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血常规标本的采集通常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作为抗凝剂,有文献报道部分人群血小板有EDTA依赖性聚集,造成仪器检测结果假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W—CA)。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对6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标本进行了实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 -K2)是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ICSH)建议用于血液分析仪的抗凝剂,适用于全血细胞分析,尤其适用于血小板计数,但有时会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而引起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降低的现象,即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 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PTCP).我科发现2例EDTA-PTCP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假性血小板减少(PTCP)是指血液分析仪计数得到的血小板结果明显低于血小板真实值。尽管存在多种原因可导致PTCP,但临床上主要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故PTCP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减少(EDTAPTCP)为主。鉴别EDTA-PTCP快速、直观的方法是制作血涂片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血小板,一旦发现血小板聚集现象,则用其他方法计数血小板以避免误诊和其他不必要的检查、治疗及相关费用。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聚集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导致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的相关报道较多,但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我们在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过程中,对血小板计数出现血小板聚集报警的样本采用不同  相似文献   

5.
<正>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93年建议用作血液分析的抗凝剂,但有时EDTA会引起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临床诊断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EDTA-PTCP发病率较低,约为0.1%,临床主要表现为重型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无出血现象。此种假性血小板减少无任何病理与生理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的原因及鉴别要点和防范措施,减少或防止误诊误治。方法对2013年1~12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发现的3例EDTA-PTCP患者分别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管、肝素抗凝管和枸橼酸钠抗凝管采集静脉血,而后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测定血小板数量,并用毛细血管血进行血小板手工计数,且制作EDTA-K2抗凝血涂片和毛细血管血涂片,并用瑞氏染色镜检。结果 EDTA-K2抗凝血的机测血小板结果均很低(50×10~9/L),血小板直方图存在曲皱、尾部上翘、拖尾、无拟合曲线等异常;枸橼酸钠抗凝血和肝素抗凝血机测结果正常,血小板直方图也正常;手工计数血小板数量正常,且涂片可见分布正常。3例均明确为EDTA-PTCP。结论 EDTA-K2抗凝剂可引起血小板聚集,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EDTA-K2抗凝血时,若出现血小板减低而患者无出血倾向、血栓形成等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时,应进一步进行人工计数、血涂片复查和更换抗凝剂等方法复检,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马拥军  庄顺红  胡英萍  徐瑞龙 《检验医学》2007,22(3):250-250,256
血小板聚集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导致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的相关报道较多,但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我们在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过程中,对血小板计数出现血小板聚集报警的样本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处理。  相似文献   

8.
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应用,不但减轻了检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然而最近作者发现了1例因EDTA所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假性血小板减少在日常工作中很少见,原因一是使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剂且血中含有EDTA依赖性抗体,二是标本中含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冷凝集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分析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诱导血小板假性减低。方法:对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诱导血小板假性减低病例采用EDTA-K2抗凝、枸橼酸钠抗凝及手工法计数,并涂片染色镜检。结果:EDTA-K2抗凝静脉血与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手工法的血小板检测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与手工法的血小板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0.05);并且,EDTA-K2抗凝静脉血的血小板随时间延长而持续降低。结论:EDTA-K2抗凝剂可致某些患者血小板聚集,而导致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遇此情况应涂片染色镜检确认,并用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检测血小板。  相似文献   

