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针对生产经营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钻井二公司以开展"员工创效工程"活动为依托,坚持更新观念、技术攻关、推广成果三项管理,破解生产难题、固化科技成果,提高生产效率,将员工创造工程与生产经营相融合,促进了公司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长城钻探钻井二公司已有16条合理化建议被采纳,修旧利废1900余台件,累计创效500余万元。更新观念——把基层员工作为创效源头员工是公司的基础,是创效的源泉。随着钻探生产施工工艺的日趋复杂、工作量不饱满等问题的凸显,  相似文献   

2.
冯志强 《中国石油勘探》2009,14(5):F0002-F0002,I0001-I0005
回首大庆油田50多年的勘探史,就是一部发扬大庆精神,解放思想、科学勘探、为国奉献的奋斗史。自1955年松辽盆地地质勘查以来,大庆石油勘探人以“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坚定信念,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地质难题,创新形成了一项又一项勘探技术,创造了3次储量增长高峰期,发现并探明油气田55个,  相似文献   

3.
正在大港油田采油三厂,一位基层女工,凭借着19年在生产一线的实践积累,以解决现场生产难题为核心,先后创造了百余项革新成果和7项国家专利,更有多项革新在行业内普及,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数千万元的经济效益,为推动我国油田开发事业的现代化发展竭尽全力,她就是"名声在外"的采油女工宫艳红。  相似文献   

4.
正不为拿奖牌,宫艳红苦练技术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数千万元的效益。一位基层女工凭借着20年在生产一线的实践积累,以解决现场生产难题为核心,先后创造了百余项革新成果和7项国家专利,更有多项革新在行业内普及,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数千万元的经济效益。她就是全国劳模、大港油田采油三厂采油女工宫艳红。  相似文献   

5.
<正>李永阳在我国年产气量最大的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工作期间,工工整整记下30多本工作笔记,洋洋洒洒60多万字;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上百个,排除重大运行故障10余次,参与建设5座天然气处理厂建设;凭借过硬的技术本领和不断的创新发明,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0余项,为企业创造效益200余万  相似文献   

6.
雾晨 《中国石油企业》2006,(11):110-112
马卫国自从走进石油大门就树立这样的理念—学石油、搞科研,为油气生产解难题就是天职。2006年国庆刚过,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江汉机械研究所的喜讯便接踵而至,在已签订的科研及成果推广合同中,有的已提前告捷,有的已接近尾声。面对接连不断的喜讯,主抓这项工作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第二届科技之星、江汉机械所的副所长马卫国非常冷静地告诫大家,不可盲目乐观,要进一步总结、完善、提高。一切研究工作都要围绕生产,贴近生产,从产品的设计、制造到技术服务,必须精益求精。今年45岁的马卫国,自2000年担任江汉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后主抓科研…  相似文献   

7.
以往由于绝大部分基础桩深埋在地下,属隐蔽工程,如何检测桩的倾斜状况,一度成为工程界悬而未决的问题。日前广东省工程勘察院获悉,由该院历经10年研究完成的“基桩倾斜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成果破解了基桩倾斜无损检测这一世界性难题。该成果近日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成为我国工程界一项自主创新的世界级成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杰出青年技师赵奇峰勇攀行业技能高峰、破解生产难题、言传身教育人的先进事迹,表现了新一代石油工人敢攻难关的无畏精神、兴企为荣的责任意识和无私帮带、敢为人先的广阔胸怀。  相似文献   

9.
科技攻关破解化肥生产难题中国石化集团九江石化分公司大化肥装置生产能力为30&#215;10^4t/a合成氨、52&#215;10^4t/a尿素,是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大型化肥装置之一。针对大化肥装置生产维护中的电气技术难题开展了QC攻关活动并取得了多项获奖,其中《降低化肥成品包装系统电气故障率》课题荣获江西省优秀QC成果二等奖、中国石化集团公司QC成果二等奖,《降低热电磨煤机喷雾润滑器故障率》、《降低耙料机大车行走故障率》两项课题获得集团公司优秀QC成果奖。  相似文献   

