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疑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采用VRT,MIP等技术三维重建脑血管图像,其中9例随后DSA脑血管造影。结果 30例检查中发现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11例,烟雾病2例,动脉狭窄9例。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SCTA)能清晰显示脑动脉主干及大脑前、中动脉1~5级分支,清楚显示动脉瘤瘤体(大小约4~15mm)、瘤颈及与载瘤动脉位置关系;能明确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瘤巢血管团形态大小;清楚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影以及Willis环与脑动脉不规则狭窄。比较其中经DSA检查的9例(4例动脉瘤、4例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DSA与SCTA图像,发现SCTA诊断脑血管病变符合率达100%。结论 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快速、无创、有效的脑血管病变诊断手段,可成为临床脑血管病变诊断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20排CT脑灌注成像在自发性SAH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自发性SAH(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23例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同时选择同时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筛查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320排CT脑血管成像及全脑灌注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320排CT血管造影术显示各级的血管分支的分布和走向都没有明显的异常情况。研究组320排CT脑灌注检查显示,其中有20例患者检查出动脉瘤,其中后交通动脉瘤7例(左侧4例,右侧3例),前交通动脉瘤6例(左侧4例,右侧2例),大脑前动脉瘤3例(左侧2例,右侧1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左侧1例,右侧1例),颈内动脉瘤2例(左侧1例,右侧1例),动脉瘤的大小和形态以及部分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一致。结论 320排CT脑灌注成像在自发性SAH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脑出血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螺旋CT平扫,对45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将诊断的结果与DSA全脑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45例脑出血患者中,通过对其进行MSCTA检查,结果发现29例患者为脑动脉瘤,9例患者为动静脉畸型,2例患者为烟雾病,3例患者为静脉性血管畸型,2例患者原因不明。病理检出脑动脉瘤30例,SCTA显示动脉瘤29,检出率为96.67%,4例患者肿瘤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9例患者肿瘤位于前交通动脉、4例患者肿瘤位于大脑前动脉、3例患者肿瘤位于椎基动脉、9例患者肿瘤位于大脑中动脉。结论血管CTA成像技术是一种安全、无创、可靠的脑血管成像技术,可作为脑出血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太康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结果经DSA检查诊断,8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共检测出59枚颅内动脉瘤,其中11枚于大脑前动脉处,7枚于大脑中动脉,7枚于大脑后动脉,10枚于前交通动脉,10枚于颈内动脉,5枚于后交通动脉,6枚于基地动脉,3枚于椎动脉。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为88.75%(71/80)、灵敏度为93.22%(55/59)、特异度为76.20%(16/21)、阳性预测值为91.67%(55/60)、阴性预测值为80.00%(16/20)。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均高,能有效提高疾病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的发生与脑动脉造影的表现及血管变异的关系,从病因上找出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机理,从而有效地预防与治疗.方法 21例脑血管造影病例,其中20例均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及全脑血管造影,1例经左侧颈内动脉穿刺造影,采用日本岛津MH-200S大型C臂DSA经多体位造影,发现脑动脉瘤11例,观察与分析脑动脉瘤的发生、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结果 21例脑血管造影病例,其中13例CT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造影证实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共11例.其他病例:动静脉畸形2例,脑梗塞1例,烟雾病1例,未发现病变者4例,且11例脑动脉瘤患者中有9例为右侧大脑前动脉由左侧大脑前动脉供血,且与CT表现部位相符合,2例未找到动脉瘤.结论 利用大型C臂DSA进行全脑血管造影,不但能有效的发现脑动脉瘤,而且对血管变异造成的后果及其他与动脉瘤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从而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解释了脑动脉瘤的发病机理,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27例进行CTA检查,应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数字减影重建(NEURO-DSA)对脑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24例CTA异常病人均进行DSA对照检查,其中20例行DSA介入治疗,3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7例中CTA诊断为脑动脉瘤24例,3例未见动脉瘤改变,对24例进行DSA对照结果:后交通动脉瘤14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同时存在2例,后交通与大脑后动脉瘤同时存在1例,1例DSA结果未见异常改变,诊断准确率为97%,动脉瘤数量为26个。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快速、准确,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与DSA基本一致,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结果,可以做为脑动脉瘤诊断首选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应用.方法分析了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26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扫描原始数据经后台工作站多功能后处理技术处理,并比较CT表现与DSA.结果26例脑血管病变,CT血管造影(CTA)检出急性脑血管闭塞8例,血管狭窄2例,脑内动脉瘤9例, Moyamoya病2例,动静脉畸形4例.除1例CTA显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而DSA未能检出外,其余病例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邵奎志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94+96+161-94,96,F0003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增强CT检查,应用计算机自带后处理软件进行脑血管三维成像(3D—CTA)。