10.
乙二胺四乙酸三钾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症的认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三钾(EDTA-K3)引起血小板(PLT)聚集原因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方法 对3例典型EDTA 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PTCP)患者采用XE-2100血液分析仪,观察不同抗凝剂(EDTA-K3、枸橼酸钠及肝素锂)在不同时间段测定血小板的变化.结果 (1)3例典型EDTA-PTCP患者均显示在仪器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盐(EDTA-K2)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原因并加以纠正,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数据。方法采用迈瑞BC-5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门诊患者标本中的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的标本进行人工推片染色镜检,发现存在血小板聚集现象的标本33例。结果 33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患者改用枸橼酸钠抗凝,综合血涂片检查,血小板假性减少全部得到纠正。结论 EDTA-PTCP的标本仅凭仪器检测无法与真正血小板减少的标本进行区分,必须进行人工推片镜检,并用枸橼酸钠抗凝重新检测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2.
正对某校2015级1 224例新生进行入学体检,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发现1例出现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作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抗凝剂,浓度为1.4~1.6mg/mL血。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在EDTA盐作用下发生的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聚集[1-2]。这一现象的发生率很低,据国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阿米卡星在多抗凝剂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中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方法 :采集1例乙二胺四乙酸(edathamil,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及枸橼酸钠抗凝血,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加入阿米卡星,依次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并行血涂片镜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1、CD42b、PAC-1、CD62p的表达率。结果:采血后1 h内在EDTA-K2抗凝血中加入阿米卡星,能在不影响其他血细胞形态和分布的情况下,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并解离聚集血小板,同时抑制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2p活化,且血小板计数能在室温下4 h内维持稳定。枸橼酸钠抗凝血则随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下降。结论:阿米卡星能纠正多抗凝剂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并解离聚集血小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2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贝克曼LH750血液分析仪检测出现异常值并与手工法比较.方法 采用2008年2月1日至3月31日福建省肿瘤医院355例住院和门诊患者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静脉血,贝克曼血液仪分析检测异常值,随后用手工法进行检测,两组数据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贝克曼LH750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出现升高或降低与手工法比较无差异,而LH750血液分析仪单核细胞升高与手工法比较有显著差异.LH750血液分析仪对单核细胞计数增多的需通过血液涂片获得准确结果 .结论 LH750血液分析仪不能完全替代显微镜镜检,检验人员也不能完全依赖仪器,必要时应进行手工复片镜检分类,确保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抗凝剂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5例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 A‐K2)抗凝全血标本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结果重度减低的患者,采集EDT A‐K2、枸橼酸钠、肝素锂、氟化钠抗凝静脉血标本和手指末梢血标本,分别采用血细胞分析仪(仪器法)和显微镜计数法(手工法)计数血小板,并同时制备涂片标本,经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后显微镜镜检。结果5例患者EDT A‐K2、枸橼酸钠、肝素锂及氟化钠抗凝静脉血标本仪器法、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结果均明显低于手指末梢血标本,血涂片标本镜检均可见血小板大片聚集;手指末梢血标本仪器法、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结果均正常,血涂片标本镜检可见血小板分布正常,无聚集现象。结论多种抗凝剂均有可能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从而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发生抗凝剂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时,应采用不加抗凝剂的手指末梢血标本进行血小板计数,从而获得准确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丁邦显  刘思景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57-2358,2360
目的 探讨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相关过程及原因.方法 利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EDTA-K2与枸橼酸钠两种抗凝剂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 (PLT)与白细胞(WBC)的检测,并与Sysmex KX-21血液分析仪稀释模式及人工镜检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EDTA-K2及枸橼酸钠两种抗凝血在5、30和60 min的PLT与WBC数值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分析,并对EDTA-K2抗凝血与未抗凝末梢血涂片进行染色,对比观察PLT数目和形态变化.结果 EDTA-K2抗凝血的PLT与WBC数值与枸橼酸钠抗凝血以及KX-21稀释模式和人工镜检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DTA-K2抗凝血在5 min时的PLT与WBC值与30 min及60 min的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DTA-K2抗凝血涂片较未抗凝的末梢血涂片明显出现了大量PLT聚集以及卫星现象.结论 EDTA-K2能促进PLT聚集而导致PLT假性减少,其作用过程在彼此接触后5 min内发生,30 min内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17.
全血细胞分析在临床检测中应用广泛。血小板计数成为临床血栓、出血性疾病诊疗的重要依据,也是手术患者术前检测的重要参数之一。国际血液标准委员会(ISCH)推荐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血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然而,某些人群会发生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前,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为抗凝剂的真空负压采血管广泛用于临床,但EDTA—K2的使用会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有文献报道部分人群血小板有EDTA依赖性聚集,造成仪器检测结果假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发生率为0.07%~0.2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导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9月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8例首次仪器检测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积极查找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然后进行复检,分析血细胞分析仪导致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结果 68例导致首检为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中,有28例为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EDTA-PTCP),23例为标本采集不畅,17例为大血小板。与首次仪器检测结果比较,纠正后血小板计数(PLT)的复检结果均明显升高[PLT(×10~9/L):186±39比41±22、182±32比63±19、122±24比72±14,均P0.05]。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导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主要为EDTA-PTCP、标本采集不畅以及大血小板等。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若出现血小板显著减少、仪器报警血小板聚集、直方图异常等,且患者无瘀点或瘀斑等出血情况,临床应该高度怀疑是EDTA-PTCP。可采用血涂片镜检观察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以及是否有血小板聚集;同时请患者至检验科直接采血以缩短检测时间,并更换抗凝剂重新进行检测;若结果仍然无法纠正,则应该采用手工稀释计数法以得到准确的检验数据,协助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防止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0.
乙二胺四乙酸三钾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三钾(EDTA-K3)在体外引起血小板(PLT)聚集的原因及NaF在体外对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对6例典型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和40例对照人群不同抗凝情况下静脉血通过血液分析仪进行血液分析,同时用手工计数血小板作为参考值。结果EDTA-K3抗凝血结果与手工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DTA-K3抗凝血结果与不使用抗凝剂手指末梢血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手工法结果与不使用抗凝剂手指末梢血的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NaF的抗凝血结果与手工法结果和不使用抗凝剂手指末梢血的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TA-K3对血小板可以产生聚集作用,造成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偏低;NaF对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