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12—2015-12间收治的84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双侧开颅手术,观察组采取单侧开颅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嗅神经损伤、精神障碍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优良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手术入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的效果优于双侧手术入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血清S-100B蛋白浓度的动态检测,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分型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12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3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检测伤后6h内及伤后第2-6天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结合临床表现及伤后2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颅脑损伤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型、中型、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之间血清S-100B蛋白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颅脑损伤早期(6小时内)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显著升高.轻型颅脑损伤组多在1~2内下降,中型颅脑损伤组多在2~3内下降,重型颅脑损伤组持续保持较高水平;预后良好组与预后恶劣组之间血清S-100B蛋白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浓度是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种客观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收集患者入院后即刻(〈15 min)、2、4、6、8、10、12、18、24、36、48及72 h时的血标本,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39例)及非AKI组(46例)。同时以2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NGAL浓度;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SCr水平;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 C水平。以各项目入院即刻检查值作为基线值。结果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39例发生 AKI,发生率为45.9%。AKI组SCr水平自入院36 h开始明显升高,各时间点的检测值均高于基线值和正常对照组(P〈0.01)。AKI组入院36、48及72h SCr水平明显高于无AKI组(P〈0.01)。非 AKI组各时间点的SC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血清 NGAL 水平在入院2 h时已明显高于基线值(P〈0.01),以后各时间点呈逐渐升高趋势,均高于基线值和正常对照组(P〈0.01)。非AKI组血清NGAL水平自入院10 h时开始逐渐升高,与基线值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I组各时间点NGAL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KI组(P〈0.01)。AKI组血清Cys C水平在入院8 h时已明显高于基线值(P〈0.01),以后各时间点呈逐渐升高趋势,均高于基线值和正常对照组(P〈0.01)。非AKI组血清Cys C水平自入院12h时开始明显升高,与基线值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2 h 血清 NGAL即可明显升高,血清Cys C 于8h开始升高,其诊断AKI的时间早于SCr。血清NGAL和Cys C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后诊断 AKI的早期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监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变化,探讨血清NSE与脊髓损伤程度间的关系. 方法 自2007年4月至2008年1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监测41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清NSE含量,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21~67岁,平均43.8岁.脊髓损伤部位:颈髓损伤7例,胸髓损伤13例,采髓损伤21例.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伤后血清NSE水平与正常血清标本NSE进行比较,并与脊髓损伤程度进行相火性分析;对血清NSE与评价脊髓损伤程度的影像学指标(MRI和CT)进行比较. 结果正常血清标本NSE为(7.16±1.77)μg/L.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伤后第1、2、3、5、7天血清NSE分别为(7.77±1.77)、(15.04±10.37)、(22.77±8.58)、(20.55±8.39)、(7.48±2.11)μg/L,第2、3、5天血清NSE值与正常对照标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伤后第1、2、3、5、7天血清NSE与急性脊髓损伤程度均呈相关(P<0.05).伤后第2、3天血清NSE与脊髓损伤程度的相关性高于MRI评分,伤后第2、3、5天血清NSE与脊髓损伤程度的相关性高于CT评分. 结论血清NSE水平与脊髓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对血清NSE的检测可反映脊髓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创伤后小脑挫裂伤的艋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对小脑挫裂伤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小脑挫裂伤严重程度,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19例患者中,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7例,恢复良好7例,中残3例,死亡9例。结论小脑挫裂伤多为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年龄偏大,损伤机制以枕部减速伤为主,常合并幕上对冲部位挫裂伤,小脑挫裂伤合并的血肿及时手术清除及枕下减压、脑室外引流,可挽救生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脊髓损伤后血清、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动态变化与脊髓损伤程度、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47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血清和脑脊液MBP含量,结合预后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脊髓完全性损伤组病人伤后12h内即出现脑脊液MBP显著增高,伤后3d达高峰,并持续至伤后第14d,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组伤后,12h内也出现脑脊液MBP增高,高峰亦为伤后第3d,但各时间点增高幅度较完全性损伤组小,且伤后第14d时即恢复正常;脊髓震荡组不出现脑脊液MBP增高;各组血清检测结果与脑脊液结果平行。