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安宁疗护护士工作投入现状,分析其工作投入影响因素,为提升安宁疗护护士工作投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北京市及杭州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调查其一般资料、安宁疗护知识、自我感知能力、共情疲劳及工作投入情况,基于多重中介模型分析安宁疗护护士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路径。结果 :安宁疗护护士工作投入得分为(37.32±10.38)分;安宁疗护知识正向影响自我感知能力(β=0.318,P<0.001);自我感知能力正向影响工作投入(β=0.235,P<0.001);自我感知能力负向影响共情疲劳(β=-0.204,P<0.001);共情疲劳负向影响工作投入(β=-0.141,P=0.013)。安宁疗护知识通过自我感知能力对共情疲劳产生负向间接影响(间接效应值为-0.065,P=0.005),通过自我感知能力和共情疲劳对工作投入产生正向间接影响(间接效应值为0.084,P<0.001)。结论 :安宁疗护护士工作投入处于高等水平,安宁疗护知识、自我感知能力和共情疲劳是影响工作投入的关键因素。安宁疗护知识必须转化为自我感知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安宁疗护护士共情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同情疲劳量表、死亡应对能力量表、Grandey情绪劳动量表对江苏省512名安宁疗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安宁疗护护士共情疲劳得分为(65.85±14.55)分,死亡应对能力得分为(153.37±32.32)分,情绪劳动得分为(53.31±13.16)分。安宁疗护护士共情疲劳与死亡应对能力、情绪劳动均呈正相关(P<0.05);死亡应对能力、情绪劳动是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共情疲劳是一种易被忽略的职业应激问题,管理者应关注安宁疗护护士情绪劳动过程,加强情绪劳动教育,帮助其正确应对死亡工作中的情绪困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护士压力负荷、不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压力反应间的现状与其相关关系, 为降低安宁疗护护士的压力反应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2年2月选取北京市、江苏省、湖南省和安徽省的448名安宁疗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压力负荷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和压力反应问卷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 在分析其得分水平之后, 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安宁疗护护士压力负荷得分为66.00(55.00, 67.00)分, 压力反应得分为80.00(63.00, 84.00)分, 压力负荷与压力反应呈正相关(r=0.735, P<0.05), 积极情绪调节策略与压力反应呈负相关(r=-0.440, P<0.05), 消极情绪调节策略与压力反应呈正相关(r=0.747, P<0.05)。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压力负荷与压力反应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占总效应的29.6%。结论认知情绪调节是安宁疗护护士压力负荷与压力反应间的中介变量, 管理者应加强对安宁疗护护士压力水平和心理健康状态的关注, 引导其选择恰当的情绪调节策略, 从而降低压力反应、维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安宁疗护护士灵性照顾能力、伦理敏感性及共情能力现状,分析护士伦理敏感性、共情能力对其灵性照顾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灵性照顾能力量表、伦理敏感性调查问卷、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对230名安宁疗护护士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230名安宁疗护护士灵性照顾能力、伦理敏感性及共情能力得分分别为(70.59±13.35)分、(35.78±6.34)分、(105.06±14.95)分,三者两两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接受过灵性教育、伦理敏感性、共情能力是安宁疗护护士灵性照顾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解释总变异的88.2%。结论 安宁疗护护士灵性照顾能力与伦理敏感性及共情能力关系密切,加大灵性教育,提高护士伦理敏感性和共情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士灵性照顾能力,进而提升安宁疗护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科护士工作压力、心理一致感与共情疲劳三者的关系,研究心理一致感在肿瘤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共情疲劳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月安徽省7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70名肿瘤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AMOS 21.0和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放问卷370份,回收有效问卷345份。结果肿瘤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一致感呈负相关(r=-0.547,P<0.01),与工作倦怠、二次创伤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7、0.418;P<0.01);心理一致感与工作倦怠、二次创伤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81、-0.405;P<0.01)。心理一致感在肿瘤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二次创伤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45.81%、33.82%。结论心理一致感是肿瘤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共情疲劳间的中介变量,积极评估护士的心理一致感水平并予以干预,有利于降低因工作压力导致的共情疲劳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儿科护士心理脱离与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共情能力对两者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杭州市某儿童专科医院3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使用心理脱离量表、杰斐逊量表(the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health, JSE-HP)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 MBI-GS)中文版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科护士共情能力、心理脱离、职业倦怠得分分别为115(104,124)分、10(9,12)分、34(27,43)分。心理脱离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32,P<0.01),与共情能力呈正相关(r=0.38,P<0.01);职业倦怠与共情能力呈负相关(r=-0.47,P<0.01)。共情能力在儿科护士心理脱离和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为-0.88(95%CI:-1.32~-0.49),占总效应的39.22%。结论 共情能力在儿科护士心理脱离和职业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管理者应积极开展以影响职业倦怠路径为依据的干预策略,以达到减轻护士职业倦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安宁疗护护士的共情真实体验,为提出共情的发展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采用立意抽样法共选取来自全国8个地区12家安宁疗护单位的26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分析资料提炼出2个类属10个主题,即职业获益、情感反哺、感知价值、感悟人生、共情提升、情感升华、负性情绪感染、情感难以抽离、情感卷入生活及产生共情疲乏。结论安宁疗护护士共情体验复杂多样,应探索共情消极体验的应对策略,促进护士共情向积极体验方向发展,提高共情水平。  相似文献   

8.
