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割宫产手术产妇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来自10个研究中心需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20例,随机分为2组,麻醉前Ⅰ组静脉滴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5 mL/kg;Ⅱ组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5 mL/kg.观察输注前(T0)、输注完毕后即刻(T1)、穿刺完毕平卧后即刻(T2)、平卧后1 min(T3)、2 min(T4)、3 min(T5)、4 min(T<6,>)、5 min(T7)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记录术中输液总量、术中尿量、出血量、手术时间、低血压发生率及麻黄碱使用率.结果:2组产妇平卧后T3~7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产妇平卧后各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黄素使用率、术中尿量及术后24 h尿量2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醉前静脉滴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可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以下简称高渗晶胶液)用于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容量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Glasgow评分7~11分患者40例,随机分为高渗晶胶液组(H组)和复方氯化钠组(F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诱导时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1~2μg/kg、阿曲库铵0.25~0.5 mg/kg、丙泊酚2 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控制呼吸,麻醉维持吸入0.5%~1%异氟醚,微量泵持续输注阿曲库铵0.25~0.5 mg/(kg.h)、丙泊酚2.5~5 mg/(kg.h),瑞芬太尼0.04~0.06μg/(kg.min)。H组术前静脉滴注高渗晶胶液250 mL,速度10 mL/(kg.h);F组常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于给药前和停药后30 min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观察并记录Na+、红细胞压积,观察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15,20,25 min和停药后3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术前留置尿管,观察并记录停药后30 min 2组患者尿量。结果:给药后5,10,15,20,25 min和停药后30 min,H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给药前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是否对异丙酚注射痛有预防作用。方法:150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五组。Ⅰ,Ⅱ,Ⅲ组患者在注射异丙酚前分别注射2 mL生理盐水2、mL 2%利多卡因、2 mL 100μg/kg氯胺酮,Ⅳ组患者注射相同剂量氯胺酮和异丙酚的混合液, Ⅴ组患者注射相同剂量的氯胺酮后3 min再注射异丙酚。在异丙酚的注射过程中,麻醉医师每隔5 s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记录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评分。结果:与Ⅰ组相比,Ⅱ和Ⅲ组患者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和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Ⅱ和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Ⅰ组相比,Ⅳ和Ⅴ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100μg/kg氯胺酮后注射异丙酚能够明显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和疼痛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创伤性脑损伤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颅骨打开前输注250 mL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照组患者输注250 mL醋酸林格液,比较两组患者酸碱平衡、血流动力学和血浆电解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输注HTS-HES后15 min BE明显下降,在输注30 min后又恢复至基础水平.输注HTS-HES后中心静脉压、血浆钠离子和氯离了浓度明显升高;血浆其他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变化不明显.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酸碱平衡影响轻微,对血浆钾离子和钙离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渗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颅内压和脑水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研究方法,实验在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取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高渗羟乙基淀粉组、羟乙基淀粉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建立脑梗死再灌注大鼠模型,造模不成功另选大鼠再行手术补足手术组,于再灌注开始时尾静脉泵入高渗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和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为206 mL/ (kg· d);造模后0、2、6、12、18、24 h时间点分别测量血浆胶体渗透压(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COP)和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治疗24 h后测量右侧大脑半球含水量(brain water content,BWC).