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正常人与系统性红班狼疮 (SLE)患者的造血干 /祖细胞生长情况及从造血干 /祖细胞水平探讨SLE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半固体甲基纤维素集落培养法观察 16例活动期及其中 3例经治疗缓解的SLE患者的粒 巨噬细胞集落 (GM CFU)、红系集落 (E CFU)、巨核细胞集落 (MK CFU)。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的GM CFU、E CFU、MK CFU分别为 (182± 5 0 )、(5 6± 2 7)、(8± 5 ) ,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缓解期SLE患者的GM CFU、E CFU比活动期的明显增加 ,而MK CFU与活动期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的造血干 /祖细胞增生、分化功能异常 ,缓解后的SLE患者其巨核细胞系恢复迟于粒系、红系 ,SLE的发病可能与造血干 /祖细胞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3.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毅  刘文励 《临床内科杂志》2004,21(11):790-792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tation,HSCT)最早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以后扩展到治疗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等。HSCT是通过超大剂量的放、化疗预处理破坏患者的造血和免疫系统后,输入异体或自体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以达到根治某些疾病的目的。早期临床观察,HSCT治疗血液病合并自身免疫病时,血液病缓解的同时自身免疫病也得以好转或缓解。自此,血液学家和风湿病学家开始了以HSCT治疗严雷自身免疫病的尝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临床表现为多系统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Ds)。本病主要临床特征是机体存在多种针对自身抗原的致病性抗体,并导致多系统免疫性炎症和损伤。尽管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合理使用可以显著改善SLE患者的临床预后,但是对于部分患者这些治疗仍不足以控制疾病,  相似文献   

5.
1病例介绍患者文,46岁。因发热、双手及面部皮肤皮疹,于1996年4月6留住院。查体:体温38C,脉搏IOO次/min,贫血貌,面部、手背及后背皮肤散在皮疹,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血象:Hbesg/L,WBC3·7xIO’几,NO.58,LO.4O,MOOZ,BPCSOXIO’儿,Ret0·O12。尿蛋白(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用APBSCT治疗4例难治性SLE。干细胞动员应用环磷酰胺(CTX)4g/m2,分两天应用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10μg/kg·d-1;预处理方案包括CTX(50mg/kg·d-1,-6、-5、-4、-3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5~20mg/kg·d-1,-2、-1、 1、 2d)。结果: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数时间分别是9d,10d;SLE的临床表现明显减轻,尿蛋白减少或消失,自身抗体转阴或滴度减低,泼尼松用量<10mg/d;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APBSCT治疗难治性SLE近期疗效显著,造血重建恢复迅速,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远期疗效.方法 分析48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SLE患者于移植后的随访情况,自诊断时间计算,病程均超过10年.其中24例为CD34+细胞纯化移植,24例非CD34瑚胞纯化移植.采用驴榆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死亡5例,移植相关死亡4例,其中3例为CD34+移植.自诊断病程超过10年的生存率为90%(43/48).可评价的43例中,复发7例,6例为非CD34+细胞纯化移植,1例为CD34+细胞纯化移植.CD34+细胞纯化移植复发率为5%(1/21),非CD34+细胞纯化移植复发率为27%(6/22),2组问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5,P=0.046).随访中,8例上大学,26例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其中4例生育子女.结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抗人胸腺球蛋白(ATG)治疗SLE的远期疗效确切,CD34+植复发率低于非CD34+移植,尤其是SLE患者移植后生活质量好于传统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Methods Long-term follow up of 48 SLE patients with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ere studied.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0 years. Among the patients, 24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purified CD34+ cells transplantation and 24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non-CD34+ cell transplantation.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was performed by x2 test. Results Among 5 dead patients, 4 died of transplantation related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3 cases treated with CD34+ transplantion. The survival rate of those patients with more than 10 years duration of lupus was 90%(43/48). Among 43 patients, 7 had disease flare, 6 were treated with non-CD34+ cell transplantation. Eight patients went to college, 26 returned to normal life and 4 of them had children. Conclusion The long-term effect of SLE treated with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anti-thymocyte globulin (ATG) is good. The recurrence of CD34+ transplant patients is lower than those treated with non-CD34+ transplantati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SLE patients treated with transplantation is better than thos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相似文献   

