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不同民族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3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结果手术前IL-2水平在汉族、壮族、苗族、瑶族食管癌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0、IL-23水平在不同民族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IL-2、IL-6、IL-10、IL-23水平在汉族、壮族、苗族、瑶族食管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IL-2、IL-23水平比较,汉族患者术前均高于术后,壮族患者IL-23水平术前高于术后(P0.05)。结论广西地区汉族、壮族、苗族、瑶族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存在一定差异,手术对汉族及壮族食管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大,而对苗族及瑶族患者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后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腹腔冲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癌胚抗原(CE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实施胃癌根治手术的117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60例、传统组(传统开腹手术)57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的腹腔冲洗液中IL-6、IL-10、CEA及TNF-α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术前及术后72h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水平。结果手术开始时,腹腔镜组和传统组的腹腔冲洗液中IL-6、IL-10、CEA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腹腔镜组的腹腔冲洗液中IL-6、IL-10、CEA及TNF-α水平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腹腔冲洗液中IL-6、IL-10、CEA及TNF-α水平均较手术开始时显著的升高(P0.05);术前,腹腔镜组和传统组的外周血中CK20 m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腹腔镜组的外周血中CK20 mRNA水平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2h外周血中CK20 mRNA水平较术前显著的升高(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腹腔冲洗液中IL-6、IL-10、CEA及TNF-α、外周血CK20 mRNA水平均会升高,提示手术可能加大肿瘤发生微转移的风险,尤其是传统开腹手术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相关因子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30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同时检测30例健康者外周血作为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Th17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胃癌患者IL-1β、IL-6、IL-23、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晚期胃癌患者IL-6、IL-23、IL-17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细胞相关因子与胃癌密切相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疾病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负性调节性B细胞(Breg)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1、IL-10的变化,探讨Tfh/Tfr、Breg比例在CITP免疫紊乱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30例CITP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fh、Tfr、Breg比例;采用ELISA检测上清液IL-21与IL-10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阳性率。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CITP患者外周血Tfh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r、Breg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TP患者外周Tfh/Tf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h/Tfr与PAIgG阳性率呈正相关(r=0.622,P0.05),Breg比例与PAIgG阳性率呈负相关(r=-0.535,P 0.05)。CITP患者外周血IL-21/IL-1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1/IL-10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643,P0.05),与PAIgG阳性率呈正相关(r=0.548,P0.05)。结论 CITP患者外周血Tfh/Tfr、Breg比例及IL-21/IL-10异常,以上指标参与免疫紊乱机制,可为CITP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瘦素(L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S患者40例(观察组),根据Bath AS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将患者分为BASDAI≤4分组(稳定期组),BASDAI4分组(活动期组);根据不同骶髂关节CT分级将患者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根据HLA-B27结果将患者分为HLA-B27阳性组、HLA-B27阴性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LP、IL-6、IL-17、IL-23水平,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各组血清LP、IL-6、IL-17、IL-23与AS疾病活动性BASDAI、血清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LP、IL-6、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LP、IL-6、IL-17、IL-23水平与稳定期比较亦增高(P0.05);骶髂关节CTⅠ、Ⅱ级组患者血清LP、IL-6、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Ⅲ级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组患者与≥Ⅲ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血清LP、IL-6、IL-17、IL-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患者血清LP、IL-6、IL-17、IL-23与ESR、CRP、BASDAI间各自为正相关关系。结论 AS患者外周血中LP、IL-6、IL-17、IL-23水平显著上升,且与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固定补片与生物补片对成人腹股沟疝(IH)腹腔镜术后炎症因子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IH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补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自固定补片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前与术后第1天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6(IL-6)]、术前与术后第1、7和15天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6个月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天,观察组IL-6和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第1、7和15天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复发。结论与生物补片相比,腹腔镜术中使用自固定补片治疗成人IH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有效缓解疼痛,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胸腹腔镜联合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腔镜组(行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和开胸组(行传统开胸手术),各100例。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和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及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进行对比。