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点辑粹     
徐宝珍: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近些年,小学数学教学教研工作者对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讨论中大家的共识。但思维能力培养问题谈的较多,“双基”教学谈的较少,给人的印象似乎是,课堂教学只要重视了思维能力培养,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优化的课堂教学。个人以为,这种看法有误导性。 一、从思维能力同一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关系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与重视“双基”教学同步进行。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的确非常突出,但思维能力并非人的全部能力,且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极强的附着性,它必须附着在一定的“材料基础”之上,这个“材料基础”就是被简称为“双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说,重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不能以忽视甚至削弱课堂教学中的“双基”  相似文献   

2.
历史选修模块已进入高二年级的课堂教学,怎样将课改理念和课程目标实施于常规课堂教学之中,是教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历史选修模块的特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初步总结出“三层次导学模式”,以期为课改增添一份教学一线的实践素材。1.指导学生构建双基框架,夯实基础双基框架指基础知识框架和基本技能框架。构建学科双基框架,可以帮助学生理顺本学科的知识线索,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全局观。如何具体指导学生构建  相似文献   

3.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达到掌握“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的,是我们教师努力的目标之一;而“基础知识”是指教科书中的每个基本概念及有关定理、性质;“基本技能”是指“基础知识”发生过程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是值得我们探索的.下面就“异面直线所成角”概念教学中的思维培养和同行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4.
“双基”是中小学教学中对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简称。很长时间以来,中小学教学一直强调要落实“双基”。然而,在当前课改中,又兴起一种说法,说新课程不讲“双基”,不要求落实“双基”。这种说法,是对新课改理念的一种曲解,导致一些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偏向,对新课改的顺利实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对这种说法,值得认真地做一番研究和分析。凡认真研读过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就可以知道,新课改是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如《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浅谈小学数学“双基”教学的有效途径丁生东,徐俊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的教学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基础知识是形成基本技能的必要前提,技能又是促进理解知识的重要条件,基础知识只有通过基本技能训练,才能真正转化为认识成果。因此,抓好“双基”教学是提高...  相似文献   

6.
李国红 《海南教育》2014,(20):59-59
新课标中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扩展为"四基",过去的"双基"指的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现在新课标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即通过数学教学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为"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与行动"的主动型活动研讨活动,深切体会到"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数学思维的教学",本着"关注基本活动经验,提升课堂品质"的宗旨,我对苏教版五年级“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作了精心的设计,并认真进行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数学“双基”的新内涵数学双基(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它充当着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个性心理品质与进行思想教育的载体.数学“双基”不仅是学生继续学习数学,向更高的数学能力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知识,形成其它能力所必备的基础.数学“双基”教学与能力发展息息相关,离开了它能力发展就无从谈起.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学生由于忽略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影响了其它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形成,同时制约了能力的提升.当然“双基”教学若离开了能力培养,也就无的放矢.我国20世纪60年代已基本形成“抓好双基,培养三大能力”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学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我国学生数学学习基础扎实的重要保证。随着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双基”的内涵不断向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数学课程标准》认为“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可见对“双基”的理解已经扩大化,扩大化的“双基”仍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我们不能因为过去在贯彻中存在问题而全盘否定“双基”。新课程中“双基”教学的关键之一在于,什么是学生应当牢固掌握的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即数学…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从“双基”到“四基”的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思想与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属于过程性目标,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过程性目标落实的关键.然而,我们发现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了“偏见”,这是落实过程性目标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再次关注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教学偏见”,以期消除其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打好“双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独到的优势,它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外,还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家都很重视“双基”(或称“两基”)教学,所谓“双基”,一般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究竟是哪些?我的认识,凡是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章节的标题和实验的要求,就是中学物理“双基”的内容。基础知识主要是物理量的概念,以及反映物理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自觉地在数学教学中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但在很多老师看来,数学课堂教学中尊重创新与夯实“双基”常常会产生矛盾.因为,夯实“双基”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顺利推进,数学教学中的“双基”训练似乎变淡,部分教师竞有想抛弃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意念。新课程理念下的“双基”训练,是传统数学教学宝贵经验的传承,是落实数学课标的有力保障,是促进数学课改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数学教育历来有重视“双基”的传统,在新课改这一历史时期,课堂教学更关注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等方面的变化,而原来比较注重的双基目标似乎已很少有人提起.难道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已不在乎“基础知识的系统完整、基本技能的扎实训练”了吗?  相似文献   

15.
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双基)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不少教师提出,在具体章节里,“双基”究竟指的是哪些内容?怎样加强“双基”教学?这里摘要刊载宿县地区教育局对一章教材的一个安排尝试,供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 我国中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双基”,这是几代数学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结果。 有人认为,数学“双基”教学应继续倡导; 有人认为,数学“双基”教学值得反思。 我认为,数学“双基”教学应在继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表述上做了修改,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双基”,赋予“双基”教学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易芹 《四川教育》2012,(7):49-49
“数学活动经验”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把数学学习目标由原来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变“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核心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数学“双基”教学有着一定的优越性,但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随着数学理念的发展,新的数学课程在设置和实施方面都在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具体含义与内容.另一方面,重视“双基”的教学,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多讲、苦练,也不意味着为技巧化的训练而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内容上过度下功夫.这需要对“双基”的理解与掌握进行正确评价,及对数学“双基”教学新的认识和改进,从而促进数学“双基”教学科学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
“双基”与“双基教学”:认知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打好基础,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训练,一直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一个特点.近年来,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于“双基”与“双基教学”又表现出了新的关注.例如,这就构成了2 0 0 2年1 2月在苏州召开的数学教育高级研讨会的主题.一般地说,“中国数学教育传统的界定与发展”显然更应被看成课程改革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1] ,从而,就“双基”与“双基教学”的问题而言,我们也就不应采取简单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而应从理论高度对各个相关问题做出深入分析,从而就能在课程改革中很好继承其中的优秀成分并切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