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脱炭是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前提,摩擦电选是粉煤灰脱炭的有效方式。为了探索粉煤灰摩擦荷电特性和分选脱炭的最佳操作条件,以CFB锅炉粉煤灰为研究对象,基于其物理化学、工艺矿物学特性分析,采用不锈钢、铜、铝和PVC四种材质,通过摩擦荷电试验,对焦炭和粉煤灰主要成分(SiO2,CaO,CaSO4)进行了摩擦荷电特性研究;通过摩擦电选试验,探究了给料速度、风量、分选电压对粉煤灰摩擦电选脱炭效果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对粉煤灰摩擦电选的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PVC的摩擦荷电效果较好,能使焦炭与粉煤灰主要成分的摩擦荷电量差异较大,可作为摩擦荷电器的摩擦材料;粉煤灰烧失量随给料速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随着风量的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分选电压提高有利于降低粉煤灰烧失量,三个因素之中以风量对粉煤灰烧失量的影响最为显著;优化得出粉煤灰摩擦电选的最佳操作条件,即风量为70 m3/h、分选电压为20 kV、给料速度为10.8 kg/h,在此条件下,粉煤灰烧失量最低,为8.45%。研究可为粉煤灰摩擦电选脱炭...  相似文献   

2.
粉煤灰是火电厂燃煤产生的主要固体排放物,通过脱炭处理提高产品品质是其资源化利用的前提。电选技术在粉煤灰脱炭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已成为业界研究热点。文章结合当前粉煤灰脱炭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现有的电选脱炭的工艺与装备,从颗粒荷电、操作条件和智能化控制等三个方面,对影响粉煤灰电选高效脱炭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评述。从工程设计理论体系、高效调控机制和智能化检测与控制方法等方面分析了粉煤灰电选脱炭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3.
摩擦带电器的结构影响粉煤灰摩擦电选脱炭效率。建立了粉煤灰摩擦电选脱炭实验系统,以37~74μm粉煤灰颗粒为介质,在不同风量条件下,对摩擦棒3种不同分布特征的摩擦带电器进行了摩擦电选脱炭实验对比研究,以正、负极板上烧失量和脱炭率的分布情况为评价依据,获得了脱炭效果较好的摩擦带电器。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摩擦电选技术的依据和原理。将摩擦电选技术分为微粉煤、粉煤灰和废塑料3个方面研究。对近10 a国际和国内对这3方面的相关理论、实验和应用研究做出了详细介绍并一一进行评述,分析了摩擦电选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并对摩擦电选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粉煤灰中未燃炭的分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边炳鑫  吕一波  李哲 《煤炭学报》2000,25(6):660-663
针对未燃炭含量对高不利于粉煤灰大规律综合利用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粉煤灰湿法浮选和干法电选分选未燃炭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三因素二水平正交浮选试验和二因素三水平的正交电选试验研究,得到了影响浮选和电选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其规律。试验表明:采用湿法池选法可获得精煤产率为7.34%,灰分为44.53%,分选效率为56.02%的分选效果;采用干法电选,选后粉煤灰的含碳量可降到3.16%,脱碳率达53.12%。  相似文献   