8.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经用环磷酰胺(CTX)2000mg/m^2静脉注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50ug/d皮下注射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预处理CTX48mg.kg^-1.d^-1,连续静脉滴注3d,回输干细胞后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3.5mg/kg,体内去细胞,分3d静脉滴注,用G-CSF刺激升高白细胞,观察APBSCT前后免疫指标与临床表现,结果:APBSCT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消失,免疫指标正常,抗体转阴,结论:APBSCT治疗SLE有较好的疗效,远期疗效还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诱导缓解治疗前后外周血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8例SLE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LE患者和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25^+T细胞阳性率。结果SLE患者在诱导缓解治疗前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诱导缓解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率较治疗前回升,两者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合并肾损害者CD4^+CD25^+T细胞比率显著低于未合并肾损害者(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正常人,合并肾损害者更明显,且CD4^+CD25^+T细胞比率和狼疮活动性指数之间存在相关性。诱导缓解治疗上调了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HSC/HPC)的数量及细胞膜CD34平均荧光强度(MFI)变化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以期阐明其在RA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34例RA患者和16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利用单克隆抗体标记CD34+细胞,流式方法测定CD34+HSC/HPC所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比例及膜CD34的MFI,分析其与外周血细胞计数、疾病活动病程和药物应用的关系.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①RA患者CD34+细胞在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比健康人偏低[分别为(0.13±0.09)%和(0.38±0.21)%,P<0.05],但两者所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比例均低于0.5%;但MFI偏高(分别为57±33和31±11,P<0.05).②RA患者CD34+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与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呈正相关性,和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其MFI与健康评价问卷表(HAQ)评分、X线分期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③RA患者CD34+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的降低程度以及MFI与疾病的活动性、病程和用药情况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造血干细胞可能在RA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纯化同基因和异墓因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狼疮鼠的效果.方法 36只MRL/lp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组、混合移植组(同基因与异墓因比例为1:5、1:10、1:15),以及异基因组,每组6只.分离纯化造血干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尾静脉注射到60Co照射预处理后的MRL/lpr小鼠,药物组每天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 mg·kg-1·d-1,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小鼠尿蛋白、外周血肌酐、白细胞,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核抗体.光镜、电镜、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对照组血肌酐[移植后7~9周为(165±20)μmol/L]、尿蛋白随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各移植组[分别为(50±8)、(52±7)、(52±9)μmol/L]和药物组[(48±8)μmol/L]随时间增加而降低,其中混合移植组和药物组较异基因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混合移植组、药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肾组织病理损伤最重,病理损伤评分多为3~4度;异基因组肾组织病理损伤较重,多为2度;药物组和混合移植组病理损伤多为1~2度.结论 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纠正和控制狼疮鼠的大量蛋白尿,改善狼疮鼠的肾脏病变,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狼疮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Olf-1/EBF相关锌指蛋白(OAZ)信号通路相关墓因表达水平及抗核抗体(ANA)产生的影响.方法 从脐带血中分离培养MSC移植治疗10例SLE患者,采集并分离移植前、移植后1、4周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从细胞中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不同组OAZ信号通路相关基因OAZ、分化抑制因子(Id)1、Id2、Id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移植前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0、IL-12、IL-21、CC趋化因子配体(CCL)2、抗核抗体(ANA)浓度,并分析这些因子分泌水平与OAZ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对患者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1)积分与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并以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2组均数间的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移植后1、4周OAZ、Id1、Id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Ct(1周)分别为12.4±1.1、9.7±1.9、9.7±1.9、2.1±1.0;△Ct(4周)分别为13.3±1.2、10.4±1.5、10.8±1.2、2.1±1.2]较移植前(△Ct分别为11.0±0.9、7.4±2.1、7.8±2.1、0.1±1.5)均显著降低(P<0.05);Id2表达水平虽较移植前有低表达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4周后IL-10、IL-21、ANA的水平明显低于移植前,IL-12/IL-10、CCL2高于移植前(P<0.05),但移植后1周的水平较移植前没有差异.移植前与移植后4周OAZmRNA表达水平变化与ANA的吸光度值和IL-21浓度比值呈负相关;与IL-12/IL-10、CCL2比值呈正相关.结论 同种异体MSC移植治疗SLE可降低患者外周血中OAZ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同时减低多种细胞因子及ANA水平,推测OAZ信号通路可能是MSC移植治疗SLE的有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异基因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血缘相关供者骨髓中分离培养MSC移植治疗11例SLE患者,移植前予环磷酰胺(CTX)0.8~1.8 g,分2~3次静脉输注,输注后隔日予MSC移植,移植细胞数(1×106/kg体质量).