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尹崇兰 《健康必读》2006,5(7):21-21
目的 分析小儿麻疹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小月龄麻疹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44例麻疹的发病年龄、预防接种史、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及其母亲有无麻疹接种史及麻疹病史.结果 4~8个月的小月龄麻疹6例,临床表现多为不典型麻疹或轻型麻疹;8月~1岁8例,1~6岁24例,6~12岁6例,44例中42例其母无麻疹病史,儿时有麻疹接种史.38例8个月~12岁麻疹无麻疹疫苗初种史.讨论 (1)近十余年来麻疹发病上升的原因是预防接种工作管理不善,常漏种或未种.(2)8个月以下的小月龄麻疹增多的原因是母亲胎传抗体水平低,生后抗体随月龄衰减,6~8个月时抗体几乎无保护作用.(3)加强被动免疫,流行地区流行季节肌注丙种球蛋白,提前初免时间至6月龄或对育龄妇女行麻疹疫苗接种来减少小月龄麻疹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浙江省初产妇和经产妇孕期增重适宜值范围。方法采用病例回顾的方法,以第一胎和第二胎均在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分娩的孕妇为调查对象,采用四分位数间距(P_(25)~P_(75))和患病率的方法,分析不同孕前体质指数(BMI)的初产妇和经产妇孕期增重适宜值范围。结果以四分位数间距制定的范围作为最终推荐值。初产妇孕前低体质量组增重适宜值范围为13.0~18.0 kg、正常组为12.5~17.5 kg、超重组为10.0~15.0 kg及肥胖组为10.0~14.0 kg;经产妇孕前偏轻组为12.0~16.0 kg、正常组为11.5~16.0 kg、超重组应为10.0~14.5 kg及肥胖组为10.0~17.0 kg。结论初产妇和经产妇孕期增重范围存在差异,需分别制定针对性的孕期增重适宜值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新疆3个地州6~36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分布,为实施婴幼儿科学喂养提供针对性的依据。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8月,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整群抽取新疆南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北疆昌吉回族自治州,调查分析6~36月龄婴幼儿及主要喂养人。结果 (1)母乳喂养率为21.54%,母乳喂养评分随月龄增长而降低(χ~2=1 969.814,P0.01),奶瓶喂养率为63.91%,奶瓶喂养评分随月龄增加而降低(χ~2=200.322,P0.01)。(2)食用食物频率满分率依次为果蔬类、肉类、谷类、蛋类、豆类及鱼类,果蔬类(χ~2=393.099,P0.01)、蛋类(χ~2=51.994,P 0.01)、肉类(χ~2=238.478,P0.01)、豆类(χ~2=9.702,P0.01)、谷类(χ~2=41.774,P0.01)及辅食首次添加时间(χ~2=17.414,P0.01),食物进食的满分率随月龄的增加而增加,9~12月龄高热量食物满分率较6~9月龄低(χ~2=225.291,P0.01)。(3)婴幼儿喂养指数(ICFI)评分随月龄的增加而增加(F=103.977,P0.01),南疆婴幼儿ICFI评分低于北疆(t=14.973,P0.01),9~12月龄组南疆ICFI评分低于北疆(t=4.160,P0.01),12~36月龄组南疆ICFI评分低于北疆(t=20.426,P0.01)。南疆地区6~9月龄组城市婴幼儿喂养指数评分低于农村(t=-4.890,P0.01),12~36月龄组城市ICFI评分高于农村(t=5.486,P0.01),北疆地区6~9月龄组城市婴幼儿喂养指数评分低于农村(t=-3.717,P0.01)。结论新疆6~36月龄婴幼儿喂养情况不容乐观,喂养现状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东省36月龄以下婴幼儿喂养指数,应用喂养指数评估相关喂养行为。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大城市)、肇庆市端州区(中小城市)、开平市赤坎、水口、马冈等镇(农村)的0~36月龄婴幼儿,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婴幼儿基本信息和食物消费情况。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提出的婴幼儿喂养指数(ICFI)评分体系评价广东省0~36月龄婴幼儿ICFI。结果共调查0~36月龄婴幼儿1 447人,其中男性占52.6%(761/1 447),女性占47.4%(686/1 447);以12~36月龄(64.3%,930/1 447)为主。0~5、6~8、9~11、12~36月龄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4.8%(224/264)、58.2%(82/141)、34.9%(38/109)、6.6%(57/859),豆类、蛋类、鱼类、肉类及食物多样性得分随月龄增加而升高。全省共获取1 373人的ICFI评分结果,ICFI总合格率为75.0%(1 030/1 373),0~5、6~8、9~11、12~36月龄婴幼儿ICFI得分分别为(1.70±0.72)、(6.07±2.29)、(7.38±1.81)和(8.94±1.63)分,ICFI合格率分别为84.8%、28.4%、49.5%、82.9%,不同月龄婴幼儿的ICFI得分及其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大城市、中小城市0~36月龄婴幼儿的ICFI得分及其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均P0.01)。结论广东省0~36月龄婴幼儿喂养行为有待改善,6~8、9~11月龄和农村地区婴幼儿应适当增加辅食种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发展干预模式对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社区系统接受保健管理的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指导,研究组给予系统、个性化的早期综合干预指导。两组随访至1岁,比较两组婴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婴幼儿在3月龄时社交行为评分为(100.7±16.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91.1±8.3)分];在9、12月龄时语言能力评分分别为(100.1±7.4)分、(107.5±12.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9月龄:(93.0±10.5)分,12月龄:(100.0±9.6)分,P0.05]。