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手术中,病灶清除后所遗留的骨腔的处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常用的方法如碟形手术、闭式冲洗——吸引疗法和带蒂肌瓣填塞术等。其中带蒂肌瓣填塞术术后护理较简单,有其一定的优点。我们在1982年4月以前对45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行病灶清除术,其中25例采用带蒂单肌瓣填塞骨腔,10例复发。复发的都是病灶较大,清除范围较广,骨腔狭长肌瓣难于填满骨腔的病例。以后,我们对15例此类病例应用带蒂双肌瓣填塞骨腔,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 1.性别、年龄:男10例,女5例。最大65  相似文献   

2.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38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中彻底病灶清除残留骨腔大者,以肌瓣或肌皮瓣填塞5例,无大骨腔者闭合伤口抗菌素灌洗25例,Orr's疗法5例,病骨切除3例.结果经随访1~15年,5例肌瓣填塞均Ⅰ期愈合;灌洗25例,24例愈合,1例愈合2年后复发;病骨切除3例均Ⅰ期愈合;Orr's疗法在3~5个月愈合4例,1例跟骨术后1年仍有分泌物.结论彻底清除炎性病灶是治愈慢性骨髓炎的关键措施,跟骨病灶较难彻底清除,是未愈的主要原因.有大骨腔者肌瓣填塞,无大骨腔者灌洗治疗可1次愈合.Orr's疗法,可在5个月内愈合,适于无肌瓣填塞的部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103例临床实践,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由颌骨病变骨腔引起,采用骨腔清除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法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机理、治疗与传统的认识和治法迥然不同,具有不损伤神经的优点,是一种根除病灶的对因疗法.  相似文献   

4.
拇长屈肌瓣填塞法治疗胫骨远端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后残留骨腔刘如真胫骨远端慢性骨髓炎治疗比较复杂困难。我科自1981年起采用拇长屈肌瓣填塞法治疗胫骨远端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后残留骨腔15例,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  相似文献   

5.
对67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进行了清除病灶,填塞带蒂肌瓣及闭登中洗吸引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67例病人随访日期最短11个月,最长8年,平均2.8年,评定按张光铂,提出了的标准,结果优58例(86.5%),良9例(13.4%)无1例复发。此法适用于病程长,病灶清除后遗留较大骨腔,而其附近有较丰富可利用的肌肉 氲 骨髓炎患者。作者认为,此法有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低复发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108例颌骨肿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或骨腔经采用同期植骨、骨腔碟形敞开、有效加压包扎以及骨腔内充填不同种类材料等方法处理后,初期缝合愈合率达90.8%(98/108)、22例植骨者均获骨愈合。  相似文献   

7.
10 8例颌骨肿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或骨腔经采用同期植骨、骨腔碟形敞开、有效加压包扎以及骨腔内充填不同种类材料等方法处理后 ,初期缝合愈合率达 90 .8% (98/ 10 8) ,2 2例植骨者均获骨愈合。  相似文献   

8.
乔俊  陈天健  朴杰 《西部医学》2006,18(6):727-728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联合抗痨药物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经肾切口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5例;经肾切口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钉板系统内固定术8例;经腹膜外入路行腰椎病灶清除植骨3例;腹膜外入路行腰椎病灶清除植骨,前路钉板系统固定7例;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2例。同时,对所有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的抗痨药物治疗。结果综合治疗9~18个月,病情均得到控制。3例不全截瘫患者中有2例肌力恢复不全,2例遗留腰痛,1例病人术口形成窦道,处理后6个月闭合;1例复发,再次手术治愈;采用内固定病人骨融合时间明显缩短,平均2~3个月。结论围术期正规的抗痨化疗,病灶彻底清除,脊柱稳定性维护与重建是远期疗效优劣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颌骨病变性骨腔对三叉神经痛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7例。发现在所有病例中均有上或下颌骨内病变性骨腔存在。经组织病理鉴定属慢性炎变性质。手术清除病变性骨腔后,随访半年以上,疼痛完全消失达到Ⅲ级疗效者占89.19%,Ⅱ级疗效者占10.81%,未见无效病例。并对颌骨内病变性骨腔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学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对67例慢性骨髓炎患者进行了清除病灶,填塞带蒂肌瓣及闭合冲洗吸引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67例病人随访日期最短11个月,最长8年,平均2.8年.评定按张光铂,提出的标准:结果优58例(86.5%),良9例(13.43%),无1例复发.此法适用于病程长,病灶清除后遗留较大骨腔,而其附近有较丰富可利用的肌肉组织的慢性骨髓炎患者.作者认为,此法有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低复发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脊柱结核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总结2008年3月~2010年3月间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病例68例。一期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者30例(A组),一期行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者38例(B组);每个组又分为累及单个椎体组(A1,B1)及累及多个椎体组(A2,B2)。分别对比研究A1、B1及A2、B2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 A1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B1组;B2组矫形率、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A2组。结论腰段脊柱结核累及单个椎体时,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为优选;累及多个椎体时,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为优选。  相似文献   

