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痛伴重度心力衰竭时血浆脑钠素(BNP)、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变化及氨力农短期应用对其影响.方法:老年慢性肺心痛伴重度心力袁竭患者46例,分为氨力农治疗组(23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分别观察治疗5~7 d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血气分析、肺功能、肺动脉压(PA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浆BNP、ET-1和AngⅡ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氨力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明显,其SaO2、PaO2和LVEF显著升高(P<0.05),PAP、HR、RR显著下降(P<0.05).氨力农治疗后血浆BNP、ET-1和AngⅡ水平随心力衰竭的纠正而显著降低(P<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AP呈正相关(P<0.05).结论:氨力农在改善老年慢性肺心痛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降低PAP的同时,也降低患者血浆BNP、ET-1和AngⅡ水平.提示氨力农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神经内分泌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选取治疗的9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氨力农治疗;观察两组老年肺心病患者BNP、ET-1、AngⅡ水平的变化。对照组与观察组BNP、ET-1、AngⅡ水平都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力农能降低老年肺心病患者BNP、ET-1、AngⅡ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张传焕  鲁爱娟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335-233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时血浆肾素活性(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变化及氯沙坦(losartan)对其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enalapril)组,疗程12周。测定治疗前、治疗第1、第12周血浆RA、AngⅡ、ALD、NO及ET-1变化。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RA、AngⅡ、ALD、ET-1及NO水平升高(P<0.01),NO/ET-1值降低(P<0.05)。氯沙坦治疗后血浆ALD、ET-1及NO水平降低(P<0.01),NO/ET-1值升高(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ngⅡ、ALD、ET-1及NO水平升高是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氯沙坦治疗后可获得有益的临床及神经激素效应,且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于治疗3、7 d观察患者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3d后HR、RR明显改善,PaO2较前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前期作用明显疗效肯定,但对于患者后期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内皮素(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在肺心病合并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肺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其中肺心病代偿期合并糖尿病患者16例.肺心病失代偿期合并糖尿病患者16例),单纯肺心病患者87例(其中肺心病代偿期患者38例,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49例),单纯糖尿病患者55例,及70例正常对照组用放免法做ET-1、TNF-α、IL-6的测定。结果肺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单纯糖尿病组、及单纯肺心病组血浆ET-1、TNF-α、IL-6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肺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浆ET-1、TNF-α、1L-6又明显大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单纯肺心病组,并且肺心病失代偿期合并糖尿病组又明显大于肺心病代偿期合并糖尿病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肺心病、糖尿病、特别是肺心病合并糖尿病中ET-1、TNF-αIL-6明显增高,说明ET-1、TNF-αIL-6参与了肺心病及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CHF患者(治疗组)及40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患者(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浆AngⅡ和ET-1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的血浆AngⅡ和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7.59、21.83,P均<0.05)。治疗后CHF患者的血浆AngⅡ、ET-1水平LVEF明显降低,而LVEF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78、9.82、5.49,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治疗组的血浆AngⅡ、ET-1水平均与LVEF呈负相关(r分别=-0.78、-0.69,P均<0.05);而AngⅡ与ET-1呈正相关(r=0.58,P<0.05)。结论高水平的AngⅡ和ET-1与CHF的发病密切相关;联合检测AngⅡ和ET-1可以作为评判慢性心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动脉压力(PAP)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于我院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封堵治疗的252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PDA70例,ASD65例,VSD110例,VSD+PDA4例,VSD+ASD3例。252例患者中男112例、女140例,平均年龄19.2±15.0(4~76)岁;按术中测得的PAP分为3组:A组(PAP<30mmHg, n=92);B组(30mmHg≤PAP≤50mmHg, n=126);C组(PAP>50mmHg, n=34)。所有患者均于封堵术当日晨7时抽取静脉血5ml,检测血浆BNP、ANP、AngⅠ、AngⅡ及ET浓度。结果 ① 与对照组及A组比较,B、C两组的血浆ANP、AngⅠ、AngⅡ、ET浓度以及C组的血浆BNP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p<0.01)。② 与B组比较,C组的血浆BNP、AngⅡ及ET浓度也显著增高(p<0.01)。③ CHD患者的血浆BNP、ANP、AngⅠ、AngⅡ及ET浓度与PAP均呈正相关(p<0.01);亚组分析显示PAP越高,其相关性越好。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BNP、ANP、AngⅠ、AngⅡ及ET浓度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且肺动脉压力越高,相关性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对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高龄病人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价值及护理体会。方法本院于2017年5月-2019年11月纳入184例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开展研究。依据住院号尾数单双号随机选出92例予以常规治疗(甲组),另外92例在甲组基础之上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乙组),评估两组疗效,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经过治疗乙组总有效率,MAP、RR、PaO2、HR及LVEF等指标相比甲组均更优(P<0.05)。