结果 高渗羟乙基淀粉组、羟乙基淀粉组和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ICP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高渗羟乙基淀粉组术后ICP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羟乙基淀粉组,但羟乙基淀粉组各时间点ICP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渗羟乙基淀粉组和羟乙基淀粉组COP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高渗羟乙基淀粉组和羟乙基淀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渗羟乙基淀粉组、羟乙基淀粉组和对照组脑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81.24±0.36)%、(83.04±0.10)%、(83.14±0.41)% vs.(78.37±0.37)%,P=0.000];高渗羟乙基淀粉组脑含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1.24±0.36)% vs.(83.14±0.41)%,P=0.000)]和羟乙基淀粉组[(81.24±0.36)% vs.(83.04±0.10)%,P=0.000];羟乙基淀粉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04±0.10)%vs.(83.14±0.41)%,P=0.578].结论 高渗羟乙基淀粉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急性期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但未能证实其提高COP对颅内压和脑水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输注过程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剖宫产手术患者2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126例,静脉留置针穿刺前40 min将利多卡因软膏局部涂抹于患者穿刺皮肤处。对照组患者120例,不给患者局部涂抹利多卡因乳膏。两组患者均常规输入羟乙基淀粉注射液。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字评分法对两组患者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输注过程中穿刺部位疼痛的评分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0级疼痛评分占39.7%,1级疼痛评分占60.3%;实验组患者0级疼痛评分占16.7%,1级疼痛评分占8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部位局部涂抹利多卡因软膏能减轻患者术中输注羟乙基淀粉引起的疼痛,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孙鼐 《临床医学》2010,30(8):29-30
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霍姆)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时预防电切综合征(TURS)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例。A组(HSH组)输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250 ml,B组(HS组)输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观察两组间一般生命体征,并抽取静脉血检测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电解质,记录麻醉前及麻醉5、10、15 min及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两组Hb、HCT和血清电解质手术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MAP在麻醉后5、10、15 min及术毕4个时点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A组MAP在麻醉后4个时点均高于B组(P0.05)。结论霍姆250 ml用于TURP预防TURS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背景:髋关节置换前应用小剂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预扩容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缺乏系统性研究。目的:对比观察小剂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与琥珀酰明胶预扩容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的差异。方法:纳入46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SH40)预扩容组和琥珀酰明胶预扩容组,毎组23例。麻醉前HSH40预扩容组以6mL/min的速度输注HSH40注射液3mL/kg行预扩容,琥珀酰明胶预扩容组以20mL/min的速度输注琥珀酰明胶10mL/kg行预扩容。输注完毕后开始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分别在预扩容输液前、预扩容输液后60min、置换后2h应用血栓弹力描记仪测定纤维蛋白形成时间、血凝块生成时间、最大振幅、凝血综合指数。取2mL静脉血,枸橼酸钠抗凝后1500r/min离心10min,取血浆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激活凝血酶时间。结果与结论:与预扩容输液前相比,预扩容输液后60min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形成时间、血凝块生成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激活凝血酶时间均延长(P<0.05)。预扩容输液后60min,HSH40预扩容组血凝块生成时间、部分激活凝血酶时间短于琥珀酰明胶预扩容组(P<0.05);置换后2h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均恢复到预扩容前水平。提示3mL/kgHSH40预扩容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呈短暂抑制作用,但其影响小于琥珀酰明胶,凝血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安全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容量复苏中的疗效。方法:将68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分别使用霍姆(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和贺斯(中分子羟乙基淀粉40),观测平均动脉压(MAP)、血压上升速率、心率、血乳酸、乳酸清除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霍姆治疗组中患者MAP、心率得到明显改善,血乳酸值下降,血压上升速率、乳酸清除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容量复苏中具有高效、及时快速的优势,可提高器官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后预注射右美托咪定和曲马多对全麻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在膝关节镜下行前或后交叉韧带损伤修复重建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在B超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后行喉罩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用七氟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A、B、C组于喉罩置入后手术前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曲马多2 mg/kg、右美托咪定0.5μg/kg,曲马多和右美托咪定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 mL。