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采用交流阻抗和光电化学等测量方法研究了钛钼合金电极在0.2mol.L-1硫酸和0.2mol.L-1盐酸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形成钝化膜的极化电位的增加,合金电极的阻抗增大,Mo在合金中的含量达到20%时,电极的阻抗模值|Z|0.05达到最大值;光电流循环伏安测量结果表明合金电极在阳极极化过程中显示阳极光电流,光电流iph随阳极极化电位增大而增加,表明电极表面膜呈n型半导体性质。  相似文献   

2.
研究纯金和焙烧金矿电极在25°C脱气搅拌氰化物介质中的活化和钝化行为。在搅拌速度为100 r/min的0.04 mol/L NaCN溶液中得到的循环伏安曲线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显示不同的峰位置和电流密度。动电位测试表明,峰电流密度随氰化物浓度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加。pH值从10升高到11导致电流密度大幅度降低,而将搅拌速度从100 r/min降低到60 r/min导致电流密度明显增大。在有氧条件下,纯金和焙烧金矿电极显示不同的峰位置和腐蚀速率。恒电位法研究表明,当pH值为11时,将电位从1 V提高到1.4 V,电流密度降低80%,而在1 V时,将pH值从11降低到10,电流密度增大到1.7倍,这可能是由于形成了更有效的钝化层。金极化后,在衰减期间的电化学噪声测试(ENM)表明,金在高电位时处于钝化程度更高,呈点状腐蚀特征。ENM结果表明,这项技术有望于更好地应用于金浸出研究。XPS研究证明了钝化氧化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动电位电化学阻抗谱(DEIS)和SEM研究了X80管线钢在NaHCO_3溶液中的阳极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随着HCO_3~-浓度增加,X80管线钢腐蚀速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X80管线钢钝化的临界HCO_3~-浓度为0.009 mol/L.随着HCO_3~-浓度增加,极化曲线阳极电流峰发生变化,当HCO_3~-浓度低于0.009 mol/L时,无阳极电流峰;当浓度在0.009—0.05 mol/L时,有一个阳极电流峰;当浓度增加到0.1 mol/L时,出现两个明显的阳极电流峰,且第1峰与第2峰的峰值电流比随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DEIS结果与动电位极化曲线完全对应,二者相结合可以很好地研究在不同电位下NaHCO_3溶液中X80管线钢的腐蚀行为,同时对其腐蚀产物和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动电位极化、循环伏安、电流暂态和阻抗等技术研究钽在四丁基硫酸氢铵(TBAHS)乙醇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循环伏安曲线中没有活化-钝化转变,阳极电流密度随溶液温度、TBAHS浓度、电位扫描速率和水含量增加而增加;表观活化能为43.389kJ/mol,溶解过程为扩散控制。恒电位测试结果表明,当电位较低时,电流密度逐渐降至一稳定值;当电位高于某一值时,电流密度最初下降至一最小值然后逐渐增加。钝化膜电阻随电位升高而减小,当电位高于2.0V时,出现感抗弧。  相似文献   

5.
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恒电位极化电流响应曲线对一种高氮不锈钢在含不同浓度Cl~-的0.5mol/L NaOH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氮不锈钢在含Cl~-的0.5mol/L NaOH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极化曲线表现出阳极钝化特征,Cl~-浓度对点蚀电位无显著影响,钝化电流密度随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Cl~-浓度增加到1.00mol/L时,高氮不锈钢表面生成的钝化膜呈n型半导体,仍具有良好的保护性,钝化膜的载流子密度随着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动电位极化和恒电位极化等方法,研究了磁场对铁在0.2 mol/L氯化钠溶液中阳极溶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加速了铁的阳极溶解速率;在0 T磁场下动电位极化后,铁电极表面宏观均匀;在0.4 T磁场下动电位极化后,铁电极表面与磁场方向平行的两侧出现局部加速溶解;恒电位极化时,外加磁场下铁-电极溶液界面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比无外加磁场下所需的长;在0 T和0.4 T磁场下恒电位极化时,在较宽的电位范围内磁场对阳极电流的增强系数相近。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计三电极电化学系统,采用循环伏安、动电位阳极极化以及恒电位阳极极化方法研究了银在不同氢氧化钠溶液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银在NaOH溶液中,循环伏安和动电位阳极极化正向扫描中出现Ag2O和AgO的氧化峰。随着NaOH浓度的增加,在相同电极电位条件下,阳极电流密度逐渐增加,极化后银的腐蚀增质也随之增加;极化后样品表面的腐蚀产物聚集更为严重,出现较多的孔洞和微裂纹,从而为电解质溶液和基体之间的物质传输提供了更多通道,加速了银的电化学腐蚀进程。  相似文献   

