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富马酸二甲酯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马酸二甲酯(简称DMF)是一种新型防霉防腐剂。应用于食品、饲料等的防霉保鲜。本文报道了DMF的大鼠急性毒性、蓄积毒性和三种体内、体外致突变性研究的结果。实验证明DMF的大鼠急性毒性较低,口服LD_(50)为2500mg/kg。蓄积毒性实验中蓄积系数为3.3属中等程度蓄积。Ames试验、小鼠精子畸变实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纳米氧化铜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及蓄积毒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1.急性毒性试验:给试验小鼠灌服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铜混悬液,观察14 d内小鼠的活动情况及死亡情况,测定小鼠灌胃的LD50,采用改良寇氏公式计算LD50及可信限;2.蓄积毒性试验:依据20 d蓄积毒性试验法设计,取20~22 g小白鼠,共设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给试验小鼠灌服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铜混悬液分别为28.90(1/20LD50)、57.81(1/10LD50)、115.62(1/5LD50)和298.05(1/2LD50)mg/(kg.bw)剂量,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20 d,通过对小白鼠灌服纳米氧化铜进行了蓄积毒性试验。结果:1.急性毒性试验:纳米氧化铜对小白鼠的LD50为578.09 mg/(kg.bw),其95%可信限343.92~971.63 mg/(kg.bw)。2.蓄积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0和1/20LD50剂量组小白鼠全部存活,1/2LD50剂量组10只小白鼠全部死亡;1/5LD50剂量组小白鼠死亡5只,存活5只;1/10LD50剂量组小白鼠死亡2只,存活8只。结论:高剂量纳米氧化铜可对小鼠的肾脏、小肠、肝脏等组织器官造成广泛性损伤,并引起严重的淤血、出血等病理变化。依据判定标准,证明纳米氧化铜对小白鼠有中等蓄积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富马酸二甲酯的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测定了富马酸二甲酯(DMF)的急性毒性和蓄积性毒性,并选用了三种体内和体外的短期测试系统,对其致突变性进行了试验。实验结果表明,DMF对雌、雄小鼠经口LD_(50)分别为1190和1180mg/kg,属于低毒。根据蓄积系数法测定了蓄积毒性。当死亡率为50%时,雌、雄动物蓄积系数K值都大于5,所以DMF蓄积性低。在Ames试验中,DMF未呈现致突变性。在体内试验中,DMF未引起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和小鼠精子畸形率的增加,在三项致突变试验中DMF未呈现致突变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Borojo果酶解浓缩粉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及Ames实验对Borojo果酶解浓缩粉进行评价。结果:雌雄小鼠经口急性毒性LD50>21.5 g/kg BW,根据急性毒性分级,受试物Borojo果酶解浓缩粉属无毒级物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Ames实验结果阴性。结论:Borojo果酶解浓缩粉属于安全性食品。  相似文献   

5.
研究粒径不同的粒状纳米硫化镉(Nano-CdS粒,粒径3~5nm)和棒状纳米硫化镉(Nano-CdS棒,直径30~40nm)对小鼠的肝、肾毒性。通过普通级昆明种小鼠急性毒性实验(LD50)、蓄积毒性实验、肝肾的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及肝肾病理学分析对Nano-CdS粒和Nano-CdS棒的毒性进行研究。Nano-CdS粒和Nano-CdS棒的经口急性毒性分别为LD50=584mg/kg和LD50=7500mg/kg。Nano-CdS粒蓄积系数(K)为3.2,Nano-CdS棒的K为4.8。Nano-CdS粒组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均高于Nano-CdS棒组(P0.05)。病理结果显示,Nano-CdS粒对肝肾的损伤大于Nano-CdS棒。粒径较小的Nano-CdS粒的毒性大于直径较大的Nano-CdS棒。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方法:急性毒性用LD50法;长期毒性用90d饲喂实验,期间进行一般性观察,末期进行血常规、生化、脏器指数等观察分析。结果:急性毒性实验未见小鼠明显中毒症状,长期毒性表明其对大鼠未引起蓄积性和延迟性毒性。结论: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无明显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临床可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氯乙酸甲酯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方法参照GB15670—1995《国家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分别对60只成年大鼠,12只新西兰大耳白兔(简称大白兔)和120只刚断乳的大鼠进行了大鼠经口LD50和蓄积毒性实验,大白兔经皮肤刺激实验、眼刺激实验和亚慢性毒性实验。结果①大鼠经口LD50为172.08mg/kg,该受试物属中等毒性物质;②大鼠的蓄积指数IC为0,蓄积作用弱;③对大白兔有皮肤刺激和眼刺激作用,眼刺激作用属于中重度刺激;④亚慢性毒性实验发现氯乙酸甲酯对大鼠的肾脏和肝脏有毒性作用,最大无作用剂量为4.3mg/kg。结论氯乙酸甲酯具有一定的肝脏、肾脏和生殖毒性,制定车间和药物浓度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简称MMA)为有机玻璃单体,其毒性研究曾有过综述,但对其毒性的认识颇不一致。国产MMA仅见小鼠吸入急性毒性的报道,为进一步研究其毒性,并为制订我国MMA的卫生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做了大鼠经口急性毒性、蓄积性毒性、活体组织染色及吸入胚胎毒性实验。  相似文献   

9.
