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室内测定了赛丹对黑翅土白蚁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赛丹对黑翅土白蚁的毒杀效果较好,0.04~0.10μg/ml 3d后死亡率达到100%,0.01~0.02μg/ml 3d后死亡率也达到83%~90%。  相似文献   

2.
细辛对黄胸散白蚁的毒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开发新型白蚁预防药物,以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ceps为试验对象,采用饲喂、驱避、毒土柱等方法,在室内测定了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粉对白蚁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细辛粉对黄胸散白蚁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和较强的驱避活性;毒土柱试验结果表明,细辛粉对黄胸散白蚁有较好的阻杀作用。在白蚁防治方面细辛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氟虫腈粉剂对黑胸散白蚁具有明显的毒杀效果,至施药后第8d时,7个浓度(5%、2.5%、1%、0.5%、0.25%、0.1%和0.05%)处理的白蚁全部死亡。随着氟虫腈粉剂浓度的降低,其致黑胸散白蚁全部死亡的时间逐渐延长。其中5%和2.5%氟虫腈粉剂致白蚁全部死亡所需时间为2d,0.1%~1%所需时间为5~6d,而0.05%所需时间为8d。氟虫腈粉剂在黑胸散白蚁群体中具有显著的一级传毒能力,但其它级别的传毒能力并不明显。因此,施工人员在使用氟虫腈粉剂时,需在白蚁危害范围内采取"多点少施"的方法,以确保对白蚁的灭治效果。结合氟虫腈粉剂在室内和室外的药效表现,我们认为,1%~2.5%氟虫腈粉剂可在实际灭治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驱避作用试验,测试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胸散白蚁的药效。结果表明,黑胸散白蚁对2.50 g/g以上的氯虫苯甲酰胺比较敏感,药后7d死亡率达到55%以上,传毒有效时间为7d~14d,且对该药剂无忌避作用。由此可初步看出,氯虫苯甲酰胺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白蚁防治药物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阿维菌素对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speratus的毒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采用毒土法、滤纸法和毒土柱法测定了0.2%阿维菌素乳油对黄胸散白蚁的毒杀效果。 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黄胸散白蚁的触杀作用速度较慢,在处理的96 h内,随时间推移毒性逐渐增强;黄胸散白蚁接触或取食药剂96 h后,其LC50值均低于20 mg/L;在供试条件下,用2.5 mg/L以上的浓度处理土壤,即能阻止黄胸散白蚁在土柱中的穿透,显示阿维菌素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白蚁预防药剂。  相似文献   

6.
采用小滤纸片法、微量点滴法和塑料杯熏蒸法分别测定β-石竹烯对黄胸散白蚁的驱避、触杀和熏蒸作用。结果表明,在浓度分别为28、14、7 mg/mL时,毒杀后死亡率分别为45.83%、33.33%、29.17%,驱避率分别为96.70%、96.85%和92.22%;在受药量为5.6、2.8μg/头时,7 d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0.91%、65.45%,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但熏蒸作用效果不明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工蚁与浸药滤纸接触或取食含药松木粉的方法,测定了啶虫脒、氰戊菊酯和硼酸,在亚致死剂量下对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ceps工蚁体内内切-β-1,4-葡聚糖酶(EG)和β-葡糖苷酶(BG)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5、1.0和2.0 mg/L的啶虫脒处理黄胸散白蚁工蚁6~48 h,对其体内的EG和BG酶活性(处理48 h的除外)无显著影响;用0.5、1.0和2.0 mg/L的氰戊菊酯处理,可显著降低黄胸散白蚁工蚁体内的EG和BG酶活性;硼酸对黄胸散白蚁工蚁体内EG和BG酶活性的影响与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8.
上海局截获的三种白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建中  叶军 《植物检疫》1997,11(4):231-234
本文叙述了从缅甸的原木中及美国的废纸中截获的三种白蚁,它们分别是暗黄大白蚁Macrotermesgilvus(Hagen),黄球白蚁Globitermessulphureus(Haviland)和北美散白蚁Reticulitermesflavipes(Kolar)。  相似文献   

9.
12种植物材料对黄胸散白蚁引诱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洁  丁伟  严少辉 《植物医生》2011,24(2):34-36
在白蚁的毒饵里添加白蚁偏好的饵料,可以提高白蚁对毒饵的取食量,提高防效。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白蚁对12种植物材料的取食情况以及这些植物材料对白蚁的引诱力。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时间内,白蚁喜食的植物材料为桉树、柏木、杉木、甘蔗;白蚁取食的时间最长的是柏木和甘蔗,为30d;其次是桉树和杉木,为28d;香樟、泡桐、紫檀木、皂角几乎未被取食。  相似文献   

