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马蔺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马蔺(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HL-20柱色谱法及重结晶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马蔺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hispidulin,1)、5,4′-二羟基-6、7-亚甲二氧基黄酮(kanzakiflavone-2,2),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6-C-β-D-葡萄糖(embigenin,3),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6-C-β-D-葡萄糖-2-O-L-鼠李糖(embinin,4),5、7-二羟基-苯并呋喃色酮(ayamenin B,5),1、3、6、7-四羟基(口山)酮-2-C-β-D-葡萄糖(mangiferin,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以及papuline(9)、3-苯基乳酸(α-hydroxybenzenepropanoic acid,10)。结论其中化合物1~3,5,7~10均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分得,化合物9、10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柱、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从翠云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滨蓟黄苷(1)、印度荆芥苷(2)、芹菜素-6-C-α-L-吡喃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3)、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8-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2,3-二氢穗花杉双黄酮(6)、4'-甲氧基穗花杉双黄酮(7)、2,3-二氢-4'-甲氧基穗花杉双黄酮(8),2,3,2",3"-四氢-4'-甲氧基罗波斯塔双黄酮(9),化合物 1~5 为黄酮苷类化合物,并且均为首次从卷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翠云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含羞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珂  吕洁丽  贾安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7):1293-1294
 目的对海南含羞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DiaionHP-20,ToyopearlHW-40,SephadexLH-20,RP18、硅胶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ESI-MS,IR,1H-NMR,13C-NMR,1H-1H COSY,HSQC,HMBC技术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5,7,3′,4′-四羟基-6-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Ⅰ),5,7,3′,4′-四羟基-8-C-β-D-葡萄糖黄酮碳苷(Ⅱ),丁二酸(Ⅲ),β-谷甾醇(Ⅳ),豆甾醇(Ⅴ)。结论这些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荔枝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荔枝草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运用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荔枝草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4′,7-二甲氧基-异黄酮(1)、高车前素(2)、泽兰黄酮(3)、高车前苷(4)、(2S)-5,7,4′-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5)和假荆芥属苷(6)。结论化合物5为新的二氢黄酮苷,化合物1和5为首次从荔枝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黄芩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黄芩茎叶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 结果: 从黄芩茎叶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分别鉴定为:白杨素(1),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2),汉黄芩素(3),5,4'-二羟基-6,7,3',5'-四甲氧基黄酮(4),芹菜素(5),异高山黄芩素(6),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黄芩苷(8),芹菜素 7-O-β-D-吡喃葡萄糖苷(9),白杨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0),千层纸素A-7-O-β-D-吡喃葡萄糖苷(11)。 结论: 化合物2,4,6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9,11首次从黄芩茎叶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哥兰叶(Celastrus gemmatus Loes.)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并结合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5,4′-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7-O-β-D-半乳糖醛酸苷(1),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2),木犀草素(3),芹菜素-8-C-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肿节风中黄酮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研究中药肿节风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聚酰胺、Sephadex LH-20,Lipophilic 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IR,UV,MS,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肿节风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苷类和3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1),槲皮素-3-O-α-D-葡萄糖醛酸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3),5,7,4′-三羟基-8-C-β-D-葡萄糖二氢黄酮碳苷(4),新落新妇苷(5),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6),3,4-二羟基苯甲酸(7),异秦皮啶(8)。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其中1~3为该属中首次发现的葡萄糖醛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秃叶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var. glabriusculum果实中的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柱色谱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正丁醇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sinapyl 9-O-β-D-glucopyranoside(1),betulalbuside A(2),熊果苷(3),腺嘌呤核苷(4),3,5-二羟基苯乙醇-3-O-β-D-葡萄糖(5),3,5-二羟基甲苯-3-O-β-D-葡萄糖(6),N-trans-p-coumaroyloctopamine(7),小檗碱(8)。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黄水茄的全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MS,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包括 5个皂苷类化合物和5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为anguiviosides XV(1),smilaxchinoside A(2),methylprotodioscin(3),protodioscin(4),solamargine(5),3'4',5-三羟基-7-甲氧-6-C-β-D-葡萄糖黄酮苷(6),brainoside B(7),camsibriside A(8),kampferol-3-O-(2"-β-D-galact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9),quercetin-3-O-(2"-β-D-galact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10).化合物 1~10 为首次从黄水茄中分离得到.运用MTT法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 45 均显示一定程度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鲜鱼腥草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三白草科Saururaceae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的酚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Sephadex LH-20,ODS和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绿原酸甲酯 (1),4-羟基-4[3′-(β-D-葡萄糖)亚丁基]-3,5,5-三甲基-2-环己稀-1-醇(2),2-(3,4二羟基)-苯乙基-β-D-葡萄糖苷(3),对 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苷(4),4-β-D-葡萄糖-3-羟基苯甲酸(5)。结论:该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及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大火草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大火草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对甘肃产的大火草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提纯,运用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性质对照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8个非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5-二甲氧基-7-甲基香豆素(1、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2、白桦脂酸(3、齐墩果酸(4、齐墩果酸 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5、齐墩果酸 3-O-β-D-吡喃半乳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6、常青藤皂苷元 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7和18-羟基乌索酸(8。结论 除化合物1、2和4外,其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8为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铁皮石斛中一个新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色谱法、HP2MGL型大孔树脂色谱法、Sephadex LH-20、Sephadex G-25凝胶色谱法、RP-HPLC制备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甲氧基苯基-1-O-β-D-芹糖-(1→2)-β-D-葡萄糖苷(1), 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芹糖-(1→2)-β-D-葡萄糖苷(2), leonuriside A(3),(1′R)-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醇-4-O-β-D-葡萄糖苷(4),左旋丁香脂素(5),丁香脂素-4,4′-O-双-β-D-葡萄糖苷(6),(+)-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icariol A2-4-O-β-D-glucopyranoside(8),(+)-lyon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9),裂异落叶松脂醇(10)。结论 1为新化合物,2~4,6~10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发现,5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3.