RQA是一种防霉剂。本文报道了RQA的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以及采用四种体内、外短期生物试验方法进行的致突变性研究的结果。RQA的急性毒性较低,大鼠口服RQA LD_(50)为3200±188mg/kg;小鼠为1350±160mg/kg;20天的蓄积毒性试验表明RQA具中等蓄积作用。4个菌株的Ames试验、CHO细胞的SCE率、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精子畸形率与对照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证实RQA无效突变活性。在控制使用剂量和时间的条件下,RQA作为防霉剂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蝇蛆粉对小鼠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家蝇3龄幼虫超声破碎的内容物溶液制成干粉,余下的幼虫壳制成壳聚糖,两者按10∶1比例进行组合混匀,制成粉末状家蝇蛆粉。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最大耐受量实验、骨髓微核实验和精子畸形实验,评价家蝇蛆粉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作用。结果小鼠对家蝇蛆粉的最大耐受量为33.0 g/(kg.bw),未见毒性效应或不良反应;家蝇蛆粉2.8,5.5和11.0剂量组雄性小鼠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分别为0.12%,0.14%,0.14%,雌性小鼠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分别为0.14%,0.12%,0.16%,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精子畸形率分别为2.3%,1.6%,2.1%,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蝇蛆粉对小鼠无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1.
绿茶提取物的安全性分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调节血糖产品-绿茶提取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V79细胞基因突变试验对绿茶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蓄积毒性、遗传毒性进行观察。结果 该提取物对雌、雄性小鼠急性经口LD50 均>10 0 0 0mg/ (kg·bw) ,属于实际无毒级;对动物蓄积系数K >5 ,属于弱蓄积性;对小鼠骨髓细胞未产生致畸变作用;对体外培养的中国仓鼠肺细胞(V79) ,无论直接作用和代谢活化后作用,均未呈现致突变性。结论 绿茶提取物是一种安全的调节血糖制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1982年以后我们对改进的合成工艺获得的氯溴异氰尿酸又做了进一步的毒理试验及对HBsAg灭活效果的观察。本文主要介绍了上述试验的结果。氯溴异氰尿酸的急性毒性试验(LD50)对雄性小鼠为2.25±0.79g/kg;雌性小鼠为2.66±0.68g/kg,属低毒性。蓄积毒性试验(蓄积系数法)结果K>8.3,属弱蓄积物。致突变试验包括Ames试验,小鼠微核和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其结果均为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颐宁多肽胶囊的食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评价。方法:采用急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实验)和30天喂养试验进行评价。结果:颐宁多肽胶囊小鼠经口急性毒性LD50>21.5 g/kg.bw,属无毒级物质,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以5.0 g/kg.bw、7.5 g/kg.bw、10.0 g/kg.bw 3个剂量的样品连续给大鼠灌胃30 d,实验期间动物生长发育良好,血液学、生化、脏器比及组织病理学各项检测指标未见异常。结论:颐宁多肽胶囊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级,无遗传毒性,最大无损害作用剂量(NOAEL)大于10.0 g/kg.bw,相当于人体推荐量的100倍。在本实验条件下颐宁多肽胶囊属于安全性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4.
贻贝多糖胶囊毒理学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贻贝多糖胶囊的食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评价。方法:采用急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30 d喂养试验进行评价。结果:小鼠经口MTD均大于15.0 g/kg,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未见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生化、脏器比及组织病理学有异常变化。结论:贻贝多糖胶囊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级,无遗传毒性,最大无损害作用剂量大于1.6 g/kg,相当于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20倍。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贻贝多糖胶囊属安全性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5.
