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向传统 SBR反应器中投加适当的强磁性粉末(Fe3O4)以强化活性污泥沉淀性能、降低污泥负荷,实现了反应器内污水处理效果的增强。实验结果表明:投加的磁粉粒度为 30 nm,磁粉浓度为 2 000 mg/L时,整体优于传统SBR 法,期间 COD、NH4+-N、TP 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98.51%、95.27%、83.90%;磁粉加入后,提高了污泥浓度,即使SV30达到 70% 以上,MLSS 达到 9 500 mg/L 左右时,在处理高浓度的食堂淘米污水条件下,反应器也可以正常运行;实验期间3种工况均对COD、NH4+-N 去除效果较好,对 TP、TN 去除率也能达到 70% 左右。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沈阳北部污水厂二级出水达到回用水质,在中试条件下采用污泥回流高效絮凝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实验中优化了高效絮凝工艺中的反应强度(G值)、污泥回流比、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投药量等工艺运行参数;并考察各种运行条件下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污泥回流高效絮凝工艺处理沈阳北部污水厂二级出水效果良好,出水COD≤30 mg/L、浊度≤0.9 NTU、色度≤29度、ρ(TP)≤1 mg/L、ρ(NH3-N)≤10 mg/L,均达到了回用标准。中试条件下的最佳运行参数:污泥回流量在低温低浊工况下为40 L/h,在常温常浊工况下为30 L/h;G值为18.9 s-1;PAC投加量30 mg/L;助凝剂阳离子PAM RT 2300投加量0.45 mg/L。  相似文献   

3.
强化脱氮是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在中试规模的高浓度污泥系统中,通过向其中投加粉末状硫铁矿载体,通过原位强化反硝化效能和新陈代谢性能,成功实现短程强化脱氮,水力停留时间也缩短至3.6 h.由于投加的硫铁矿粉末有一定的附着面积,所以在一段时间培养后的粉末表面能观测到致密的生物膜,这也对高浓度污泥的沉降、...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Fe镀层的耐磨性,向镀铁液中添加不超过40 g/L的纳米MoS2颗粒,通过电沉积得到Fe–MoS2复合镀层。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显微硬度计、热震试验及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MoS2颗粒质量浓度对Fe–MoS2复合镀层微观形貌、元素组成、显微硬度、结合力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MoS2复合镀层的结合力良好,表面微裂纹比Fe镀层多,显微硬度高于Fe镀层,耐磨性优于Fe镀层。当MoS2质量浓度为30 g/L时,Fe–MoS2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最高,耐磨性最佳。  相似文献   

5.
采用复合絮凝剂-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对北京某污水厂初沉池出水进行中试处理,研究了该工艺的出水水质和污泥性能。结果表明,在水处理量为0.75 m~3/h、复合絮凝剂投加量为20μL/L的情况下,出水COD和TP、NH_4~+-N、TN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20.5 mg/L和0.3、0.5、14 mg/L,均可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在长期投加复合絮凝剂的条件下,污泥沉降性能提升明显,胞外聚合物凝聚性变强,整体性能已十分接近好氧颗粒污泥。复合絮凝剂-SBR工艺继承在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大部分优点的同时,更能保证污泥颗粒和出水水质稳定,可用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相似文献   

6.
乔楠  陈瑞佳  于大禹 《化工进展》2015,34(5):1459-1465
将硅藻土经改性后作为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H1的载体,对负载条件以及固定化菌对环境的耐受性能进行了优化及研究.确定最佳吸附时间为24h,载体投加量为0.06g/mL(硅藻土/菌悬液).改性剂FeSO4用量、pH值、温度不仅影响硅藻土载体吸附性,同时影响固定化H1活性.菌株经改性硅藻土负载后较游离菌对pH值及温度耐受性都有所增强,对溶解氧变化适应范围更广,当m(FeSO4)/m(硅藻土)=3.5%、pH=7.5、温度为30℃、溶解氧为5.1mg/L左右时,固定化H1脱氮性能最佳.使用该固定化菌对生活污水进行连续式处理,8天后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趋于稳定,TN、NH4+-N及COD去除率分别达到52.40%、55.64%与61.23%,表明改性硅藻土负载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在污水脱氮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前端需设置预处理段去除悬浮物、钙镁硬度等,以达到后续除盐设备的稳定运行要求。以某电厂生产过程中的脱硫废水作为原水,通过现场批次试验,分析了NaOH+Na2CO3、Ca(OH)2+Na2CO3两种软化方式在pH值为10.5时对Mg2+、Ca2+的去除效果。前者出水Ca2+质量浓度能控制在23.20 mg/L,Mg2+质量浓度控制在73.65 mg/L;后者出水Ca2+质量浓度能控制在16.00 mg/L,Mg2+质量浓度控制在7.35 mg/L。采用NaOH+Na2CO3组合软化方式形成的污泥约为Ca(OH)2+Na2CO3组合加药方式污泥量的37.95%,但后者沉降速率较高。对于低镁脱硫废水,采用NaOH+Na  相似文献   

