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定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定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对股骨近端骨肿瘤30例行瘤段切除、定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其中21例行加长柄双动性股骨头置换,9例行加长柄全髋置换。术后6个月功能评价采用MSTS 93评分。结果 30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无感染、假体松动、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MSTS 93评分平均为(26.0±2.14)分;肢体功能:优15例,良12例,中3例,优良率为90%。2例于术后13、15个月死亡。结论定制人工假体置换是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的有效方法,术后髋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应用定制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恶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恶性骨肿瘤患者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17-65岁,平均38.5岁,股骨上端5例,股骨远端14例,胫骨上端7例,股骨下端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对肿瘤进行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包括综合性治疗及定制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置换后1年采用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随访患者进行功能评价,显示股骨远端患者(15.5-28.0)分,平均23.5分;股骨上端0.5-29.0分,平均23.5分;胫骨近端10.5-29.0分,平均22.4分。其中优9例,良15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为82.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1例患者于术后7个月死亡,1例患者于术后18个月后肺转移死亡,1例在术后13个月时出现局部复发现象而截肢,1例在术后8个月时出现局部复发单纯行瘤体切除。在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人工假体断裂、松动现象。结论在骨肿瘤患者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术前、术后给予综合性治疗,在对肢体功能加以保留,与其他重建方法相比,具有肢体早期负重、功能恢复快、使用期长的优点,患者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是骨肿瘤保肢治疗的较理想选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应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骨肿瘤术前设计、切除与重建,探讨骨肿瘤精确切除和重建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实施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科治疗骨肿瘤患者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16~59岁,平均36.6 岁;肿瘤发生于骨盆区20例,股骨远端9例,胫骨近端6例,脊柱4例.术前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将CT和MRI的.dicom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精确显示骨肿瘤边界并标定,设计肿瘤切除范围,术中在导航引导下进行骨肿瘤的精确切除,并根据术前设计选择肿瘤关节假体或同种异体骨进行骨结构重建.术后评价肿瘤局部控制情况,按照MSTS93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术中解剖注册点与术前三维虚拟CT影像匹配性好,平均注册误差为0.52 mm(0.4~0.7 mm).36例患者按术前设计切除肿瘤并采用同种异体骨或人工假体重建骨缺损区.术中未发生神经血管和脏器损伤,肿瘤标本边缘病理检查显示切缘清洁无肿瘤.所有患者随访3~32个月,平均19.5个月.5例恶性肿瘤局部复发,其中骨盆3例,肢体2例;肺转移3例.MSTS93功能评分为24.8分(22 ~ 28分). 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避免肿瘤切除的盲目性和重建的随意性,减少肿瘤复发,提高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人工肿瘤假体置换治疗近关节部位软骨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39例邻近关节部位组织恶性程度为低度和中度的软骨肉瘤患者行瘤段广泛切除和人工肿瘤假体置换重建治疗,其中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8例、肱骨头假体置换9例、髋关节假体置换13例、半骨盆假体置换6例、全股骨置换3例。结果 3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5个月(平均22.5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末次随访时美国骨肿瘤学会(MSTS)评分为(23.2±3.1)分(15~27分),肢体功能优27例、良4例、中3例、差5例,优良率为79%。结论人工肿瘤假体置换是治疗邻近关节部位低度和中度恶性软骨肉瘤的有效保肢疗法,可尽量保留关节功能,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定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近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对近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42例行瘤段切除、定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其中37例行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3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2例行加长柄双动性股骨头置换。结果 4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96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6个月MSTS评分为16~28(24.0±2.34)分,肢体功能优31例,良8例,中3例,优良率为92.8%。结论定制人工假体置换是治疗近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能减少局部复发,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重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7年12月对本院收治的21例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病例进行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其中复合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12例,单纯异体骨段移植9例。本组病例男13例,女8例;年龄11~51岁,平均(21.53±6.54)岁,均经过术前穿刺活检及术后病理确诊,Enneking分期ⅠB期4例,ⅡB期17例,其中骨肉瘤和尤文肉瘤患者术前均行2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及术后规范化疗。术后采用MST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8~48个月,平均(29.64±11.22)个月,均未发生移植异体骨或假体周围骨折,无关节脱位及假体松动。其中19例肢体功能优良,MSTS功能评分16~28分,平均(22.82±4.47)分。[结论]异体骨移植联合肿瘤型人工关节复合置换,以及异体骨段移植重建长骨干缺损仍然是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一种有效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特制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成人肱骨上端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例肱骨上端骨肿瘤患者,个体化人工肱骨假体实施置换。结果经8—51个月随访,6例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满意,2例早期发现骨关节囊有松弛倾向,术后经过6个月功能锻炼得以稳固。结论成人肱骨上端骨肿瘤,特制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能达到保留肢体,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量体定制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重建膝部骨肿瘤切除后膝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2008年5月对膝部骨肿瘤36例实施肿瘤切除,应用定制人工关节重建膝关节功能,男29例,女7例,年龄12~33岁,其中骨肉瘤21例,骨巨细胞瘤12例,转移性肿瘤3例,21例骨肉瘤患者术前均行新辅助化疗,所有病例均采用骨水泥型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利用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93功能重建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术后肢体功能评定。[结果]4例患者失访,其余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资料完整,随访时间1.5~6年(平均2年8个月)。按MSTS93评分标准,患肢功能评分11~28分,平均(22.28±4.33)分,其中优20例,良8例,中2例,差2例。[结论]定制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重建膝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不仅可保留患肢,而且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肢功能。恶性骨肿瘤有效的化疗为保肢术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9.