随访至6、9、12月龄时,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及社交行为各能区及总发育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影响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因素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有利因素是早期综合发展干预和母亲文化程度高,不利因素是添加肉类食物的月龄较晚(F=6.310,P0.05)。研究组婴幼儿独走出现的中位月龄是11.8月龄,对照组婴幼儿独走出现的中位月龄是13.2月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婴幼儿S-M社会生活能力检查量表进行评估,研究组婴幼儿9月龄、12月龄时社会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10.0±0.0)分、(10.0±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月龄:(9.8±0.5)分,12月龄:(9.8±0.3)分,P0.05]。结论早期综合发展干预对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和社会生活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初产妇、经产妇心理状态特点,以便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筛选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咸阳市旬邑县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的健康初产和经产妇各60名,孕周为28~40周。入组时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孕妇进行心理评定,并给1次支持性心理干预(40~60分钟),1周后再次用SAS、SDS对两组孕妇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经产妇干预前SAS(50.73±3.45)、SDS(49.13±3.86)评分明显高于初产妇SAS(42.45±2.08)、SDS(41.77±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921、-12.817,均P<0.01);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999、15.413;15.724、15.832,均P<0.01);干预后经产妇 SAS(38.61±5.02)、SDS(39.10±3.03)评分明显高于初产妇SAS(34.88±3.31)、SDS(32.01±4.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05、-10.489,均P<0.01)。结论初产妇和经产妇均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干预前后经产妇抑郁、焦虑情绪均较初产妇明显,支持性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孕妇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妊娠期胃肠功能障碍相关疾病患病率及特点,分析可能影响妊娠期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完善妊娠期健康管理方案,为临床制定预防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20年2月-2021年1月在该院建档行孕期保健检查的孕妇617例,对其是否发生便秘、妊娠剧吐进行调查,若发生便秘和(或)妊娠剧吐将其设为观察组(150例),未出现便秘、妊娠剧吐者设为对照组(483例)。对两组孕妇的人口学资料、孕前生殖系统疾病情况、身体状况、妊娠情况、心理情绪状况及妊娠期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总结妊娠期胃肠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妊娠期发生胃肠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患病率为24.31%,其中便秘108例,剧吐42例。经单因素分析,年龄、产次、体质指数(BMI)、阴道炎症、孕期β-hCG峰值、幽门螺杆菌感染、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社会支持度评分是影响妊娠期胃肠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相关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龄20~24岁、初产妇、幽门螺杆菌感染、HAMA评分≥14分、HAMD评分≥17分及社会支持度评分20分为妊娠期胃肠功能障碍相关疾病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期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相关疾病患病率高,危险因素以孕妇心理情绪、饮食习惯关系为主,提示临床应重视孕妇孕期心理情绪管控指导及良好生活习惯形成,降低妊娠期胃肠功能障碍相关疾病,提升孕期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孕妇及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最佳免疫月龄,为降低小月龄儿童麻疹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孕妇麻疹抗体水平,婴儿胎传抗体衰减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孕妇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96%,GMT 636.90。母婴配对母亲抗体阳性率为91.57%,GMT679.70;6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为12.05%,GMT 19.25,抗体滴度几乎在保护水平以下。部分母亲的抗体滴度和GMT虽然较高,但其婴儿抗体滴度都较低或者没有抗体。结论:建议将儿童麻疹基础免疫时间提前在6月龄、1岁复种及在18-22岁育龄妇女中开展麻疹疫苗普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0~6月龄婴儿的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婴儿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7月住院的婴儿400例,月龄0~6个月。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报道,自行设计适合本地情况的调查问卷,由医院护士对400例婴儿的母亲进行回顾式调查。