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有效手段。通常认为,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的同时应行盆腔淋巴结切除(pelvic lymphadenectomy,PLND),根据范围的不同PLND分为局限盆腔淋巴结切除术(limitedPLND,IPLND)和扩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extendedPLND,ePLND)。  相似文献   

2.
多项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减瘤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能给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带来获益,然而,仍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疗效和获益人群均不明确。因此,临床实践开展需谨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结合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局部外放疗治疗20例前列腺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术前对20例前列腺癌患者均行双侧足背淋巴管造影,对其中11例盆腔可疑淋巴结穿刺抽吸淋巴液,进行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淋巴液PSA mRNA和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mRNA的表达。20例均行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对其中3例切端阳性者待尿失禁控制后给予外放疗。结果:11例经RT-PCR检测淋巴结液PSA mRNA和PSMA mRNA阳性表达中均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术中失血量中位数575 ml,术中输血5例。手术切缘阳性3例,漏尿和淋巴漏各2例,无尿失禁、血管损伤和直肠损伤病例。经中位数42个月随访,术后6~48个月生化复发12例,复发时间中位数12个月。术后12个月和48个月分别死亡2例。结论:术前淋巴管造影后穿刺抽吸淋巴结液,用RT-PCR方法检测淋巴液PSA mRNA和PSMA mRNA表达有助于术前确定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采用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和扩大淋巴结清扫结合辅助内分泌治疗,对切端阳性者给予局部外放射治疗是治疗前列腺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Gleason 10分的盆腔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癌采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应慎重。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本文结合AUA、EAU和NCCN指南,对前列腺癌及根治性手术的规范进行了的阐述,重点探讨根治性手术在高龄、高期患者、以及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中的挑战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上对高危前列腺癌(PCa)的定义尚未统一,但其中D'Amico危险分层系统更为学界所接受。其对高危PCa的定义为PSA20μg/L,Gleason评分8~10分,临床分期≥T2c。由于高危PCa在治疗后易复发和转移,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成为关键。目前针对高危PCa最重要的一线治疗方法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或放射治疗(RT),然而其最佳治疗方案仍未达成共识。本文综述RP和RT治疗高危PCa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常用方法,可分为开放性耻骨后、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等方法。腹股沟疝是RP术后常见并发症。随着近些年RP由传统的开放式向微创方向的转变,使其术后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就RP术后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 方法 对239例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68(48~79)岁.Gleason评分>7者87例,占36.8%;PSA>20 ng/ml者117例,占48.9%.满足上述其中一项的高危患者148例,占61.9%.患者术前均诊断为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术中盆腔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双侧闭孔及髂外静脉旁淋巴结.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后均予全雄阻断内分泌治疗并随访其生化复发时间.结果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平均手术时间20(15~35)min,平均出血量20(5~45)ml.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及神经损伤.清扫淋巴结数目1~23枚,中位数为7枚.术后中位住院天数16 d.清扫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4~36 d,中位数为7 d.术后留置引流管<8 d者178例,占74.5%;>14 d、延长术后住院时间者20例,占9.4%.盆腔淋巴结阳性29例,阳性率12.1%;阳性淋巴结中位数1枚.与盆腔淋巴结清扫相关的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淋巴囊肿、淋巴漏、盆腔感染等.淋巴结阳性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0个月. 结论 盆腔淋巴结清扫可以检出难以发现的淋巴结转移,有助于对前列腺癌进行准确分期,不显著延长手术时间.随着术者技术的提高及手术方法的改进,并发症发生率会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Scott  E  黄晨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4):288-288
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RP)标本中,精囊侵犯(SVI)程度与前列腺癌的预后相关。作者回顾性分析和评价了前PSA时期(1983—1991年)和PSA时期(1992—2003年)治疗的220例伴有SVI的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前PSA时期67例,PSA时期153例。术后PSA值〉0.2ng/ml作为前列腺癌进展的生化学证据。运用生存评估曲线计算和比较2个时期的肿瘤无进展生存率、肿瘤特异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使用多变量Cox配对危险度模型评价各个变量与前列腺癌进展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集束血管钳在根治性前列腺或膀胱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集束血管钳在根治性前列腺与膀胱切除术中控制背静脉丛出血与减少尿道括约肌损伤的作用。方法:对14例前列腺癌、膀胱癌患者在行根治性前列腺或膀胱切除术中应用集束血管钳完成背静脉丛的结扎切断。结果:1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来自背静脉丛的出血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出血量明显减少;不必对尿道与周围支持组织做过多游离,因而使尿道括约肌功能得到保护。结论:集束血管钳对术中控制背静脉丛出血与减少尿道括约肌损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偶发前列腺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RP)在外科手术、肿瘤学及尿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泌尿外科285例接受了LRP治疗的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患者术前已接受过TURP治疗(TURP组),另外选取37例没有接受过TURP的患者与之配对(对照组)。