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左室肥厚心肌的作用及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SD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高血压左室心肌肥厚模型,术后4周将手术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未治疗左室肥厚(LVH)组、丹参酮低剂量组[10mg/(kg.d),腹腔注射]、丹参酮高剂量组[20mg/(kg.d),腹腔注射]及缬沙坦组[10mg/(kg.d),灌胃],每组各8只。用药8周后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后壁、室间隔的厚度;取左心室组织检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病理切片HE染色测量心肌纤维直径(MFD);硝酸还原法测定心肌组织NO的含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C(PKC)蛋白的表达。结果腹主动脉缩窄术后,SD大鼠血压明显升高,出现左心室肥厚。缬沙坦可降低大鼠的血压[(136±15)mm Hg]并减轻左心室肥厚。低剂量、高剂量丹参酮组与LVH组相比虽不能降低血压[(188±11)、(187±14)mm Hg vs(186±13)mm Hg,P>0.05],但能明显减低左室后壁、室间隔厚度、LVMI、MFD值(P<0.01),同时可使心肌的NO明显增加[(12.8±1.7)、(12.0±1.4)vs(5.8±1.1)μmol/g,P<0.01],心肌PKC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0.605±0.051)、(0.519±0.062)vs(1.291±0.117),P<0.01]。结论丹参酮ⅡA对心肌肥厚的逆转作用是非血压依从性的,丹参酮Ⅱ A可能通过促进心肌局部NO的产生、抑制PKC蛋白的表达起到阻止、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心肌肥厚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8周龄SHR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第8 W时处死)、丹参酮ⅡA处理组[1 ml/(kg·d)]和溶剂对照组[1 ml/(kg·d)],每组15只大鼠(各组均另留5只为备用)。丹参酮ⅡA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继续喂养至18 W后测定SHR的收缩压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组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拍照,应用全自动形态测量仪测定心肌细胞的直径和表面积;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同时运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测定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p53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溶剂对照组(18 W)比较,丹参酮ⅡA处理组(18 W)SHR的LVMI[(3.23±0.24)mg/g vs(4.58±0.68)mg/g]、细胞的直径[(16.13±1.77)μm vs(27.15±3.52)μm]、表面积[(230.23±69.37)μm2 vs(490.12±118.96)μm2]和心肌细胞凋亡率[(7.45±1.78)%vs(10.61±2.77)%]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经内参还原型辅酶Ⅱ(NAPDH)校正后以Bcl-2/NAPDH、Bax/NAPDH、p53/NAPDH表示]:与溶剂对照组(18 W)比较,丹参酮ⅡA处理组(18 W)SHR的Bcl-2/NAPDH升高(0.97±0.31vs0.40±0.11),Bax/NAPDH降低(0.37±0.15 vs1.81±0.44)和p53/NAPDH降低(0.83±0.18 vs2.72±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而丹参酮ⅡA处理组(18 W)与空白对照组(8 W)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丹参酮ⅡA能抑制SHR左心室心肌肥厚的发生,同时能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的程度,提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和下调Bax、p53蛋白表达来调节心肌细胞的凋亡水平。  相似文献   

3.
丹参酮是丹参的有效活性成分,其中丹参酮ⅡA为丹参酮中含量最高的活性成分,参与机体多种生物化学反应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舒张冠状动脉、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抗心肌肥厚等作用.由于其显著的心血管活性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对丹参酮ⅡA的心血管作用及机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LH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高血压LHV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在使用相同剂量氨氯地平治疗5个月后,试验组加用丹参酮ⅡA治疗1个月,对照组继续用氨氯地平,两组总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24 h超声心电图( UCG)检查,检测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 LVMI);24 h Holter检查,检测房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IVST、LVPWT、LVMI均降低,LVEF升高,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低,P<0.05或<0.01;治疗后试验组LVPWT、LVMI、LVEF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结论丹参酮ⅡA联合氨氯地平可以逆转高血压LHV患者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及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RhoA、Rock1蛋白在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中的表达,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 Ⅱ A)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n=8),即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Tan Ⅱ A低剂量组[L-Tan Ⅱ A组,10 mg/(kg.d)]、Tan Ⅱ A高剂量组[H-Tan Ⅱ A组,20 mg/(kg.d)]及阳性对照药物卡托普利组[Captopril组,100 mg/(kg.d)]。