结论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高龄病人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显著改善其PaO2、LVEF等指标,促进生命体征各项指标(MAP、RR及HR)平稳,对疗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期的治疗作用及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浆浓度的影响。方法 8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地尔硫卓10~20 mg静脉滴注14天,对照组不用地尔硫卓,两组其它治疗相同。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及血浆ET-1浓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地尔硫卓对肺动脉高压、ET-1有明确的降低作用(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ET-1浓度与治疗前的两组PaO2均呈负相关(r=-0.7272,P<0.05)。结论 地尔硫卓对肺心病急性期有明确的疗效,其机制与降低肺动脉高压及ET-1血浆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药物治疗后对临床疗效以及血浆脑利钠肽浓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标准治疗+硝酸甘油)和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添加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各3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BNP(血浆脑利钠肽)水平、CRP(C-反应蛋白)水平、24h尿量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0.00%)(P<0.05);治疗前,联合治疗组LVEDD、LVESD、LVEF水平同常规治疗组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LVEDD、LVESD、LVEF水平分别低于、低于以及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联合治疗组BNP水平、CRP水平、24h尿量同常规治疗组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BNP水平、CRP水平、24h尿量分别低于、低于以及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腹痛、头痛、血钾升高、体位性低血压、转氨酶升高)总发生率(16.67%)同常规治疗组(20.00%)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药物有效应用后,观察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BNP水平、CRP水平、24h尿量,改善程度明显,可促进老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总体用药效果、显著提升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1.
张郁青  张秀伟  朱颖  杨健 《临床荟萃》2009,24(22):1933-1936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5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AL组,27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分别观察阿托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血浆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后ET-1、BNP、Tei指数、肺动脉压较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明显下降(P<0.05)、NO水平明显升高(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调节NO、BNP及ET-1的分泌,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及改善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肺心病伴Ⅱ型呼吸衰竭过程中对心房利钠肽(ANP)的影响,探讨NIPPV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的机制。方法对26例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进行NIPPV治疗,于NIPPV治疗前和治疗后2、24h分别测定血浆ANP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血浆ANP含量对照。结果慢性肺心病伴Ⅱ型呼衰患者的血浆AN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经NIPPV治疗24h后血浆ANP含量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心衰组和非心衰组患者在NIPPV治疗24h后血浆ANP含量均有显著降低,但心衰组患者在治疗2h就较治疗前水平有显著下降(P<0.01);血浆ANP水平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PaCO2改变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NIPPV在改善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的同时,也降低患者血浆ANP水平,NIPPV对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神经肽含量的影响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采用BiPAP治疗对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7例肺心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鼻导管给氧组(n=30)与BiPAP组(n=37),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心肺功能改善情况及血BN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BiPAP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心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鼻导管给氧组(P 0. 05);两组的BNP水平均明显下降,BiPAP组明显低于鼻导管给氧组(P 0. 05)。结论:肺心病患者采用BiPAP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气分析和心肺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血浆BNP对评估肺心病疗效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杜昌兰  郭美姿  刘燕  王春  杨立  杨海燕  江云 《临床荟萃》2003,18(22):1267-1269
目的 测定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脑钠素 (BNP)、C 反应蛋白 (CRP)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荧光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2 8例患者 ,肺心病缓解期 2 7例患者和 2 4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BNP、CRP水平。结果 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浆BNP、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缓解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肺心病缓解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血浆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但CR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和缓解期组血浆BNP水平均与肺动脉压力成正相关 (r =0 .75 ,P <0 .0 1;r =0 .4 7,P <0 .0 5 ) ,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和缓解期组血浆BNP水平与CRP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BNP可能参与了老年人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CRP反映了老年慢性肺心病的感染情况 ,联合检测BNP、CRP水平可鉴别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呼吸困难的诱因  相似文献   

15.