8.
通过污泥沉降比和泥饼含水率及脱水率的测定,分析絮凝剂和助凝剂对城市生活污水剩余污泥深度脱水性能的影响。对三氯化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壳聚糖以及壳聚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0 mg/L壳聚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的污泥絮凝效果最好。同时,在壳聚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条件下,对石灰、粉煤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硅藻土的脱水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0 mg/L壳聚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15%石灰、10%粉煤灰、pH为3,污泥含水率降低至51.36%。  相似文献   

9.
秦天  袁哲 《净水技术》2023,(7):110-118
采用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两级BioDopp工艺应用于西南某酿酒厂高CODCr酿酒废水处理。通过检测启动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以及碱度(ALK)的浓度变化,发现VFA质量浓度保持在250 mg/L左右,同时反应器内ALK浓度较高,说明ESBG能实现对酿酒废水的稳定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对酿酒废水的稳定处理,其中EGSB进水CODCr均值在50 000 mg/L,氨氮均值为1 000 mg/L,总氮均值为3 000 mg/L,污染物去除率均超过90%。一级BioDopp生化池CODCr去除率均值达到93.5%,氨氮去除率均值达到88.9%,总氮去除率均值达到83.5%,总磷去除率均值为55.0%。二级BioDopp生化池出水CODCr、氨氮、总氮和总磷均值分别为37.8、2.9、11.3 mg/L和0.30 mg/L,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通过计算发现EGSB+两级BioDopp工艺吨水处理成本约为1.76元/(m3...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臭氧催化氧化高效去除煤焦化高盐废水中的有机物,分别采用浸渍法、混合法、喷涂法制备Fe-Al2O3催化剂,开展工艺优化试验以确定最优工艺参数,并对臭氧催化剂开展连续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浸渍法制备的Fe-Al2O3催化剂对COD去除率最高,活性组分Fe2O3均匀负载于载体表面,粒径以30~40 nm居多;该催化剂比表面积为231.699 m2/g,孔容为0.414 cm3/g,介孔约占90%。臭氧催化氧化降解煤焦化高盐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催化剂投加量800 mg/L,臭氧质量浓度200 mg/L,臭氧通气量1.5 L/min,在此条件下连续运行100 h,COD的去除率稳定在51%~54%,该Fe-Al2O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非均相催化甲苯二胺(TDA)焦油重组分降解是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本文采用离子交换-焙烧法制备了Fe2O3/硅藻土非均相Fenton催化,并通过SEM、XRD和EDS等手段对催化剂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了Fe2O3/硅藻土催化剂催化TDA焦油重组份降解的性能,结果表明:硅藻土对TDA焦油具有吸附优势,且Fe2O3能够均匀分散于硅藻土表面而实现对TDA焦油的可控高效降解。在1g 0.5%Fe催化剂,[m(Fe2O3/硅藻土催化剂):m(30%H2O2)]=1:6,20℃,pH=4.5,反应时间2h条件下,焦油分解得到TDA最多,产率为71.79%。  相似文献   

12.
工业园区废水由于其水量和水质稳定性较差,同时有水质复杂、有机污染浓度高、毒性大和难降解等特点而成为废水治理难点。江西省新干县盐化工业城对园区废水进行提标改造,需将排放水质标准由原先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提高到一级A。针对园区废水水质特点,选用A/O+MBR为处理工艺并对此做中试研究。通过试验研究表明:A/O+MBR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均值为44.74 mg/L,去除率高达79.28%;出水NH3-N均值为1.17 mg/L,去除率高达99.08%;出水TP均值为0.35 mg/L,去除率高达99.10%。工艺总体指标能达到一级A标准,且有设备占地面积少、自动化水平高、处理出水稳定、排放的剩余污泥量少等优点,在工业园区废水治理中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段宁  张银凤  吴依远 《硅酸盐通报》2013,32(12):2595-2599
本文主要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硅藻土-沸石作为复合吸附剂对氮磷废水的处理效率,试验结果表明:与硅藻土或沸石相比,复合吸附剂对氮磷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试验的最佳条件为:对于该吸附剂去除氨氮,pH=8,初始浓度为40 mg/L,吸附时间为350 min,吸附剂用量20 g/L;对于该吸附剂去除磷,初始浓度为5 mg/L,吸附时间为120 min,吸附剂用量20 g/L.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浸渍和粉末压片的方法制备了两种ZrO2-Al2O3复合载体并用于负载Ni基催化剂,并利用氮气等温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物化性质进行表征,考察了ZrO2-Al2O3复合载体制备方法及ZrO2的引入对Ni基催化剂在CO、CO2和CO-CO2共存的3种体系下甲烷化反应活性的影响。材料表征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CO甲烷化体系中,与单一Al2O3载体相比,引入ZrO2的复合载体能有效提高催化剂中Ni物种的分散度从而增强CO甲烷化过程中催化剂活性,且粉末压片法较浸渍法制备的复合载体能有效提高催化剂的还原度,降低还原温度,但前者会大大降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在CO2甲烷化体系中,当载体形貌和制备方法相同时,载体的变化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较小,CO2转化率主要受到制备方法不同引起的物理性质如比表面积变化的影响;在CO-CO2共存体系中,由于CO在竞争吸附中比CO2更容易占据活性位点,所以呈现出优先进行CO甲烷化再进行CO2甲烷化、CO2的含量先增多后减少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通过曝气生物滤池的中试试验找到了火力发电厂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新工艺,为火力发电厂实现废水零排放提供了技术依据。得出了BAF运行于电厂生活污水水质条件下的最佳水力负荷为3m3/(m2·h),其CODCr、BOD5、氨氮、SS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21%、82.53%、86.97%、85.82%,相应出水平均水质为CODCr14.17mg/L、BOD53.72mg/L、氨氮0.40mg/L、SS3.67mg/L,满足于以合金铜管为凝汽器管材的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6.
在由FeSO4·7H2O 30 g/L、Co SO4·7H2O 30 g/L、H3BO3 30 g/L和抗坏血酸1 g/L组成的Co–Fe合金镀液中添加10 g/L自制纳米Zr O2溶胶,电沉积得到Co–Fe–Zr O2复合镀层。研究了电流密度对Co–Fe–Zr O2复合镀层微观结构、厚度、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电流密度从5 mA/cm2增大到30 mA/cm2,Co–Fe–ZrO2复合镀层的晶粒细化,ZrO2颗粒复合量、厚度和显微硬度均增大,耐蚀性先改善后变差。当电流密度为25 mA/cm2时,Co–Fe–ZrO2复合镀层的厚度为18.6μm,显微硬度为349 HV,表面平整致密,耐蚀性最佳。  相似文献   