磺草灵系化工部西南化工研究院新开发的一种除草剂。根据我国“农药毒性试验暂行规定(试行)”的要求,我们用磺草灵纯品及其加工剂型40%(W/V)钠盐水溶液分别进行了大、小鼠急性毒性等一股毒性试验和一系列诱变试验。结果表明,其钠盐雌雄性大、小鼠经口LD50均为8250mg/Kg,95%可信限为5620~12100mg/kg,为低毒;在大鼠体内的蓄积系数为9.42,基本无蓄积作用;钠盐原液小鼠侵尾6小时仍无一死亡。属低毒类农药。磺草灵的Ames试验、枯草杆菌重组修复试验无论加与不加S_9活化系统均为阴性结果;磺草灵的小鼠微核试验和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也都获得阴性结果,未发现有诱变性。国产磺草灵的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目的检测该多肽复合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致突变性。方法采用急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实验)对其进行检测。结果小鼠经口急性毒性LD50>21.5 g/kg.bw。属无毒级物质,且无致突变作用。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该多肽复合物的安全性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火麻仁蛋白毒理学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试火麻仁蛋白毒理学安全性,为火麻仁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Salmonella基因回复突变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90天喂养实验。结果:经口急性毒性试验表明,LD50>10 g/kg;Am 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试验结果阴性;90天喂养实验中体重增加和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指标值无异常,生化指标值在正常值范围内,未见大鼠器官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在本研究中,未见受试物具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市售巴沙蚊香进行了系列毒性实验研究,证明蚊香含纯度为96%的巴沙原液3.3%。实验结果还表明:巴沙蚊香急性吸入毒性不大,亚急性吸入毒性未发现异常,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Ames试验均为阴性,小鼠精子畸变作用不明显;蓄积试验结果:巴沙蚊香属弱蓄积性物质。以上实验结果提示:如巴沙原药的纯度确保在96%以上,其投药量控制在3.3%左右的巴沙蚊香,在实际使用中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9.
去除重金属的工程菌对小鼠的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去除重金属的工程菌R32被排放到环境中后对小鼠的毒性.方法 采用4种受试物(处理液1:分别含1、2、5、10g/L纯培养的R32菌体;处理液2:取处理20 mg/L铬液2 h的R32按处理液1方法配制;处理液3:含50 g纯培养的R32菌体在1、3、5和7 d内的分泌物溶液;处理液4:取处理20 mg/L铬液2 h的R32按处理液3方法配制)分别对昆明种小鼠进行急、慢性毒性实验,蓄积毒性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观察吸附重金属铬前后的工程菌R32及其分泌物对小鼠的毒性.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的各实验组的小鼠全部存活,进食增加且精神状态和生长发育良好,活动、排便、外观均未见异常.慢性毒性实验的各实验组的小鼠全部存活,进食量有不同程度增加,精神状态良好,活动和反应能力无异常.给予处理液1、3、4的各实验组小鼠未见中毒症状,全部存活,而给予处理液2的各实验组小鼠在染毒12 d后开始出现进食量减少,体重增长减缓;14 d后部分小鼠体重开始降低;19 d后开始出现2只死亡雌性小鼠.给予处理液1、3、4的各实验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未吸附铬的R32及其吸附铬前后的分泌物均不会引起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升高.给予处理液2的各实验组小鼠中,1、2、5 mg/L投菌量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g/L投菌量的实验组微核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处理液1、2、3、4的各实验组精子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附铬前的R32及其在吸附前后所分泌的分泌物对小鼠均无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蓄积毒性;吸附铬后的R32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以及精子畸变的影响不明显,但有一定的蓄积毒性,对小鼠的微核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高温作业营养保健口服液的卫生毒理学安全性。方法 参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采用急性毒性实验、蓄积毒性实验、亚慢性毒性实验、致突变实验等对高温作业营养保健口服液进行评价。结果 该口服液小鼠半致死剂量大于16.5克每公斤体重;蓄积系数大于5.3;大鼠饮用一定剂量的该口服液90天,未引起中毒反应和病变;Ames试验呈阴性反应;实验组微核率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 高温营养保健口服液对人体是安全的,可作为从事高温作业人员的保健性饮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