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社交焦虑现状及其与造口接受度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在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45例永久性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交往焦虑量表、造口接受度量表和医学应对问卷。结果:患者社交焦虑量表平均分为(43.14±9.21)分,造口接受度量表平均分为(73.80±12.49)分,医学应对方式问卷3个维度得分为面对(18.91±4.23)分、回避(16.25±3.16)分、屈服(10.20±2.01)分;患者社交焦虑得分与造口接受度和面对维度呈负相关(P0.05),与回避和屈服维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永久性造口患者社交焦虑呈中等水平,并与其造口接受度和应对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临时造口患者的造口接受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与自我管理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普外科行临时造口患者126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造口自我管理行为问卷、中文版造口接受度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时造口患者中文版造口接受度问卷总分为(33.52±2.92)分,条目均分为(2.79±0.73)分,处于中等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保留造口时间、主要照顾者及有无合并症对患者造口接受度有影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造口接受度总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其5个维度均呈正相关(r=0.589、0.617、0.178、0.235、0.416、0.306,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有无合并症及自我管理行为中造口护理维度是造口接受度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临时造口患者回归社会后的心理状态是医护人员亟待关注的问题,其造口接受度处于中等水平,可根据影响因素构建有效干预措施提高患者造口接受度,促进自我管理行为,帮助其顺利适应造口生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2年6—9月选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造口门诊的390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肠造口自我管理问卷、心理韧性量表、伤残接受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管理、心理韧性和造口接受度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90份, 回收有效问卷386份, 有效回收率为98.97%(386/390)。结果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得分为(99.07±12.40)分, 心理韧性得分为(69.43±9.76)分, 造口接受度得分为(82.00±10.56)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管理得分与心理韧性、造口接受度得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0、0.727, P<0.01)。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 年龄、造口术后时间、TNM分期、术后放化疗情况、心理韧性和造口接受度是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造口探访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6个月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8例行永久性肠造口的结直肠癌患者,按收治医疗组不同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知识宣教和造口治疗师专业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造口探访干预,探访频率为2周1次,持续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造口自我护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造口探访在永久性肠造口术后早期能有效提高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肠造口患者自我同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肠造口患者相关护理方案提供借鉴。方法 2022年1-10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某院胃肠外科肠造口患者226例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同情量表、Herth希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肠造口患者自我同情总得分为(77.14±16.56)分,Herth希望总分为(22.50±5.86)分。不同性别、年龄、工作状态、医疗保险方式、家庭平均月收入、肠造口术后时间、造口类型、是否定期复查的患者的自我同情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希望水平、性别、造口类型、年龄、定期复诊是影响肠造口患者自我同情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肠造口患者自我同情居中等水平;护士可从相关影响因素着手,制订多元化的信息支持渠道,提高患者的自我同情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替代搜寻”的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改善农村老年肠造口患者家庭护理质量提供健康管理模式。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21年10-12月某院收治的结直肠癌行永久性造口术的患者40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22年1-3月收治的同类患者40例及其1名主要照顾家属为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延续护理和基于“替代搜寻”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3个月的生存质量、自我护理能力、焦虑状态,并比较出院3个月后两组患者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观察组替代者(家属)电子健康素养情况。结果 出院3个月后,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自护能力及焦虑情况均优于出院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的总体健康状况、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65.68±7.52)分vs.(61.43±7.00)分;(117.55±9.07)分vs.(98.45±9.40)分],焦虑评分及造口并发症的发生低于对照组[(46.50±5.94)分vs.(54.85±6.89)分;7.5%vs. 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替代者电子健康素养评分有明显提升[(2...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结肠造口患者出院早期造口护理情况。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广州市7所三级甲等医院胃肠外科103例结肠造口术后出院患者,分别在其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造口护理情况表和造口自我护理量表-早期版(stoma self-care scale,early stage version,SSCS-early stage version)进行测试。结果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总分及各条目、造口自理状态、平均每天护理造口的时间以及独立更换造口袋的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造口不适情况比较,两个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口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减少造口不适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肠造口患者初期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各阶段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0月确诊为直肠癌行Miles术肠造口患者60例,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第3版分别对肠造口患者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6.68±1.490),(9.12±1.474),(10.80±1.6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100,P<0.01);功能量表、症状量表、症状子量表得分3个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0.941,7.612,3.619,P<0.05);症状及子症状于出院1个月时加重,3个月时有所恢复.生活质量量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院时,年龄和文化程度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出院1个月时,文化程度、造口护理者、排便情况、治疗和并发症5个因素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出院3个月时,年龄、收入、医保、造口护理者、治疗和并发症6个因素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通过本研究为护理人员寻求有针对性及时调整的干预方案,为最大限度地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雨濛  赵红  李星  王蕾  谢伦芳 《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6):1942-1947
