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活性的影响,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剂量(分别含有生药30,60,120 g·L-1)的化浊解毒方,按0.01 mL·g-1体重SD大鼠灌胃给药,以制备含药血清;常规培养活化的肝星状细胞( HSC-T6),用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进行干预,用MTT,ELISA,RT-PCR法分别检测肝星状细胞增殖、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的含量以及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血清组比较,化浊解毒方含药血清各浓度组均呈现出抑制HSC增殖的作用(P<0.05),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正常血清组比较,化浊解毒方含药血清各个浓度组在作用48 h后,细胞上清液中的Ⅰ型胶原的含量均降低(P<0.05),均能下调细胞中TGF-β1 mRNA的表达(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之所以能有效的治疗肝纤维化可能与化浊解毒方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化浊解毒补肾方延缓肝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化浊解毒补肾方含药血清组和空白血清组,无菌条件下收集腹主动脉血液制备血清。肝星状细胞(HSC-T6)分组为空白组、模型组(0.1mmol·L-1H2O2干预诱导2h)、空白血清组+模型组、化浊解毒补肾方含药血清+模型组(含药血清浓度分别为2.5%、5%、10%、15%和20%)、E2(雌二醇)+模型组、ICI(ER拮抗剂)+空白血清组+模型组、ICI+化浊解毒补肾方含药血清+模型组、E2+ICI+模型组。MTT法测HSC-T6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法测细胞内α-SMA(α-肌动蛋白)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法分析测细胞上清液Ⅰ型胶原蛋白、ER(雌激素受体)和α-SMA蛋白表达、qRT-PCR法分析细胞中ER-α、ER-β mRNA水平。结果 10%化浊解毒补肾方含药血清抑制H2O2诱导的HSC-T6细胞增殖和凋亡效果最佳(P<0.0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α...  相似文献   

3.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活化、增殖是肝纤维化形成和发展的中心环节。利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发现,中药血清可干预肝纤维化形成和发展。综述了中药血清与肝星状细胞的研究进展,指出中药血清从抑制HSCs活化、HSCs增殖、HSCs收缩,促进HSCs凋亡等多靶点作用于肝星状细胞。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肝星状细胞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是针对中药及其复方复杂多样的化学成分特点,用含药血清代替煎剂或粗提物进行实验研究的新方法,其可信性和科学性更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在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学者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对肝星状细胞进行了大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方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氧化应激的影响,以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ig化浊解毒方不同剂量(0.3,0.6,1.2 g·kg-1),连续给药10 d,末次给药2h后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常规培养活化的HSC-T6,采用0.1 mmol·L-1的H2O2制造HSC-T6氧化应激的模型,用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分为化浊解毒方组(高、中、低剂量组)、干扰素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的血清).干预72 h,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SC-T6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COL Ⅰ)及Ⅲ型胶原(COLⅢ)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过H2O2处理的HSC-T6上清液中SOD和GSH-Px的活性明显减低(P<0.05),MDA和GSH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经化浊解毒方含药血清干预72 h后,其高、中剂量组能够提高SOD和GSH-Px的活性(P<0.05),并降低细胞上清液中MDA和GSH的含量(P<0.05),以高剂量组作用明显(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SC-T6上清液中COL Ⅰ及COLⅢ基因表达及蛋白含量经过H2O2刺激后明显增加(P<0.05),经过化浊解毒方干预后,其胶原基因表达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尤其高剂量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可以减轻因H2O2刺激造成的HSC-T6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氧化应激产物产生,其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从基因水平,化浊解毒方能够降低胶原基因的表达,同时抑制其蛋白转录,从而降低细胞外胶原含量,达到抑制肝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张纨  李佃贵  郭敏  娄莹莹 《中成药》2010,32(3):382-385
目的:观察以"浊毒"立论的肝复健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Smad2/3、Smad4、Smad7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后分别给予肝复健方大、中、小剂量及秋水仙碱治疗,western-blot法检测Smad2/3、Smad4、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Smad2/3、Smad4表达明显增强(P0.05),Smad7表达明显下降(P0.05);经肝复健方治疗后Smad2/3、Smad4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Smad7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肝复健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mad2/3、Smad4表达,上调Smad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药化浊解毒醒脑液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醒脑液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及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化浊解毒醒脑液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81.8%(18/2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完全恢复清醒时间5~22h,平均14.6h。