6.
采用摩擦电选的方法对粉煤灰除炭,进行了电压、风量、进料速度、湿度、粒度等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风量75m3/h、电压50kV和进料时间为130s的综合因素作用下脱碳效果最好。试验证明,用摩擦电选的方法对粉煤灰进行除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微观特征与干法脱炭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透射电镜研究了粉煤灰的微观特征 ,提出了降低粉煤灰残余炭含量并提高粉煤灰活性的干法脱炭思路。摩擦电选实验表明 :干法脱炭是有效的 ,这将为解决我国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粉煤灰脱炭是资源转化再利用的技术前提,摩擦电选技术在粉煤灰脱炭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材料功函数差异和碰撞概率模型开展了摩擦器的材料选用和结构设计,在明确带电颗粒受力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平行电极板高压静电场结构特征及其对粉煤灰颗粒分选的影响,提出基于带电颗粒运动特征的高压静电场设计方法。在掌握粉煤灰样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带电粉煤灰颗粒受力分析与计算,建立了极限喷射位置进入高压静电场的带电颗粒运动模型,求解后确定了高压静电场结构参数的合理设计范围,对粉煤灰电选脱炭的工程设计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星佩 《矿冶工程》1982,2(2):38-43
本文介绍了采用电选工艺把碳从粉煤灰里分离出来的试验研究结果,并从技术经济效益方面分析了该工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电选机高压静电分选腔的电场强度与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设计了能产生高达100%相对湿度的高湿度发生器,并进行了不同相对湿度下粉煤灰电选效果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电选机的分选效果变差,直至电场被击穿而使电选机无法正常工作。根据实验结果,引入相对湿度系数五,对电选机高压静电分选腔电场强度的设计公式进行了修正,以求电选机高压静电分选腔的设计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的利用价值与其中的残余炭含量密切相关。在采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基础上 ,本文从理论上提出了采用干法脱炭技术降低粉煤灰中残灰炭含量并提高粉煤灰活性的基本思路。摩擦电选试验表明 :这种干法脱炭的思路是切实有效的 ,这一思路将为解决我国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橡胶工业生产中由于炭黑、白炭黑作橡胶补强填料时成本过高的问题,通过采用适当的改性药剂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处理,使改性后的粉煤灰能够部分替代炭黑作橡胶补强填料。通过试验数据发现改性得到的粉煤灰部分替代炭黑作橡胶补强填料时的各种性能都接近甚至超过炭黑作橡胶补强填料时的性能。尤其是当改性粉煤灰以30%替代炭黑作橡胶补强填料时的效果更好。结果表明:用改性粉煤灰部分替代炭黑作橡胶补强填料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回收镍渣中的铁,以石墨为还原剂,配加适量氧化钙压制成球团,采用直接还原工艺制备珠铁。探讨了还原时间、温度及碱度对球团还原、渣铁分离、金属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镍渣配碳球团在温度1 400 ℃、碱度0.8、还原时间12 min条件下,球团还原产物中渣铁分离良好,铁金属化率达93.89%,还原反应活化能为199.64 kJ/mol,反应速率由碳的气化反应控制,还原分离后的珠铁有望替代部分废钢用作电炉炼钢原料。  相似文献   

14.
陈晓东  张覃  卯松  姜毛 《矿冶工程》2013,33(6):13-14
对经浮选脱炭后的粉煤灰进行了制备混凝土的配比试验, 研究了水胶比与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当粉煤灰最大掺量为50%, 水胶比为0.34时, 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为35.52 MPa, 达到了混凝土规定等级C30级以上, 其28 d抗折强度为4.58 MPa。  相似文献   

15.
二灰土技术及填料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国内二灰土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并介绍了国外的有关情况,在介绍二灰土基本理论之后,又对其配比优化的方法和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就二灰土施工中的几个技术细节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影响粉煤灰泡沫玻璃质量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发泡剂种类与掺量、发泡温度、发泡时间、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粉煤灰细度与掺量、稳定剂种类与掺量等因素对粉煤灰泡沫玻璃质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按推荐的最佳工艺参数生产的粉煤灰泡沫玻璃性能优良 ,可作为隔热保温材料的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17.
粉煤灰全尾砂胶结充填新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粉煤灰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成分测定分析的基础上,依不同粉煤灰添加量进行了煤粉灰全尾砂胶充填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粉煤灰:尾砂为1:2:6的充填体可满足人工矿柱构筑要求,且成本比不加粉煤灰试块降低26.4%。  相似文献   

18.
刘文泉 《煤炭技术》2002,21(10):33-35
分析了粉煤灰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介绍了利用粉煤灰防灰火实例 ,总结了粉煤灰灌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根据粉煤灰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对泵送混凝土技术参数的优化效应,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提出了对泵送粉煤灰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方法等方面的技术要求,给出了适应于地下工程的泵送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供粉煤灰应用人员从事泵送混凝土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载锆粉煤灰对焦化废水中氟化物的吸附性能,以湖南金竹山电厂粉煤灰为研究对象,通过热碱改性和负载改性的方式,在粉煤灰表面负载活性羟基氧化锆,以强化粉煤灰对焦化废水中氟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锆离子与粉煤灰的质量比为1:30,负载改性时间为60 min时得到的载锆粉煤灰除氟性能最优,处理氟离子浓度为10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