术后将患者送复苏室,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喉罩时间以及入室后5 min、15 min、30 min、60 min时的寒战发生率、疼痛评分、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A、B、C组拔除喉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复苏室后5 min A组的寒战评分高于B、C组(P0.05),其余时间各组间寒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复苏室后15 min时C组镇静评分低于A组(P0.05),而5min、30min、60 min时3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其他组(P0.05);A组拔除喉罩后处理躁动时异丙酚的应用率高于B、C组(P0.05)。结论:预注射右美托咪定及曲马多均能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应用右美托咪定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较曲马多低。  相似文献   

11.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8例小儿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各36例。术后,A组患儿以维持量为0.075μg/(kgoh),负荷量为2μg/kg静脉注射舒芬太尼,B组患儿以维持量为0.5μg/(kgoh),负荷量为2μg/kg,静脉注射丁冰菲诺,C组患儿维持量为2~3mL/h,负荷量为0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观察三组术后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组、B组患儿术后8、24h HR、MAP及FLACC评分均优于同时间段C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冰诺菲或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心脏手术后镇痛中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失血性休克的患者20例,收缩压均低于90mmHg,应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静脉输入,测定用药前及用药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尿量。结果用药后5~10min血压开始升高,心率逐步降低,用药后60~120min血压可维持在90mmHg以上,与用药前比较,SBP、DBP明显升高(P〈0.01),心率、尿量也有明显改善(P〈0.05)。按疗效判断标准计算,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62.3%。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有良好的抗失血性休克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背景:髋关节置换前应用小剂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预扩容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缺乏系统性研究。目的:对比观察小剂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与琥珀酰明胶预扩容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的差异。方法:纳入46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SH40)预扩容组和琥珀酰明胶预扩容组,毎组23例。麻醉前HSH40预扩容组以6mL/min的速度输注HSH40注射液3mL/kg行预扩容,琥珀酰明胶预扩容组以20mL/min的速度输注琥珀酰明胶10mL/kg行预扩容。输注完毕后开始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分别在预扩容输液前、预扩容输液后60min、置换后2h应用血栓弹力描记仪测定纤维蛋白形成时间、血凝块生成时间、最大振幅、凝血综合指数。取2mL静脉血,枸橼酸钠抗凝后1500r/min离心10min,取血浆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激活凝血酶时间。结果与结论:与预扩容输液前相比,预扩容输液后60min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形成时间、血凝块生成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激活凝血酶时间均延长(P〈0.05)。预扩容输液后60min,HSH40预扩容组血凝块生成时间、部分激活凝血酶时间短于琥珀酰明胶预扩容组(P〈0.05);置换后2h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均恢复到预扩容前水平。提示3mL/kgHSH40预扩容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呈短暂抑制作用,但其影响小于琥珀酰明胶,凝血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安全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  相似文献   

14.
丙泊酚伍用氯胺酮、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丙泊酚伍用氯胺酮、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单纯丙泊酚2mg/kg;B组先静脉注射氯胺酮0.3mg/kg,再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C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再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监测并记录MAP、HR、SpO2,丙泊酚的总用量、病人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对疼痛的感觉以及不良反应。结果:C组术中MAP、HR、SpO2较术前明显下;B、C两组丙泊酚总量明显少于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三组的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三组方法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以丙泊酚伍用氯胺酮组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李卫  张聪先 《华西医学》2010,(6):1048-1051