Guo W  Yang Y  Tang XD  Ji T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0):657-660
目的探讨肿瘤广泛切除后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股骨上段恶性肿瘤的疗效,总结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998年7月至2005年7月,对81例股骨上段骨肿瘤的患者行广泛切除后人工假体置换,肿瘤类型包括股骨近端转移癌30例,股骨近端原发恶性骨肿瘤39例,股骨上段周围原发恶性软组织肿瘤4例,股骨上段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其他5例。9例患者使用了灭活肿瘤骨结合人工假体复合重建缺损,5例患者行异体骨人工关节复合体重建,其余67例患者均使用金属假体。术后功能评价采用MSTS93评分。结果30例骨转移癌患者中,因术后均转往相关肿瘤科室行放、化疗,随访率较低,局部复发率不详,但术后短期关节功能良好。76例(93.8%)患者术后半年MSTS93评分平均在25分以上。51例原发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5~7.0年,平均3.5年。1例患者出现髋脱位;2例患者出现假体迟发感染;2例患者出现假体松动;2例患者发生移植物与宿主骨接合处不愈合;2例患者出现髋臼磨损;3例患者出现髋部疼痛,行走困难;1例患者出现假体的下沉。5例患者在术后0.5~2.0年内发生了局部复发。结论股骨上段恶性骨肿瘤切除后应用人工假体重建骨缺损,并发症较少,可以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术后髋关节功能良好,可作为股骨上段恶性骨肿瘤切除后的首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以往行肱骨上段肿瘤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的病例,评价术后功能及并发症.方法 36例肱骨骨肉瘤病例实施保肢治疗,其中33例患者接受关节内肿瘤切除(Malawer Ⅰ型)、人工假体置换手术;3例患者接受关节外肿瘤切除(Malawer Ⅴ型)、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结果 36例患者术后的中位随访期限为3年半(1~9年).并发症:2例非骨水泥固定的患者于术后2~3年出现了假体的松动、旋转,由于功能尚可而没有进行翻修手术;1名患者于假体柄部出现骨折,经外固定后愈合.肿瘤的局部控制:4例(10.8%)在术后半年~2年内因局部复发而接受肩胛带离断手术,1例术后1年发生骨转移,6例出现肺转移.7例(19.4%)出现转移的患者中6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33例实施关节内肿瘤切除(Malawer Ⅰ型)、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3个月后肩外展30°~60°,MSTS功能评分平均约23分.3例肱骨近端肿瘤关节外切除(Malawer Ⅴ型)、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MSTS功能评分平均在20分左右.结论 肱骨近端肿瘤切除后人工假体置换可以保留完好的肘关节和手部的功能,并发症较少.肱骨近端高度恶性肿瘤行关节内肿瘤切除后局部复发率并没有明显增高,提示对多数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可以进行关节内切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三维多模态影像的3D打印技术用于肢体恶性骨肿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5例肢体恶性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女9例;年龄17~73岁,中位年龄34岁。骨肉瘤5例,软骨肉瘤3例,尤文肉瘤2例,血管肉瘤1例,造釉细胞瘤1例,转移性癌3例。肿瘤部位:肱骨5例,尺骨2例,股骨3例,胫骨5例。病程2~8个月,中位病程4个月。术前基于三维多模态影像进行术前规划、计算机模拟手术、个性化假体及手术导板设计,3D打印骨肿瘤及重建模型、个性化假体及手术导板,并基于模型进行体外模拟手术。术中行膝关节置换2例,半肩关节置换2例,尺骨近端置换2例,保留关节干假体置换9例。观测肿瘤切除的外科边界、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肿瘤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按术前规划完成手术,外科边界均获得广泛切除边界。手术时间80~240 min,中位数150 min。术中失血量100~400 mL,中位数200 mL。无术中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导致肢体功能明显受限发生。1例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中位数24个月。2例患者因肺转移分别于术后6、24个月死亡。随访期间未出现局部复发,无假体脱位及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23~30分,平均25分。结论 基于三维多模态影像的3D打印技术能辅助肢体恶性骨肿瘤的精确切除和重建,从而获得良好肿瘤学及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定制型节段假体重建治疗长骨骨干转移瘤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定制型节段假体重建治疗15例长骨骨干转移瘤骨缺损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NRS评分评估术后疼痛,MSTS 93评分系统评估术后肢体功能。结果8例存活,随访时间16~56(29.75±13.20)个月;7例死亡,随访时间12~44(23.86±12.24)个月。术后1年患者总生存率93.3%,术后2年患者总生存率73.3%。假体在体时间12~56(27.00±13.10)个月,假体长度6~13(9.73±2.15)cm。术后3个月MSTS评分24~29(26.87±1.55)分。NRS评分术前4~8(6.20±1.15)分,术后1个月0~1(0.20±0.