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二氧化碳驱油是重要的三次采油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高含水油藏、致密油藏等油藏的采收率,在倡导节能减排的当下具有多重意义。本文从二氧化碳驱油的工程和技术角度出发,研究了二氧化碳驱油的气源、驱油机理和应用现状,并将二氧化碳驱油机理分为物理机理和化学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研究认为二氧化碳的驱油优势在当下油藏开发背景下具有广阔前景。研究对于油田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初期可行性研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藏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综述了目前广泛研究的注气驱,分别介绍了CO_2驱,N_2驱,烟道气驱和天然气驱的驱油机理,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为低渗断块油藏,在二氧化碳驱油实践过程中,通过二氧化碳驱油机理、油藏适应性评价、驱油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等研究,优化了苏北盆地草舍油田泰州组油藏二氧化碳混相驱油方案及注入参数,方案实施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截止2011年底,已累积注入二氧化碳7380×104m3,油藏日产油由48t升至85t,综合含水由56.4%降为33.7%,增油5.6×104t,评价期末比水驱采收率提高16.8个百分点。该油藏二氧化碳驱油成功实践,为同类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方法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4.
烟道气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实施烟道气驱油项目可实现资源重复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双重作用。综述了烟道气在油藏中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对比国内外注入烟道气提高原油采收率项目的实施现状并总结了烟道气实践的经验。结果表明:稠油油藏和埋深较浅且油藏类型为构造油气藏的砂岩油藏适合实施烟道气驱。最后结合国内烟道气驱的技术现状和进展,探讨了国内油田烟道气驱技术可能的深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研究认识聚合物用量和油藏非均质性适应关系对于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以前在不考虑聚合物弹性驱油机理的情况下,研究结果为,较适合聚合物驱油的非均质变异系数V k为0.52~0.96;均质油藏当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随着用量的增加采收率提高值基本上不再增加;相同聚合物用量,聚合物驱采收率提高值随非均质变异系数的增大而相应增加。目前大量实验和现场生产数据充分证明聚合物弹性具有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作用机理,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使用具有聚合物弹性驱油机理模拟功能的模拟器重新研究认识了聚合物在不考虑弹性和考虑弹性两种情况下,聚合物用量和油藏非均质性适应关系。建立了具有不同渗透率非均质变异系数的典型数值模拟地质模型,计算了不同用量聚合物驱油开发效果。结果表明,弹性聚合物与均质油藏适应性最好,可以考虑适当加大弹性聚合物用量,聚合物驱层系组合时,尽量减少渗透率级差,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油田分析中常见的三种化学驱油体系的微观驱油机理进行了探讨和介绍,对于化学驱油中的非均质油藏的适应性能进行了相关的评价分析,基于常用的波驱贡献比分析法在现场调研中,以微观模拟驱油实验为依据,在不同湿润条件、非均质条件和不同的驱替条件下进行了针对性的化学驱油的微观机理研究。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调整性,可为后续的化学驱油体系的评价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严峻。由于低渗透油藏低孔、低渗、自然能量不足等特点,采用常规方法已经不能有效采出原油,CO_2驱是三次采油方法中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一种方法。综述了CO_2驱油的机理、CO_2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近些年来国内外CO_2驱油的应用现状,指出CO_2驱在我国低渗透油藏的可行性和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阐述三元复合剂在砾岩亲水油藏中驱油机理,利用砾岩亲水微观孔隙刻蚀模型,对新疆油田某砾岩油藏三元复合剂驱替剩余油的微观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在砾岩亲水微观模型中的驱替机理主要为小油滴启动、大油滴变形重新运移、剥蚀及乳化现象,同时存在桥接和拉丝现象。三元复合驱在砾岩油藏中能够提高洗油效率和增大波及体积,是砾岩油藏继续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等特点,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剩余油开采难度加大。结合碳酸盐岩油藏单井注氮气驱油机理,创新提出了井组气驱提高采收率的观点,通过优选9个井组进行试验,效果显著,累计增油3.27万吨。结合井组气驱现场应用和缝洞型油藏地质模型,分析得出了井组气驱的机理认识,并进行了模型刻画。  相似文献   