中日金星蕨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中日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nipponica (Franch.et Sav.) Ching\]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不同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 3′-甲基-4′,6′-二羟基-2′-甲氧基-査耳酮(1),3′,5′-二甲基-4′, 6′-二羟基-2′-甲氧基-査耳酮(2),高良姜素(3),黄芩素(4),山柰酚(5),槲皮素(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素-3-O-β-D-芸香糖苷(8),芦丁(9)。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藏药圆穗兔耳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藏药圆穗兔耳草(Lagotis ramalana Batalin)中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其乙醇(体积分数95%)室温提取物中获得5个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Ⅰ),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Ⅱ),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Ⅲ),3′-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Ⅳ),5,6,4′-三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6-O-β-D-葡萄糖苷(Ⅴ)。结论黄酮类化合物I~V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魔鬼爪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魔鬼爪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用理化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该植物块茎中分得9个化合物,其中1~5为苯乙醇苷类化合物,6为三萜皂苷,结构分别被鉴定为martynoside(1),6-acetylacteoside(2),β-(3′,4′-dihydroxyphenyl)ethyl-O-α-L-rhamn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ide(3),acteoside(4)+isocteoside(5),7α,23-dihydroxytormenticacidesterglucoside(6),阿魏酸乙酯(7),二十五酸(8)及β-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1,6,7,8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虎耳草科植物绣球花[Hydrangea macrophylla(Thunb. Seringe]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Diaion HP-20, Toyopearl HW-40, 硅胶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的结构, 即甲基-β-芸香糖苷(Ⅰ, 龙胆酸(Ⅱ, 邻苯二酚(Ⅲ, 8-表番木鳖酸(Ⅳ, caryoptoside(Ⅴ, 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Ⅵ, 山柰酚-3-O-β-芸香糖苷(Ⅶ, 5,4′-二羟基山柰酚-7-O-β-芸香糖苷(Ⅷ, 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Ⅸ, 1,2,4-苯三酚(Ⅹ, 7-羟基香豆素(Ⅺ, 芦丁(Ⅻ。结论 化合物Ⅰ~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檵木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药材采用丙酮提取,利用大孔树脂柱、ODS反相柱、硅胶柱、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提取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檵木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Dglucopranosyl(Z)-3-hexenol(1)、ampelopsisionoside(2)、红景天苷(3)、2-hydroxy-5-[3-hydroxybutyl]phenyl-β-D-glucopyranoside(4)、杨梅素-3-O-α-L-鼠李糖苷(5)、6″-O-galloylsalidroside(6)、绿原酸甲酯(7)、绿原酸(8)、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9)、alangionoside-A(10)、benzyl-α-L-rhamo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1)。结论化合物1~4、6、10、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藏药脉花党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了脉花党参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制备总浸膏,利用各种色谱分离其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萜醇乙酸酯(1,蒲公英萜酮(2,蒲公英萜醇(3,亚油酸(4,咖啡酸(5,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6,3-O-咖啡酰奎宁酸丁酯(7,1、3-二亚油酸甘油酯(8,5、7、3′、5′-四羟基黄酮-7-O-β -D-葡萄糖苷(9,木犀草素(10,3-O-咖啡酰奎宁酸(11和党参炔苷(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为今后该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白刺花的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用IR、NMR、MS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果鉴定为染料木素(1),5-羟基-7,3′,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 (2),5,4′ -二羟基 - 7,3′-二甲氧基 -二氢黄酮 (3),三叶豆紫檀苷(4),齐墩果酸-28-O-β-吡喃糖葡萄糖苷(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从正丁醇部分得到2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槐果碱(8),9α-羟基槐果碱(9)。结论 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