8.
将水淬、空冷方式热处理的X80钢与供货状态(原始组织)X80钢相比较,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动电位交流阻抗谱研究不同组织X80钢在0.5 mol/L Na_2CO_3+1 mol/L NaHCO_3高pH值土壤模拟溶液中的点蚀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水淬热处理后的X80钢更易钝化,点蚀敏感性低,但维钝电流较其他两种组织的都大;三种组织的X80钢极化电阻和电极表面状态常数n值随电位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水淬组织的n值在不同电位区间分别高于或低于其他两种组织;这些电化学行为的差异与不同组织试样表面钝化膜的非均匀性和致密程度有关;动电位极化法和动电位电化学阻抗谱法所得结论一致,腐蚀电流密度随电位的变化及电极极化电阻随电位变化都可用来反映电极的点蚀行为。  相似文献   

9.
采用极化曲线和恒电位极化方法,研究了磁场对铁在0.5 mol/L H_3PO_4溶液中不同电位下阳极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0 T磁场下阳极极化曲线表现为典型的阳极溶解、溶解-钝化转变、稳态钝化和过钝化特征,0.4 T磁场下阳极极化曲线的活性溶解区范围扩大以至于没有出现钝化区;0 T磁场下极化后的铁电极表面相对均匀,而0.4 T磁场下极化后铁电极发生加速溶解,在其水平方向的两侧出现局部凹陷;在1.2~1.5 V高电位区间内铁电极表面产物膜向溶液的传质过程为阳极反应速率控制步骤时,施加磁场使得阳极电流密度显著增加,也加速了铁电极的局部溶解,施加或撤去磁场对析氧反应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将H_3PO_4加入H_2SO_4溶液有助于降低铅酸电池深放电后的硫化作用。研究Pb和Pb-In合金在纯H_3PO_4和含不同浓度H_3PO_4的H_2SO_4溶液中的阳极行为。使用动电位法、恒电位法和循环伏安法进行电化学测试。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分析(EDX)和扫描电镜(SEM)对Pb和Pb-In合金表面钝化膜的成分和形貌进行表征。动电位研究表明测试溶液中的钝化电流密度随合金中I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向电解液中添加0.1 mol/L H_3PO_4对减小In含量更高(10%和15%)的合金表面的钝化膜厚度更有效。XRD、EDX和SEM数据表明在混合溶液中,PbSO_4和PbO在合金表面的生成随合金中In含量的增加而减弱,且当In含量更高时(15%)完全停止。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磁场条件的0.1mol/L NaClO_4溶液中对铁阳极进行了动电位极化和恒电位极化,研究了磁场对铁阳极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使铁的开路电位正移,降低了极化曲线低电位区的电流密度,增大了高电位区的电流密度和阳极极化曲线线性段的斜率;恒电位极化时,低电位下磁场的作用与施加磁场的顺序有关,在高电位下磁场会增大电流密度,与动电位极化曲线的结果一致;磁场作用下高速溶解后铁电极表面出现月牙形局部腐蚀形貌。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动电位极化、恒电位极化曲线测试法研究了X70管线钢在0.5 mol/L Na2CO3 1 mol/L NaHCO3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分析了供氧状况和扫描速度等因素对极化曲线的影响。采用慢应变速率试验(SSRT)研究了X70管线钢在不同供氧状况的溶液中的应力腐蚀破裂(SCC)敏感性。结果表明,X70管线钢在通高纯氮气和不通气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形状相似,但是在通压缩空气的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出现三个零电流电位,分别位于活化区、活化-钝化过渡区和钝化区;不同供氧状况下SCC敏感电位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13.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法研究了温度、通气条件和pH值对X70管线钢在NS4溶液和0.5 mol/LNa2CO3 1 mol/L NaHCO3溶液中的电化学极化行为的影响,并用慢应变速率试验(SSRT)研究了X70管线钢在这些溶液中的应力腐蚀破裂(SCC)敏感性。结果表明,X70管线钢在NS4溶液中不出现活化—钝化转变区,随外加电位负移,SCC敏感性增加,表现出氢致破裂(HIC)的特征;在0.5 mol/L Na2CO3 1 mol/L NaHCO3高pH值溶液中出现活化—钝化转变区,在阴极极化区,也表现出氢致破裂(HIC)的特征,但在阳极极化区,发生的是阳极溶解型应力腐蚀破裂(ADSCC)。  相似文献   