目的 以整合型技术接受模型和双因素模型为理论框架,探究肠造口患者互联网诊疗服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9月于合肥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就医的310例肠造口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电子健康素养量表、肠造口患者互联网诊疗服务使用意愿问卷进行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肠造口患者互联网诊疗服务使用意愿问卷各维度得分分别为绩效期望(4.08±0.76)分、努力期望(3.11±1.33)分、社会影响(3.66±1.02)分、促成条件(3.80±1.06)分、信任(4.06±0.58)分、抵制变化(3.07±1.29)分、使用意愿(3.37±1.31)分,电子健康素养量表得分为(2.53±1.07)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影响、努力期望、电子健康素养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效应值分别为0.251、0.230、0.082;抵制变化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效应值为-0.5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肠造口患者的互联网诊疗服务使用意愿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其中,抵制变化、社会影响、努力期望和电子健康素养是影响肠造口患者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出院后的肠造口患者进行继续健康教育并验证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选取北京市17家医院的215名行肠造口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出院后第1、3、7、11、23周对患者实施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继续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肠造口自我护理知识得分及社会心理适应得分。结果 :干预后患者肠造口自我护理知识得分为(17.77±1.81)分,高于干预前的(14.44±7.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造口患者社会心理适应得分为(45.50±7.97)分,高于干预前的(40.70±7.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肠造口患者出院后继续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肠造口自我护理知识水平并改善患者社会心理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与自尊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运用伤残接受度量表、自尊量表、医学应对问卷对124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总分为(82.10±8.86)分,总体处于中等接受水平;伤残接受度与自尊、面对呈正相关;与屈服和回避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针对自尊水平和应对方式探索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提高造口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造口患者个人掌控感对自我照护行为执行意向的影响。方法 2021年3-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造口门诊就诊的182例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个人掌控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肠造口患者自我照护行为执行意向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肠造口患者自我照护行为执行意向得分为(76.24±16.83)分、个人掌控感得分为(20.68±2.47)分;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造口术后时间、个人掌控感、领悟社会支持为肠造口患者自我照护行为执行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总变异量的43.5%。结论肠造口患者自我照护行为执行意向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医护人员应多关注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造口术后时间短的肠造口患者,可通过提高其个人掌控感、社会支持水平,从而促进自我照护行为执行意向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提供支持。方法以53例结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法、质性资料内容分析法开展研究,评价患者造口护理能力,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评估患者造口自护能力评分影响因子。结果53例患者自护能力平均得分(81.48±15.32)分,≤70分3例。年龄<55岁、中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离婚、独居、费用自付比例≥50%、造口时间≥6个月患者造口自护能力显著高于同因素其他分层患者(P<0.05);文化水平、年龄、居住情况、造口时间成为患者造口自护能力评分影响因子(P<0.05)。结论多数结肠造口患者具有基本的结肠造口自护能力,但或多或少均存在不足;高龄、文化水平较低、与子女和(或)配偶居住、造口时间较短者,造口自护能力相对较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王冬  王瑞琳  张娜   《护理与康复》2021,20(10):20-25
目的 了解肠造口患者智谋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智谋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对青岛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84例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肠造口患者智谋总分为(79.51±16.12)分,其中个人智谋和社会智谋分别为(43.47±10.43)分、(36.04±7.3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家庭人均月收入、主要照顾者、造口或造口旁并发症、情绪调节方式是影响智谋水平的因素(P<0.05),共同解释了总变异的72.7%.结论 肠造口患者智谋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胡婷  王惠珍 《护理学报》2019,26(8):22-25
目的 阐述造口接受度相关概念,针对肠造口接受度的现状、评估工具、相关因素及干预方法等进行综述。方法 通过万方、CNKI、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国内外有关肠造口患者造口接受度相关文献,对造口接受度概念、现状、测量工具、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 造口接受度的评估工具主要有伤残接受度量表、疾病接受度量表、中文版慢性健康状况(造口)量表;肠造口接受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其中心理社会因素包括个人特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等。在干预方法上,主要是采取认知行为干预的方式提高造口接受度水平。结论 造口接受度对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提高患者造口接受度有利于维护患者身心健康。结合目前国内特异性的合适的测量工具以及可行的干预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程化护理管理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接受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的患者按实施全程化管理的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造口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程化护理管理,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方面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肠造口患者实施全程化护理管理,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尿路造口患者出院后自护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该类患者自护能力的干预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6—9月选取门诊就诊的尿路造口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造口自我护理量表-早期版(SSCS-ESV)、中文版造口接受度问卷、自尊量表、社会影响量表(SIS)进行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为90.95%(191/210)。自护情况:59例(30.89%)完全自己护理造口(完全自护组),29例(15.18%)需要他人协助护理造口(协助自护组),103例(53.93%)不是自己护理造口(非自护组)。完全自护、协助自护组造口自护得分分别为(34.71±2.12)分、(26.62±3.82)分,处于中等水平。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造口存在时间、术后开始自护时间、造口接受度、病耻感是影响患者自护情况的主要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造口存在时间、造口接受度、自尊水平、病耻感是影响患者出院后自护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尿路造口患者的造口自护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以自护情况、自护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作为干预的切入点,可提高患者造口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肠造口患者居家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行永久性肠造口术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及电话随访,干预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及电话随访基础上实施微信平台居家延续护理。比较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焦虑程度。结果干预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4.3%(7/49),低于对照组的67.3%(3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1个月、3个月、6个月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分别为(50.61±7.76)、(46.24±7.63)、(43.69±8.78)分,与对照组的(54.14±5.84)、(51.02±6.75)、(48.61±6.98)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信平台进行居家延续护理,可降低患者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伤残接受度量表(AODS)和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状况调查表对124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患者伤残接受度总均分为(82.10±8.86)分,处于中等水平。术后时间、年龄、文化程度是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水平,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造口评分表在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肠造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造口评分表,比较2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DET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各项内容评分高于对照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4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造口评分表应用于肠造口患者的护理中,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