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肱骨转移瘤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出现影像学无菌性松动,未明显影响上肢功能。结论定制型节段假体重建长骨骨干转移瘤骨缺损具有缓解疼痛明显、允许早期负重及功能锻炼、保留较好肢体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肿瘤切除后人工假体重建肩关节的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肱骨近端骨肿瘤患者采用肿瘤型肱骨近端假体重建肩关节,肿瘤类型:骨肉瘤6例,软骨肉瘤4例,浆细胞瘤1例,恶性骨巨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骨肉瘤、浆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均接受化疗。术后6个月采用MSTS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结果 1例失访,17例获随访,时间10~96(52.8±8.4)个月。死亡4例,复发1例,肩关节半脱位2例。肩关节MSTS功能评分为9~27(18.6±3.5)分,其中优8例,良5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13/17。结论应用肿瘤型肱骨近端假体治疗肱骨上段肿瘤能降低术后并发症,需注意肩袖和外展装置的修复,大多数保肢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4.
保肢手术治疗肢体骨肉瘤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采用保肢和截肢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肢体骨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肢体骨肉瘤患者分为保肢组和截肢组,其中51例行保肢术,22例行截肢术.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化疗.两组以局部复发率、3年无瘤生存率和术后功能恢复评价为指标进行评价.术后6个月功能评价采用MSTS 93评分.结果 73例均获随访,时间7~64(37.50±15.51)个月.保肢组局部复发率为5.9%(3/51),3年无瘤生存率为72.5%(37/51),术后MSTS 93评分为17~30(23.21±3.66)分.截肢组局部复发率为4.5%(1/22),3年无瘤生存率为68.1%(15/22),术后MSTS 93评分为10~13(11.81±0.73)分.两组3年无瘤生存率与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肢和截肢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是治疗肢体骨肉瘤理想的治疗方法.采用保肢术治疗同期骨肉瘤患者疗效优于截肢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关节的酒精灭活骨再植术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并阐述其手术技术要点。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采用保留关节的瘤段切除酒精灭活再植术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7例。年龄16~23岁,中位年龄21岁;男6例,女1例;左股骨下段5例,右股骨下段1例,左腓骨上段累及胫骨1例;Enneking分期Ⅱb期6例,Ⅲ期1例;骨肉瘤6例,非霍杰金氏淋巴瘤1例。术后疗效评价采用MSTS功能评分和ISOLS复合移植物影像评分。结合手术操作,阐述该手术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结果7例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随访8~24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无假体松动、脱位、肢体短缩。末次随访,ISOLS影像评分30~34分,平均31分(87%);MSTS肢体功能评分22~28分,平均25分(84%)。严格适应证,掌握手术技巧,注意围手术期处理,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保留关节的酒精灭活再植术,可以早期获得良好功能,避免人工假体置换的并发症,经济便宜,可以作为手术治疗的一种选择,其长期疗效和优缺点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臼重建及组配式S-R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Methods 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Crowe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0例(22髋),男4例,女16例;年龄30~69岁,平均46.3岁。采用自体股骨头重建髋臼,组配式S-R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估髋关节功能,记录术前、术后的股区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随访时间3~72个月,平均38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46.7±8.3)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89.2±3.9)分,髋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的(6.3±1.8)分,下降到术后(0.67±1.23)分,术后股区疼痛明显减轻,肢体活动度增加,步态近似正常。2例术后并发坐骨神经麻痹,无术区感染发生。术后6个月X线片均显示髋臼假体骨性覆盖、假体及植骨床压配较好,无髋臼假体松动及植骨块明显吸收。结论髋臼重建及组配式S-R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Crowe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能有效改善关节功能,解决髋关节发生的解剖变异。  相似文献   

17.
