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基于LandsatTM/ETM+、CBERS-02B CCD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S和GIS技术对二滩库区1995年以来的土地利用/覆盖进行分类研究,对二滩库区13年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及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8年间,二滩库区耕地面积明显减少,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明显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变化不大;其中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与1998年、1999年两大林业生态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相继实施以及二滩水库蓄水后对库区局地气候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LANDSAT的TM/ETM+多时相遥感影像为数据,采用NDWI和MNDWI两种模型定量研究丹江口库区1999年-2006年水域面积动态变化。研究表明,从1991年到2006年期间,丹江口水库的水域面积稳定在300km2至385km2之间。NDWI和MNDWI都能准确提取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MNDWI模型更适合该地区水体信息定量提取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学模型法及对比分析法对观音岩水电站坝址至银江水电站间的金沙江河段因水电站壅水及水库调蓄作用导致的水文情势发生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的河段长约63 km,重点水域为金沙江格里坪到雅砻江河口长约38 km河段,重点时段为鱼类繁殖季节3~6月的典型日。研究结果显示,金沙江攀枝花河段金沙、银江两级开发方案实施后,将抬高银江水电站坝址至观音岩水电站坝址河段水位,增加河道水深、河宽和水域面积。两库区河段的泥沙淤积均不明显,而研究河段典型日的流量、水位和流速等水文情势将比零方案在时空上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根据五花山水库的地理位置和建设任务,对水库库区水质进行了分析预测,同时对下游受纳水域水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及时掌握小浪底水库在不同水位运用时的水域范围和面积变化及水库消落区地表附着物等情况,对于水库调度和水库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我国高分专项卫星数据在小浪底水库水域变化监测中的应用,并开展2017年小浪底水库水域变化遥感监测应用,结果显示:小浪底水库水域面积2017年11月30日为230.61 km~2,2017年7月13日为151.69 km~2,水域面积增大78.92 km~2,增大比例为52%;水库消落区存在耕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库区存在网箱养鱼等渔业活动。应用表明,利用我国高分专项卫星数据能够动态监测小浪底水库水域范围和面积变化,详查水库消落区地表附着物状况,观察库区网箱养鱼等情况,结合数字地面高程数据可计算水库蓄水量,为水库调度和水库管理提供信息支撑,提升水库调度和水库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泉州市石壁水库库区1989年、2002年和2008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分析了19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89~2002年,库区工矿用地面积急速增加,扩张了近21倍,林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加。2002~2008年表现为明显的城镇化过程,城镇用地变化率达176.25%,林地和水域面积回升。由于工矿和城镇用地的VC值为零,林地和水域的VC值较高,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使石壁库区的ESV从1989年的15 517.64万元减少到2002年的15 118.66万元和2008年的15 262.98万元。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CS值都小于1,库区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水域对库区生态系统影响最大,其CR值在2.78~2.76,林地次之,为1.09~1.11,耕地面积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总的服务价值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对聊城市1987年和2000年两期遥感影像进行处理,提取水体分类图,计算出两个时期主要水域面积变化,重点分析了东昌湖6个湖区的水域面积变化数据。研究表明聊城市的主要水域减少了20.59%,湖泊水域面积增加了10.97%。  相似文献   