运用相关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外科手术、肿瘤及尿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指数、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以及术前和术后Gleason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TURP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出血量较多[(555.4±238.4)vs.(237±111.3)mL,P<0.05]、手术时间较长[(256.7±65.3)vs.(215.2±62.3)min,P<0.05]、输血概率大(5.4%vs.0.0%,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高(43.2%vs.13.5%,P<0.05)。TURP组的手术阳性切缘率与对照组相比(35.1%vs.2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3)。手术后12个月的尿控率两组相似,但在3个月时TURP组的尿控率较低(40.5%vs.70.2%)。在平均随访36.5个月后,TURP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0.8%和8.1%的患者出现生化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URP后LRP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失血更多、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和更差的短期尿控,但两组患者远期肿瘤切除效果及远期尿控没有差异,所以TURP后行LRP的疗效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盆腔各解剖区域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因前列腺癌而行前列腺根治切除+分区盆腔淋巴结清扫术9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盆腔淋巴结分为9区5组,明确盆腔各解剖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频率和分布,比较各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结果:全组有2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6.9%(25/93)。低、中、高危组前列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6%(1/39)、30.0%(9/30)、62.5%(15/24)。各组转移率由高到低排列为髂内、闭孔、髂外、骶前和髂总,分别为16.4%(11/67),15.1%(14/93),11.8%(11/93),2.3%(1/44)和0(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移淋巴结(阳性)53枚,转移度为3.2%(53/1643)。各组转移度由高到低排列为闭孔、髂内、髂外、骶前和髂总分别为4.9%(23/468),4.0%(16/401),3.2%(12/378),0.9%(2/222)和0(0/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对低危组的患者可不实施盆腔淋巴结清扫;对中一高危组患者,必须实施淋巴结清扫。②清扫范围:髂外、髂内和闭孔组为必须清扫的最小区域范围;髂总和骶前组不必进行常规清扫;③可根据术中闭孔、骶前组淋巴结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明确有无转移,来决定盆腔淋巴结清扫最适个体化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2.
作者评价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时盆腔淋巴结切除的范围对发现淋巴结的数目,分期准确性和无PSA复发持续时间的影响。1992年2月至2003年4月,两位医生在同一所医院分别完成了2135例和1865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一位医生常规行扩大范围的淋巴结清扫,另一位医生行局限性淋巴结清扫。作者比较和分析了两位医生切除的淋巴结数目和发现淋巴结阳性患者的数目。  相似文献   

13.
作者评价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单纯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结局和随时间进展的变化特点。1988年至2003年,从美国平等共享区域肿瘤医院数据库(SEARCH)登记在册的1796例前列腺癌患者中确定251例(14%)高危前列腺癌患者(PSA)20ng/ml和或前列腺活检Gleason评分〉7)。所有患者按每4年一层分4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方法改进及其疗效。方法2002年12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施行了129例膀胱癌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本组男性111例,女性18例。手术技巧的改良分为早期探索阶段和技术标准化阶段。早期探索阶段(25例):尝试不同器械、不同手术次序、不同手术技巧的淋巴结清扫方法;技术标准化阶段(104例):采用吸引器、电凝钩及血管闭合器(LigaSure)相结合的方法,按标准化的手术次序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其中13例施行扩大淋巴结清扫。结果全部病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技术标准化阶段完成双侧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91例)时间(76.1±17.8)min,出血量(62.6±30.7)ml,术中损伤髂外静脉(1.1%,1/91),术后淋巴漏发生率(2.2%,2/91),与早期探索阶段相比较,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减少。术后随诊1~5年,无继发出血,无下肢淋巴水肿,8例出现局部复发,6例发生远处转移。结论采用吸引器、电凝钩及LigaSure相结合的改良方法行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能减少术中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淋巴漏,肿瘤控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癌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时是否需要进行淋巴结冷冻切片快速病检?其意义何在?目前很多医师对此问题尚缺乏足够清晰的概念和认识。2010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学术会议上,与会代表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简短而深入的探讨,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癌广泛侵犯膀胱的疗效。方法 2015年12月~2019年6月我们对6例前列腺癌广泛侵及膀胱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及尿流改道手术,采用经腹腔入路五孔法,游离输尿管中下段至膀胱壁外,由髂总动脉分叉处开始,清扫两侧髂外动脉旁淋巴结、闭孔淋巴结和髂内动脉旁淋巴结,游离输精管、精囊及前列腺后面,游离膀胱前壁,缝扎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游离膀胱侧韧带及前列腺侧韧带,离断尿道,在腹腔镜下完成膀胱前列腺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后距回盲处近端约20 cm处取长约15 cm回肠,体外构建流出道。术后均行辅助内分泌治疗。结果 6例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联合回肠膀胱通道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及输血。手术时间(322.5±41.2)min,术后住院时间(10.8±2.5)d,无Ⅲ级及以上并发症。术后切缘阳性4例,淋巴结阳性4例;术后病理分期T4N1M0期4例,T4N0M0期2例。术后局部症状改善明显,局部症状评分平均0.5分(0~1分),低于术前(平均3.2分)。术后1个月血肌酐(109.8±23.7)mmol/L。6例中位随访45(30~72)个月,1例死于心脏疾病,2例PSA进展,辅助放疗及多西他赛治疗,3例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可作为前列腺癌广泛累及膀胱的一种治疗选择,能改善患者局部症状。  相似文献   

17.
