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固定床活性炭脱硫动态传质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活性炭法烟气脱硫技术中SO2在活性炭催化剂中的传质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固定床SO2有效传质速率的概念,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微孔扩散动力学方程为依据,对不同类型活性炭的SO2粒内扩散系数和内表面利用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微孔型活性炭的SO2粒内扩散系数小于中孔型活性炭;活性炭的SO2粒内扩散系数在水洗脱附条件下降至无水情况时的34%~47%;粒内扩散阻力是活性炭的活性位大量失效的原因;小颗粒活性炭的内表面利用率高于大颗粒活性炭.  相似文献   

2.
本文确定了DA-201树脂吸附水中酚的吸附等温式,并得到了这一吸附体系中的粒内有效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3.
超声场对毛细管内电解质扩散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封闭于毛细管内的溶质扩散模拟固液分离体系中深层溶质扩散过程。采用液相色谱毛细管法测定毛细管内的二元扩散系数 ,通过分析温度、超声场 (排除热效应 )、直接超声场的影响 ,探讨了超声场对微孔深层扩散的强化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超声场对毛细管内二元扩散系数的影响是热效应和管内流体扰动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排除超声场热效应的条件下 ,随超声功率的增大 ,毛细管内的二元扩散系数随之增大 ,相对二元扩散系数与测量的流速无关 ;在无超声场作用时 ,毛细管内的相对二元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呈线性关系。直接超声场的影响可采用超声场的热效应、管内流体扰动及相互作用参数叠加的方式表示。  相似文献   

4.
基于毛细管束假设和分形理论,建立了一种计算多孔介质中气体有效扩散系数的数学模型.利用分形几何理论,引入孔隙面积分形维数、孔道迂曲度分形维数以及孔隙连通性等参数定量表征多孔介质中真实的内部结构,构建出多孔介质、多尺度孔隙结构的分形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多孔介质中不同尺度孔隙下的气体扩散过程,推导出了分形多孔介质气体有效扩散系数模型,并分析讨论了多孔介质微结构参数对气体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体有效扩散系数随着平面孔隙度的增大而近似呈线性增加,孔隙面积分形维数与气体有效扩散系数呈正相关,而孔道迂曲度分形维数与气体有效扩散系数呈负相关;不同孔隙度情况下,气体有效扩散系数随着孔隙最小/最大直径比的变化趋势不同,孔隙连通性越强的多孔介质,气体有效扩散系数越大.  相似文献   

5.
泡沫的聚并过程是体系自由能减少的一个自发过程。通过室内微观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泡沫体系中气泡平均半径的变化规律,并根据相邻2个气泡大小的变化情况,近似得到了冻胶泡沫体系扩散系数的数量级,然后根据Lemlich理论,给出了气体扩散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分别计算出了强化泡沫体系和冻胶泡沫体系的气体扩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水基泡沫体系气泡平均半径随时间迅速增加,且后期水基泡沫气泡平均半径远远大于强化泡沫体系和冻胶泡沫体系气泡的平均半径,冻胶泡沫体系气泡的平均半径变化最慢,该体系最稳定;冻胶泡沫体系的气体扩散系数小于强化泡沫体系的扩散系数,进一步说明冻胶泡沫体系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细胞海藻酸钙凝胶内的扩散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浸入法,测定葡萄糖、苯乙酮酸和扁桃酸等3种物质在固定化酵母细胞海藻酸钙凝胶内的有效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葡萄糖的有效扩散系数De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提高而下降,优化的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0.02.葡萄糖的有效扩散系数大于扁桃酸和苯乙酮酸.初始包埋量为54.4 g.L-1的固定化酵母细胞经增殖8 h后,扁桃酸在胶珠内的有效扩散系数为0.36×10-4cm2.min-1,明显小于未增殖或未包埋细胞.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凝胶颗粒的扩散性能和两种测定方法之间的差异,采用浸入法和浸出法,测定了丙酮在4种固定化海藻酸钙凝胶颗粒内的有效扩散系数,测定结果为1.4×10-8~1.9×10-8 m2/min.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丙酮,两种测定方法略有差别,浸出法测定的有效扩散系数的大小与颗粒投入蒸馏水时球体表面的丙酮多少有关系.浸入法中包埋粉末活性炭的凝胶颗粒比不包埋粉末活性炭的有效扩散系数大,而浸出法得到的结果与其相反.浸入法和浸出法均得出包埋活性污泥的凝胶颗粒比不包埋活性污泥的有效扩散系数要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二元液态合金互扩散系数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扩展的Miedema模型和Wilson方程,计算出二元液态合金的热力学因子,并结合硬球理论的自扩散系数方程提出了互扩散系数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了Sn-Bi,Sn-Zn,Sn-Al,Pb-Bi,Sn-Pb不同体系下的互扩散系数,并和文献实验值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值和实验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仅仅依靠合金元素本身的物理参数即可获得热力学因子和自扩散系数,进一步可以得到二元液态合金的互扩散系数.通过该方法,能够获得几乎所有的二元液态合金的互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9.
采用添加SiO2的PU/溶剂铸膜液体系,通过热致相分离(TIPS)方法,制备了性能较好的PU杂化膜,测试了膜试样的水通量,并利用SEM观察了膜试样表面的微孔形态结构,使用分形数学方法时PU杂化膜表面的微孔结构进行了量化表征.结果表明:SiO2在PU杂化膜体系中的骨架材料作用明显,并且随着体系中SiO2用量的增加,分形维数变小,提高了膜表面微孔的分布均匀性;同时,增加了PU杂化膜的微孔数量、微孔之间的连通性及PU杂化膜的水通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煤体瓦斯解吸过程瓦斯初始扩散规律,采用理论分析煤粒瓦斯解吸扩散过程,根据扩散方程解析得到瓦斯初始有效扩散系数和扩散动力学参数的近似解计算方法.对振兴二矿煤样进行不同粒径煤样、不同温度条件和不同吸附平衡压力条件下的煤粒瓦斯解吸扩散实验,并计算各种实验状态下的瓦斯初始有效扩散系数和扩散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有效扩散系数与吸附平衡压力、温度和煤样粒径呈正相关.不同粒径的煤粒,在压力和温度相同的平衡条件下,煤粒的粒径越大,初始有效扩散系数越大.同一粒径条件下,初始有效扩散系数随温度和吸附平衡压力的升高而增大.而动力学扩散参数则基本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随吸附平衡压力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等光强表面光伏法对掺锡的n/n~ GaAS液相外延层空穴扩散长度Lp和施主浓度N_D。关系作了测量,求得可供器件设计参考的经验公式.把Lp换算为空穴寿命τ_p后,用公式τ_p~(-1)=τ_(HSP)~(-1) Brn Cn n~2拟合了τ_p和电子浓度n的关系曲线,算出由带隙内复合中心所决定的少子寿命τHSR、带间辐射复合系数Br和带间俄歇复合系数Cn。  相似文献   