10.
3种白蚁防治药剂对散白蚁的控制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2012年应用吡虫啉10%悬浮剂、联苯菊酯5%悬浮剂和氟虫腈0.5%粉剂等3种白蚁防治药剂对危害房屋建筑的散白蚁进行了针对性处理,对其防治效果进行了观察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10%悬浮剂、联苯菊酯5%悬浮剂、氟虫腈0.5%粉剂对房屋建筑散白蚁危害的控制率分别为:85.30%、84.01%、80.33%,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吡虫啉10%悬浮剂、联苯菊酯5%悬浮剂防效均显著高于氟虫腈0.5%粉剂。此外,对3种白蚁防治药剂处理后再次发生蚁害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荆州地区小麦白粉病19年历史资料的研究分析,初步明确了决定病害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当年早春3月上旬的菌源基数,3月的平均温度,3月的降水量以及3月份降水量与3月平均温度的乘积。提出了病害发生程度中期观测式:Y=4.686615+0.0708637599xl-0.2924674784x2-0.02424710805x3+0.002597252644x4,历史符合率90.5%,经1981 ̄199  相似文献   

12.
棉茎枯病(AscochytagossypiiSyd.)在湖北省江汉平原近20年未大面积发生。2004年6月在江汉平原的潜江、天门、荆州、仙桃等地区发生,面积达0郾3万hm2。该病于6月上旬棉花现蕾初期开始发病,先在棉茎的第2果枝部位出现暗褐色长形溃疡,病斑逐渐扩大成梭形,中央凹陷,淡褐色,周围紫红  相似文献   

13.
运用相关分析,挑选与棉铃虫四代发生量相关性好、超前性好的4项前期气象、苗情因子,采用列联表方法,建立了江汉平原棉区第四代棉铃虫发生量的长期预测模型,经对38a历史发生情况回测,准确率达89.5%,通过5a试用,预报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4.
引诱剂对两种外来白蚁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白蚁喜食的植物和添加剂等配制了4种白蚁诱饵并在进口木材上进行了诱捕试验,筛选出了效果较好的2种配方。并对其在木材白蚁检疫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成都平原水旱轮作田常见根结线虫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四川省成都平原地区水旱轮作田根结线虫发生情况及种类分布,为水旱轮作田根结线虫的防治提供依据。对成都平原15个县(市、区)28个乡(镇)共159块水旱轮作田的土样进行根结线虫普遍率调查,利用线虫ITS通用引物和8对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对其中检出率高的地区重新采集的土样进行根结线虫种类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成都平原水旱轮作田根结线虫平均检出率为40.25%。重新采集的土样共鉴定出5种根结线虫:拟禾谷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花生根结线虫M. arenaria、南方根结线虫M. incognita、北方根结线虫M. hapla和爪哇根结线虫M. javanica,各线虫的检出率分别为40.91%、34.09%、13.64%、13.64%和2.27%,其中29.55%的样品由2种以上根结线虫混合侵染。拟禾谷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为该地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6.
41种人工种植药用植物病虫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药用植物生产大国。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药用植物人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主要品种近140种。根据对河北、陕西、四川、重庆、内蒙古、宁夏、新疆、北京、上海、吉林、河南、贵州、甘肃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不完全统计,2002年人工种植药用植物面积接近100hm2。同时,药用植物受病虫为害迅速上升,已经成为影响药用植物大面积规模化生产的新问题。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情况,2002年我们组织上述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部门对41种主要人工种植药用植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初…  相似文献   

17.
广西旱地作物主要金龟子种类及其发生动态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3年, 通过挖土调查和太阳能诱虫灯系统调查了广西各地旱地作物金龟子的种类及其种群动态。统计结果表明, 全区共采集到金龟子4个科56种, 发生盛期为4月底至7月上旬; 各地发生种类和时期不同, 主要优势种为深绿异丽金龟、红脚异丽金龟、异丽金龟和桐黑异丽金龟, 发生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6月中旬至8月上旬、5月中旬至6月中旬、5月中旬至6月下旬。  相似文献   

18.
19.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将可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由此,文中依托于经济-气候新生产函数模型,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玉米和小麦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温度对小麦单产的影响呈现了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但对玉米单产却未产生显著的非线性影响;降雨对玉米和小麦单产都产生了显著的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化肥投入、机械投入与技术进步对黄淮海平原玉米和小麦生产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