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男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量及通气效率特点。方法:将32例男性NSCLC患者根据是否合并COPD分为NSCLC合并COPD组(NSCLC-COPD组,n=12)和未合并COPD组(NSCLC-non COPD组,n=20),以同期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20)。所有NSCLC患者在肺切除术前完成症状限制性最大负荷运动测试,对CPE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SCLC-non COPD组与NSCLC-COPD组的峰值摄氧量(VO_2peak)、峰值摄氧量/预计值(VO_2peak/pred%)、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_2/kg)、无氧阈(AT)均下降(均P0.05),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slope)、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值(VE/VCO_2nadir)均上升(均P0.05),且NSCLC-COPD组VE/VCO_2slope、VE/VCO_2nadir均高于NSCLC-non COPD组(P0.05)。与对照组和NSCLC-non COPD组相比,NSCLC-COPD组在测试的不同状态下(静息、热身、无氧阈时、峰值时)VE/VCO_2均上升(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NSCLC-non COPD组在无氧阈时、峰值时VE/VCO_2的上升才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NSCLC-COPD组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四个阶段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峰值运动时,与NSCLC-non COP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比较,NSCLC患者运动耐量减损,且合并COPD的NSCLC患者整个运动阶段通气效率显著下降,单纯肺癌患者未见此特点。CPET可为NSCLC-COPD患者肺切除术前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高龄冠心病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与非高龄患者的不同.方法:选择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820例,高龄组(年龄≥70岁)222例,对照组(年龄<70岁)598例.收集患者入院后的相关资料,危险因素分为术前变量、术中变量及术后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影响高龄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术前合并COPD(OR=7.653)、OPCAB(OR=6.785)、体外循环时间(OR=1.263).结论:对于高龄患者术前合并COPD及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是高龄组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患者更易从OPCAB中获益.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肿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心肺并发症组和无心肺并发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手术时间、肺功能指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7个相关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结果352例患者中42例发生心肺并发症;心肺并发症组患者平均年龄(61.2±7.9)岁,手术时间(3.0±0.9)h;无心肺并发症组患者平均年龄(53.5±4.6)岁,手术时间(2.7±0.7)h,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EV1%、FEV1/FVC%、MVV%、心功能异常者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P<0.05)。结论年龄、手术时间、心肺功能异常可能是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与血糖、空腹胰岛素、血压、体质量指数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意义,以期为高血压并发症的康复预防提供量化依据。方法:选择2003-05/2003-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组(n=43),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组((n=77),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n=38);选择同期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的健康人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浆内皮素,血胰岛素,血糖,血压,身高,体质量等指标。结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犤(190.44±34.76)ng/L犦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犤(97.97±9.19)ng/L犦和高血压合并IGT组犤(143.21±11.30)ng/L犦(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IGT组P<0.05)。单纯高血压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腰围、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r=0.556,0.423,0.658,0.665,0.651,0.465,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尤其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浆  相似文献   

5.
