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校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高等院校主办的主要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的学术理论类期刊,是反映高等院校科研水平和实力的窗口。目前,全国有一千多所高校,基本上每所学校都有一本冠名为“学报”的期刊。有一些学校,学报已经成为一个期刊系列,有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版、医学版等等,但目前几乎没有哪家学报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或者能够行使只有法人才能拥有的权力,承担法人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报编辑素养与期刊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学报是高等院校的学术理论阵地 ,是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窗口 ,是衡量和评估每个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高校学报质量关系到主办高校的声誉。尽管论文的学术水平是影响学报质量的主要因素 ,但编辑的素养对学报质量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高校学报编辑要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历史使命感 ,追求在最大限度奉献社会和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这是学报编辑献身编辑事业最崇高的敬业精神。编辑的基本素养 ,包括政治思想素养、编辑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现代意识观点、社交与组织能力等。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 ,是把自…  相似文献   

3.
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窗口,它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科技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高校学报无疑是高等院校对外学术交流的窗口,是高等院校综合性学术性理论刊物,代表着高等院校的总体水平,反映出教学、科研和医疗现状。因此,全面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素质,加强编辑队伍建设,重视培养年轻编辑,是提高刊物质量与水平的重要保证。在新形势下,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具备以下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 高等院校学报是反映高等院校教学、科研成果的学术性刊物,也是现代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还起着推动教学、科研工作和发现培植青年教师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加强各院校对学报工作的领导、提高学报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完善学报编辑队伍等十分重视。受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托,北京市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于6月23日至26日邀请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部分高校学报负责人召开了“高校自然科学学报改革研讨会”,讨论了在新形  相似文献   

5.
从学报的任务、作用谈加强编辑部建设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高校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高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本校教学、医疗、科研成果以及学术水平、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一面“镜子”或“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精神面貌。学报质量高低与学校学术水平,师资力量强弱以及科研能力大小,课题来源,级别,甚至经费多少,工作态度等都息息相关。随着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学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任务和作用,已显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报是反映本校教学、科技成果的综合性理论学术刊物。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窗口,它对整个社会的科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学报的质量反映了高校教学、科研的水平,是刊物的生命力。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高校学报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7.
努力拓宽稿件来源不断提高学报质量敖慧斌高校学报是反映高校教学、科研、医疗水平,交流和推广最新科研成果的学术理论性刊物,它是高校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和桥梁。学报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在社会上的声誉。而影响高校学报质量有诸多因素,其中稿源问题是最基本的因...  相似文献   

8.
刍议学报编辑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作为高校的“窗口”和“学术园地”,是高校与社会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纽带,它主要反映高校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并把高校的科研成果推向社会广为应用,以形成社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因此,高校学报是整个人类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编辑的选择活动,从本质上看也必然反映出社会文化活动中的一般规律。但是,学报自身的特性以及高校内在的特定条件,  相似文献   

9.
试论如何提高学报稿件质量学报编辑部(046000)郭崇政,杨素梅,王毅强学报是以反映高等院校学术水平和科研动态为主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是科技工作者交流学术思想,探讨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报告科研成果.开展学术争鸣的园地;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院校...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报是反映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窗口。一个学校的规模、教师的素质、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都可以在学报上集中地展现出来。提高学报质量,及时而准确地反映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已经成为各高校所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就为提高学报质量而对作者进行必要的写作知识培训问题做如下浅议。  相似文献   

11.
科研模块式教学是一种针对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之下,以实验室为依托,实施15个教学周的训练,开展3个模块化的科研课程;同时,以一系列科研讲座、文献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等活动为辅助,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模块式科研训练并在实验教学中讲授相应的理论知识。科研模块式教学有利于强化医学院校本科生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能力;让学生为进入临床研究或研究生阶段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2.
协同创新模式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高校科技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也是高校由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变过程。协同创新中心将高校与企业原本松散的合作关系紧密绑定,将促进更多通过企业委托合作的短线、单方面形式逐渐进化为长效、联合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高校改革对实验技术人员自身素质的要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是教学、科研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高校改革,需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应具有较好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技能并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这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及完成科研任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对不同类型踝外侧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踝外侧韧带损伤患者68例,进行高频超声及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类型踝关节外侧损伤、踝外侧韧带损伤分级、踝关节复合损伤的检出率。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MRI对踝外侧韧带损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高频超声(P<0.05),其灵敏度为96.92%,特异度为100%,总体准确率为97.06%,Kappa值为0.735,一致性较高;高频超声对踝外侧韧带损伤的灵敏度为84.61%,特异度为100%,总体准率为85.29%,Kappa值0.327。在Ⅲ级损伤检查中,MRI检出率高于高频超声(P<0.05);复合损伤检查中,MRI对骨挫伤的检出率高于高频超声(P<0.05)。结论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类型踝外侧韧带损伤诊断效果均较好,但MRI略优于高频超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国省属医科院校的投入与产出效率,促进医科院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方法: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以我国24所省属医科类院校为研究对象,利用医科类院校的经费、人员投入等投入和产出数据,对2017年省属医科类院校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分别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省属医科院校的技术效率与院校所处地域相关性不大,样本院校中三分之二的院校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高于平均值,存在投入冗余量的院校占到所选院校的一半。结论:样本院校中效率结果不理想的院校应该大力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并根据科研效率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6.
选取ESI和InCites中我国独立办学的13所医学院校的学科排名、论文数、被引频次、热点论文、高被引论文等基本学科指标,构建医学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体系,统计分析各医学院校的科研竞争力,并提出医学院校提高科研竞争力的几点建议,为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医药领域的资助和30所医学院校中医药学的科研竞争力。方法:基于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信息,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数量、资金数量和项目负责人数量3方面,构建了竞争力指数,并对30所医学院校的科研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2010-2019年,中医药基金数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基于CRCI-TCM指数,30所医学院校中医药学科研竞争力可分为4个等级。结论:不同院校、地区间中医药学科研竞争力差距显著,呈现出学术资源聚集、研究机构多元化的现象,部分院校存在学科发展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方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特点,必须以特色求发展。地方院校应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经验,不断优化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突出重点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管理,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中医院校1997-2005年论文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CBMdisc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7—2005年全国23所高等中医院校在国内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的总数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旨在揭示我国高等中医院校科技论文产出现状和分布规律,进而了解全国同类院校的科研水平和地位,为领导决策,也为科研人员更好地开展学术交流、拓宽思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四川省内医科院校的校—院科研团队合作基本情况为基础,分析现阶段双方科研团队合作存在的不足与短板,重点从校—院科研创新团队融合的意义、团队融合如何构建科研队伍及科研队伍体制建设等3个方面探讨校—院科研创新融合机制。改变过去"自由模式"组成的科研队伍,构建科研团队创新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具有明确研究方向的大型团队,充分发挥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的优势,满足双方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