除Sham组外,其余4组大鼠均行肾上方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压力负荷增加心肌肥厚模型,Sham组大鼠仅分离腹主动脉而不结扎。术后4周成功造模并开始给药,疗程为4周。8周后,检测心脏肥厚指数和心肌组织病理学,ELISA法检测心肌羟脯氨酸含量以及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RhoA和Rock1蛋白的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的心脏肥厚指数、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及心肌组织中RhoA和Rock1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Model组比较,Tan Ⅱ A低剂量组的心脏肥厚指数、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及心肌组织中RhoA和Rock1蛋白含量均降低(均P<0.05),而Tan Ⅱ A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组织中RhoA和Rock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表明RhoA/Rock信号通路参与了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肥厚的发生与发展。Tan Ⅱ A能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从而改善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对52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患者用氯沙坦50~100 mg治疗8~10周后进行观察.结果:氯沙坦治疗后血压平均下降29/12 mmHg±5/3 mmHg , 治疗后室间隔厚度 (IVST) 、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有明显减少(均为P<0.01),说明左室肥厚减轻,左室舒张功能得到改善.结论:氯沙坦能有确切降压效果,并有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对 5 2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患者用氯沙坦 5 0~ 10 0 mg治疗 8~ 10周后进行观察。结果 :氯沙坦治疗后血压平均下降 2 9/12 mm Hg± 5 /3mm Hg,治疗后室间隔厚度 (IVST)、心室后壁厚度 (PWT)、左室重量指数 (L VMI)均有明显减少 (均为 P<0 .0 1) ,说明左室肥厚减轻 ,左室舒张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氯沙坦能有确切降压效果 ,并有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 (LVH ) ,其猝死发生率明显升高 ,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其心血管病病死率较无LVH者增 8倍。因此 ,临床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不仅在于降低血压 ,更重要的是保护靶器官的功能 ,降低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因此 ,减轻和逆转左室肥厚是降压治疗的重要目标。本文旨在观察缬沙坦 (valsartan)对高血压病人的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对象与方法   1 对象全部病人选自我院 2 0 0 0年 12月至2 0 0 1年 12月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未经治疗或停用降压药 2周的轻、中度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病人 ,共…  相似文献   

9.
丹参酮对肥厚心肌L-型钙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心肌肥厚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高危因素。丹参酮已被证实能够有效地拮抗心肌肥厚的发生,但是对于其能否改变肥厚心肌上存在的电生理异常尚不清楚。方法本实验拟通过膜片钳和胞内钙测定技术,观察比较丹参酮和卡托普利对“一肾一夹”手术导致的肥厚心肌细胞膜上动作电位时间、L型钙通道电流和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来阐明丹参酮预防心脏肥厚发生心律失常可能的电生理基础。结果丹参酮可以显著的缩短肥厚心肌细胞中存在的动作电位时间延长(P<0.001)、降低膜电容和ICa,L峰值幅度(P<0.001),但不影响ICa,L密度,并能够显著减少胞内钙离子浓度。结论丹参酮能够在抗心肌肥厚的同时通过减少钙内流、缩短动作电位时间,起到预防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丹参酮对肥厚心肌L-型钙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心肌肥厚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高危因素.丹参酮已被证实能够有效地拮抗心肌肥厚的发生,但是对于其能否改变肥厚心肌上存在的电生理异常尚不清楚.方法本实验拟通过膜片钳和胞内钙测定技术,观察比较丹参酮和卡托普利对"一肾一夹"手术导致的肥厚心肌细胞膜上动作电位时间、L-型钙通道电流和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来阐明丹参酮预防心脏肥厚发生心律失常可能的电生理基础.结果丹参酮可以显著的缩短肥厚心肌细胞中存在的动作电位时间延长(P<0.001)、降低膜电容和ICa,L峰值幅度(P<0.001),但不影响ICa,L密度,并能够显著减少胞内钙离子浓度.结论丹参酮能够在抗心肌肥厚的同时通过减少钙内流、缩短动作电位时间,起到预防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高血压药物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高血压药物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君良综述安徽省立医院顾统元审校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LVH)最初是一种有益的代偿过程,表示心脏对增加的左心室(LV)张力的适应。但也是演变成显性临床疾病的第一步,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  相似文献   

12.