12.
王字兴  蒋成  蔚芃 《四川医学》2011,32(10):1525-1527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间盘炎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3例经外科手术确诊的原发性椎间盘炎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细菌学培养结果及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前路病灶清除后路固定的临床疗效。结果 1例患者有肾结石病史;2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剧烈痉挛性腰痛、腰部活动严重受限、持续性低热、血沉增快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MRI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早期诊断,8例细菌学培养阳性,5例为阴性,本组患者均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后路内固定,剧烈腰痛明显缓解,不再需用止痛剂,13例均治愈。结论如诊断明确,短期保守治疗无效者,宜早期手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固定能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是治疗本病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腹壁、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院确诊的12例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切口部位月经期周期性发作性包块为其主要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治疗首选手术切除病灶。结论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在手术切口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患者中治疗前明确诊断39例,误诊31例。两种方法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P0.05)。结论:阴道彩超的应用可使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早期确诊。病灶清除能提高本病的治愈率。病灶清除的方法依病灶侵入的深度不同而异。为避免大出血及子宫切除,病灶深入肌层者应首选开腹或腹腔镜下病灶切除。  相似文献   

15.
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单纯植骨或内固定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自2004年4月~2007年4月我院治疗胸腰椎结核268例,采用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112例,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内固定156例。结果:本组268例患者中,1例术后第2天因心、肺、肾功能衰竭转ICU,抢救无效死亡,其余病例手术切口Ⅰ期愈合,脊柱后突畸形得到不同程度的矫正.局部疼痛缓解,神经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内固定组术后无复发.非内固定组术后复发32例。结论:术前、术中、术后抗痨治疗同时Ⅰ期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腹壁、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院确诊的12例腹壁、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切口部位月经期周期性发作性包块为其主要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治疗首选手术切除病灶.结论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在手术切口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冶疗慢性骨髓炎的各种方法常无十分满意的疗效。病变部位有疤痕,膿腫、死骨等,故用磺胺类及抗菌素不能在此达到其有效膿度。搔抓痿管、捅除死骨、冲洗骨腔,并用抗菌素治疗,对个别病例及小型局限性病灶有效。惟有用手术徹底清除所有有病的軟組織与骨組織,才有治愈的可能。骨腔可用带蒂肌瓣或肌肉骨膜瓣填塞;但在病变范圍大时,則不可能用周圍軟組織填塞。用石膏、凡士林等异物填塞后,容易复发。用病員自身的松質骨填塞骨腔,效果較好,在骨缺损处可有骨的再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患者中治疗前明确诊断39例,误诊31例。两种方法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P<0.05)。结论:阴道彩超的应用可使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早期确诊。病灶清除能提高本病的治愈率。病灶清除的方法依病灶侵入的深度不同而异。为避免大出血及子宫切除,病灶深入肌层者应首选开腹或腹腔镜下病灶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行手术治疗的44例老年人脊柱结核的病例资料。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71.4岁。合并截瘫者23例。15例行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内固定术;5例选择经前路清除病灶、植骨、后路内固定术;10例行采用经肋横突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11例行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和内固定术;3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随访时间1.5~7.0年,平均3.7年。总结住院期间合并症、并发症及其处置和手术疗效。结果术前有内科合并症者35例。术后全身并发症22症次,主要包括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肺部感染等,1例术后肺部感染死亡,其余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局部并发症23例次,主要包括窦道形成、髂骨供骨区疼痛及椎弓根螺钉松动等。术后1.5年、2.5年因心肌梗死及脑出血各死亡1例,余皆生存,病灶治愈。合并截瘫者完全恢复13例,部分恢复6例。结论老年脊柱结核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积极的围手术期评估和正确处理围手术期合并症是老年人脊柱结核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近代对中耳胆脂瘤及中耳慢性感染的外科治疗,均同时考虑两个方面:一为彻底清除感染病变组织;二为在有条件时,一期或次期行鼓室窦成型术。前者为后者获得持久效果的基础。清除病灶的方法有二:1.开放式手术,即古典乳突根治术,适用于病变广泛,不取除骨性耳道后壁不能彻底清除病灶者。在此术式基础上行鼓室成型术比较困难,成功希望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