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心房颤动(AF)患者的抗凝治疗状况与未抗凝的原因。方法调查资料完整的AF患者417例。查阅病例资料,全面收集血栓栓塞高危因素、抗凝禁忌证、抗凝药物选择与用法以及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等信息。结果417例AF患者中,88.3%为慢性AF,85.1%的患者具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分析AF患者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21.6%有抗凝禁忌证,25.5%为医生过分担心出血并发症,15.0%为患者不能按要求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6.8%为阵发性AF,尚有11.1%原因不明。结论华法令在AF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应用不足,加强医生对华法令抗凝知识的继续教育以及采用更安全有效的抗凝新药,可能更好地促进AF患者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心房颤动(AF)患者的抗凝治疗状况与未抗凝的原因。方法调查资料完整的AF患者417例。查阅病例资料。全面收集血栓栓塞高危因素、抗凝禁忌证、抗凝药物选择与用法以及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等信息。结果417例AF患者中,88.3%为慢性AF,85.1%的患者具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分析AF患者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21.6%有抗凝禁忌证,25.5%为医生过分担心出血并发症,15.O%为患者不能按要求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K),26.8%为阵发性AF。尚有11.1%原因不明。结论华法令在AF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应用不足。加强医生对华法令抗凝知识的继续教育以及采用更安全有效的抗凝新药。可能更好地促进AF患者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3.
4.
房颤37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7例房颤伴典型或不典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有1支以上冠脉病变狭窄并≥50%者,仅有9例占24.3%,故认为对此类病人,诊断冠心病应全面分析,才能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正>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9岁。因反复心悸、气短以心房纤颤待查入院。患者于27 a 前因心悸查 ECG 证实为心房纤颤,未予其它特殊检查,考虑可能为冠心病引起,一直口服地高辛控制心室率。患者无咯血,无咳粉红色泡沫痰,无夜间阵发呼吸困难,无端坐呼吸。无双下肢浮肿。有慢性咳喘史30余年。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0/min,  相似文献   

6.
房颤,双房扩大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正> 患者男,41岁,1987年5月收住院。三月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在我院行闭式二尖瓣狭窄分离术,术后出现心房纤颤。入院时脉膊84次/min,血压14.3/9.1kPa。双肺未见异常。心界向左略扩大,心率94次/min,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部可闻及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心房内一处或多处的异位灶快速地产生电冲动,并且经由心房内不同的折返径路又重新绕回心房内,从而引起房颤。其临床后果是:引起血液流变力学的改变,诱发血栓形成,出现致残、致死。因此,治疗的目的是:减少致残率和致死率,尽可能地恢复窦性心律,防止复发,阻断恶化。现就近两年(2003年6月-2005年5月)来本急诊科诊治的212例快速型房颤的治疗,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抗栓治疗方案在老年心房纤颤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均分为三组,对对照1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常规治疗,对对照2组患者实施华法林标准凝强度维持INR2.0~2.8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维持INR(国际标准化比值)1.8~2.4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0.0%;对照1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0.0%;对照2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8.0%。结论:将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维持INR1.8~2.4应用到老年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1 病历资料患者,男性,38岁。以排尿时一过性意识丧失伴持续性心悸、气促4h为主诉于1989年3月1日入院。患者1980年心电图检查示预激综合征(A型)。自觉无不适。入院当天中午午睡时感尿憋厉害,急起床小便,排尿中突发一过性意识丧失,晕倒在地,10s后清醒,感持续性心悸、气促,无心前区疼痛,送单位医疗所,心电图示频速型房颤,经处理无效转我院。1985,1986年曾两次因憋尿厉害后出现排尿性晕厥,快速型心律失常。查体:P168,R24,BP16/8.0kPa。急性重病容,颜面皮肤擦伤。颈软,颈静脉稍充盈。胸廓对称,心界不大。HR180,s_1稍减弱,心律绝对不齐,强弱不等,无病理性心脏杂音。双肺(一)。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凹陷性浮肿,双膝反射存在,双侧巴彬斯基氏征(一)。入院后拟诊排尿性晕厥,预激综合征并频速型房颤。在心电监护下,静脉给普鲁卡因酰胺,口服乙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自1993年5月开始,应用颅通定针静注治疗快速型房颤42例次,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门诊急诊30例,住院1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3—72岁,平均43±16.8岁,均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快速型房颤,其中阵发性22例、持续性20例,房颤持续时间1—48小时。原发病:冠心病10  相似文献   