谢辉  郑智 《高血压杂志》2004,12(4):359-361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 A(1、S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凋亡的影响。方法 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别暴露于AngⅡ(10^-6mol/L)、TSN(10^-6mol/L、AngⅡ(10^-6mol/L) TSN(10^-5mol/L)36h,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心肌细胞直径和^3H亮氨酸掺入率。结果 TSN可抑制AngⅡ所诱导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心肌细胞直径和^3H亮氨酸掺入率的显著增高。结论 TSN可抑制AngⅡ所诱导的心肌细胞的凋亡和肥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及纤维化的影响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低、中、高剂量组及PI3K抑制剂组,共六组,每组各12只。按照5 mg/kg的剂量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心肌肥厚大鼠模型。丹参酮Ⅱ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给予大鼠17.5 mg/kg、35mg/kg、70 mg/kg的丹参酮ⅡA,PI3K抑制剂组尾静脉注射给予大鼠0.3 mg/kg的LY294002,1/d,连续给药28 d。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及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计算大鼠心脏质量及心脏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心肌组织Ⅰ型及Ⅲ型胶原蛋白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对大鼠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PI3K、p-PI3K、AKT、p-AKT蛋白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EDP、心脏质量、心脏指数、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腹主动脉缩窄高血压豚鼠心肌肥厚的作用,并在离子通道水平探讨其预防肥厚心肌心律失常可能的电生理机制。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酮组,每组15只,采用腹主动脉结扎技术建立高血压豚鼠模型。术后4周丹参酮组给予丹参酮[10mg/(kg.d)]干预治疗,腹腔注射,1次/d,共用8周,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用尾动脉测压仪测量豚鼠尾动脉收缩压,超声心动图检测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和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应用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各实验组心肌细胞膜上膜电容、动作电位时间(APD)及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中快激活成分(Ikr)和慢激活成分(Iks)电流密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压升高,LVMI、LVPWTd和IVSTd明显增加[LVMI(2.10±0.09)比(1.55±0.04)mg/g,LVPWTd(2.17±0.11)比(1.64±0.12)mm,IVSTd(1.89±0.04)比(1.51±0.08)mm,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酮组心肌细胞APD缩短,膜电容降低,Ikr、Iks电流密度降低[APD50(16.1±2.9)比(68.4±2.8),膜电容(270±15)比(370±17),Ikr(2.49±0.24)比(3.18±0.25),Iks(10.10±1.11)比(13.79±0.20),均P<0.01]。结论丹参酮ⅡA在抗心肌肥厚的同时能明显阻断肥厚心肌细胞出现异常增大的Ikr和Iks离子流,缩短肥厚心肌细胞APD,降低膜电容。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 (LVH)已被认为是发生各种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1] 。LVH与心脏舒缩功能的下降、冠状动脉储备量的减少和各种心律失常的易发生性密切相关。1 左心室肥厚发生机制高血压引起的LVH的心脏结构发生的改变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间质纤维化。引起高血压性LVH的重要原因是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神经内分泌激活两大方面。左心室负荷增加使心肌细胞受到的机械刺激和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时其效应激素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与细胞受体结合 ,均可通过细胞内信号传递系统使原癌基因C -fos、C -…  相似文献   

16.
17.
周骐  刘健  肖颖彬 《心脏杂志》2005,17(6):607-609
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CaMKⅡ)是一种多功能的蛋白激酶,作为Ca2+信号转导的关键因子,能够调节细胞多种功能。CaMKⅡ的δ亚基是心脏中的主要成分,其中δB位于细胞核,能够调节肥厚相关基因表达,也能转导凋亡信号。本文主要对CaMKⅡ的δB亚基的结构、在心肌肥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转导核钙信号来调节基因转录和有关凋亡的内容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8.
以单盲法观察钙拮抗剂地尔硫(艹卓)(硫氮(艹卓)酮)、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及尼群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服药8~10个月,三种药物均使患者的平均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重量指教下降。其中地尔硫(艹卓)的作用最强,硝苯地平和尼群地平的作用相似,但不及地尔硫(艹卓)明显。三种药物均不影响左心收缩功能,但均能使舒张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甘草酸对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甘草酸组、手术+生理盐水组和手术+甘草酸组,每组10只。通过主动脉缩窄术诱导小鼠心肌肥厚,术后分别给以连续4 w生理盐水或甘草酸灌胃治疗。采用超声检测评价小鼠心功能,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等组织病理学方法评价心肌肥厚及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MAPK总蛋白。结果主动脉缩窄术4 w后,手术+甘草酸组小鼠的心功能相关指标较手术+生理盐水组明显改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相关组织病理学指标也明显降低,且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而假手术+生理盐水组与假手术+甘草酸组之间上述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甘草酸具有抗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其机理可能与抑制ERK1/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反应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blot测定磷酸化ERK1/2蛋白(p-ERK1/2)表达。结果1)AngⅡ(1μmol/L)处理24h,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蛋白含量明显增加,STS能明显抑制AngⅡ介导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蛋白含量的增加;2)AngⅡ刺激心肌细胞可见胞核内出现磷酸化ERK1/2荧光染色,丹参酮ⅡA可阻断AngⅡ引起的ERK1/2活化、入核过程。3)用AngⅡ(1μmol/L)处理心肌细胞5min,磷酸化ERK1/2蛋白(p-ERK1/2)表达即开始增加,10min左右时最明显。4)STS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结论STS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其机制与抑制磷酸化ERK1/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