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领域"理论是在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解释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历史学家便将其引入中国问题研究,在伴随争议的同时为研究中国社会演进开辟了新的指向,提供了更加有说服力的解释框架。本文从国内外对"公共领域"的研究入手,并进一步从公共空间、社团组织、公共传媒三方面对中国近代"公共领域"进行了具体探究。  相似文献   

2.
变徵协奏曲——中国近代学术统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之季世,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传统的封闭式文化格局趋向解体。在 中西两种文化的冲突中,百余年来中国近代学术变迁的基本特征就是:变与合。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如何评价传统,怎样引介西方,建设什么样的未来文化。对传统的重新评价,是中国近代学术变迁的依据和核心内容;有选择地引介外采学说则是创变的条件;对中国文化未来的建设则是变的结果。其主要途径是:以复古为形式,以创新为内容,以中西文化比较为方法,中西互补,古今会合,建设求真而又致用的近代学术,形成了近代学术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论鲁迅笔下的"公共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鲁迅笔下茶馆、咸亨酒店、坟场、刑场等与哈贝马斯描述的“公共领域”具有本质区别的“伪公共领域”中“看与被看”模式等国民性特征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揭示鲁迅对于国民性批判和国民启蒙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公共文化领域随着新式学校、报刊、出版业、博物馆系统以及各种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和社会组织的涌现而逐步成型。公共文化领域的形成改变了中国社会动员的方式,迫使国家由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强制动员方式向上下结合的协商动员方式的转变。在民族危亡的特殊时期,近代各政治精英集团为实现政治目标,极力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和文化动员,并借助于民族国家理念的渗透达致对公共文化领域的掌控,以期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实现民众与国家的共谋与协同。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公共领域已然存在并处于发育与完善之中,但由于当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发生、发展于特定背景,故它与哈贝马斯的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相比,有着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萌芽时期、起步时期、发展时期的近代中国电化教育的嬗变历程,总结出其所具有的明显时代特点。认为近代中国的电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服务等方面均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论中国社会变迁中公共领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共领域的"理想形态"视角看,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社会民主化建设中,公共领域已悄然发生并发育着,但尚未定型.公共领域既可以培养社会主义民主理念,又为政治权威提供合法性基础;既可以有效减少社会排斥,又可以为中国的公众外交添砖加瓦.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适度引导,加大中产阶层的培育力度;整合媒体并加强其作用,同时积极开发利用网络等新媒体,促进人民对各种议题的呼应;以重大社会事件如三鹿奶粉事件为切入点,加强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从而健康培育中国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争后,中国知识界经历了重大变动,一批新出现的知识群体通过创办各种报刊、学会等方式,逐步培育了近代中国的公众舆论,并形成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汪康年是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本文拟通过阐述其在创办报刊、学会等方面的经历,凸显出其对近代中国公共领域形成和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理论开始较多地被研究者使用,如果说,域外的李欧梵在使用“公共领域”这一概念时,还较为谨慎的话,那么,国内学界则多为套用,这一学术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公共领域虽然是西方社会的一个理论话语,但它对于研究当代中国问题也具有“跨文化”的普适性.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来看,公共领域是监督制约国家公共权力的重要社会力量和有效机制,它通过把“话语民主”形成的“交往权力”转换为行政权力而实现了对国家政治权力的监督制约,进而促进着当代中国政治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古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翻译有层次区别 ,早期的科技翻译不同于后来的哲学、文学翻译 ,前者主要是技术问题 ,后者主要是文化问题。文化翻译具有双重性 ,它涉及到深层的语言体系问题。古代汉语体系决定了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从根本上具有中国“古代性”  相似文献   

12.
啤酒馆是近代早期英国平民的聚集地,它对逐渐形成的平民私人领域的保护和尊重,使私人领域从公共权力领域的束缚中彻底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它为平民的这种自我意识的公众应用提供了一个公共空间,啤酒馆里清教教义和平等派思想的传播进一步推动了平民公共领域在英国革命中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史坛出现了总结百年来中国史学发展的热潮,齐思和积极参与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论题,他对中国近代史学的探讨,集中在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趋势、存在的主要史学流派和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公共德性探寻在私德与公德、引西与济国、救亡与启蒙的历史抉择中不乏思想举隅,体现在道德转型中的"公"吁求、道路选择中的公共德性追寻,以及价值探求中的公共德性追求等方面。但是,由于受历史局限,这些对公共德性的最初探讨并没有深入问题的实质形态和产生根源。公共德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更有其深刻的理路依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基于人类文明的共同的先进成果上的意识形态,是最富有公共德性的意识形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探讨公共德性教育思想,可以为当代中国培育公共德性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步入全民网络时代的当下,需要公共领域平台熔炼公共智慧、铸造理性精神以及培育实践能力。对于"公共领域"而言,网络时代因其技术革新获得了网络匿名性、超时空性、参与的广阔性和多元化以及超强的互动性等优势,但也存在"合法性基础"的身份困境,面临着诸如"数码鸿沟"、"大众理性"和网络信息快餐化等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高考展望】 中国的经济文明发展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在2009年备考时,要引起一定的关注。这部分内容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以及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主要的命题角度有: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发展.由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到封建生产关系再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演变,经济重心的南移,列强经济侵略和自然经济的瓦解,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中国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引介活动经历了两个阶段:五四之前,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他基本上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有关的资料只是也散见于寥寥文章中的"只言片语;"五四时期,随着对俄国文学的大规模引进,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广受时人瞩目,在巨大的光环之下,系统性和基础性的翻译和研究工作却没有展开。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体系里,平等观念多是从形而上层面界定的。在面临近代"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主题下,中国近代思想家的平等观超越了传统从形而上寻找依据的层面,进入到从形而下探求达到平等的可能性,赋予了平等原则变革社会的实践品格。作为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分别从"为何平等"、"如何平等"、"向何平等"三个维度对平等观念作了深入探讨,融合了中国传统平等观的形上思维与近代西方的平等价值观,使平等观念获得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哈贝马斯是当代知识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思想家。其在40余年前写作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正式将“公共领域”概念化,讨论了公共领域发展的一般过程,并分析了如何改造社会公共领域问题。公共关系所讨论的公共性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天然相联系,公关学科的发展也受到了该理论的重要影响。21世纪初,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web2.0技术的普遍应用,网络所虚拟的意见交流平台日益显现公共性。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虽存自身局限,仍具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