有几种,包括传统估算方法、经验公式、残余应力法等,但估算结果往往与实测值相差较大。根据坑底土残余应力为开挖卸荷坑底土层回弹影响范围内有效自重应力原理的方法,以自重应力修正偏大的卸荷应力,配合常规压缩试验所得回弹模量或提出的经验公式估算回弹模量,给出一种新型实用基坑回弹变形计算方法。该方法概念清晰,易于操作,可计算出影响范围内任意深度回弹量,经与实测对比分析,证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可靠,概念清晰,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对完善基坑设计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土压力和基床系数随时间变化的研究出发 ,提出了一种分析流变性土体中开挖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随时间变化的实用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支护结构顶端位移和支护结构中内力随时间的变化 ,为流变性土体中开挖与支护的工况选择提供了计算依据 ;它所需的计算参数物理概念明确 ,且容易由常规的试验获得 ;利用现有的有限元软件的功能 ,还可以模拟基坑开挖与支护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水力压裂时岩石破裂压力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孔介质流体渗流与岩石应力–应变耦合理论为基础,推导水力压裂时岩石破裂压力数值计算方程,提出一种全新的岩石破裂压力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岩石变形与流体渗流的全耦合作用,采用有限元法数值计算技术,能模拟计算流体向地层渗滤情况下井眼周围地层有效应力的时空分布,因此,该方法不但能求得岩石的破裂压力,还能同时求得岩石的破裂时间。建立的破裂压力数值计算理论克服传统破裂压力解析计算方法的许多不足,如无法精确计算井眼周围孔隙压力的升高导致应力集中加剧对破裂压力的影响,无法计算地层破裂的确切时间等问题。该计算理论的建立,实现岩石破裂压力数值计算的突破和计算精度的提高,为水力压裂时岩石破裂压力的计算找到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高速公路沉降计算中 ,有限元法虽能同时考虑土体侧向变形和流变对沉降的影响 ,但运算较繁琐 ,难以被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在有限元计算的基础上 ,得出了一个沉降计算综合修正式 ,它使得单向e -lgp法得出的主固结沉降修正后可考虑土体侧向变形 ;并且 ,基于次压缩与荷载相关事实 ,建议在次压缩计算中采用绝对时间坐标系 ,并对传统的次压缩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把这两方面综合到高速公路沉降的e -lgp法计算中 ,使得一维法可以同时考虑侧向变形与流变。实例计算表明 ,按此思路计算结果精度高、易于掌握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岩芯成饼单元安全度三维数值试验及地应力反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岩芯饼化是深部及高应力地质环境特有的现象,通过岩芯饼化来推测地应力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首先模拟不同应力对岩芯饼化厚度的影响,并综合三维弹性数值模拟和带拉伸的莫尔-库仑强度准则,提出岩芯饼化"潜在破坏面"单元安全度的计算方法,研究不同地应力对岩芯潜在破坏面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水平应力一定的条件下,随着竖向地应力的变化,竖直岩芯潜在破坏面单元安全度、剪切破坏和拉伸破坏模式都发生变化。单元安全度方法能够直观显示岩芯潜在破坏面安全度的分布,并量化地反映地应力与岩芯破坏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单元安全度方法,对美国Williston盆地Bakken页岩储层的前期勘测地应力和观测岩芯分析,取得相一致的计算结果,说明利用该方法分析与识别地应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有侧移框架的二阶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阶应力效应是指受压杆件在受力过程中轴向压力和变形的相互作用。在有侧移框架中,为了推导出简化并且实用的计算方法,应该在考虑影响二阶应力效应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精确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归纳总结出简化公式。本文涉及的程序采用了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这种方法在考虑二阶效应影响的情况下可以计算结构内力和变形。根据计算,本文也总结了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7.
基于强度折减安全系数的边坡岩土侧压力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边坡岩土侧压力计算方法进行讨论,指出《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中边坡岩土侧压力计算方法没有与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建立直接联系。传递系数法中的滑坡推力计算安全系数并不是支挡后边坡要达到的稳定安全系数。提出基于强度折减安全系数的岩土侧压力计算新方法,计算时将滑面强度除以一个折减系数,然后再根据力的平衡关系直接计算支挡结构承担的相应荷载。按照此方法,支挡后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就正好等于侧向岩土压力计算时的强度折减系数。由此得出的岩土侧压力计算安全系数就是指边坡治理后要达到的稳定系数,算例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弹性抗滑桩内力计算的有限差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抗滑桩内力计算的悬臂桩法的基础上,将滑动面以上的部分视为定向铰支的悬臂梁,以使滑动面上下位移符合连续性条件,滑动面以下采用地基系数"m"法计算桩身内力,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有限差分计算公式。用MATLAB编制了弹性桩全桩的内力计算程序,可用于滑坡推力和桩前剩余抗滑力为梯形、三角形和矩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李龙华 《钢结构》2014,(3):57-58
横向铰接框架在国内使用不多,故该种框架形式节点设计的计算资料也不多见,为解决工程的实际需要,结合规范及其背景资料,提出了计算方案,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薄膜结构的初始形态设计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向阳  李君  沈世钊 《空间结构》1999,5(3):19-27
本文详细介绍了薄膜结构设计计算中的关键及难点问题——初始形态设计的理论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计算程序对薄膜结构的初始形态进行了分析。大量的算例和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所述理论方法及程序的正确性和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