8.
大梁水库库区塌岸预测与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梁水库库区广泛为第四系黄土所覆盖, 水库蓄水后, 在水流、风浪、冻融、浮冰撞击等因素的影响下, 将发生较大面积的库区塌岸现象, 影响到水库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本文对库区塌岸的内、外因素进行了分析, 采用图解法对库区塌岸进行预测, 并对防护措施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水域景观格局演变产生的影响,以水域空间演变为主线,通过空间计算、景观 指数分析和统计分析等,对梁子湖流域 2000—2020 年水域转移状况、空间自相关特征、景观格局变化以及驱动 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 年梁子湖流域水域面积减少约 21%,减少面积中约 95% 转为耕地,建筑用 地面积增长超 4 倍,约 90% 来自耕地的转入;近 10 年水域空间聚集面积减少约 23%,水域分布关联性正在减弱; 水域景观特征在流域上下游差异显著,上游水域面积和形状基本稳定,聚集性和连通性均优于下游,下游水域面 积萎缩近一半,阻隔作用明显,岸线趋于规整;降水、气温、GDP、人口以及耕地和建筑用地面积比例解释了水域 景观变化的 54.7%,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生产活动是主要影响因子,其中人口增长和耕地开发对水域面积萎缩贡献 更大,GDP 增长和城镇化进程对水域边界复杂度和连通性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梁子湖流域水域景观保 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太湖流域主要湖泊的水域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对不同时期的地形图和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取3个时期(1971,1988,2002年)的太湖流域主要湖泊的水域面积。结合多种文献资料,对太湖流域主要湖泊的水域面积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引起水域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971~2002年期间太湖流域主要湖泊的水域面积减少了188.87 km2;湖泊水域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合理利用与保护湖泊水资源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伊犁河流域陆表水域面积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跨境水资源确权与分配提供依据,利用全球地表水数据集研究2001~2020年伊犁河流域陆表水域面积时空变化,并结合降水、温度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 2001~2020年伊犁河流域陆表水域面积增加661 km2,主要增加在中国境外巴尔喀什湖南部和境内流域。(2) 20 a间大于1 km2的陆表水域增加41个,大于5 km2的陆表水域增加14个,巴尔喀什湖水体面积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卡普恰盖水库水体面积呈下降趋势。(3)中国境内陆表水域面积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小,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境内陆表水域面积变化主导因素;耕地面积变化是影响境外陆表水域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成果可为伊犁河流域土地利用规划及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的水库水位面积曲线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利用Erdas软件,以大汶河流域雪野水库近年的TM影像为基础资料,结合图像处理和遥感应用原理进行了水库库区水面体栅格影像的最小距离监督分类提取,提出了基于遥感技术的水库水域面积提取分析方法,结合水文统计观测数据,得到水库水位面积曲线。相比传统的水库面积测量方法,具有快速,精准,效率高的优势,大大简化了测量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要求下,分析京津冀平原区长序列水面面积变化特征及变化原因,有助于科学制定区域生态补水量及预测补水效果。研究通过3期土地利用数据融合确定了京津冀平原区的水域面积,基于GEE(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提取了1985—2020年京津冀平原区长序列水面面积,并分析了水域面积填充率及水面面积演变原因。结果表明,京津冀平原区水面面积呈增加趋势,与1985年相比,2020年中部平原区水域面积填充率由3.6%增加到18.5%,滨海平原区水域面积填充率由30%增加到45%;生态补水是河湖水面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2020年较2001年中部平原区水面面积增加了176 km2,本地和南水北调生态补水的贡献占到84%。进一步以河湖复苏为目标,从水域面积填充率的角度设置了不同情景,分别估算了不同情景下的河湖生态需水量,为未来生态补水计划提供参考。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京津冀平原区水面现状及生态补水的效果,对京津冀平原区开展合理河湖复苏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肖潇  汪朝辉 《人民长江》2011,42(9):33-37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域富营养化状况具有快速、及时、成本低的优势。为了更快捷、有效地监测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在丹江口库区选择2处典型水域,利用叶绿素a光谱特征,根据现场人工实测资料和遥感影像建立了水域富营养化反演模型,以分析水域富营养化状态。对所采水样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化验,结果表明:根据实测水样建立的遥感技术富营养化反演模型可以用于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根据丹江口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结果及库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桃林口水库按照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利用库区生态环境优势,开发建设桃林口水库生态旅游风景区,并一直注重探索资源利用与建设性保护的良性结合。1.库区生态旅游资源1.1水域风光1.1.1面状的水—大坝上游的高峡平湖桃林口水库的水域风光独具魅力。水库四面环山,是典型的峡谷型水库,库区6万亩水域纵深绵延百里,呈飞龙  相似文献   

16.
2017年出台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水源区总氮浓度总体偏高,存在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丹江口水库TN污染已经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采用季节性肯德尔法对2012~2017年丹江口库区陶岔、坝上、浪河口下、凉水河4个水质监测断面以及2012~2016年汉江、丹江、堵河和老灌河4条主要入库支流的总氮浓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库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选择2016年7月(丰水期)和2016年12月(枯水期)作为典型月份,研究汉江、丹江和老灌河3条主要入库支流总氮污染加剧对库区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库区4站总氮浓度均呈现高度显著下降的趋势,水质趋于变好;汉江和丹江入库总氮浓度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老灌河入库总氮浓度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库区和入库支流总氮浓度均呈现枯水期大于丰水期的特点。②当汉江、丹江和老灌河3条支流入库总氮负荷增加1倍时,丰水期对库区水质影响的范围更大;3条支流中汉江对库区影响的面积最大,丹江引起的局部水域水质恶化最严重。  相似文献   

17.
人类活动造成的用地类型变更影响区域生境质量。采用InVEST模型对河南省前坪水库建设前后库区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并结合CA-Markov模型对研究区2025年、2035年生境质量状况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耕地、林地、草地为前坪水库库区主要用地类型,占比为90%左右;2000—2020年耕地面积萎缩,水域20 a内涨幅高达116.94%;研究区生境质量平均值由2000年的0.550 595增大为2015年的0.557 727,但在2020年下降为0.556 880,表明前坪水库建设前库区生境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建设后生境质量下降;2020—203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演变趋势与2000—2020年的基本一致,耕地削减速率减小,建设用地扩张速率明显减缓,生境质量整体仍呈略微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陆浑水库于1959年12月开工建设,1965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安全运行已达55年.水库所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坝址附近上下游和库区南北两岸周边地理和人文环境复杂,加之以大坝为核心的工程管理区和库区水域面积大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在水工程和水环境管理方面给水管单位造成巨大压力.文章结合水库实际和地方基础设施近些年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Penman方法和水库水域面积估算丹江口水库2000—2020年的蒸发损失变化,采用气象要素去趋势方法定量解析不同气象要素(温度、净辐射、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对蒸发趋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库区的气温、净辐射和风速均呈显著(p<0.05)上升的趋势,相对湿度呈不显著(p>0.05)下降趋势,水域面积呈显著(p<0.05)增加趋势(特别是2015年后);水库多年平均蒸发损失量为2.6亿m3/a,占规划年调水量(95亿m3/a)的2.7%;水库年蒸发损失量呈显著(p<0.05)增加趋势,趋势值为0.034亿m3/a;在4个气象要素中,净辐射变化对水库年蒸发趋势的贡献度最大(72.0%),其次为温度(23.6%)、相对湿度(2.7%)和风速(1.7%)。研究结果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周训华  闻平 《人民珠江》2009,30(3):26-28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库区位于三省区结合部,是典型的跨界水域。对于跨界水域的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现行的管理体制很难发挥作用,只能通过协作机制实现统一管理。为此。主要就水库协作机制建立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所需的技术支撑两方面内容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