14.
采用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恒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磁场对铁在含亚硝酸钠的氯化钠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0.4T磁场使得自腐蚀电位下电化学阻抗谱中容抗弧半径变小;外加磁场导致阳极极化曲线在初期出现阴极电流,并在钝化区内降低外测电流密度;外加磁场增加高电位极化下的阳极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动电位扫描、恒电位极化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技术,研究了乙酸(HAc)对N80碳钢在50℃、饱和CO2的1%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并讨论了阴极、阳极的反应机理.研究表明:HAc能够直接在电极表面还原,使阴极极限电流增加.HAc未改变阳极反应机理,但能够加速中间产物的形成/溶解过程,从而加速阳极溶解过程.在饱和CO2溶液体系,乙酸盐易与碳酸生成HAc,而参与电化学反应.因此,无论是HAc还是乙酸盐均能够加速N80碳钢电极的CO2腐蚀.  相似文献   

16.
309不锈钢纳米涂层在酸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电位极化、恒电位极化及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 309 不锈钢及其溅射纳米涂层在 0.25 mol/L Na2SO4 0.05 mol/L H2SO4 和 0.5 mol/L Nacl 0.05 mol/L 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 0.25 mol/L Na2SO4 0.05 mol/L H2SO4 溶液中,纳米涂层和不锈钢形成的钝化膜的抗腐蚀能力差别较小;而在 0.5 mol/L NaCl 0.05mol/L H2SO4 溶液中,纳米涂层的耐点蚀性能有了很大提高,这是由于纳米化使涂层表面形成的钝化膜更加致密、更加稳定;同时,通过容抗测量研究了纳米涂层和不锈钢钝化膜的电子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腐蚀机制.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和电容测量等方法研究了316L、690合金在NaOH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及生成钝化膜的半导体性质.在NaOH溶液中,316L不锈钢存在明显的钝化区间;316L不锈钢、690合金在NaOH溶液中电化学阻抗谱的阻抗模值相近.动电位电化学阻抗谱(DEIS)表明,随扫描电位正移,钝化膜的阻抗在测试溶液中...  相似文献   

18.
铝表面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华  宋航 《表面技术》2016,45(4):46-52
目的 提高铝在含氯离子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方法 在含有0.4 mol/L苯胺的1 mol/L硫酸中,采用恒电位法和循环伏安法在铝表面电化学合成聚苯胺,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聚苯胺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研究聚苯胺在0.6 mol/L NaCl、0.6 mol/L HCl、0.3 mol/L H2 SO4和0.3 mol/L H2 SO4+0.6 mol/L NaCl几种腐蚀介质中对铝的防护性能.结果 红外光谱表明,合成的是硫酸掺杂态聚苯胺.紫外-可见光谱表明,不同电化学方法 合成的聚苯胺吸收峰位置相近.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恒电位法制备的聚苯胺为纳米短棒状结构,而循环伏安法制备的聚苯胺呈现出颗粒状结构.聚苯胺涂层铝在各种腐蚀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都比铝正移,在0.3 mol/L H2 SO4中,恒电位法和循环伏安法制备的试样自腐蚀电位分别提高了769、894 mV.相比于恒电位法,循环伏安法制备的聚苯胺涂层具有更好的防腐蚀性能,在0.3 mol/L H2 SO4+0.6 mol/L NaCl中的保护效率高达91.69%,在0.6 mol/L HCl和0.6 mol/L NaCl溶液中的保护效率分别为80.40%和6.54%.结论 聚苯胺涂层在酸性溶液中比在中性溶液中具有更明显的腐蚀防护效果,在0.3 mol/L H2 SO4+0.6 mol/L NaCl强腐蚀性溶液中能对铝基体起到良好的防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稳态阳极极化曲线、恒电位开路衰减响应曲线和电化学噪声等多种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光亮退火处理的304不锈钢在0.01-0.6mol/L 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的点蚀击穿电位Eb值与Cl-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在同一浓度下,光亮不锈钢的Eb值比普通不锈钢大约正400-600mV;在0.6mol/L NaCl溶液中不锈钢恒电位开路衰减及电流噪声的测量结果也表明,光亮退火处理使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钝化膜的稳定性明显改善,耐点蚀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和Mott-Schottky曲线研究了316L不锈钢在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在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钝化区间分别为0.1~0.9V和-0.25~0.7V;316L不锈钢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阻抗模值较大。随扫描电位正移,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动电位电化学阻抗谱变化趋势差异明显;0.1V条件下形成钝化膜的Mott-Schottky曲线证明钝化膜由p型和n型两种氧化物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