李洋  乔辉  杨光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3):393-396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胸腔麻醉与双腔气管导管(DLT)麻醉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部术后持续咳嗽(CA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482例。根据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双腔气管导管麻醉组(T组,n=255)和自主呼吸胸腔麻醉组(S组,n=227),其中S组进一步分为静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麻醉组(SB组,n=93)和复合硬膜外麻醉组(SE组,n=134)。记录患者在胸腔镜手术后第一天(T1)、第二天(T2)、第三天(T3)、第一个月(T4)、第三个月(T5)的咳嗷概率及Leicester咳啦问卷(LCQ)调查结果、视觉疼痛评分(VAS)和咳嗽症状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肺部术后CA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三组患者术后CAP发生率均随时间延长而减少(P<0.05);SE组与SB组咳嗽发生率均明显低于T组(P<0.05),但SE组与SB组咳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组患者咳嗽症状评分及VAS评分高于SE组、SB组(P<0.05),T组患者LCQ评分明显低于SE组、SB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 E组及SB组患者咳嗽症状评分、VAS评分及LC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气管树周围淋巴结、麻醉时间、麻醉方式是术后C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肺部手术麻醉方式与术后CAP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自主呼吸麻醉能显著降低术后CA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年龄、吸烟史、气管树周围淋巴结、麻醉时间、麻醉方式是术后CAP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45例KOA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2)和观察组(n=23)。对照组给予单髁置换术,观察组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膝关节疼痛、稳定性及活动范围评分均较术前1 d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1 d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髁置换术相比,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KOA患者的肢体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术前6分钟步行试验(6MWT)在肺叶切除术前评估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对术后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肺二科住院的580例患者,筛查出符合条件的274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手术且手术方式均为肺叶切除术。通过术前6MWT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临界值通过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最大面积(AUC)获得,分析两组术后恢复及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6MWD>449 m的患者比较,6 MWD≤449 m的患者年龄显著增加(P<0.00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较小(P<0.05),其他如手术切除部位、病理分期、性别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OR=2.672, 95%CI 1.488~4.798, P=0.002),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天数增加(P<0.05)。6MWD≤449 m是术后心肺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95, 95%CI 1.299~4.415, P=0.005)。结论 6MWT作为一种简易的运动功能测试,可常规应用于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前的生理功能评估。当6MWD≤449 m时,患者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
王丽  任明智  姜鹏 《医学临床研究》2022,(11):1683-168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下呼吸道定植菌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拟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根据术前下呼吸道是否存在定植菌分为有气道定植菌组和无气道定植菌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对比术后肺部感染和肺部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气道定植菌组、非气道定植菌组患者皮下气肿、肺栓塞、声音嘶哑、乳糜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气道定植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5.00%,高于无气道定植菌组的5.26%(P<0.05)。13例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中,共检出菌株23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病原菌总株数的56.52%、39.13%、4.35%。术后肺部感染者吸烟史占比、白细胞计数(WBC)、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侵入性操作占比、术前有气道定植菌占比均高于肺部未感染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侵入性操作、术前有气道定植菌均是NSCLC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OR=2.852、3.425,P<0.05)。【结论】NSCLC患者术前下呼吸道存在气道定植菌会增加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侵入性操作、术前有气道定植菌均是NSCLC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注意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后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评价模型,并评价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该院胸外科收治的老年肺癌并行VATS术治疗的患者4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患者166例作为并发症组、310例无心肺并发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肺癌患者VATS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评价模型。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37)、血糖(OR=4.647)和手术难度(OR=4.598)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白蛋白(OR=0.660)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显示,随着年龄、血糖和手术难度地增加、白蛋白指标地降低,列线图模型相应评分也增高,对应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上升。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为81.93%(P=0.894)。结论基于年龄、血糖、手术难度和白蛋白建立预测老年肺癌患者VATS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压力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某院治疗的COPD患者134例,其中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43例(COPD合并PAH组),单纯COPD患者91例(单纯COPD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评估肺动脉收缩压(PASP),检测各组血清CA125、癌胚抗原(CEA)及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结果COPD合并PAH组PASP为(55.82±6.72)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单纯COPD组和对照组(P<0.05);单纯COPD组PASP为(27.83±3.11)mmHg,高于对照组(P<0.05);COPD合并PAH组CA125为(36.92±5.88)U/mL,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和对照组(P<0.05);单纯COPD组CA125为(29.02±6.10)U/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CEA和CYF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血清CA125与PASP呈正相关(r=0.533,P<0.05);CA125判断COPD合并PAH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P<0.05,截断值为32.31 U/mL,灵敏度为83.70%,特异性为73.60%.结论血清CA125与COPD患者肺动脉压力有相关性,在判断COPD合并PAH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在全麻下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安庆市立医院泌尿外科95例在全麻下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TU-PKR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n=40)和保温护理组(n=55);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保温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保温护理;比较两组在手术灌洗中的体温、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30 min的体温、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等。