10.
“十三五”以来,面对新探明储量劣质化加剧与油气稳产上产之间的矛盾,长庆油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问题导向,优化顶层设计,注重融合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持续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释放和激发科技创新潜能和动力,取得了一系列实用、高效的创新成果,培养了一支能力强、勇担当的创新队伍。“十三五”期间,勘探领域形成五大原创性理论认识,规模储量发现能力及油气田开发水平持续提升,创建“大井丛、立体式、工厂化”开发模式,低品位资源实现规模效益开发。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9项,授权专利1535件,纳米聚合物微球等11项产品被评为中国石油自主创新重要产品,DMS可溶球座被评为中国石油工程技术利器,建成页岩油、二氧化碳驱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示范区,83000余口油气水井数字化全覆盖,2400余座中小型场站实现无人值守,为年产油气当量突破6000×104t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高级技师16人,技师80人;高级及以上技能等级389人,占操作人员总数的64.7%.操作员工持"双证"率达71%,"三证率"达23%.五年间,有5名技能人才获得了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等省部级荣誉, 4个技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和劳模工作室汇聚了60余人.公司获得"五新五小"创新成果44项, 28项Q C成果获甘肃省、集团公司表彰,8项管理创新成果获中国石油企协及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项,40余项技术成果在公司内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加强管理是企业永叵的主题,科学管理是企业永叵的追求,管理创新是科学管理的不竭动力。”西南油气田公司为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坚持把管理创新作为公司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了具有科学内涵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加速了企业的高效运转。在推进管理创新、管理提升的实践中,西南油气田公司取得了一批可贵的创新成果,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总结出了一系列优秀案例,也创造和积累了颇具价值的经验做法。本刊从这期开始,设立专栏,陆续推出他们的管理提升创新成果及优秀案例,供石油石化企业和广大读者分享、借鉴。  相似文献   

13.
《石油教育》2008,(1):57-57
<正>作为我国最大的原油、天然气和炼油化工产品的生产、供应商,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坚持推进科技进步,以解决制约生产经营的重大瓶颈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关键技术为重点,取得一大批高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2007年中国石油集团申请专利超过1400多件,获得授权专利首次超过1000件。  相似文献   

14.
供水公司西水源是大庆油田的第一座水源,承担着油田西部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供给任务。在生产运行中,他们始终遵循“岗位责任制的灵魂就是岗位责任心”的核心理念,通过一件事、一颗螺丝钉、一张报表等点滴小事,促进职工的行为养成,使职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有没有人监督,都会自觉地、按标准工作。 “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岗位责任心”这句话出自会战时期西水源老工人马登嵩之  相似文献   

15.
四川石油管理局天然气研究所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下属的从事油气田化工新工艺、新方法、新产品开发研制的应用科研单位。成立于1958年,座落在泸州市郊的长江之滨。建所32年来,在总公司、局领导的关怀下,依靠全所同志的努力,与设计、生产单位密切合作,改革开拓,求实创新,完成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共获得国家、部、省、局级奖励成果12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奖5项。科研成果已迅速转变为生产力,为国内油气田及化工单位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该所还紧密围绕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发展的需要,在吸取国内外先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坚持问题导向,以提高科研开发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实施了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探索与创新,包括组建两级创新团队、改革完全项目制管理模式和激励模式,简政放权,有效促进科研质量和效率提升。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和超前布局,始终坚持一流的企业必须做一流的标准,在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激励机制优化、专利标准化等方面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十三五”期间,承担集团公司炼化领域全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0多套自主技术在180余套装置推广应用,累计开发近80个牌号化工新产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共申请专利1200多件,授权专利近1100件,牵头制修订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60项,获得各级标准化奖励20余项,行业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吉林石化“十二五”未打造千亿元产业基地的目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依然还有不少难题。调结构、转方式、靠创新、促发展,是他们破解难题的“四把钥匙”。  相似文献   

18.
<正>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2013年天然气产量突破200×108 m3,达到200.6×108 m3,天然气日产量保持6 800×104m3上线运行,相当于建成一个1 660×104 t的千万吨级大油田。面对"三低"气藏的世界级开发难题,苏里格气田依靠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破解开发难题,提升开发效益,探索形成"六统一、三共享、一集中"管理模式和"四化"建设模式,实现了快速发展。通过推行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苏里格气田实现了6个天然气处理厂、13个作业区、130座集气站全部数字化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国家电网公司2004年提出发展特高压输电战略。面对这一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的重大系统性创新工程的挑战,电网公司依托市场、技术、资金优势,以用户为主导进行了创新链整合,形成了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合力,进一步拉近了产品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通过提供首台、首套设备应用保障,破解成果转化应用的难题。特高压电网工程的实施,对快速提升我国电工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扭转长期跟随国外发展的被动局面、增强电工装备"走出去"拓展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昊北方涂料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原化工部涂料工业研究设计院)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涂料、颜料及相关助剂和仪器仪表研究开发机构,现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建院以来,共完成国家、部省级各类科研项目700余项,有200多项成果获国家、部省级奖励,有70%成果在行业中推广应用,拥有一批稳定的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技术人才,承担国家和部省级科研攻关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院基础力量雄厚,拥有行业先进的大型分析检测仪器,为涂料颜料的研制和生产服务;图书馆收藏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