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荧光光谱法,在室温下研究了pH=2.0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对姜黄素的包合作用。固定姜黄素浓度,逐渐改变β-CD及其衍生物的浓度,姜黄素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包合物的形成,同时用荧光双倒数法计算了β-CD及其衍生物与姜黄素的包合常数。结果表明,室温下,在pH=2.02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SBE-β-CD对姜黄素的包合能力最强,四种环糊精与姜黄素的包合比均为1∶1。初步探讨了SBE-β-CD荧光增敏作用对姜黄素的定量测定,线性范围为5.0×10-7~4.5×10-6 mol/L,检出限为1.2×10-8 mol/L。  相似文献   

2.
用研磨法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α-山竹黄酮(α-MAG)的包合物,由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1H NMR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包合物的溶解度、表观包合稳定常数和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G,△H和△S.结果表明,Hp-β-CD能与α-MAG形成稳定的1:1包合物,表观包合稳定常数K为2.11 × 103L/mol,加入Hp-β-cD后,α-MAG溶解度大大增加.包合反应主要由焙变控制,驱动力为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β-环糊精与不同结构硫醇包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燕  夏道宏  项玉芝 《应用化学》2007,24(10):1201-1205
利用竞争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温度对β-环糊精(β-CD)包合不同结构硫醇客体分子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β-CD与硫醇均可发生包合作用,并分别测定了25.0、30.0、35.0、40.0及50.0℃下正构硫醇和异构硫醇与β-CD所形成包合物的稳定常数。正丁硫醇与β-CD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49.37、66.39、93.88、124.5和197.61L/mol,包合过程的ΔG、ΔH及ΔS分别为-9.661kJ/mol、35.85kJ/mol、152.63J/(mol.K);异丁硫醇与β-CD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326.0、364.6、415.3、472.2和592.4L/mol,而包合过程的ΔG、ΔH及ΔS分别为-14.34kJ/mol、19.35kJ/mol、112.98J/(mol.K)。研究发现,β-CD对不同结构硫醇的包合能力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且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包合过程均可自发进行,且是吸热的熵控制过程。硫醇分子烷基链疏水部分水壳层的破坏,使得自由运动的粒子数增加,且进入β-CD疏水空腔的烷基运动自由度的增加是引起熵值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β-环糊精增敏荧光法测定氯氰菊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了β-环糊精(β-CD)与农药氯氰菊酯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氯氰菊酯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其包合常数为37 L/mol.包合物在λex/λem=328/368 nm处发射强荧光,据此建立了测定氯氰菊酯的荧光分析方法.本法荧光强度与氯氰菊酯浓度在0.04~0.2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6,检出限为0.024 μg/mL.该体系的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好.对实际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对维生素B_1的包合作用.在固定维生素B_1浓度和改变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浓度的情况下,维生素B_1的荧光发射波长的变化以及荧光强度的增强表明了包合物的形成,用荧光双倒数法计算了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维生素B_1的包合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在pH=7.4的体系中,β-环糊精对维生素B_1的包合能力最强,且四种环糊精与维生素B_1的包合物的包合比均为1∶1.  相似文献   

6.
艾叶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艾叶挥发油(艾油)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原料,采用搅拌法合成了艾油-HP-β-CD包合物,其结构和性能经FT-IR和TLC表征。结果表明,HP-β-CD与艾油产生了包合作用,形成了包合物,在包合过程没有改变艾油的化学成分。最佳包合条件为:艾油1 mL,m(HP-β-CD/g)∶V(艾油/mL)=8∶1,搅拌速度700r.min-1,于60℃包合3 h。在此条件下,艾油利用率为79.50%,收率为56.56%,含油率为12.57%。  相似文献   

7.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生理pH条件和中性条件下对γ-山竹黄酮(γ-MAG)的包合行为和增溶效果,并探讨了温度对表观包合稳定常数的影响.利用溶液-搅拌法制备了包合物,并用红外吸收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胃液pH和中性条件下,Hp-β-CD 均能与γ-MAG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包合比分别为 1∶ 1和2∶ 1,表观包合稳定常数K分别为1.57×103 L/mol和2.7×106 L2/mol2,在中性条件下更容易形成包合物.而在肠液pH条件下,Hp-β-CD与γ-MAG没有包合现象.温度对表观包合稳定常数的影响不大.Hp-β-CD与γ-MAG形成包合物后,使 γ-MAG的溶解度增加了约31倍.  相似文献   