结果CTA诊断颅内动脉瘤13例,其中前交通动脉瘤3例,右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右后交通动脉瘤2例,左后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CTA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起源以及与周围脑血管的解剖关系。结论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是一种十分快捷、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对引起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脑血管病变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扫描原始数据送到工作站上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讨论其CT表现并与DSA进行对照。结果CT血管造影(CTA)检出脑内动脉瘤7例,动静脉畸形5例,Moyamoya病2例,急性脑血管梗塞5例,血管狭窄2例。除1例CTA显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而DSA未能检出外,其余病例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安全、快速、无创、准确性高,可作为脑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128层4D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28层4DCT全脑灌注成像对急性期脑梗死的初步应用。方法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发病24h内行CT平扫及CT脑灌注成像,比较CT平扫与脑灌注图像发现缺血灶的敏感性,测量缺血区的灌注参数值,并应用灌注扫描图像重建CTA,判断颅内大血管阻断或狭窄及分支缺损情况。结果 20例患者中常规CT15例未见明显异常,有5例早期脑梗死征象,其中8处表现为病变区密度轻度减低,脑灌注图像中发现14处异常灌注区。CTP均发现灌注异常区,表现为脑血流量及脑血容量降低、达峰时间和平均通过时间延迟;病灶侧与健侧、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15例CTA显示血管异常,其中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6例,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5例。右侧大脑前动脉狭窄4例。结论 128层4D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一次注射对比剂,获得常规CT扫描、全脑灌注、CTA的数据,对早期发现脑缺血、全面评价缺血范围、避免病灶漏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是世界上病死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脑侧支循环及其相关评估分别在维持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和指导临床治疗方面起重要作用。脑动脉侧支循环与急性脑梗死病情轻重、血管再通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脑侧支循环形成的重要性。但脑侧支循环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可干预和不可干预因素。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促进脑侧支循环形成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学习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相关知识,按照部位、病因分类原则给予正确的ICD-10编码。编码员不仅要掌握ICD-10编码知识,也要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并仔细阅读病案,才能提高编码的准确性,为临床科研、教学等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3.
脑胶质瘤病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 ,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 :对本院1 996年至 2 0 0 1年间收治的 5例脑胶质瘤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和癫反复发作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与精神障碍。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广泛浸润大脑半球皮质和髓质 ,主要在血管、神经元周围呈浸润性生长 ,不形成肿瘤团块。影像学检查示病变弥散 ,可侵犯大脑半球 2个或 2个以上的脑叶。 5例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 ,经随访 4例术后 1 0个月内死亡 ,1例术后 1 0个月仍生存。 结论 :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可参考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 ,确诊需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15.
16.
DOGAN S 《Medicinski glasnik》1954,8(11-12):419-425
  相似文献   

17.
Cerebral tumor     
Effect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on the expression of aquaporin-4 in glioma; Experience of resection large dinoidal meningiomas;The d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surgical management of brain tumors invading orbital region; Effect of verapamil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meningiomas cells;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ropeptide Y and pituitary hormones in plasma of pituitary adenoma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Cerebral tumor     
Correlation between expressions of stem cell marker ABCG2 and angiopoiesis associated proteins VEGF, VEGFR and CD34: a relative analysis by glioma tissue microarray;Microsurgical management of large and giant petroclival meningiomas;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meningiomas: 22 cases reports;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TNP-470 and BCNU on growth of human glioblastoma U-251 xenografts;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cyclooxygenase-2 mediated mudiated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human glioma SHG44 cell line;Pituitary prolactinomas can be cured with bromocriptine treatment or not  相似文献   

19.
Cerebral tumor     
<正>210244 Involvement of endothelium injury in brain aneurysm formation in rabbits/Li Meihua(李美华,Dept Neurosurg,1st Affil Hosp Nanchang Univ,Nanchang 330006)…Chin J Exp Surg.-2010,27(4).-484~486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