张国琴  张岩 《全科护理》2016,(10):973-975
[目的]了解急诊护士共情能力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提高急诊护士共情能力、降低其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北京市4所三级医院的14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共情能力与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结果]急诊护士共情能力总分54.20分±9.80分;身心忧急属低水平,同情关怀、幻想力、观点取替3个维度均属中度水平;职业倦怠中情绪枯竭和个人成就感均属高度倦怠,去人格化属中度倦怠;共情能力中观点取替、同情关怀与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较严重,共情能力有待提高;提高急诊护士共情能力可以降低其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肿瘤内科护士共情疲劳现状,探讨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专业生活品质量表、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对大连市7所综合医院291名肿瘤内科护士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法分析共情疲劳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肿瘤内科护士共情疲劳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共情满足(34.79±5.87)分、二次创伤(24.75±5.20)分、倦怠(24.92±5.46)分。(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五人格与共情疲劳各维度密切相关,其中宜人性、严谨性、开放性、外向性维度与共情满足成正相关(r=0.311~0.496,P<0.01),与倦怠成负相关(r=-0.304~-0.404,P<0.01);神经质人格与二次创伤、倦怠呈正相关(r=0.338~0.422,P<0.01),与共情满足呈负相关(r=-0.178,P<0.01)。结论 肿瘤内科护士共情疲劳现象普遍,总体处于中度水平,而在不同人格特征的肿瘤内科护士中,神经质人格者最易出现共情疲劳。建议管理者应根据个体特有的人格特征,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并积极进行干预,降低共情疲劳的发生,提高肿瘤护理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珊  李陶幸子   《护理与康复》2020,19(3):77-80
目的探讨ICU护士共情疲劳与社会支持及职业认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共情疲劳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对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93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393名ICU护士中,轻度共情疲劳67名(17.05%),中度共情疲劳191名(48.60%),重度共情疲劳120名(30.53%);社会支持与共情满意呈正相关(r=0.339,P<0.01);职业认同与共情满意呈正相关(r=0.700,P<0.01);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241,P<0.01)。结论ICU护士共情疲劳程度较高,社会支持、职业认同与共情满意呈正相关,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护理管理者应关注ICU护士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山西省安宁疗护护士关怀能力及共情能力,为安宁疗护护士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调查表、护士关怀能力量表和护士共情能力量表对参加安宁疗护会议的183名山西省安宁疗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安宁疗护护士关怀能力得分为(188. 44±23. 25)分,共情能力得分为(49. 37±10. 46)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安宁疗护护士关怀与共情能力呈正相关;护士的认知、勇气、耐心对共情能力有影响(P0. 01)。[结论]山西省安宁疗护护士关怀能力和共情能力有待提高,应加强其对安宁疗护的认知与理解,为终末期病人提供良好的临终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基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理论的安宁疗护关怀与共情能力培训对安宁疗护护士关怀与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2021年3月22日至4月11日在我院从事安宁疗护的7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安宁疗护培训,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理论的关怀与共情能力培训,观察培训后两组关怀能力及共情能力的差异。结果 :培训后实验组关怀能力(t=3.541,P=0.001)及共情能力(t=2.687,P=0.009)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理论的安宁疗护关怀与共情能力培训能够提高安宁疗护护士的关怀及共情能力,为安宁疗护护士培训提供了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医院护工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现状,探讨其与生命意义感、共情能力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6月某三级甲等医院184名护工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场所暴力状况调查表、生命意义感量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184名医院护工近1年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54.9%;躯体冲突次数与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回归系数(β)=-6.783,P<0.05],共情关注与生命意义感呈正相关(β=1.549,P<0.001);共情关注在躯体冲突次数与生命意义感关系的调节方程显著(F=22.23,R=0.53,R2=0.28,P<0.001);低共情关注组中躯体暴力频次负向预测生命意义感[β=-17.45,标准误(SE)=4.93,t=-3.54,P<0.001],高共情关注组中躯体暴力频次与生命意义感无显著相关性(β=-0.97,SE=3.27,t=-0.30,P>0.05)。结论:医院护工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并非少见,其中躯体冲突次数明显影响其生命意义感,而共情关注对生命意义感则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共情倾向与关怀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关怀能力量表调查147名精神科护士的共情倾向、关怀能力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精神科护士共情各维度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共情性关心、幻想、观点采择、个人痛苦;关怀能力总分为(180.99±19.48)分,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精神科护士共情倾向的各维度(共情性关心、观点采择、幻想、个人痛苦)以及护士的职称、护龄是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精神科护士的关怀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共情倾向影响护士实施关怀照护行为,建议对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有助于改善护士对病人的关怀,进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北京三级医院儿科护士共情疲劳及工作压力现况,并探讨儿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共情疲劳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5所三级医院的临床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共情疲劳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通过问卷星的方式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55名儿科护士中无共情疲劳者20人(7.8%),轻度共情疲劳者64人(25.1%),中度共情疲劳者85人(33.3%),重度共情疲劳者86人(33.7%)。