目的探讨急性扩容联合控制性降压在脊柱手术的应用。方法 2007年7月2009年1月,6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对照组;B组:急性扩容组;C组:急性扩容联合控制性降压组。A组输林格氏液15mL/kg,诱导前30min输入1/2,另1/2在2~3h内输完。B组在A组基础上,诱导后30~45min输入20mL/kg6%羟乙基淀粉。C组在B组基础上,持续泵注硝酸甘油0.5~10.0μg/(kg·min)控制血压,同时增加输液量,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止血后,缝合切口前,静脉注射速尿2~5mg。结果 A组平均血压无B、C组稳定,B、C组中心静脉压扩容后显著增加(P〈0.05),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P〈0.05);C组出血量最少(P〈0.05)。结论急性扩容联合控制性降压在脊柱手术中应用安全,可以大大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对抑制患儿七氟烷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和隐睾下降固定术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A,B,C三组,三组患儿均采用面罩8%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手术结束后立即送入麻醉复苏室,A组给予0.9%氯化钠2 ml注射液,B组经茂菲式滴管滴注0.7μg/kg右美托咪啶注射液,C组给予丙泊酚0.1 mg/kg静脉注射,比较三组患儿的苏醒时间、苏醒后的疼痛评分、躁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患儿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以及躁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可以明显降低七氟烷吸入麻醉患儿苏醒发生躁动的概率,且镇痛效果较好,不会延长患儿苏醒时间,且无明显不良症状,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疼痛、认知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1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35例)、B组(40例)、C组(40例),A组和B组在进行麻醉诱导前10 min内均给予1.0μg/kg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之后分别以0.4、0.8μg/(kg·h)右美托咪定静脉滴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及尿量。结果三组术后3、6 h 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h,B组术后3、6 h VAS评分低于A、C两组; A、B组术后1 d MMSE评分均低于麻醉前1 d,且B组高于A、C两组(P 0.05);三组术后2 h血浆NGAL水平均高于术前,但低于术后24 h(P 0.05),A组术后2、24 h血浆NGAL水平明显低于B、C两组(P0.05);三组术后120 min尿量高于气腹120 min内,A组气腹120 min内、术后120 min内尿量高于B、C两组(P 0.05)。结论相较于0.4μg/(kg·h)右美托咪定,术前给予0.8μg/(kg·h)右美托咪定静脉滴注更能减轻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并且可改善其认知功能,但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小剂量氯胺酮预防或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作用以及确定临床最佳剂量。方法:150例择期手术病人,分成5组,每组30例。对照组(S组)0.9%生理盐水2mL。L组2%利多卡因2mL。K10组氯胺酮10#g/kg。K50组氯胺酮50#g/kg。K100组:氯胺酮100#g/kg。注射后,给予2.5mg/kg异丙酚。采用双盲法每隔5min评定疼痛评分。结果:与其他组相比,K100组和L组疼痛强度及发生率最低(P<0.01)。麻醉诱导期间,5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诱导时,在异丙酚注射前静脉注射氯胺酮可预防或降低注射痛,其最佳剂量为100#g/kg,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李晋波  李璐  左可见 《华西医学》2010,(8):1415-1417
目的观察聚明胶肽注射液和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6年6月-2008年10月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32例随机分为聚明胶肽组和羟乙基淀粉组,每组16例。抢救时除采用止血、扩容、纠酸等综合措施外,分别输入聚明胶肽注射液和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1500mL。两组均监测血压、尿量和血气分析指标,比较两组指标恢复正常以及所需的时间。结果聚明胶肽组与羟乙基淀粉组上述指标恢复正常及所需的时间无差异,两组生存率、致残率及并发症均无差异。结论聚明胶肽注射液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与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对癫痫手术患者颅内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的癫痫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组(H组,n=20例)和20%甘露醇组(M组,n=20例).H组:常规输入林格氏液的同时 ,输入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 (4 mL/kg);M组: 常规输入林格氏液的同时 ,输入20%甘露醇 (4 mL/kg).监测输注前即刻(T0)、输注后30 min(T1)、60 min(T2)、120 min(T3)及术毕(T4)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颅内压(ICP),同时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Na+和K+;记录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尿量.[结果]组间组内各时点MAP和HR无显著性差异(P〉0.05);H组T2、T3、T4时CVP较T0时明显升高(P〈0.05);H组患者ICP在T2、T3、T4时降低,与M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H组患者血清Na+在T2~T4时升高,与M组相比,P〈0.05;两组患者血清K+在T3、T4时有所降低,但与T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Hb和Hct在T2~T4时较T0降低(P〈0.05).H组患者异体用血量和尿量均明显少于M组(P﹤0.05).[结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能够有效地降低ICP、减少术中用血量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故可安全地用于癫痫患者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