雷紫雄  李浩淼  陆明  候昌禾  杜少华  陈维 《骨科》2019,10(4):266-272
目的 评价应用定制节段型人工假体复合大段结构骨移植重建骨干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肿瘤科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采用定制节段型人工假体复合大段结构骨移植重建骨干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病人共6例(股骨3例,胫骨2例,肱骨1例),其中2例采用大段冻干异体骨,4例采用自体游离腓骨结构植骨。采用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93, MSTS 93)评价术后功能。结果 所有病人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且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3.8个月(1~61个月)。术后根据肿瘤性质继续辅助化疗等治疗,随访期内无复发,5例无瘤生存,1例死于原发乳腺癌肺转移(术后25个月),假体生存率为100%,4例术后6个月植骨愈合,术后MSTS 93评分平均为27分。结论 规范治疗和切除骨干恶性肿瘤后,采用定制节段型人工假体复合大段骨移植重建骨干骨缺损,实现即刻稳定重建,保留关节功能,中期植骨愈合后实现远期生物重建,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股骨近端骨肿瘤切除后特制人工假体置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肿瘤切除后特制人工假体置换疗效。方法18例股骨近端骨肿瘤均采用瘤段切除、特制人工假体置换。结果18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4例于术后1年左右死亡。生存的14例关节获平均2年9个月随访,按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估:4-5分10例,3分3例,1分1例。结论根据股骨近端肿瘤类型采用合理的肿瘤边缘完整切除手术,选择适当假体和治疗方式,能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并达到保肢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D打印假体在下肢长骨恶性骨肿瘤大段骨缺损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1例下肢长骨恶性骨肿瘤切除患者利用3D打印假体重建患肢的临床效果。男6例,女5例;年龄8~63岁,平均(24.6±19.2)岁。肿瘤病理类型:普通型骨肉瘤8例,皮质旁骨肉瘤2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所有患者均规范完成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临床随访及影像资料评估肿瘤复发、转移及假体并发症,采用国际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系统对肢体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11例患者术中截骨长度80~360 mm,平均(225.7±94.9)mm,骨缺损占比24.4%~88.9%。股骨侧肿瘤重建7例,胫骨侧肿瘤重建4例。术后随访3~34个月,平均(20.0±9.8)个月。肺转移、多发骨转移、接骨板断裂、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各1例。末次随访MSTS评分为20~28分,平均(25.0±3.0)分;肢体短缩0~19 mm,中位数5 mm。讨论:3D打印假体兼备即刻稳定的金属重建技术和永久可靠的生物重建技术,可显著提升下肢长骨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膝关节周同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采用不同方法行保肢治疗的效果,比较其优缺点:方法 自1995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了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39例。39例39肢均行肿瘤节段截除、肢体重建手术:其中人工假体置换16例、复合骨移植16例、旋转成形7例。肿瘤按照Enneking分期:IB期13例,ⅡA期3例,ⅡB期23例。比较三种保肢手术后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和膝关节功能MSTS评分:结果 局部复发率:人工假体置换12.5%,复合骨移植12.5%,旋转成形无局部复发;术后平均膝关节功能MSTS评分:人工假体置换88%,复合骨移植88.7%,旋转成形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假体置换术和复合骨移植术应用于相对局限、无转移的膝周围恶性肿瘤术后重建,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功能好等优点,但仍有一定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旋转成形术局部复发率低,但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