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段进水脱氮除磷工艺中反硝化除磷的实现与维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应用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研究反硝化除磷的实现途径与维持方法,探讨工艺运行参数对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强化缺氧吸磷对提高系统脱氮除磷效率的作用和稳定维持反硝化除磷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通过A/O分段进水工艺向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运行方式的转变,可以成功富集反硝化聚磷菌,最高比例达39.2%,污泥缺氧吸磷速率为3.19~4.48 mg P·(g VSS)-1·h-1。缺氧/好氧吸磷速率和磷去除率随厌氧池体积的增加而增加,最佳体积分配为34/102/204 L(1/3/6)。控制污泥回流和内循环分别为100%相似文献   

2.
杨烨  董鹏  陆敏博 《净水技术》2023,(3):143-150
为了筛选出对氮、磷等营养物具有高效吸收性能的生物滞留池植物,通过营养物耗竭法研究了翠芦莉、美人蕉、黄菖蒲、再力花、鸢尾和雨久花6种常见植物对硝态氮(NO-3-N)、氨氮、溶解性总磷(TSP)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48 h水力停留时间内6种受试植物对NO-3-N的去除率在12.89%~53.58%,对氨氮的去除率在36.38%~88.25%,6种植物对氨氮亲和力和吸收效果高于NO-3-N;对TSP的亲和力和吸收效果较好,去除率最高可达80%。考虑雨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NO-3-N含量较高时,宜选用黄菖蒲,低、中浓度NO-3-N含量宜选用鸢尾;氨氮含量较低时,宜选用翠芦莉,中、高浓度氨氮含量宜选用黄菖蒲;低浓度TSP宜选用翠芦莉,中、高浓度TSP宜选用雨久花。  相似文献   

3.
采用混合反应器模拟氧化沟运行方式,探讨氧化沟不同好氧缺氧分区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点曝气氧化沟系统中氧传质推动力大,溶氧效率高,在相同的供氧条件下,其一个循环的好氧区比分段曝气系统好氧区长,但是分点曝气系统有机物耗氧多,DO浪费大,而分段曝气溶氧效率低,但DO的有效利用率(用于脱氮除磷)高,二者硝化能力相当,NH4+-N去除率分别为96.68%和97.03%,硝化菌活性分别为4.65、4.66 mg.g-1.h-1。在好氧区和缺氧区比例相同的条件下,分区越多,有机物被好氧异养菌利用的越多,脱氮除磷效果越差。分区减少,可以有效地增加反硝化菌对碳源的利用,对提高脱氮效果更有利。在同样的供氧条件下,分段曝气单个A/O分区长,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对碳源利用多,脱氮除磷效果优于分点曝气,在满足硝化的前提下,缺氧区和好氧区比例越大,碳源被利用的越完全,对脱氮除磷越有利,DO的有效利用率也越高,此时越接近于前置缺氧-好氧(A/O)工艺。  相似文献   

4.
吴蕾  彭永臻  王淑莹  刘旭  李凌云 《化工学报》2011,62(9):2608-2614
以除磷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批次试验,以混合丙酸和乙酸(2∶1)为外加碳源,在厌氧起始阶段投加不同浓度的NO-3-N(0, 20, 30, 50和75 mg·L-1, pH=8.0)和NO-2-N(10,20,40和60 mg·L-1, pH=7.0, 7.5和8.0),研究缺氧环境对颗粒污泥强化除磷系统释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的投加对聚磷菌释磷无明显抑制,系统中VFA的吸收、磷的释放和硝态氮的反硝化同时发生,挥发性脂肪酸(相似文献   

5.
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大多存在运行能耗高、污水处理效能低、脱氮除磷能力不足等问题,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迫在眉睫。以出水可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的南京市某污水厂改进UCT工艺为工程实例,通过全流程水质监测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探究优化工艺设计与运行对强化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置分段进水、多点回流比例和回流点位,UCT工艺可取得较好的脱氮效果,TN去除率可达到79.23%和82.29%;延长HRT、降低厌氧区进水浓度、增加内回流点数均有利于多种脱氮途径协同作用,尤其厌氧氨氧化脱氮贡献可提高7.48%;但强化生物脱氮与除磷条件之间存在拮抗作用。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显示,HRT的增长及内回流点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微生物多样性,同时能使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占优,丰度为29.48%~50.67%,好氧池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受到抑制。研究结果可为国内现有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提供工艺改进和运行优化方面的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AAO-BAF反硝化除磷系统的二次启动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厌氧/缺氧/好氧工艺与曝气生物滤池组成的双污泥强化反硝化除磷系统(AAO-BAF)处理生活污水,通过对比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分析了该系统除污染物性能的恢复情况。试验用反硝化除磷污泥在室温下放置了1个月。试验期间比较了两种启动方式,AAO反应器中厌氧、缺氧和好氧区的容积比(Vr)分别为2:5:2和2:6:1,记为1#和2#。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去除有机物和氨氮的性能基本没有恶化。第17 d,两种启动方式得到的TN和PO43--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约75%和92%;去除单位NO-3-N吸收的PO43--P量也由试验初的0.5 mg PO43--P·(mg NO-3-N)-1增加到了1.5 mg PO43--P·(mg NO-3-N)-1 左右。试验结果显示,AAO-BAF系统更适宜采用有利于除磷性能和污泥沉降性能快速恢复的方式1(1#)进行二次启动。  相似文献   

