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模拟家人在场疗法的概念、理论基础、类型与实施步骤及其在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了解该护理干预措施在痴呆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为痴呆照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宠物机器人的起源与发展、种类及特点、使用方式、应用效果、护理人员对其的态度、现存的问题等进行综述。宠物机器人干预对改善痴呆患者的身心健康、异常行为等有积极作用,在国内痴呆照护领域实施宠物机器人干预或许能为痴呆患者提供一种不良反应小且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3.
龙露  严谨 《护理学报》2017,24(17):25-29
综述了老年痴呆患者进食困难的评估工具以及护理干预进展.常用的进食困难评估工具有:爱丁堡痴呆进食评估量表、进食行为评估量表和进食能力评估量表.对于进食困难者,从个人、人际、社会和环境层面总结出强化进食记忆,增加运动锻炼,协助独立进食,培训照护人员,选择合适食物,使用辅助性器具,改善就餐环境,增加照护人员和转变护理干预模式等9个方面实施干预措施.建议未来可通过规范研究设计、扩大样本量,对干预对象进行统一分类,应用客观直接的结局指标进一步完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综述护生接受痴呆教育干预的措施,为国内开展本科护生的痴呆教育项目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关于护生接受痴呆教育干预的文献,从教育项目的内容、方式和效果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痴呆教育的内容为增加护生的痴呆知识、改善护生对痴呆患者的态度,提高照护痴呆患者的自信心;痴呆教育的方式有实践体验、模拟体验、跨专业教育及在线教育;痴呆教育的效果中,不同类型的干预措施对护生的痴呆照护知识、态度或自信心会产生影响。结论 护生的痴呆教育干预集中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内本科护生的痴呆教育发展尚不充分,老年护理研究者应借鉴国外痴呆教育成果,根据具体国情,开展适合我国本科护生的痴呆教育项目。  相似文献   

5.
病感失认是痴呆患者现存的主要问题之一,对痴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个人安全和照护者负担均有影响,严重的病感失认促进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向痴呆转化。该文综述痴呆患者病感失认的概念、发生情况、相关机制,痴呆患者病感失认与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的关系及危害,并分析、总结其干预措施,旨在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探索有效支持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照护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照护者的负担和积极感受的影响,为临床和社区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就诊的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护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人。干预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时间6个月,并采用SF-12健康量表、照护者负担量表(CBI)、照护者积极感受量表(PCI)于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照护者SF-12健康评分、负担评分、PA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照护者SF-12心理健康总分、积极感受明显提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12生理健康评分和负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措施能较好的改善照护者的心理健康,显著提高其积极感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干预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照护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22例及照护者122名(患者与照护者为一对一关系),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病区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行为功能(CMAI)及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照护者照护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MMSE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CM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照护者照护能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纠正行为紊乱,并可提高照护者照护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痴呆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10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及痴呆严重程度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1、3个月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智力状态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痴呆病理行为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用于老年痴呆患者护理后,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痴呆状态,促进智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王晴晴  孙似锦  黄达  王燕 《全科护理》2016,(24):2499-2502
采用文献回顾法对国内外近15年关于痴呆老人照护者压力以及相关干预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发现痴呆病人疾病表现的特殊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增加了照护者的压力,影响了照护者的身心健康。因此,针对照护者压力进行干预的研究必不可少。通过对比国内外研究发现:国外的干预措施形式多样、内容全面;国内起步较晚、形式单调且内容少。希望以后的研究工作可以更好地综合各种干预措施,有效地减轻照护压力。  相似文献   

10.
精神行为症状在痴呆患者中发生率很高,给治疗和护理带来挑战。非药物治疗是应对大部分精神行为症状的首选照护方法。本文对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非药物管理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不同护理模式对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干预的研究进行综述,阐述了3R护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基于蒙台梭利原则的护理模式、同理心护理模式和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5种护理模式干预方式、干预效果及应用情况,并提出后续研究的方向,为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36例老年痴呆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及为家庭照护者提供护理技术指导,同时对家庭照护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测评,比较干预前后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状况。结果干预前后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47.22%和22.22%;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1.67%、16.67%,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庭照护者大多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需给予心理支持、护理技术及生活护理的服务和指导,以缓解家庭照护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照护水平,从而提高患者和家庭照护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痴呆患者照顾者初期居家照护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中的半结构式访谈法,依据Clolaizzi提出的7步质性研究资料分析法,访谈14名痴呆患者照顾者,了解照顾者初期照护体验。结果痴呆患者照顾者初期照护体验包括:专业知识缺乏;照顾负荷过重;情绪行为反应:担惊受怕与睡眠紊乱;应对方式:独自忍耐或与他人分享4个主题。结论针对痴呆患者照顾者初期居家照护体验,身心反应等,医务工作者应给予相关疾病、照护信息,专业支持等,以实现其良好心理适应。  相似文献   

14.
社区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是较常出现且顽固的行为问题,也是照顾者难以应对的问题之一,国外文献报道[1],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发生率可达50%~90%.在护理应对方面存在很大困难,目前痴呆的护理仍以家庭照料为主,由于绝大多数家庭照顾者未经过培训,对痴呆激越行为的知晓度较低,传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往往效果不理想.我院2005年11月-2006年11月,在循证的基础上对30例社区老年痴呆激越行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效地减轻了照顾者的负担和精神压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概念,对痴呆患者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计划的必要性、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并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提出痴呆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策略,即确定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实施时间,提高大众对痴呆患者适用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认知,丰富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在痴呆患者中的干预方式,以期为国内痴呆患者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发展,痴呆患病人数呈上升态势。目前,痴呆患者主要由家庭成员提供照护,照顾者需要提供长期的照料工作,由于痴呆的长期性和不可治愈性,会增加照顾者的照护负担,容易对其身心造成不利影响。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方法,能有效改善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降低其照护负担,促进身心健康,在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现就认知行为疗法的概念、干预形式,以及认知行为疗法在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中的应用现状及效果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为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提供心理治疗,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临床特征与护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临床特征的了解,分析了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相关因素,提出了护理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环境干预和适当的活动与刺激,尊重患者原有的生活习惯,加强照顾者的支持和训练等。  相似文献   

18.
社区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是较常出现且顽固的行为问题,也是照顾者难以应对的问题之一,国外文献报道,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发生率可达50%-90%。在护理应对方面存在很大困难,且前痴呆的护理仍以家庭照料为主,由于绝大多数家庭照顾者未经过培训,对痴呆激越行为的知晓度较低,传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往往效果不理想。我院2005年11月-2006年11月,在循证的基础上对30例社区老年痴呆激越行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效地减轻了照顾者的负担和精神压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取“现实定向”措施,诱导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识别排泄场所,协助控制排泄行为,以期减轻家庭护理负担。方法:对1例75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排便进行干预,社区护士定期家庭访视,根据制定的家庭护理计划,使用诱导排泄表,增加主动诱导排泄次数,掌握排泄规律。结果:12个月后患者诱导排尿、排便与实际排尿、排便的一致率由最初第1个月的60.40%和55.60%提高到95.50%和90.10%,家庭照护负担明显减轻。结论:合理的家庭护理,可以提高痴呆老人的日常生活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固定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3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指导患者及其固定照护者掌握相关的护理康复知识及技能,照护者参与患者出院后恢复期的延续性护理与康复。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功能、照护者每日照护患者时间。结果干预后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功能较干预前改善(P0.01),照护者每日照护患者时间较干预前缩短(P0.01)。结论固定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使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出院后仍能得到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与康复,促进患者肢体、吞咽及语言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