95例患者有并发症27例,无并发症68例,以并发症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保温护理组在手术灌洗中的体温、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术后30 min的体温、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常规护理组高,且术后复苏时间较常规护理组缩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护理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125,95%CI:1.013-1.250,P=0.028)、护理方式(OR=3.647,95%CI:1.305-10.19,P=0.014)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实施保温护理能有效防治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中、术后低体温的发生,减少了TU-PKR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吸烟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689例吸烟冠心病患者,根据PCI术后吸烟状态分成2组:术后戒烟组(n=417)及吸烟组(n=272)。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吸烟组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术后戒烟组(4.78%vs1.44%,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吸烟是术后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全胃切除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例全胃切除术后未发生肺部并发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合并肺部基础疾病、术中出血量、血清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OR=1.39,95%CI:1.09~1.78)、BMI≥24kg/m~2(OR=1.41,95%CI:1.14~1.73)、吸烟史(OR=1.42,95%CI:1.42~1.77)、合并肺部基础疾病(OR=1.43,95%CI:1.14~1.79)、术中出血量≥400mL(OR=1.40,95%CI:1.15~1.71)、血清蛋白30g/L(OR=1.40,95%CI:1.13~1.73)为全胃切除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与年龄、BMI、吸烟史、肺部基础疾病、术中出血量、血清蛋白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疾病的效果及影响围术期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Bentall手术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n=7)和未死亡组(n=80)。分析影响Bentall手术患者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比较未死亡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LVEDD、LVEF。结果围手术期死亡7例(8.05%),出现并发症17例(19.54%),成功随访1年的76例(9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年龄、合并其他手术、体外循环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其他手术和体外循环时间是影响Bentall手术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者术后每一个随访节点的LVEDD和LVEF同前一次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疾病的近、中期疗效满意,合并其他手术和体外循环时间是影响Bentall手术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菲菲  孙中芳  李洁 《循证护理》2024,(7):1313-1318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NSCLC)根治术后持续性肺不张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敏感性与可靠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NSCLC根治手术病人110例,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持续性肺不张分为发生组(n=12)和未发生组(n=98),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老年NSCLC根治术后持续性肺不张的预测模型。编制校准曲线确定模型的拟合度,通过时间相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决策曲线(DCA)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全血白细胞水平、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年龄、气管插管、术后体力状况评分、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吸烟史均是老年NSCLC根治术后持续性肺不张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分析显示,有吸烟史、全身麻醉、气管插管、ASA分级、手术时间长均是老年NSCLC根治术后持续性肺不张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模型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具有较好的吻合性,表明该模型拟合较好;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宫腔镜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6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为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前后的血清激素水平(E2、LH、P、FS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2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E2、LH、P、F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E2、LH、P、F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通过宫腔镜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预后,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栓塞患者术后恢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栓塞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2)。比较2组术后恢复时间、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术后3、7、12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术后3、7、12 d的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动脉瘤栓塞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术后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诊治的86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43)与精细组(n=43)。参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精细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精细组的FEV_(1)、FVC、FEV_(1)/FVC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精细组的pH、PaO_(2)高于参照组,PaCO_(2)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精细组的呼吸症状、机体活动受限程度、对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生存质量、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46例因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后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3),对照组行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行疼痛、并发症预防以及功能锻炼护理。术后随访1年,记录比较2组患者脊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Asia分级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年,2组患者脊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脊髓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且观察组脊椎JOA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患者Asia分级均较术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的康复期护理可以减少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加快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探索促进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康复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抽取2017年11月1日~2018年11月30日6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为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抽取2016年10月1日~2017年10月31日6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心理应激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癌症患者核心问卷(QLQ-C30)]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理后QLQ-C30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8.735,P=0.017)。结论:通过个性化延续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