结果 400名婴儿中,0、1、2、3、4、5、6月龄母乳喂养率分别是96.0%、79.0%、68.5%、62.5%、52.5%、2.5%、0.5%,呈明显下降趋势(χ2=1 186.459,P0.05),其中4~5月龄时,呈直线下降趋势。而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则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母乳量不足、添加辅食、乳头异常、母亲患病、家人支持断奶的婴儿被终止母乳喂养的比例远高于母乳量充足、未添加辅食、乳头健康、母亲健康和家人反对断奶的婴儿。营养合理、无体质疲劳感婴儿母亲奶量充足,分别占98.4%、96.0%,明显高于营养不当、疲劳体质者(26.8%、3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8.82、176.76,P0.05)。结论 1~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率较低,加强1~6月龄婴儿的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和技术指导工作,提高产妇自我健康维护意识,帮助产妇及其家庭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和观念,有利于提高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二胎政策开放后对高龄经产妇妊娠特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6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接受住院分娩的950例产妇病历资料,依据产次和年龄分为初产妇组(400例)、经产妇组(350例)和高龄经产妇组(200例)。观察3组妊娠结局及妊娠并发症,同时比较3组产妇不同时间节点的心理状态。结果高龄经产妇组孕期不同时间点SDS、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初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高龄经产妇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初产妇组和经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高龄经产妇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初产妇组和经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二胎政策开放后经产妇人数明显增加,且年龄较大,妊娠期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较高,产妇心理舒适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产次对孕妇血脂及妊娠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共1 669例,按孕周及年龄分为4组:妊娠中期适龄组527例、妊娠中期高龄组261例、妊娠晚期适龄组636例、妊娠晚期高龄组245例,其中每组根据产次分为初产妇和经产妇,比较各组血脂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LDL-C/HDL-C比值以及妊娠结局。结果:①妊娠中期适龄组经产妇(与初产妇比较)三酰甘油(TG)、T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妊娠中期高龄组经产妇(与初产妇比较)TG、TC、HDL-C、LDL-C、VLDL-C和HDL-C/TC水平呈升高趋势,但仅H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妊娠晚期适龄组经产妇(与初产妇比较)LDL-C、VLDL-C、LDL-C/TC和LDL-C/HDL-C水平显著降低,而HDL-C/TC升高(均P<0.05);妊娠晚期高龄组经产妇(与初产妇比较)TG、TC、HDL-C、LDL-C、HDL-C/TC和LDL-C/HDL-C水平呈下降趋势,VLDL-C水平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初产妇相比,适龄组经产妇胎膜早破及胎儿窘迫的发病率下降,高龄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和妊娠期糖尿病(GDM)、胎儿窘迫发生率下降(P<0.05);而适龄组经产妇早产儿和巨大儿发生率升高(P<0.05)。④高龄组GDM和HDCP发生率高于适龄组(P<0.05)。结论:产次对血脂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可导致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高龄产妇妊娠晚期并发症及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35岁以上的高龄初、经产妇妊娠晚期并发症及剖宫产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在解放军306医院分娩的560例高龄初、经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剖宫产指征,并选择同期分娩的200例24~29岁常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 高龄初产组、高龄经产组总的妊娠并发症发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987,P>0.05),而高龄初产组妊娠并发症与对照组之间总的发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0.052,P<0.01);高龄初产组的指征性剖宫产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647,P<0.05).结论 高龄孕妇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明显增加,剖宫产指征发生率升高,应当积极加强孕产妇保健,较少或减轻高龄产妇并发症,以获得良好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编制适用于我国12~35月龄幼儿的睡眠状况评估量表,评价其信度、效度和可行性,为评估中国幼儿睡眠情况提供适宜的评估工具。 方法 建立条目池,通过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预调查对条目进行初筛和修改。采用抽样调查方法,2019年7-11月从全国6个社区、6个乡镇和两家睡眠门诊选择12~35月龄幼儿看护人进行现场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51份。采用项目分析、效度分析、信度分析、可行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评价。 