评价患者移植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改变.结果 异基因MSC移植后,11例SLE患者随访1~1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后1个月SLE疾病活动评分(SLEDAI)由12±5降低为6±3(11例,P<0.01).尿蛋白定量(24 h)移植后1个月由(1989±842)mg(518~3690 mg)降低为(1118±700)mg(10例,P<0.05);移植后2个月[(2478±797)mg vs (924±659)mg,5例,P<0.05];移植后6个月[(2478±797)mg vs(522±151)mg,5例,P<0.01].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血肌酐轻度下降.5例低蛋白血症患者移植后1个月血清白蛋白上升[(28±6)g/L vs(32±7)g/L,5例,P<0.05].移植后1个月血清补体C3升高[(0.50±0.12)g/L vs(0.75±0.10)g/L,9例,P<0.01],抗核抗体(ANA)滴度降低.结论 异基因MSC移植治疗难治性SLE有效安全.MSC取材方便,扩增迅速,输注安全经济.异基因MSC移植治疗SLE的长期疗效评估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女性难治性SLE病人进行APBSCT。采集的干细胞的单个核细胞计数平均为1.6×108/kg[(0.07~2.6)×108/kg]。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50mg·kg-1·d-1,-5~-2d)静脉滴注及兔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10mg·kg-1·d-1,-3~-1d)静脉滴注。从移植前后皮肤红斑的变化,尿的改变,SLE相关的免疫指标的变化,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的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8例病人均获得成功植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0×109/L的平均时间为9.5d,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的平均时间为10d,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14d,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平均时间为30d,血红蛋白含量平均在移植后第28天升至100g/L。移植后SLE临床症状均消失,尿蛋白转阴,自身抗体大部分转阴。移植相关并发症中,均出现血清病样预处理反应,2例出现严重的低血压;4例有出血性膀胱炎;2例出现败血症;4例发生霉菌感染;2例发生间质性肺炎。随访时间2个月~2.5年。结论APBSCT治疗SLE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观察病例及时间有限,远期疗效还需更长时间的观察。对药物治疗难以奏效的SLE病例,该法不失为一种更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来源的纯化CD+34细胞移植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与SLE发病机制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动态监测18例SLE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1、3、6、12个月时淋巴细胞亚群、补体C3、补体C4、补体CH50免疫球蛋白等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移植后早期各T细胞亚群均明显减低,除CD45RO+CD+4细胞外,其余各T细胞亚群均于移植后1-3个月开始逐渐回升;补体C3、补体C4、补体CH50于移植后1个月开始显著回升;移植后1年内无复发病例;2例患者移植1年后复发,与持续缓解患者相比,其移植前后各阶段的补体C4水平、移植后3个月及1年的补体CH50水平、移植后6个月的CD45RA+CD+8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持续缓解患者,移植后1个月的CD45RO+CD+4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持续缓解患者.结论 自体外周血来源的纯化CD+24细胞移植是治疗SLE的有效方法之一,移植前后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对分析SLE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作为判断SLE疗效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生物学特性、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否及其对造血支持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分离法对11例SLE患者和6名正常人骨髓MSCs进行分离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MSCs表面标志物,观察MSCs形态学改变及生长状况并绘制生长曲线,秋水仙素终止法分析MSCs染色体核型,正常人和SLE患者的MSCs输注大剂量化疗处理的ICR小鼠,观察正常人和SLE患者MSCs对小鼠造血的影响。结果SLE患者MSCs前5代可共收获(6~9)×10~9个细胞,其生长较正常人缓慢(P<0.01),均表达CD29、CD44和CD105,均不表达CD14、CD34、CD45和HLA-DR,染色体核型正常,正常人和SLE患者MSCs输注大剂量化疗处理的ICR小鼠后,小鼠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恢复均较未输注MSCs小鼠快(P<0.05)。结论SLE患者MSCs体外生长存在一定缺陷,染色体核型正常,有支持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CD34+细胞表面标志的变化,了解SLE患者造血干细胞是否存在异常。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分析10例SLE患者和10例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CD90、CD117、CD123、CD164、CD166、CD95(FAS)、FAS-L、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等表面分子的表达及其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SLE患者骨髓CD34+细胞比例(1.5±0.4)%,明显低于正常人(2.3±0.8)%,P<0.01;非活动期患者(2.0±0.4)%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CD34+、CD95+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48.3±10.6)%vs(24.3±11.1)%,P<0.05],患者CDl23和CDl66也明显高于正常人[(45±22)%vs(20±4)%,P<0.05];[(31±20)%vs(11±6)%,P<0.05]。其余表面标志的表达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l23表达率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负相关(r=-0.700,P< 0.05),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无相关性。CD166表达与SLEDAI(r=0.472,P<0.05),血清C3 (r=-0.712,P<0.01),尿蛋白定量(24h)(r=0.558,P<0.05)显著相关。结论SLE患者骨髓CD34+细胞CD95、CDl23、CDl66的表达率增加,CDl23的表达率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负相关:CDl66的表达率与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C3呈显著负相关,CDl66可能是一个新的SLE疾病活动性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