17.
唐琪玮  王文成  张元会 《净水技术》2023,(S1):173-177+338
电镀废水是重金属污染物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之一,某电镀园区污水处理厂采用传统的以Fenton为主体的组合工艺对电镀废水进行处理,在运行过程中出水水质偶有超标现象,且运行过程中产泥量较高,处理成本也随之提高。文章采用改良电絮凝法对某电镀园区污水处理厂综合电镀废水进行处理,经小试试验确定最优电絮凝工艺运行参数后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反应pH值为3、电流密度为75 A/m2、反应停留时间为2 h、倒极时间为10 min、30%H2O2投加量为0.3g/L条件下,中试试验出水能稳定达到后期生化进水的要求。进水总镍质量浓度为12.200~18.100 mg/L,出水总镍质量浓度为0.043~0.096 mg/L,进水总铜质量浓度为4.100~6.800 mg/L,出水总铜质量浓度为0.059~0.120 mg/L,进水总铬质量浓度为5.200~7.500 mg/L,出水总铬质量浓度为0.022~0.081 mg/L。同时,与原有工艺对比,该工艺运行成本大大降低,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所得到的相关中试研究成果为后续改良电絮凝法工程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郭道清 《广东化工》2023,(1):29-31+22
本研究针对碳钢鳞皮悬浮液中悬浮物含量高、颗粒物粒径小不易沉降,水质排放不达标等问题,采用混凝工艺进行处理。探究了氯化铁(FeCl3)和硫酸铁(Fe2(SO4)3)这两种混凝剂的处理效果以及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用量对出水水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仅使用混凝剂进行处理时Fe Cl3效果优于Fe2(SO4)3,FeCl3投加量为20 mg/L时,出水水质就可达到10 NTU以下。絮凝剂PAM最佳投加量为0.5 mg/L,进一步提高絮凝剂投加量会导致处理效果较低,实际工程中推荐采用Fe Cl3+PAM组合处理,投加量为5 mg/L+0.5 mg/L或10 mg/L+0.5 mg/L,出水水质可以保证符合宝钢一类串接水的回用指标。  相似文献   

19.
针对碎煤气化污水处理存在的生化出水COD、酚、氨氮含量高,结晶杂盐未纯化、分离等问题,提出了碎煤气化污水处理全流程工艺,并利用中试装置对该工艺进行验证。中试装置由生化、回用、膜浓缩和蒸发结晶4个工段组成。试验结果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生化出水的COD、总酚、氨氮分别降至67 mg/L,0.025 mg/L和4.25mg/L;回用和膜浓缩段的再生水优于GB50050—2007中关于再生水的水质要求;硫酸钠结晶盐折算成干基后达到GB/T6009—2014《工业无水硫酸钠》的二类合格品标准,氯化钠结晶产品达到GB/T5462—2015《工业盐》的优级标准。试验结果证明中试全流程工艺满足污水处理资源化利用、实现"零排放"的要求,具备很好的工业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石灰作为一种传统的助凝剂,应用于水厂排泥水调质浓缩工艺,可提高污泥颗粒密度,改善污泥沉降脱水性能。本文利用造粒流化床处理工艺,以南方某水厂排泥水为处理对象进行中试试验,研究了石灰投加对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投加可减小PAM投药量,同时增大流化床最大上升流速。中试条件下,500mg/L的石灰投加量可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情况下,使流化床PAM投药量减少14%~24%,最大上升流速由38~50cm/min增至42~57cm/min。与现行常规处理工艺相比,石灰投药量可由1667mg/L降至500mg/L左右,PAM投药量可节省50%,同时出泥沉降陛能得到极大改善,含固率提高2~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