对照组完全恢复清醒时间16~102h,平均53h。2组比较P<0.05。肝功能显著改善(P<0.05),血氨降低(P<0.05),和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5)的变化;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疗效优于综合治疗加醋、生理盐水灌肠的对照组。提示:化浊解毒醒脑液具有显著改善肝功能、降血氨、抗肝性脑病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清下并举"、"菌毒并治"阻断肠道对氨、内毒素等有害物质的吸收,促进其排泄;阻止其对肝细胞的直接和间接损伤,恢复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解毒化浊方对慢性输卵管炎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解毒化浊方治疗慢性输卵管炎患者5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变化。结果:解毒化浊方能降低慢性输卵管炎患者血清中sICAM-1、sVCAM-1的含量(均P<0.01)。结论:解毒化浊方可阻断黏附分子促进白细胞浸润至炎症部位,起到"抗黏附治疗"作用,为治疗慢性输卵管炎的有效方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肝煎含药血清对肝细胞和活化肝星状细胞HSC-T6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构建肝细胞及CCl_4肝细胞损伤模型,加入不同体积浓度的化肝煎含药血清,通过MTS法检测肝细胞存活率;采用MTS法检测化肝煎干预肝星状细胞HSC-T6后的细胞存活率,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IF3(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3)家族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在1~8%体积浓度范围内化肝煎含药血清对肝细胞无细胞毒性,并可改善CCl_4所致肝细胞存活率下降;当化肝煎含药血清体积浓度为10%、30%、50%和60%时显著抑制活化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此外,化肝煎含药血清对eIF3a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抑制。结论化肝煎含药血清能保护肝细胞,并抑制活化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可能跟抑制eIF3a而抗肝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对四氯化碳(CCl4)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影响,进一步从细胞水平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复方中药水煎醇提,正常大鼠经口灌胃给药,制备中药血清。于CCl4干预HSC后30min,加入5ml/L~20ml/L中药血清作用48h或15ml/L中药血清作用12h~48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各剂量中药血清均可抑制CCl4刺激的HSC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P<0.05);同一剂量(15ml/L)中药血清作用不同时间,HSC MTT转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药血清组G0/G1期细胞百分率较CCl4刺激组显著增加,S期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而M期无明显变化。结论:复方中药可直接抑制CCl4诱导的HSC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调肝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预防组、化浊解毒调肝方预防组、秋水仙碱治疗组、化浊解毒调肝方治疗组各20只,除正常组外其它各组均采用腹腔注射未灭活的猪血清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分别采用秋水仙碱和化浊解毒调肝方进行药物干预。各组分别于造模8、12周末随机处死10只大鼠,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药物对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s)表达的影响。结果化浊解毒调肝方有明显的抑制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TIMP-1的表达的作用,且抑制作用要优于秋水仙碱(P0.05)。结论化浊解毒调肝方可有效防治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纤维化组织TIMP-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方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瘦素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胰岛素抵抗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化浊解毒方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6只。化浊解毒方组予化浊解毒颗粒按生药3g/(kg.d)灌胃给药,模型组与空白组灌服生理盐水,连续处理8周。检测不同组别的血糖、胰岛素、血脂及瘦素(leptin)水平,并检测其肝脏组织瘦素mRNA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结果:实验组SD大鼠血糖、血脂、低于模型组,实验组SD大鼠血清瘦素、肝脏组织瘦素mRN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SD大鼠(均P<0.01)。实验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显著减低胰岛素抵抗SD大鼠瘦素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SD大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软肝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口服,治疗组30例给予化浊解毒软肝方口服,2组均服药2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肝功能、血清TNF-α和IFN-γ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乏力、肝区不适、脘腹胀满及厌食油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ALT、AST、TBil、TNF-α、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厚度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化浊解毒软肝方能有效改善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及TNF-α、IFN-γ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整合素信号通路的下游信号分子FAK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传代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与中药复方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5%、10%、20%)共同培养48h后,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FAKmRNA的表达。