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清扫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2组患者FEV%、FEV1%、FVC%、MVV%、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4 h,腔镜组患者FEV%、FEV1%、FVC%、MVV%、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2组患者IL-6、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4、48 h,腔镜组患者IL-6、IL-8、IL-10水平均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更加有利于保护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肺功能,并能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对患者机体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入住该院的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140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70)。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术后的疼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TNF、IL-6、IL-10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2.43±0.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6±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TNF、IL-6及IL-10水平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IL-6及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炎性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靶控镇痛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静脉靶控镇痛,对照组行传统静脉镇痛。比较2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以及麻醉诱导前(T_1)、诱导后0.5 h(T_2)、诱导后4 h(T_3)及术后1 d(T_4)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结果观察者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T_2、T_3和T_4的IL-6和IL-10较T_1升高,IL-2较T_1时降低,T_3、T_4的CRP较T_1时CR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2、T_3和T_4的IL-6、IL-10低于对照组,IL-2高于对照组,T_3、T_4时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_1时CD4~+、CD4~+/CD8~+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_2、T_3和T_4时观察组患者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不良反应均为恶心呕吐,且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下腹部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使用舒芬太尼靶向镇痛能够明显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流感患者发病初期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初步建立以流式多重微球芯片技术为主要方法的临床细胞因子检验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4例甲流病毒核酸阳性和20例甲流病毒核酸阴性的流感样患者作为流感发病组,其中甲流病毒核酸阳性患者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甲流病毒核酸阴性的流感样患者为甲流核酸阴性组;另选取35例健康对照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全血标本的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1(IL-21)、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趋化因子-10(IP-10)、白细胞介素-2(IL-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在流感患者发病初期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γ-干扰素(IFN-γ)在流感发病组和对照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IL-6、IP-10水平比轻症组、甲流病毒核酸阴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21、IL-12p70、IL-1β、IL-10、IP-10、IL-2、MCP-1均可作为发热患者的临床生物学评价指标,其中IL-6、IP-10可作为病情进展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与常规三切口开胸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食管癌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腔镜组(n=78,接受胸腔镜+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和常规组(n=78,接受常规三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比较其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并以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衡量其应激水平,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衡量其疼痛水平。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观察指标(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患者IL-8和IL-10水平均较术后1 d显著降低(P0.05),且腔镜组术后1 d及术后5 d的IL-8、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对应数值(P0.05);术后5 d,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腔镜组术后1 d及术后5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对应数值(P0.05)。结论两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可减少患者应激反应,降低其疼痛值,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研究RA患者随病程进展机体内部免疫微环境的改变。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检测活动期(36例)、缓解期(23例)RA患者及体检健康者(对照组,30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表达水平。结果活动期RA患者IL-6、IL-1β及TNF水平高于对照组和缓解期组,IL-4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和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RA患者IL-6和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IL-10和TN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IL-6随病程发展在后期趋于稳定外,其他4类炎性细胞因子中,IL-4、IL-10有上升趋势,IL-1β和TNF有下降趋势。结论活动期RA患者血清Th1及Th2型细胞因子存在失衡状态,以向Th1型因子偏移为主;将RA按病程划分定期检测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可为评价病情活动度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肺癌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联合FTS治疗,对照组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3 d外周血免疫因子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3 d视觉模拟评分得分、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输血对肝癌根治术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IL-10的水平的影响,为肝癌患者围术期及术后输注同种异体血后免疫功能的评估提供依据及相应的治疗方向。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该院进行体检的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接受肝癌根治术患者250例,随机分为肝癌输去白细胞血组(n=100)和肝癌输全血组(n=150)。肝癌输去白细胞血组输注同种异体去白细胞血,肝癌输全血组输注同种异体全血。比较手术前(TA)、麻醉手术开始输血后2h(TB)、术后第1天早晨(TC)、术后第5天早晨(TD)4个时段,两肝癌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IL-6、IL-10的水平以及肝癌输去白细胞血组和肝癌输全血组之间IL-6、IL-10的水平。