结果 幼儿睡眠状况评估量表(12~35个月)包含睡眠节律、夜醒情况、入睡行为、日间嗜睡,睡眠呼吸和异态睡眠6个因子20个条目,累积解释变异量为55.55%。所有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介于0.83~1.00。量表入睡潜伏期、夜醒次数、睡眠时间3个条目与简明婴儿睡眠问卷呈正相关(r=0.41、0.69、0.42,P<0.001)。除日间嗜睡外,社区幼儿量表总分以及其他5个因子得分均低于门诊幼儿(P<0.05)。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72,两周重测信度为0.84,完成率为92.6%。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因子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稳定。 结论 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以区分不同幼儿的睡眠状况,有助于及早发现幼儿的睡眠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产妇和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相关因素与妊娠结局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6月分娩的巨大儿资料,将其中经产妇与初产妇进行分组对照分析。结果经产妇巨大儿组产前检查率、分娩前诊断符合率均低于初产妇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率高于初产妇组。初产妇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经产妇组。结论巨大儿可增加母婴并发症。正确产前诊断和采用恰当的分娩方式,积极进行早期预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The aims of this paper were to evaluate changes in specific oligoelements in human milk during the first four months of lactation and to correlate such changes with total antioxidant status (TAS) and other parameters, such as the mother’s age, primipara versus multipara, and supplement intake. Milk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31 lactating women following 1, 4, 8, 12 and 16 weeks after birth. Trace levels of 13 elements were measur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the oligoelements exhibited a decrease in concentration from 7 days to 4 months of breast-feeding, with exceptions.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AS and Co, V, Rb and Tl. Between primipara and multipara, differences were found for Ni and Rb. Regarding the mother’s age, correlation was found for Rb and Ba (increased for mothers older than 30 years). Increased amounts of Rb, Mo and Tl at any lactation period appeared in women who took supplem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0~36月龄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变化特点以及0~6月龄是否纯母乳喂养对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1—4月,在北京市海淀区、昌平区及通州区招募0~36月龄健康单胎婴幼儿并收集新鲜粪便,最终纳入291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77例6~36月龄的婴幼儿按照目前是否仍喂养母乳分为持续母乳喂养组和已断奶组,分析0~6月龄是否纯母乳喂养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16S rRNA V4区进行测序。结果 1)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随年龄变化,Shannon指数随月龄呈现上升趋势。在门水平上,肠道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组成,新生儿中变形菌门丰富度最高,但随着月龄增加,厚壁菌逐渐替代变形菌成为主要优势菌。2) 在6~36月龄的婴幼儿中,若6月龄之前的喂养方式均为纯母乳喂养,那么断奶之后Shannon指数和Observed-OTUs指数高于持续母乳喂养的婴幼儿(Z=-2.400, P=0.015);在6~36月龄已断奶的婴幼儿中,6月龄之前纯母乳喂养婴幼儿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高于混合喂养(Z=-2.500, 杜拉拉P=0.011)。结论 婴幼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及构成随月龄变化明显,并且0~6月龄是否纯母乳喂养影响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国城市父母教养方式对12~36个月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优化儿童成长的教养环境,以促进12~36个月幼儿情绪社会性健康发展。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国14个大中城市12~36个月幼儿的主要照顾者为父母的340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问卷,对父与母分别进行调查,再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父与母在采用低压诱导的教养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P=0.18);但母亲较父亲更易采用接纳(母亲:33.32±5.47;父亲:32.51±5.45)及放任(母亲:7.78±2.10;父亲:7.67±2.27)的教养方式;父亲对女童采用接纳与放任的教养方式多于男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分别采取接纳、拒绝、过渡关注及保护、惩罚及鼓励独立与探索等不同教养方式,影响着12~36个月幼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P<0.05)。