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传统污水处理多采用“以能耗能”模式,忽略了污水作为能源和资源的潜质,与当下“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政策相悖。本文系统探讨了污水厂各种减污降碳技术的碳减排效果及最新研究进展,指出污水处理朝着低碳能源、低碳脱氮、节能降碳、生物固碳和智慧降碳等技术及理念方向发展,并明确提出了各种减污降碳技术在污水厂内的布局,以供污水处理行业同仁参考,助力行业早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  相似文献   

2.
污水是资源与能源的载体,蕴含着极大的化学能和热能,传统污水处理过程以能消能,处理过程能耗高且释放温室气体。在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实现碳中和运行,在能源自给、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具有潜力,成为城镇污水处理厂转型的热点。本文以城镇污水处理厂碳中和运行潜力分析为背景,分析了以高负荷活性污泥工艺(HRAS)、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CEPT)、自养脱氮和反硝化除磷等工艺技术为主的碳源捕捉、低耗处理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并阐述了以厌氧消化-热电联产、热能和太阳能回收为代表的能源回收技术,以国内外碳中和技术运行的实际污水厂案例探讨了其应用优势和效果。同时,认为低耗运行和能源回收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实现碳中和运行的关键,并对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实现碳中和运行提出了展望,旨在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低耗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综合评述了世界能源化工企业应对碳达峰碳中和、做低碳绿色转型的进展,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任务极为紧迫和艰巨。指出能源结构转型是“双碳”达标的核心任务。分六大方面阐述了能源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正在进行的工作:世界能源化工公司主业转型分成两大阵营;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政府从源头控制“两高”能源化工企业发展;传统石油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化;碳回收利用和封存(CCUS);化工基地和园区的减碳举措。  相似文献   

4.
项冉  俞龙 《山东化工》2022,(5):220-222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提出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各行各业积极响应,关于如何推动各自行业内的低碳发展以及政策制定的讨论日益高涨.文章结合污水处理单元综述了污水处理厂内潜在的能源结构,浅谈实现污水处理碳中和的途径,并对今后处理过程中能源的利用手段及规范作出展望,以期污水处理环节早日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5.
在双碳背景下及现有的各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石油化工、污水排放、交通、建筑等行业的低碳发展路径及措施,为其他行业实现“碳中和”提供理论参考,也为各行业未来转型具体方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碳中和背景下,污水处理厂不仅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还要实现碳减排。若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污水中潜在的化学能和热能进行回收利用,则可弥补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的能量损耗,甚至达到碳中和的目标。为探明污水处理厂实现碳中和的可行性,通过对国内外污水处理厂实现碳中和案例的解读分析,总结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途径和主要减排工艺,并提出...  相似文献   

7.
“双碳”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强力举措,同时也给炼化行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作为节能降碳的重点行业,炼化企业需要从全生命周期探索碳减排路径,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概述了实现“碳中和”的6条路径,即强化过程节能减排,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绿氢、绿电在炼化企业中大规模应用;能源型向化工型、材料型高端化发展;加大碳捕集与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建立碳交易、碳汇机制和市场,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探索核电-炼化一体化发展模式。提出了炼化企业转型发展对策与方法,为未来炼化企业实现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加速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污水处理领域的碳排放情况和低碳技术的发展也逐渐被关注。光合细菌污水资源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可同时实现污水处理和资源回收,目前该技术的碳排放情况还没有被研究。基于光合细菌的处理过程和物料平衡原理,根据污水处理数据计算出CO2的净产生量,并对该技术进行低碳程度评价。结果表明,光合细...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污酸污水处理装置的工艺流程、工艺特点和主要设备。来自净化工序的污酸脱出二氧化硫后进行两级石灰石乳中和生成石膏浆;石膏浆经浓密机沉降,底液经hrox压滤机脱水,浓密机上清液和压滤机滤液汇入石膏滤液槽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硫化物沉淀经浓密机沉降,底流经陶瓷过滤机过滤,滤液和浓密机上清液自流到污水处理工序进一步处理。来自污酸处理工序和各车间的污水混合后进行一级石灰乳中和、硫酸亚铁除砷、二级石灰乳中和,实现达标排放。运行3年来,污酸污水处理装置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昊 《清洗世界》2023,(1):103-105
提高污水处理工作的运行质量,可以使碳中和目标得到更高水平的实现。但是,国内很多污水处理工作简单的停留在水资源净化的基础层面,缺乏对碳中和目标的有效关注,唯有严格按照碳中和目标进行污水处理技术的调整创新,才可以更好的满足环保战略的贯彻需要。本文首先对碳中和视角下污水处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结合碳中和目标的设计特点,制定了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应用质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资源循环利用是冶金行业保障关键金属资源安全供给、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本工作立足“双碳”战略视角,概述了冶金行业资源循环利用总体现状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趋势,从物质循环科学基础、“无废冶金”变革性技术、资源循环与碳循环耦合、二次金属资源高质循环以及基于数字技术的知识产权重构等多角度,展望了冶金行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发展前沿,提出了系列观点,以期为冶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碳达峰、碳中和是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本文从八个方面分析了实现双目标面临的困难和机遇,重点强调碳达峰不是冲高峰,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做好节能提效,开拓可再生能源市场。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双碳”目标的提出,污水处理行业作为实现绿色低碳目标的关键领域之一,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减污、降碳、强生态”的理念,耦合资源和能源回收利用的新路线和新工艺将加快推进水环境治理,增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推动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基于此,文章对微滤、超滤、纳滤、正渗透等低压膜分离技术在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应用前景和膜污染控制方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便对未来水处理节能降碳及资源化利用领域中低压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这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暖愈演愈烈,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为此低碳生产、生活势在必行,于是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碳中和理念。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水中的COD被微生物消耗,却产生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并排入了空气当中,与此同时曝气等过程中的动力消耗也产生了许多温室气体。水污染解决了却将污染转移到了空气当中。为实现碳中和的概念,污水厂首先剖析污水处理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明确发掘污水/污泥中有机能源对CO_2的综合减排效果,再据此提出细化的低碳技术。  相似文献   