12.
马丁方程的推导,改进及其参数的推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大气扩散倾斜烟云模型出发,经过数学推导,得出确定孤立连续点源污染物柱子云团最大地面浓度距离X_m的数学模型,并确定出X_m最大取值范围为(0,(uH_(?))/(V_(?))),文中还结合实例阐明了确定X_m的图解法。  相似文献   

14.
以磷酸三丁酯萃取富马酸和从盐酸溶液中苹取Sn~(4+),三烷基氧化磷革取苹果酸、琥珀酸,二丁基亚矾从天然磷矿的盐酸分解液中萃取盐酸和磷酸为例,进行了萃取过程盐析效应的研究。提出了盐析剂浓度对被萃物分配比或萃取率经验公式,并用文献中的数据对此经验公式进行了检验,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个一类反应扩散系统模型,并在三维球对称空间中对它进行了讨论经果表明:当扩散系数大于某一临界值Dc2时,则在B小于Bc时,便发生非平衡相变;而扩散系数小Dc1时,则在B大于Bc时也发生非平衡相变。  相似文献   

16.
利用原子的X_α电荷密度,在采用Norman规则选取原子球半径基础上,根据对大量分子中各原子Norman 半径的计算,提出一条确定原子在不同分子环境下Van der Waals 半径的简单经验公式.用此公式计算了18个常用原子在81个分子中的Van der Weals 半径,并对其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间隙原子在晶体材料中扩散的微观过程的新的理论分析方法.这一理论的基础是基于间隙原子在晶体的晶格原子的间隙中运动受到晶格原子的周期势分布的作用这样一个基本现象,导出了扩散原子运动所满足的方程.根据方程解的特性,描述了原子在晶体的晶格原子的间隙中扩散的基本过程,获得了描述间隙原子在晶体中沿晶轴方向扩散的难易程度定量表达式.同时也获得了间隙原子沿着确定晶轴方向扩散的扩散系数D.根据这一关系式所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矢量场■的散度,旋度相联系的矢量恒等式导出电位移矢量■不仅与激发电场强度■的自由电荷分布有关,而且与束缚电荷的分布有关。并得出电位移矢量■=ε■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电爆网络串联准爆基本公式的分析.指出原式求得的电流并不是真正的串联准爆值.而是能量差值部分的电流.不能满足安全准爆的要求。经过研究提出(7)式:I_串≥V(k(?)ax-K(?)in)/Ct.及(8)式:I_e≥1.15C′I_串,求得确切意义的恒定直流及交流电流准爆值.能全面满足准爆条件。(9)式:I_e≥115/_串.为理论计算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多处理机环境下的并行划分算法和并行处理问题,介绍两种实时并行调度策略——单级化非嵌套式算法和多级化嵌套式算法,给出在最小可能时间内对处理工作P所需要的最少处理机数的估算公式.作为算法的使用实例,本文最后介绍了多级化嵌套式算法在雷达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解决了将紧耦合多微机系统用于实时系统中实时任务并行调度的关键问题,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