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临沂方言含有丰富的后缀,同一个后缀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后表示词的意义或某种语法作用,这体现出临沂方言后缀成词的能产性.对临沂方言中的名词后缀、动词后缀、形容词后缀进行探究,可以很好地展现出临沂方言后缀的语言面貌.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中的ABB式形容词的叠音后缀大多读阴平,这之中有很多是由非阴平调变读阴平的,但从词语构成的角度和音韵搭配的角度都很难找出其变读的规律。从发展趋势来看,这类形容词的叠音后缀趋向于读原调。目前应允许两读并存,以后再逐步过渡到读原调。  相似文献   

3.
"广南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滇南片"[1],该方言的形容词生动形式极为丰富.文章从语言事实出发,对广南方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进行客观描写,归纳出了广南方言形容词具有"AA+呢"式、"ABB+呢"式、"AABB+呢"式、"ABAB+呢"式等四种重叠式和一些特殊四字格的生动形式,并对其构成形式、语义功用和语法功能等作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4.
词缀是现代汉语重要的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枣庄方言的词缀非常丰富,尤其是后缀,使用频率很高,构词能力很强,不但可以构成大量的名词,而且还可以构成数量众多的动词、形容词等。这些词缀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极具地方特色,形象、鲜活,绘声绘色、绘形绘情,它们的存在极大地生动了枣庄方言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方言里,由多音后缀构成的附加式形容词,据我们初步统计,有919个。其中Axx、Axy、Axyz、ABxy等4种形式有887个。直接构词、后缀演变和实素虚化,是黑龙江方言多音后附式形容词构成的主要途径。本文将分后缀的演变、实素的虚化以及各式之间的转换方式等方面论述,重点讨论后两项内容。  相似文献   

6.
"Ab(哩)"式形容词是邵阳方言特色之一,进入"Ab(哩)"式中的A多为表人的感知的单音节形容词,根据b的语义和语法功能,邵阳方言中"Ab(哩)"式形容词可分成述补式、述补式+附着式、附着式三种类型,b有向虚语素演化的总体趋势。"Ab(哩)"式形容词可担当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等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宜昌方言中,"哒"[ta]运用广泛。语法上,"哒"身兼数职,可以做动态助词、语气词、介词、形容词后缀、介词构词成分等。虽然语法功能各不相同,但其本源却是相通的,很可能都来源于"著"。语音方面,这些位置上的"哒",一般来说只要不处在句末,常常省略辅音,读为[a],记作"啊"。  相似文献   

8.
《庄子》中的叠音词数量多、使用频率高,大部分是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也有少部分是名词、动词的重叠形式,在构成分类方面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同时《庄子》中叠音词的语法功能非常丰富,这也成为《庄子》这部书中很明显的一个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9.
东北方言中的ABB式形容词是具有东北方言特点的形容词生动式,在词形、词义、语用三方面表现出独有的特点,即词形上的类推性、词义构成的复杂性、语用效果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余方言日常口语的考察,总结梳理出新余方言中的常用语缀,前缀5个:老、细、初、第、小;中缀3个:咕、里、似;后缀15个:嚼、哩、子、牯、公、婆、头、煞、人、个、佬、勒、客、宝、吧哩等,并将其与普通话中的词缀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了新余方言语缀在构词特征和语法功能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玉林话词法,有不同于普通话的构词形式:“中心语+定语”;小称形式有小称变调,也有小称变音;名词词缀以及动词、形容词重叠式,与普通话相比有同也有异。  相似文献   

12.
分析莆仙方言的“有/无”具有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三种词性,指出莆仙方言“有/无+X”重叠式是受莆仙方言形容词重叠格式制约的,重叠后具有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特征,特色鲜明,在汉语的重叠范畴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开封方言主要有两种子变韵形式:拼合型和融合型。它们在语法意义和感情色彩上与儿化韵形成对立,表示大称和嫌恶。开封方言中的子变韵受普通话推广和语言接触等因素的影响,呈衰落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新余方言隶属于赣方言宜春片,但亦有其自身特色。新余方言形容词重叠式大都与普通话相一致,但也有一些特别的形式,如A个AB式,A里八B式等。此外,新余方言褒义形容词可以进入A里AB式,而普通话褒义形容词是不能进入A里AB式的。  相似文献   

15.
新余方言分为北片、东片、中片三片。三片的形容词重叠式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重点论述其不同点并揭示其形成原因。每一片中的老中青三代人所使用的形容词重叠式都在逐渐发生变化,重点揭示其演化规律和动因。还论述了新余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的记量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6.
江西赣方言的"吃价"是个性质形容词,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作谓语、定语、补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词汇化而来的."吃价"在江西赣方言中分布较广泛,也在吴方言中存在.它是否能像"忽悠"等词一样在全国用开,乃至进入到普通话中来,目前还很难下结论.  相似文献   

17.
词语重叠是汉语里表达意义的强化与弱化的一种常见的语法手段,龙岩话具有非常丰富的重叠式,其中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对于龙岩话表达动量与度量强弱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构成、分布和功能以及语用特点上讨论动词重叠式和形容词重叠式对意义程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X+人"这一表示由于外界的刺激给人造成的某种不舒服的消极主观感受的结构形式在汉语方言里广泛存在。在赣语新余(水北)方言中,"X+人"(如"热人"、"苦人"、"晒人"等)结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类"X+人"结构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由词组凝固成词的过程,在用法上相当于一个形容词。原为实语素的"人"意义不断虚化,显示出了词缀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