7.
改良UCT分段进水脱氮除磷工艺性能及物料平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改良UCT分段进水试验装置研究了该工艺处理实际生活废水的脱氮除磷性能,建立了该系统碳(COD)、氮、磷的物料衡算公式,并以稳态条件下试验数据为基础分析评价了各指标的物料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工艺出水水质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平均出水COD、总氮、总磷含量分别为43.5、8.51、0.29mg·mL-1,满足国家城镇生活污水一级A排放标准。此外,根据建立的物料衡算公式及工艺各反应区污染物指标的转化途径分析发现,高达67.1%的反硝化脱氮作用(包括缺氧反硝化和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是该工艺深度脱氮的根本原因;系统反硝化和释磷过程利用的COD占总去除量的62.1%,体现了该工艺充分利用原水碳源的优势;氮素和COD的平衡率均高达99.8%,证明了所建立的公式的有效性。系统对磷的去除主要依赖于排放的剩余污泥,占总量的71.7%。  相似文献   

8.
王丽  李瑾  王文雷  韩煦葳  王锦 《现代化工》2023,(12):193-198
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下的碳量子点(CQDs)修饰碳毡电极对微生物挂膜及硝酸盐氮(NO-3-N)催化还原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方法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QDs质量浓度为14.4 g/L、碳化时间为24 h时,风干干燥方法制备的CQDs修饰电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挂膜能力;循环伏安曲线分析结果表明,NO-3离子还原峰位于-0.785~-0.663 V之间,峰值电位和峰值电流较大,NO-3-N的还原性能更强,同时交流阻抗谱也体现了该工况下较小的电荷转移内阻,均为10~18Ω之间。因此,使用CQDs修饰可以提升MFC生物阴极的挂膜能力及NO-3-N的催化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己内酰胺废水脱氮除磷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厌氧-好氧-缺氧(AOA)序批式反应器处理己内酰胺废水,并进一步研究了Fe强化去除己内酰胺废水的有机物及氮磷.结果 表明,较缺氧-好氧工艺,AOA工艺能较好实现己内酰胺废水碳氮磷去除.Fe促进AOA工艺脱氮除磷,且当Fe剂量为10.0 g/L时,COD、TN和溶解性磷酸盐(SO...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污水脱氮除磷的效率,研究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工艺)厌氧、好氧和缺氧(AOA)的运行方式富集反硝化聚磷菌(DPB),实现同步脱氮除磷。结果表明:在好氧段投加甲醇作为碳源(25—40 mg/L)可有效抑制好氧吸磷,对硝化反应影响较小,能够在缺氧段实现同时反硝化脱氮除磷。SBR反应器稳定运行10个月,当进水NH4+-N、PO43--P分别为30,15 mg/L时,总氮(TN)和PO43--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5%和92.1%。聚磷菌能够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DPB占总聚磷菌的比例达到44.8%。与A2O运行方式相比,AOA运行方式更有利于实现DPB的富集。  相似文献   

11.
陈洋  王磊 《水处理技术》2023,(9):119-123
针对传统A2/O工艺处理低C/N废水过程中氮磷去除不理想的现状,开发了厌氧耦连二级缺氧-好氧工艺(AMAO)强化低C/N生活废水的新工艺。结果表明在低C/N进水中,AMAO工艺能较好去除COD、氨氮和总磷,在稳定时期,出水COD、氨氮和TP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4.6%~96.2%、94.2%~95.6%和92.1%~93.5%,均高于传统A2/O工艺。多级缺氧好氧交替强化了脱氮除磷微生物代谢。在污泥特征方面,AMAO工艺污泥浓度大致为4.5~4.6 g/L,胞内聚合物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含量大致为5.4~5.6 mmol/g,高于传传统A2/O工艺。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AMAO工艺内相对丰度前四的为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Nitrospirae(硝化菌门)和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本研究结果为低C/N生活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何艳芸  冯民权  王毅博 《应用化工》2023,(4):1033-1037+1042
为探究人工湿地处理效果受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影响,利用厌氧池-表流人工湿地(AT-SFCW)系统处理污水厂尾水,探讨CODcr、NH+4-N、NO-3-N和TP污染物在系统内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AT-SFCW系统CODcr、NH+4-N、NO-3-N和TP去除效果随HRT的延长都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系统最佳HRT为5 d,对各污染物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3.68%,86.22%,88.99%,69.87%。HRT=5 d时各污染物浓度变化显示,污染物沿各处理单元明显降低,在厌氧池中CODcr、NO-3-N大部分得到去除,分别降至18.19 mg/L和0.29 mg/L;NH+4-N、TP的去除过程主要发生在表流湿地中,分别降至1.50,0.55 mg/L。为人...  相似文献   