8.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美他环素(MTC)与β-环糊精(β-CD)形成包合物的荧光光谱特性. 对美他环素与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的条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可能的包合方式, 测定了包合物的包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ΔH、ΔS和ΔG, 验证了包合反应驱动力. 实验结果表明: MTC与β-CD可形成1∶1的包合物, 包合物的包合常数为382.19 mol/L. 包合过程中, ΔH=-99.10 kJ/moL, ΔS=-286.42JmoL-1K-1, 常温下ΔG<0. 说明包合反应为自发反应, 且是一个焓驱动过程. 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 β-CD的加入生成包结物可显著增强美他环素的荧光强度, 据此建立了测定药物制剂中美他环素的新方法. 该方法的定量线性范围为1.93×10-7~1.45×10-5 mol/L, 检出限为1.45×10-8 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2% (n=13). 对药物制剂中美他环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测定结果与标示量吻合, 平均回收率为102%.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抗凝药物华法林的荧光增强作用,探讨了华法林与HP-β-CD的包合特性.并与β-环糊精(β-CD)对华法林的荧光增强作用和包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P-β-CD的荧光增强作用强于β-CD.基于HP-β-CD的荧光增强作用,研究建立了一种荧光光谱测定华法林的新方法.华法林在10.3~2266μg/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92μg/L.此法已应用于华法林钠药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β-环糊精与不同结构硫醇的包合稳定常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燕  夏道宏  项玉芝 《应用化学》2007,24(6):703-706
以酚酞作为光谱探针,采用竞争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在30.0℃,pH=10.50的Na2CO3-NaHCO3缓冲溶液(25.0×10-3mol/L)中与一系列硫醇客体分子的包合作用。结果表明,-βCD可与不同结构硫醇发生包合,并测得β-CD与正丙硫醇、正丁硫醇、正戊硫醇、正己硫醇及正辛硫醇形成的超分子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28.71、66.39、127.8、186.2和651.1 L/mol,与异丁硫醇和叔丁硫醇形成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364.6和641.9 L/mol。进一步研究发现,-βCD对正构硫醇的包合能力随硫醇分子碳数的增加而增加,对异构硫醇的包合能力随硫醇异构化程度的增大而增强。主客体分子间尺寸的匹配性及客体分子的极性对包合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乙基紫(EV)为光谱探针,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了两种维生素(V)与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磺丁醚-β-环糊精(SBE-β-CD)的包合特性.结果表明,多种弱相互作用力协同作用于环糊精的包合过程,主-客体间的尺寸匹配影响了包合物的稳定性.包合能力β-CDHP-β-CDSBE-β-CD.  相似文献   

12.
用荧光光谱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大黄素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两者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大黄素包合物在λex/λem=467/547 nm处发射荧光,包合常数为85.18 L/mol.据此建立了羟丙基-β-环糊精增敏测定大黄素的荧光分析新方法.在0.32~3.24μ-g/mL浓度范围内,大黄素的荧...  相似文献   

13.
采用β-环糊精增敏荧光测定杀虫剂胺菊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荧光光谱探讨了β-环糊精(β-CD)与农药胺菊酯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胺菊酯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包合常数为40.3L/mol,在λes/em=295/356nm处发射强荧光。据此,建立了水溶液中测定胺菊酯的荧光光度法。线性范围11~1500ng/mL,检出限3.4ng/mL。方法已用于河水中胺菊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β-环糊精与维生素E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溶液法、超声波法、微波辐射法制备了β-环糊精与维生素E的包合物,研究了温度、包合时间、β-环糊精与维生素E的摩尔比对包合率的影响,并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包合常数Kf为2.84×103 L/mol,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以中性红(NR)作为荧光探针,采用竞争包合法首次研究了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20℃,pH=7.6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与维生素B6(VB6 )的包合性能,间接测定了包合物的包合常数.结果表明多种弱相互作用力协同作用于环糊精的配位过程,对VB6 包合能力的大小温-CD>HP-β-CD.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荧光法,研究了在水、乙醇、甲醇、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5)、β-环糊精(β-CD)7种不同介质中β-雌二醇的荧光强度。探讨了pH、包合物稳定时间、金属离子等不同条件对β-雌二醇在β-环糊精(β-CD)体系中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种介质中,β-CD在酸性条件下对β-雌二醇增敏效果最好,在λex/λem=278/307nm处有强的荧光峰,据此建立了一种用β-CD增敏荧光法测定β-雌二醇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6.0×10-7~4.0×10-5 mol/L,检出限为1.36×10-8 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3%。采用Benes-Hildebrand双导数法测定了β-雌二醇/β-CD的包合常数及热力学函数△G~θ、△H~θ、△S~θ,探讨了β-雌二醇与β-CD相互作用的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17.
毛细管电泳法研究环糊精与药物芦丁和氯霉素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崇岗  杨冬芝 《色谱》2005,23(6):673-676
采用毛细管电泳淌度移动法测定了β-环糊精与芦丁和氯霉素这两种药物的包合常数及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所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的规格为内径50 μm,总长37 cm,有效长度30 cm,电泳缓冲液为25 mmol/L硼砂+100 mmol/L硼酸(pH 8.6),并加入不同浓度的β-CD。在25 ℃时测得芦丁和氯霉素与β-CD的包合常数分别为98.5和1204 L/mol。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的包合常数,求得包合反应的系列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β-CD与两种药物的包合反应焓熵互补现象明显。采用MM2力场对β-CD与两种药物分子的包合物的稳定构型进行了分子力学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8.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的包合作用,求得了二者的包合常数和包合比.进一步研究了CDs、KDTN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超分子体系,计算了结合常数和结合比.结果表明:β-CDs-KDTN-BSA能形成1∶1∶1的三元配合物,环糊精与KDTN的包合有利于与BSA作用,其结合常数大于KDTN与BAS的结合常数.  相似文献   

19.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甲基-β-环糊精(Me-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与氢溴酸右美沙芬(DH)的包合作用。实验固定DH浓度和改变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浓度,根据DH的发射波长的变化及荧光强度增敏现象确定了包合物的形成,根据双倒数法计算包合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7.4的条件下,有三种环糊精对药物有明显的作用,这三种环糊精与氢溴酸右美沙芬形成了包合物且包合比均为1∶1。  相似文献   

20.
以荧光法研究了土霉素(OTC)与环糊精(β-CD)的包合作用,并利用β-CD对OTC荧光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测定OTC的新方法,土霉素在9.19&#215;10^-8-1.66&#215;10^-5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成正比,方法的检出限为7.4&#215;10^-9mol/L,方法用于药物制剂中土霉素的测定,结果与标示量吻合。荧光光度法测得OTC与β-CD形成1∶1包合物,包合物形成常数为3.68&#215;10^2L/mol。从土霉素和环糊精的分子结构出发,对包合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