结果肝癌输全血组手术开始输血后2h及术后第1天IL-6、IL-10较肝癌输去白细胞血组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输全血组术后第5天IL-6、IL-10较肝癌输去白细胞血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根治术后患者输注同种异体全血对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肝癌根治术后输注同种异体全血患者血浆中IL-6、IL-10的定时检测,对监测患者病情,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患者手术预后的情况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扶正抑瘤汤对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68、CD83和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的影响。方法 45例宫颈癌患者手术后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2例,仅采用同步放化疗;观察组23例,采用同步放化疗联合口服扶正抑瘤汤治疗;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8和CD83的表达水平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2水平。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68、CD83表达水平及IL-2含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68、CD83表达水平及IL-2含量水平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扶正抑瘤汤能够促进CD68和CD83的表达水平,提高血清白细胞介素2分泌水平,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痰菌阴性(菌阴)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IL-23、骨桥蛋白(OPN)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治的菌阴肺结核患者43例,正常对照组40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正常对照组和菌阴肺结核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治疗4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血清IL-6、IL-10、IL-23、OPN的水平。结果菌阴肺结核组治疗前血清IL-6、IL-10、IL-23、OPN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2个月后患者血清IL-6、IL-10、IL-23、OPN水平开始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血清IL-10和OPN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IL-23水平进行性降低,治疗6个月后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菌阴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IL-6、IL-10、IL-23、OPN水平,可作为评估病情转归及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性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叉头样转录因子P3(Foxp3)基因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5例URSA早孕妇女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50例正常早孕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Foxp3 mRNA的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2(IL-2)、α干扰素(IFN-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Tim-3)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采用Pearson法分析URSA患者外周血中Foxp3与免疫细胞因子、Th1/Th2型细胞因子、PD-1及Tim-3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外周血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外周血IL-17、IL-6水平显著升高,TGF-β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外周血IL-2、IFN-α、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IL-4、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外周血PD-1、Tim-3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Foxp3与IL-17、IL-6、IL-2、IFN-α、IFN-γ呈负相关(P0.05),而与TGF-β、IL-4、IL-10、PD-1、Tim-3呈正相关(P0.05)。结论 Foxp3基因在URSA患者外周血中表达下调,并可能通过引起母体免疫机制紊乱从而促进URSA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静脉麻醉下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静脉麻醉下行开胸手术ASA分级Ⅰ~Ⅲ级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40例。D组:麻醉前15min内静脉缓慢推注1μg/kg右美托咪定,维持浓度为0.5μg/(kg·h);C组以同样方式泵注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术前第1天,术后第3、7天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检测手术开始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第3天(T2)、第7天(T3)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D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评分恢复正常。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在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NF-α、IL-6在T1、T2与同组T0水平相比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IL-6在T1时与同组T0水平相比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1、T2时的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静脉麻醉下老年患者开胸手术术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水肿与其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0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85例(85眼),根据术后是否出现黄斑水肿分为研究组47例(出现黄斑水肿)和对照组38例(未出现黄斑水肿)。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及术后4周VEGF、白细胞介素因子水平及黄斑中心凹厚度;根据术后黄斑水肿分级的不同对研究组进行亚组分析,分析不同亚组间VEGF、白细胞介素因子水平及黄斑中心凹厚度;进一步分析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4周黄斑水肿情况与房水中VEGF、白细胞介素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术后4周研究组房水中V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上述指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级亚组房水中VEGF、IL-1β、IL-6、IL-8水平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明显低于2级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4周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水肿分级与VEGF、IL-1β、IL-6、IL-8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水肿情况与其房水中VEGF、IL-1β、IL-6、IL-8水平具有相关性,临床可通过干预其水平降低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狭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收治的行PCI治疗的130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半年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否发生再狭窄,将其分为再狭窄组(n=34)和无狭窄组(n=96),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h、48 h、7d的IL-6、IL-10、CRP水平差异.[结果]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患者术前、术后冠脉最小管腔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患者的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均显著的高于无狭窄组患者(P<0.05);再狭窄组患者术后6h、48 h的IL-6、CRP水平较无狭窄组显著的提高(P<0.05);再狭窄组患者术后6h、48 h的IL-10水平较无狭窄组显著的降低(P<0.05).[结论]PCI手术前后IL-6、IL-10及CRP等炎症指标水平变化可反应患者手术后的炎症程度,可能与患者术后发生再狭窄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