结果: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均能显著抑制HSC—T6增殖,20%药物血清组作用最强(P〈0.05);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显示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均可诱导HSC凋亡(P〈0.05);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能够使HSC的FAKmRNA的表达下调。结论:抗纤软肝颗粒能够抑制HSC增殖及诱导凋亡HSC。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整合素信号通路下游信号分子FAK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整合素信号通路的下游信号分子FAK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传代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与中药复方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5%、10%、20%)共同培养48h后,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FAK mRNA的表达。结果: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均能显著抑制HSC-T6增殖,20%药物血清组作用最强(P<0.05);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显示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均可诱导HSC凋亡(P<0.05);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能够使HSC的FAK mRNA的表达下调。结论:抗纤软肝颗粒能够抑制HSC增殖及诱导凋亡HSC。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整合素信号通路下游信号分子FAK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化浊解毒熏蒸法对黄褐斑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门诊及住院病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随机选择30例志愿者(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经化浊解毒熏蒸法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对治疗组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血清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化浊解毒熏蒸治疗后,黄褐斑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6.67%.黄褐斑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内皮素-1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升高,有显著性差异(均P<O.01),经化浊解毒熏蒸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一氧化氮、内皮素-1含量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O.05或P<0.01).结论 化浊解毒熏蒸法能通过降低黄褐斑患者体内一氧化氮、内皮素-1合量达到其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莪术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莪术水煎液(0.3g/ml)按10ml/kg 大鼠体重给正常大鼠灌胃,每天2次,连续3天,第4天1次给予全日剂量,1h 后采血,离心分离血清,56℃灭活,制备药物血清。以正常鼠血清及秋水仙碱药物血清作为对照。将药物血清温育传一代的肝星状细胞,氚标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及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Ⅰ型胶原含量,改良 Lowrv's 法测定细胞层总蛋白以校正细胞数;貂肺上皮细胞株-Mvllu 抑制 MTT 法测定培养上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 β_1)。结果:莪术药物血清和秋水仙碱药物血清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莪术的抑制作用强于秋水仙碱(P<0.01),二者都能抑制肝星状细胞生成Ⅰ型胶原(P<0.01),并且都能显著抑制肝星状细胞分泌 TGF β_1,两者作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莪术能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减少胶原和 TGF β_1的生成,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18.
概述近年来中药诱导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研究进展。诱导HSC凋亡是减少活化的HSC、逆转肝纤维化的主要途径,中药以其多路径、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方式,在诱导HSC凋亡、治疗肝纤维化方面显示出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方对胃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以不同剂量的化浊解毒方给Wistar大鼠灌胃制备含药血清,然后以含药血清培养胃癌细胞,共同培养2代后,分别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化浊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胃癌细胞中VEGF、COX-2的表达减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且高剂量组表达减弱更为明显,与低、中剂量组与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化浊解毒方对胃癌细胞VEGF及COX-2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清抵抗素(RES)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80只,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盐酸吡格列酮组)和中药组(化浊解毒方组)。空白组予普饲,其余3组采用链脲佐菌素加高脂饲料诱导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IR的动物模型。在给药4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抵抗素、糖化血清蛋白(GSP)、空腹胰岛素(INS)等生化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血FBG、GSP(P0.01),且能使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RES水平明显降低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浊解毒方可以明显降低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改善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抵抗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