13.
李某,男,52岁。1991年3月21日以“冠心病、快速房颤”收入心内科.主诉:心悸、气短2个月,加重10天。入院前曾静注毒毛旋花素K0.25mg/日,连用8天。查体:BP:11/7.0kPa,R:20次/min,p:148次/min,心界不大,HR:180次/min,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无杂音.入院时心电图(见图_1),当日用西地兰0.6mg后,次日改用地高辛0.25mg/日口服。用洋地黄后描记心电图,心室率:200次/m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科住院患者不同临床病因、性别、族别心房纤颤(房颤)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 032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因、性别、族别构成以及不同病因房颤患者的性别、族别构成.结果:1 032例房颤患者中,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性瓣膜病分别占21.03%,8.82%,5.62%;男性、女性分别占57.85%,42.15%;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及其他民族分别占65.31%、25.68%、4.26%、3.49%、1.26%.从房颤的病因看,瓣膜病、心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房颤发生率依次为: 23.58%(58/246)、8.22%(6/73)、4.11%(40/974)、2.57%(217/8 442)、2.37%(26/1 095)、2.08%(92/4 374).结论:房颤发生可能存在性别和民族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哈萨克族高于汉族、回族、维吾尔族族等民族;瓣膜病房颤发生率高于非瓣膜病房颤;高血压病房颤发生率较冠心病高.  相似文献   

15.
杨贵禄  黄彩念 《广西医学》2002,24(3):434-435
房颤为临床常见心律失常 ,依其发作时心率快慢可分为慢速型 ,中速型 ,快速型和极速型〔1〕。当心室率≥ 130次每分时 ,造成患者心排血量不足 ,脑缺血或心功能失调等症状 ,临床以减慢心室率为首选措施〔2〕。既往多用洋地黄制剂 ,近年来 ,有学者主张应用钙离子拮抗剂〔3〕。本人通过对静注异搏定治疗快速型房颤 35例总结 ,旨在探讨其对快速型房颤的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快速型房颤 35例 ,男 15例 ,女 2 0例 ,年龄 2 5~ 6 5岁 ,平均年龄 4 7岁 ,心室率 130~171次 分 ,平均 14 5次 分 ,房颤持续时间 6小时~ 10年。其中阵发性…  相似文献   

16.
报告34例合并房颤病人作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表明,术前对病情要有全面的认识,并作相庆处理,使病人处于最佳手术时机,对腹部和下肢手术连液硬应作为首选;全麻时硝酸甘油滴鼻是防治心血管反应的有效方法,术中术后连续的严密监测是开展此类手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患儿女 ,6岁。出生后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查体 :胸骨左缘第 3、 4肋间可闻及粗糙的收缩期喷射性Ⅳ级杂音 ,肺动脉瓣第 2音亢进。胸片检查发现右心房、左心室增大 ,肺动脉段突出。彩超示 :隔瓣后室间隔缺损。 2 0 0 1年 4月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术中见 :缺损位于三尖瓣环隔瓣与前瓣交界处 ,隔瓣的后方 ,直径约 0 5cm。鼓肺有鲜血流出。采用褥式间断缝合夹垫片缝闭漏口。术后诊断 :左室右房漏 (AVSD)。随访 5个月 ,患儿恢复正常。讨论AVSD或称左室右房型室缺 (即Ger bode型 ) ,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发病率占先…  相似文献   

18.
三房心1例     
三房心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极少见病种。目前国外报导仅200余例,国内查见文献报导共11例。我院儿科近期收治1例,经手术证实。×××,女,9岁,住院号260888。生后3个月因感冒查体发现心脏杂音。啼哭时口唇发绀。2岁会独走。5岁活动心慌气短。平素易感冒。查体:血压100/70mmHg。生长发育良好。心率80次/分,律齐,胸骨左缘1至5肋间可闻及2~3/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P_2亢进。杵状指(+)。心电图:电轴右偏,窦性心律,右室增大。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内有一条索状强回声光带,房间隔中断1.6cm,右房及右室大,三条肺静脉引流至左房隔膜上。心脏 X 光片:  相似文献   

19.
<正>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腹胀、双下肢水肿1月于1993年2月24日入院。体检:体温36.5℃,脉博80次/分。血压20/12kPa。双目视力正常。眼底动脉硬化Ⅱ级。双肺正常,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律齐,心尖部听诊区闻及收缩期Ⅱ/6级杂音。肝肋下5厘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木引出。ECG:(1)左室肥大;(2)心肌供血不足。UCG:(1)左室扩大;(2)主动脉壁弹性减退。血液流变  相似文献   

20.
病历摘要男患,32岁。3天前突感全身奇痒,随即全身起风团,并伴恶心、呕吐、脐周疼痛。曾用氟美松及苯海拉明治疗,风团仍时隐时现,且出现心悸和胸闷。于1988年5月3日入院。既往健康,否认心脏病史。体检:体温36.℃,脉搏114次/分,血压13.3/9.33kPa,神清,面色潮红,周身风团样皮疹。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心率120次/分,节律不整,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界叩诊不大。血钾、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