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神经血管单元是一个由神经元、血脑屏障、小胶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构成的整体,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能是治疗脑梗死的潜在靶点.本文介绍了神经血管单元的概念、组成及脑梗死后神经血管单元的病变机制及治疗策略,为相关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神经血管单元概念的提出强调了神经细胞、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相关组织基质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研究脑卒中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是一类血管调节因子,在维护神经血管单元稳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以VEGF-A的作用最为突出.本文阐述脑卒中诱导VEGF-A发挥促血管生成、血管舒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度表达对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及脑缺血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用TNFα、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磷脂、整合素αM(OX4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D大鼠与转小鼠TNFα基因大鼠未缺血脑组织的TNFα表达及3种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与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状态。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SD大鼠与转小鼠TNFα基因大鼠缺血1h再灌注72h后,先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再断头取脑四氯氮唑(TI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转小鼠TNFα基因大鼠与SD大鼠相比,未缺血脑组织见TNFα表达,且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与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呈肥大和增生性变化;缺血1h再灌注72h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增高,脑梗死灶体积显著增大。结论:未缺血时脑组织TNFα的表达可明显激活3种神经胶质细胞,TNFα的过度表达可使脑缺血时神经功能明显恶化及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提示TNFα的过度表达可明显加剧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实验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中,已经证实脑缺血损伤后在受损区有大量细胞因子的表达和炎细胞的浸润,通过炎症反应一方面引起神经保护作用,另一方面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又可加重脑组织损伤,缺血后短时间内即可发生炎症反应,尤其在再灌注中更加明显。星行细胞,小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及  相似文献   

5.
神经炎症是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神经损伤、空间和记忆能力下降的主要机制之一。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刺激时,小胶质细胞作为免疫效应细胞被激活,并通过自身表型转换启动免疫级联反应,释放细胞因子等参与神经炎症反应。诱导小胶质细胞从促炎性M1表型向抗炎性M2表型极化,能够促进组织神经功能的修复再生,减轻脑卒中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和认知损害。中药单体、活性成分及复方可以靶向调节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保护大脑神经元免受炎症影响,通过减少神经元凋亡来调节学习记忆能力。基于此,本文就小胶质细胞极化在PSCI神经炎症损伤中的作用及中医药潜在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PSCI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过度表达对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及脑缺血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用TNFɑ、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磷脂、整合素ɑM(OX4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D大鼠与转小鼠TNFɑ基因大鼠未缺血脑组织的TNFɑ表达及3种神经胶质细胞穴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与少突神经胶质细胞雪的激活状态。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SD大鼠与转小鼠TNFɑ基因大鼠缺血1h再灌注72h后,先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再断头取脑四氯氮唑(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转小鼠TNFɑ基因大鼠与SD大鼠相比,未缺血脑组织见TNFɑ表达,且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与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呈肥大和增生性变化;缺血1h再灌注72h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增高,脑梗死灶体积显著增大。结论:未缺血时脑组织TNFɑ的表达可明显激活3种神经胶质细胞,TNFɑ的过度表达可使脑缺血时神经功能明显恶化及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提示TNFɑ的过度表达可明显加剧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7.