儿科护士共情疲劳水平主要受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工作岗位、是否经历过“伤医”事件因素影响(P<0.05)。另外,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得分为(2.28±0.65)分,且工作压力对儿科护士共情疲劳有明显影响(P<0.01)。结论:北京市三级医院儿科护士92.2%存在共情疲劳,工作压力处于中度水平,且工作压力越大,共情疲劳程度越重。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儿科护士的共情疲劳状态,尽量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针对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工作岗位,特别是曾经经历过“伤医”事件的护士给予恰当、及时的心理疏导,缓解儿科护士共情疲劳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与隐性缺勤的现况,并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共情疲劳量表、斯坦福隐性缺勤量表对青岛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25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总分为(86.27±10.38)分,隐性缺勤得分为(17.33±5.07)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工作年限、人事关系、婚姻状况、每月加班数、同情满意、继发性创伤应激是急诊科护士隐性缺勤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隐性缺勤较为严重,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自身特点,采取降低共情疲劳的相关措施,降低护士的隐性缺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临床护士的共情疲劳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护士倦怠、促进护士留职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救助人员生活质量量表、成人心理弹性及共情量表,对10所三级甲等医院的992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临床护士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结果 临床护士中、高危水平的二次创伤、倦怠的发生率分别为71.1%、73.2%;心理弹性、工作负荷、共情等是二次创伤的影响因素;心理弹性、工作负荷、工作氛围等是共情满意的影响因素;共情、工作待遇满意度、近1个月内受到认可等是倦怠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士二次创伤、倦怠和共情满意的水平受共情、心理弹性水平及其他工作环境的影响,除工作负荷和工作待遇外,护理管理者还应意识到“受到认可”是影响护士倦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周川茹  黄霞  王聪  喻婷  蒋艳 《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5):1868-1873
目的 调查ICU护士共情疲劳及关怀行为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及关怀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1年2月—6月便利选取四川省24所三级医院的538名ICU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共情疲劳简短量表及关怀行为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共回收问卷550份,有效问卷53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8%。ICU护士共情疲劳得分为(45.37±20.60)分,34.4%的ICU护士处于中重度共情疲劳状态;关怀行为得分为(122.25±15.33)分,整体具有高水平关怀行为;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共情疲劳与关怀行为呈负相关(r=-0.328,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情疲劳、学历是ICU护士关怀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ICU护士共情疲劳对其关怀行为产生负性影响,ICU护士共情疲劳程度越低,关怀行为水平越高,护理管理者应持续关注ICU护士的共情疲劳状况并积极提供相关支持,以改善其共情疲劳、提升其关怀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工作倦怠程度与共情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降低护士工作倦怠、提高共情服务能力制订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士共情能力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对226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分析临床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及其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临床护士工作倦怠表现为中度的情绪衰竭、工作无成就感和低度的去个性化,去个性化得分为(36.54±7.34)分,与Maslach常模(5.37±5.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2,P〈0.01);共情能力总得分(85.00±6.32)分,属中等水平;随着护龄的增长,心理感知、情绪体验呈上升趋势。结论护士工作倦怠与共情能力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护士工作倦怠感,提高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妇幼专科医院护士关怀能力、正念水平及共情能力,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6月选取无锡市某三级甲等妇幼专科医院42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关怀能力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和杰弗逊共情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正念水平、关怀能力及共情能力间的相关性,采用Amos 23.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使用Bootstrap法验证共情能力在正念水平与关怀能力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妇幼专科医院护士关怀能力总分为(162.93±19.96)分,正念注意觉知总分为(64.09±13.10)分,共情能力总分为(104.42±17.02)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正念注意觉知及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Bootstrap法验证了共情能力在正念水平与关怀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5.52%。结论:妇幼专科医院护士关怀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共情能力在正念水平与关怀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医院管理者应关注护士正念水平及共情能力的评估,为提高护士关怀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