肺心病患者血浆脑钠素的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静  张曼林  孙培宗 《临床荟萃》2002,17(22):1314-1315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脑钠素 (BNP)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肺心病组 30例 ,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 ;正常对照组 30例。血浆BNP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 1(ET 1)水平、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及反映肺动脉压的超声指标—右室射血前期时间 (RVPEP)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 (AT)的比值。结果 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血浆BNP和缓解期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均P <0 .0 0 1) ;且血浆BNP水平与ET I、RVPEP/AT呈正相关 ;与PaO2 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BNP参与了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肺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可能对肺心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ARNI)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下称“肺心病”)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0例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基础上,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采用ARNI及贝前列素钠片治疗)和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片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用药3个月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量表(CAT)评分、6 min步行距离实验(6MWT)、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肺动脉压(PAP)及三尖瓣反流面积(TRA)。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及6MWT水平高于治疗前,NT-pro BNP、PAP及TRA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NT-pro BNP、PAP及TR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FEV1、CAT及6MW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NI联合贝前列素钠用于肺心病患者能降低NT-pro BNP、PAP、TRA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脑钠素(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4例高原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ADM和BNP水平,与内皮素1(ET1)、动脉血氧分压(PaO2)、右室射血前期时间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比值(RVPEP/AT)进行相关分析,并与20例当地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肺心病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ADM〔分别为(38.8±7.2)ng/L、(26.2±5.3)ng/L〕和BNP水平〔(81.4±13.8)ng/L、(58.9±9.3)ng/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5.0±3.2)ng/L、(38.6±3.4)ng/L,P均<0.01〕,急性发作期均高于缓解期(P均<0.01)。肺心病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ADM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r急=0.826,P<0.01;r缓=0.783,P<0.01),与ET1(r急=0.755,P<0.01;r缓=0.668,P<0.01)及RVPEP/AT(r急=0.788,P<0.01;r缓=0.734,P<0.01)呈显著正相关;血浆BNP也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r急=0.787,P<0.01;r缓=0.554,P<0.01),与ET1(r急=0.725,P<0.01;r缓=0.679,P<0.01)及RVPEP/AT(r急=0.771,P<0.01;r缓=0.722,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DM和BNP可能参与了高原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在其中具有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老年重叠综合征(OS)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20例60岁以上OS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BiPAP治疗 常规临床治疗(药物治疗 氧疗 体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比较入院时、治疗结束时患者的多导睡眠图仪(PSG)、动脉血气(pH、PaO2、PaCO2)、肺功能(FEV1、FEV1/FVC和MVV)及两组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的差别。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pH、PaO2、PaCO2)、肺功能(FEV1、FEV1/FVC和MVV)及试验组的PSG监测结果均有明显好转;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0/10vs1/10,P=0.277)。结论 BiPAP对老年OS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中的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方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观察该治疗对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NIPPV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机理。方法 38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19例和常规内科治疗加NPPV治疗组19例,于治疗前和治疗72h后分别测定血气分析指标、血浆ET-1和NO水平,将治疗前后结果进行组内前后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并对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与ET-1和NO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后血浆ET-1水平均有下降,NO均有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6、2.33,P均<0.05);但治疗组治疗后ET-1水平下降、NO水平上升均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3、2.17,P均<0.05)。两组在治疗后动脉血PaCO2均有明显下降,动脉血PaO2及SaO2均明显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7、2.15、2.66、2.47、2.71、2.56,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的PaO2及SaO2比对照组治疗后升高更加明显,动脉血PaCO2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分别=2.05、2.52、3.01,P均<0.05)。相关性检验显示:PaO2与ET-1呈负相关,与NO水平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0.77、0.72,P均<0.05);PaCO2与ET-1呈正相关,与NO水平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0.64、-0.67,P均<0.05)。结论 NPPV在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同时,也使患者血浆ET-1降低及NO水平升高,表明NPPV治疗的疗效机制可能有血管内分泌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BiPAP)在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低流量吸氧、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变化、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4 h,2组RR、HR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Sa(O2)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CO2)和Pa(O2)明显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H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可有效改善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心脏负荷,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