结论:增强父母理性的教育观念,改善其不良教养方式,对12~36个月幼儿情绪社会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贝莉婴幼儿发育量表-第3版(Bayley Scales of Infant and Toddler Development-Third Edition,Bayley-Ⅲ)评价上海市婴幼儿发育,并分析该量表信度和效度,以探讨其在中国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0~42月正常婴幼儿457例行Bayley-Ⅲ测试,其中33例测试时由2名专业人员同时评分,24例1周后进行重测,34例在同一天应用Bayley-Ⅲ和Gesell发育量表测试。 【结果】 1)Bayley-Ⅲ的重测信度为0.711~0.831(P均<0.001),Cronbach's α系数为0.956~0.993,评分者间信度为0.906~0.950(P均<0.001)。2)Bayley-Ⅲ动作合成分数与Gesell发育量表的动作能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相关系数为0.367(P<0.05),认知合成分数与Gesell发育量表的应物能DQ相关系数为0.164(P>0.05),语言合成分数与Gesell发育量表的言语能DQ相关系数为0.119(P>0.05)。3)457例正常婴幼儿Bayley-Ⅲ认知、语言和动作子量表得分均高于美国常模参考值(P均<0.001),适应性行为量表得分低于美国常模参考值(P<0.001)。4)女孩在认知、语言和社会情感量表中得分高于男孩(P均<0.05)。 【结论】 中美儿童发育存在一定差异,但Bayley-Ⅲ信度良好,应用于中国婴幼儿发育状况评估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Recent researches are concerned with topics of newborn care giving, maternal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because it facilitate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tection against infection and detection of any abnormali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mothers'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of basic newborn care given at home. The total sample included 55 primipara and multipara mothers with newborn babies. They were selected from Obstetric University Hospital in Tanta City.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and observation checklists were designed to fulfill the aim of the study.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mothers'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were within good and satisfactory average scores in most of the studied items related to newborn care giving at home except breast feeding. found betwee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primipara and multipara mothers for most of the studied topics related to different topics of newborn care giving. practices were within good and satisfactory average scores in most of the studied items related to newborn care giving at home except breast feed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primipara and multipara mothers for most of the studied topics related to different topics of newborn care giving.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自贡市城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养老方式及其生活质量。方法2018-11/2019-03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四川省自贡市城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养老模式分为居家养老组、社区养老组、机构养老组,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面对面调查其生活质量。结果共调查自贡市315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收集有效数据305例,有效率96.82%(305/315);居家养老者中在婚、子女个数≥2个、经济状况为≥3000元/月者占比较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者高(P<0.05),3组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方面评分及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居家养老组在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方面评分及总评分高于社区养老组、机构养老组,社区养老组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居家养老组、机构养老组(P<0.05)。结论与居家养老老年人相比,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的老年人生理功能、心理状况相对较差,但社区养老老年人社会功能好,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情况下,居家养老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