15.
污水处理是一个能耗密集型行业,我国污水处理能耗约占社会用电能耗的0.3%,探究污水处理工艺的节能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完善,未来对污水处理厂运行节能降耗需构建基于精细化管理和全程优化技术体系。现有工艺运行节能需立足全流程对关键工艺单元进行节能优化提升。开发新型污水处理工艺也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技术途径,尤其是基于厌氧生物处理的技术。污水处理数学模型与精确控制是精细化管理和节能实现的重要保障。构建节能降耗效能的综合评价方法与体系,有利于推动污水处理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茹 《塑料助剂》2023,(1):65-67+71
基于“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阐述了我国中小型塑料薄膜企业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碳中和”目标下企业低碳转型的新技术方向与发展路径。新时期,企业应围绕节能减碳、绿色发展的目标,重塑绿色低碳发展的企业文化,优化塑料薄膜改性配方设计,开展智能化、全自动化制造技术研究,加强科学技术人员的培养,以加快企业的绿色转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7.
如何同时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是制造业未来发展所面对的必答考题。推动高耗能、高排放的制造业转向“绿色制造”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一步。本文从核算方法、宏观指标、行业分布、能源结构对制造业碳排放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进而对制造业的通用型碳减排对策和重点行业的低碳工艺进行介绍,并列举了相关商业应用、阐释了技术发展瓶颈。文中指出:制造业减排通用对策包括源头减量,使用清洁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业互联网;重点行业低碳生产工艺主要有氢气直接还原生产钢铁、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生物质制生物油等;钢铁、化工、建材、石化及炼焦、有色金属冶炼作为制造业的重要行业,应当选择适应各自生产过程的减排对策为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常维东  李刚  汤骅  马继超  成郭丽 《玻璃》2023,(11):21-27
为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我国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提出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可积极推进玻璃行业能源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负担,加快玻璃行业能源结构转型。从玻璃全产业链进行碳排放分析,在产业链的上游,通过优化原料、燃料结构,改进燃烧制度,优化窑炉结构设计,降低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在中游,采用先进的深加工技术,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进行余热回收;在下游,利用玻璃在建筑、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方面的节能减排作用,充分挖掘玻璃全产业链的节能减排潜力,可为“双碳”目标下我国玻璃行业能源结构转型以及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污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污染物的深度去除,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并经常性投加大量的化学药剂,这导致污水厂间接碳排放量巨大,环境效益降低,违背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污水碳中和的达成可通过节能降耗、资源回收以及自身产能来实现。在能源紧缺,实现碳中和迫在眉睫的背景下,全面推进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是最现实且有望短期实现的策略。脱氮是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关键任务,能耗占比大,本文即针对现有的污水脱氮途径和技术,从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实现资源回收两个方面出发,对能耗低、具有可持续性且具有应用前景的工艺进行总结。重点对厌氧氨氧化工艺(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以及能实现能源回收的CANDO(Coupled aerobic-anoxic nitrous decomposition operation)工艺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综述,指出现有的技术问题和研究瓶颈,以期为污水脱氮技术的低碳发展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推进我国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安全、低碳利用。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百年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控煤政策,通过对碳排放的现状和分布进行分析,挖掘碳减排潜能。按照天津市“双碳”工作要求,科学地规划组织并实施节能减排项目,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明确碳减排路径,确保如期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