介绍德国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癌进展 ,重点介绍其手术适应症、手术经验以及腹腔镜和机械手辅助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现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da Vinci S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应用da Vinci S手术系统(da Vinci Intuitive Surgical Inc.,Sunnyvale,CA,USA.)完成RARP术130例的情况.年龄48~76岁,平均(67±6)岁;PSA水平为2.16~ 78.20 ng/ml,平均(26.05±8.41)ng/ml;Gleason评分6~10;肿瘤临床分期均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结果 130例均经腹腔途径,采用机器人3臂或4臂,5~6枚troc ar完成RARP,无机器人机械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术式改变.术前机器人准备时间20 ~ 90 min,平均(48.5±15.4) min;手术时间90 ~ 300 min,平均(143.6±22.9) min;术中出血量50 ~ 600 ml,平均(158.2±59.6) ml,2例(1.5%)术后输血400ml.术后2~3d下床活动,平均(2.2±0.6)d;术后住院5~21d,平均(6.6±1.9)d;4~21d拔除导尿管,平均(6.1±2.0)d.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漏尿6例(4.6%),漏尿于术后3~15d停止.术后淋巴瘘8例(6.2%),术后2~3周停止,未发现淋巴囊肿.术后下肢静脉栓塞、肺栓塞和附睾炎各1例,治疗后好转.术后病理切缘阳性12例(9.2%),精囊见癌侵犯10例(7.7%),闭孔淋巴结转移4例(3.1%).术后1~12个月复查PSA均< 0.2 ng/ml,术后6个月和1年完全控尿率达86%和95%.结论RARP安全、可靠,具有出血更少、恢复更快等优势,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联合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ePLND)对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电子数据库(CBM),英文检索词包括prostate neoplasms、prost...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结合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式特点,寻找盆腔定位标志,以提供理论知识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方法解剖7例成年男性盆腔标本,观察膀胱颈、前列腺侧方及尖部周围组织,并测量定位。 结果膀胱颈与前列腺底交界处有两条肌性纵行纤维束,横径为(4.42±1.38)mm,距离膀胱正中线(1.78±0.32)mm。膀胱前列腺间沟后外侧有一较恒定的前列腺动脉干,距沟(16.34±5.76)mm处呈"爪"形分支。盆丛位于直肠两侧,其上部内侧发出直肠丛。下部纤维在前列腺后外侧构成宽约5.40 mm的神经血管束(NVB)。NVB内含海绵体神经,于前列腺尖部5点、7点外(2.84±0.56)mm处进入。阴茎背神经在距前列腺尖部(2.78±1.04)mm处发出细小分支,进入尿道外括约肌的5点、7点。括约肌亦受NVB发出的细小纤维支配,分布于3~5点、7~9点位。 结论术中离断膀胱颈部时,可根据膀胱颈部肌性纵行纤维束位置切开。以膀胱前列腺间沟为标志,距离其25 mm以上结扎动脉。通过辨认NVB中的小血管避免损伤海绵体神经。分离前列腺尖部、离断尿道、吻合膀胱颈尿道时,勿损伤其5、7点位的神经。术中寻找上述标志,最大程度保留组织,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