13.
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的高效低耗同步脱氮除磷是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发和应用低碳高效的脱氮除磷技术和工艺具有重要经济和环境效益。本文总结了同步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探讨了基于厌氧氨氧化强化的城市污水同步脱氮除磷新工艺和新技术,包括基于传统除磷与全程自养脱氮耦合工艺、反硝化除磷与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耦合工艺、部分厌氧氨氧化强化同步脱氮除磷等。其中基于部分厌氧氨氧化同步脱氮除磷的工程案例表明: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可实现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同时解决低温对脱氮除磷性能的抑制。该技术利用原水碳源,在不同尺度的研究中均体现出深度的脱氮除磷效果。本文还比较了不同工艺的技术特点及工程应用前景,对未来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展望,可为后续主流城市污水氮磷同步去除工艺的开发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南方城市污水C\N较低的特点以及现有脱氮除磷工艺脱氮除磷效率不高的缺点,设计了一套高效脱氮除磷工艺来强化脱氮除磷的中试装置。本工艺以广州市石井污水处理厂细格栅出水作为处理对象,针对不同工艺参数的除磷效果进行研究,并对各种因素进行组合实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好氧池末端的溶解氧质量浓度为1.5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h,硝化液回流比为200%,缺氧混合液回流比为150%,体积比为1:2.6:6.4时,高效脱氮除磷工艺对有机物和总磷的处理效果最佳,出水平均COD为32.04 mg/L,TP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35mg/L,去除率分别为81.32%和85.60%,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1级A标准,取得了较好的除磷效果,并且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装置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污水厂原有工艺(A/A/O)的运行状况和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对水厂的原有工艺(A/A/O)和较成熟的生物脱氮除磷改良A/A/O工艺、UCT、MUCT和倒置A/A/O工艺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指出污水厂扩建工程中选择倒置A/A/O工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降雨间隔和填料是生物滞留设施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在不同降雨间隔(2、7 d和15 d)和不同进水污染物负荷条件下,研究了3种不同组合方式填料的生物滞留设施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降雨间隔对NO-3-N的去除效果影响最大,降雨间隔越久,越不利于NO-3-N的去除,甚至出现去除率为负的现象;长降雨间隔(15 d)下,CODCr去除率有所降低;氨氮和TP的去除效果受降雨间隔影响较小。锰砂+麦饭石+沸石+土壤混合填料与其余两种组合方式填料相比,能够提升生物滞留设施的抗干旱能力和抗污染物负荷冲击能力,在高降雨间隔(15 d)下能保持较优的CODCr去除率(90%左右)和较稳定的NO-3-N去除能力,在不同污染物负荷下NO-3-N去除率较优(4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杭州地区生物滞留设施合理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伟光  田文德  康晓荣  张卉  郭旋 《化工学报》2011,62(12):3532-3538
引言强化生物除磷工艺以其高效、低耗、简单易操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反硝化生物强化除磷工艺一直是个研究热点,主要是由于反硝化生物强化除磷工艺可通过反硝化除磷菌(DPB)在传统的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的缺氧池中利用内碳源聚β-羟基丁酸酯(PHB)作为碳源实现反硝化吸磷,同时亦可反硝化脱氮,一碳两用,可节省大量的碳源需求,同时也减少了一定的动力消耗和污泥产量,尤其适合低碳氮比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电沉积法和高温煅烧法相结合制备了Co3O4/Cu电极,优化了电极制备条件(电沉积时间、煅烧温度),并利用EDS、SEM和XRD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NO-3-N初始质量浓度、溶液初始pH、电流密度和Cl-质量浓度对硝酸根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沉积10 min并在500℃下煅烧的Co3O4电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结晶度和高催化活性。在NO-3-N质量浓度为50 mg/L、Cl-质量浓度为500 mg/L、电流密度为10 mA/cm2、溶液初始pH=7的条件下电解60 min, NO-3-N还原率、NH+4-N生成率和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87.6%、34.7%和52.8%。  相似文献   

19.
采用污泥微氧水解发酵液为碳源用于厌氧/好氧/缺氧模式运行的SBR工艺处理低C/N城市污水,考察了不同C/N下系统的脱氮除磷能力。结果表明:随着C/N的提高,SBR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逐渐强化,当C/N在7、8时,系统内出现了反硝化除磷现象,并在C/N=8时实现了高效同步脱氮除磷,对COD、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3.7%、98.9%、84.3%、96.1%,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20.
短程硝化—反硝化聚磷菌脱氮除磷工艺的出现,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诸多缺点,是一种节能、高效、运行费用低的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介绍反硝化聚磷菌的反应机理、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指出了该工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