10.
胜利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利油田苛刻的油藏条件及开发难点,介绍了聚合物驱后油藏非均相复合驱、高盐高黏油藏二元复合驱、高盐高钙镁油藏聚合物驱等化学驱新技术,重点介绍了各项技术的驱油机理、技术关键、矿场应用效果及技术经济性。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高温高盐低渗透油藏、高温高盐高钙镁型油藏所适用化学驱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水质引起注水系统结垢和油藏伤害问题,以渤南油田义37区块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全面分析了该区块注入水储层伤害因素,通过室内实验提出了注入水水质改性和储层保护的方法。研究表明,应用强酸性苯乙烯系阳树脂对注入水进行水质改性,并在改性水中加入优选的2%MGPR破乳剂、6o%XCFP防膨剂可使注水防垢、防乳化、防膨一次解决,为该区块有效注水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武通  赵延芳  刘鹏  张乐 《辽宁化工》2013,(12):1439-1441
姚店油田主力储层为长6储层,属于微裂缝发育的超低渗透油藏,该类储层孔渗性差、埋藏浅、弹性能量低,注水开发是该类储层有效开采的必由之路。然而储层大量发育的天然裂缝及大规模的人工裂缝,在水驱过程中极易张启形成暴性水窜通道。因此,如何实现该类水驱油藏液流深部调控成为该类油藏开发迫在眉睫的任务。复合深部调驱先导性试验,为油藏水窜、水淹,有效调控增油降水,提高水驱效率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思路与新技术,对老油区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轮西油藏为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其储层特点、渗流模式与常规油藏不同,用常规注水方式来稳定地层压力和水驱油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难以奏效。为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在分析轮西油藏缝洞单元内的油水关系及油井含水变化规律基础上提出单井注水替油工艺,给出了优选注水替油井、确定最佳注水时机及注水量的决策方法,并提出几点建议,为高效开发轮西油藏提供一种新方法。该工艺在LX10-H1井的实践结果表明:与未实施该工艺前相比较,油井关井时间由150天左右有效缩短至50~60天,而日产油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塔河底水缝洞型油藏投入开发以来,每年因含水上升导致产量递减占65%左右,如何做好控水工作是开发中的重要任务。针对塔河油田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静、动态资料和测试手段,在相关地质研究成果和开发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备类缝洞单元的储集体发育、含水变化规律、天然能量等方面的研究,深化塔河油田缝洞型储集体的认识,结合注水替油井现场生产动态数据及监测资料,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缝洞型储集体水锥风险,及早提出预警方案。生产实践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水锥风险预警方法具有一定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油田开发生产管理可以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为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动态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对气顶砂岩油藏开发中的气窜和油侵进行了识别,进而研究了油气界面移动状况,指出油侵和气窜对开发生产造成的损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庆油田主力油层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急需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接续技术方法。本文针对聚合物驱进入高含水阶段后进行三元驱的可行性展开了研究,利用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条件的三元体系,模拟聚合物驱达到极限驱油效率后,开展三元体系极限驱油效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聚合物驱达到极限采收率后,开展三元体系驱油能够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当弱碱三元体系中碱浓度较低时,聚驱后三元驱的采收率增加值较高,阶段极限采收率可达32.97%;当强碱三元体系中强碱浓度较高时极限采收率可达30.29%。在体系其他组成相同的条件下,基于强碱三元体系对注入系统和油层伤害较严重的问题,建议采用弱碱三元体系开展驱油生产。  相似文献   

17.
华庆油田一套井网两层开发水质配伍性与阻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庆油田属特低渗油田,为有效提高效益,在开发过程中采用一套井网延长组长6、长8两层开发,地层水之间、注入水与地层水之间的配伍性与阻垢技术研究是油藏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水质配伍性分析认为,长6、长8层水之间结垢以碳酸钙为主,结垢量在50-100 mg/L,注入水与长6、长8层水之间以硫酸钡锶垢为主,结垢量在80-490 mg/L。研究筛选出TH-60阻垢剂针对硫酸钡垢,阻垢率达60%以上,现场试验5个增压站,有效遏制了集输管线结垢趋势。  相似文献   

18.
碳酸钙结垢预测方法及应用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钙垢是油田注水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垢型,它会严重影响油田开发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碳酸钙的成垢步骤、成垢机理、碳酸钙垢的各种预测方法以及对预测方法的评估。最后本文对子北和甘谷驿两个采油厂的注入水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子北和甘谷驿采油厂碳酸钙结垢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葛建华  李朋 《广东化工》2012,39(13):62-62,59
秦家屯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东部斜坡区,属于非均质断块层状油藏。通过分析QK142-2井的单井基础资料、动态数据及井组注采等基本资料,确定纵向、平面吸水不均衡,对应油井已出现水淹现象。同时,该井套变无法分注,因此,对这两口井开展调剖施工。调剖主要解决层间和平面矛盾。通过调剖,缓解了纵向吸水不均现象,指导了秦家屯油田注水开发,改善了开发效果,达到了油田稳产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recovery of solvents used during biodiesel synthesi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entire process. In this study, we looked at the use of isopropyl alcohol (IPA) for oil extraction and biodiesel production, as well as its potential for recovery and recycling. We found that multistage extraction improved oil recovery, with up to 86% oil yield using four stages of extraction at an IPA:mustard flour (volume:weight) ratio of 1.5:1 at room temperature. Using acid–base‐catalyzed transesterification, 99% of the mustard oil was converted to biodiesel. At the end of this process, IPA was recovered from the azeotrope by salting out using potassium carbonate or sodium carbonate. The solubility behavior of the components was evaluated by means of ternary‐phase diagrams of IPA/water/sodium carbonate and IPA/water/potassium carbonate, which determined their liquid–liquid–solid equilibrium constants at ambient pressure and at room temperature. Using 20% (w:w) potassium carbonate, 95% of the IPA was recovered at 99% purity from a starting mixture of IPA containing 13% water. Azeotropic distillation of the IPA–water azeotrope with 10% potassium carbonate resulted in the recovery of 99% of the IPA at 94% purit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PA is not only a suitable solvent for mustard‐oil extraction but also for salt‐enhanced azeotropic distillation resulting in near‐complete recovery from aqueous solu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