脑组织过度的炎症反应是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发生的关键是白细胞聚集并迁移至脑实质中。Fractalkine(FKN)作为脑中主要的趋化因子,具有黏附、趋化、调节小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及神经保护等多重作用,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FKN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AChR)是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一种亚型,其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发挥抗炎及神经保护等作用。在维持正常的学习、记忆、认知、运动等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过度激活后产生大量炎症损伤神经。而小胶质细胞上表达的α7 nAChR参与了大脑中的"胆碱能抗炎通路",调节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状态、表型转化、致炎因子的释放等,并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缺血性脑卒中、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小胶质细胞上的α7 nAChR可能成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一个突出靶点。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自闭症和成瘾症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会由于其异常的思维模式、认知、情绪状态和行为导致生活品质下降。目前,上述疾病致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来临床与动物研究表明神经炎症可能与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中枢神经系统,过度的炎症反应能激活小胶质细胞,从而导致促炎症因子包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释放。反过来,促炎症因子亦能加剧神经炎症反应、神经元退化以及大脑功能损伤。本文主要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在海马过度沉积形成的老年斑是其主要的病理特点。Aβ激活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分泌促炎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可以导致神经细胞变性、损伤和死亡。Aβ也可通过与Tau蛋白相互作用介导的炎症反应加快AD的进展。因此,Aβ沉积激活胶质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是AD的重要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血管单元主要成分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100只雄性SD大鼠制作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采用TUNEL法结合免疫荧光标记检测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疏血通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慢性脑缺血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神经元、胶质细胞、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保护慢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血管单元,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其中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最多,约占胶质细胞总数的70%。它不仅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更能促进神经元的生长,提高神经元兴奋活性。但当慢性脑缺血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反应性增生,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并可通过释放细胞毒性物质和炎症介质发挥神经毒性作用,抑制神经的再生功能,加重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大量事实表明小胶质细胞在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病和帕金森氏病的神经退化过程中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关于小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仍有待确定,但当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最后都会导致神经元的死亡。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会分泌多种诱发或加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炎症因子或神经毒素。系统性炎症是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相关功能下降的主要诱因之一。本文,对小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所产生的作用,特别是小胶质细胞对于帕金森氏病的动物和细胞培养模型的研究进展,及新的方法和潜在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方莉娜  曲海燕 《华夏医学》2014,27(6):188-191
免疫抑制状态下过度炎症发病机制较复杂,病死率高,是临床常见的移植术后急危重症.巨噬细胞亚群是主要的炎性反应调节细胞,释放大量炎性因子然后间接或直接地参与过度炎症反应过程,导致机体失控的炎性反应,形成恶性循环加重机体损伤.笔者就目前国内外关于巨噬细胞亚群在免疫抑制状态下导致的过度炎症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外泌体可以通过靶向调控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化来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炎症、氧化应激等持续性反应,同时促进细胞间的神经信号传导,帮助损伤后轴突和血管再生。除此之外,外泌体对神经干细胞的活化能力以及载体功能也有望给脊髓损伤修复带来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脑缺血发生后神经血管单元内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单独针对神经元而忽略脑缺血损伤后各种神经细胞相互作用的治疗方案可能较为片面。目前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主要治疗策略是神经元保护,尚不能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如何全面保护神经血管单元、改善神经功能评分仍是临床上的重点难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血管单元的靶点作一综述,为开发出新的神经血管单元多靶点保护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致使血液供应缺乏或中断。使其供应的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血管)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而言。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卒中(CIS)是一种具有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脑组织的快速缺血缺氧会破坏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能量依赖过程(如跨膜离子梯度和细胞稳态),引发一系列神经损伤病理反应,如神经血管单元的破坏、突触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炎症反应、细胞自噬、细胞凋亡、细胞焦亡等。研究发现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在脑中广泛分布,且通道的开放和关闭状态会对CIS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对KATP通道与CIS的关系进行总结,以期为CIS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卒中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有关它的病理机制并未完全阐明。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免疫细胞。缺血性脑卒中后,大量小胶质细胞激活,并向损伤区域迁移聚集,吞噬坏死的细胞或碎片,释放炎症因子或营养因子,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其中小胶质细胞的吞噬作用在脑缺血损伤以及康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的分子机制,并综述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探讨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在脑缺血损伤和康复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旨在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对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释放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培养Wistar乳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用抗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单克隆抗体确认,建立缺氧/复氧模型,NO采用Griess反应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NO的释放显著增高,钙拮抗剂川芎嗪对缺氧复氧损伤后NO的过度释放无阻遏作用,而参麦注射液则能抑制O的过度分泌。结论:缺氧复氧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释放NO增多可能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有关,参麦可能通过抑制NO的过度分泌以对抗缺氧复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