结论:血清和脑脊液MBP检测对于判断脊髓损伤程度、估计预后特别是骨髓损伤休克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mphic fac-tor,BDNF)基因修饰的嗅神经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对损伤脊髓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脊髓半横断伤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NGF、BDNF基因修饰的OECs移植组(A组)、OECs移植组(B组)、损伤对照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24h后每组8只动物取伤段标本,测水离子含量。其余动物第6周和12周每组8只动物爬坡试验,评价下肢运动功能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结果:脊髓损伤(SCI)后组织水肿,Na^ 、Ca^2 离子浓度升高,K^ 、Mg^2 离子浓度降低。NGF、BDNF、基因修饰的OECs脊髓内移植后显著改善这些变化,且使SCI后神经功能有显著恢复。结论:NGF、BDNF基因修饰的OECs脊髓内移植对SC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神经细胞离子失衡,改善细胞内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双额叶脑挫裂伤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索个性化的救治方案,提高救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67例双额叶脯挫裂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法. 结果 手术治疗36例,非手术治疗31例.治疗期间死亡9例,半年后病人恢复情况(56例患者得到随访):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5例,轻残12例,恢复良好37例. 结论 对双额叶脑挫裂伤老年患者要高度重视,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动态头颅CT复查,正确掌握手术适应征,早期积极主动手术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和伤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额颞叶脑挫裂伤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挫裂伤的治疗往往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广泛的额叶、颞叶脑挫裂伤由于脑组织挫裂伤严重,水肿明显且持续时间长.特别是靠近中线的双额叶及颞底的脑挫裂伤。病情重变化快,保守治疗的病死率高。但是否手术、手术时间的选择较困难。现将本院2001年1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60例额叶、颞叶脑挫裂伤手术患者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将111例腹膜透析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46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65例,比较两组血清BDNF水平,再将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和Mo CA评分的差别。结果:111例腹膜透析患者中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者65例,占58.56%。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BDNF(10.89±2.12)显著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12.93±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治疗组治疗后Mo CA评分和血清BDN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Mo CA评分和血清BDNF与治疗前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压氧治疗组Mo CA评分和血清BDN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可能与高压氧改善BDNF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治疗措施和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双侧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侧开颅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20例(66.67%),对照组为15例(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开颅手术方式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效果明显,且精神障碍、语言障碍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双额叶脑挫裂伤多因对冲伤或冲击伤所致,是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一种严重损伤。由于此类病人伤后早期意识障碍轻或无明显意识障碍,但继发性颅内高压的发生和发展极为迅速,伤情变化较大。为此我们将1990.1-1999.12十年间收治的33例入院神志清醒的青壮年双额叶脑挫裂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病情的发生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7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颈静脉球部血清UCH-L1、CKBB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受试条件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每8小时1次;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每8小时1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检测7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12小时、24小时、第48小时、第3天、第5天、第7天的颈静脉球部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 terminal hydrolases L1,UCH-L1)、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brain band isoenzyme,CK-BB)的变化,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效果和可能机制。结果治疗组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2小时、24小时、第48小时、第3天、第5天、第7天颈静脉球部血清UCH-L1、CK-BB浓度均低于对照组(F=15.33,P0.01;F=36,P0.01)。结论使用乌司他丁可以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颈静脉球部血清UCH-L1、CKBB水平,在伤后早期有神经保护作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变化情况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纳入2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0例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设为脊髓损伤组以及脊髓正常组,同时纳入30例体检正常患者为对照组。骨折患者分别于骨折后1、3、7、15、30、60 d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对照组抽血1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以及骨痂生成时间,及不同时间的TGF-β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第1天血清TGF-β1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第3、7天血清TGF-β1水平逐渐上升,第15、30、60天血清TGF-β1水平逐渐降低;脊髓损伤组骨折第3、7、15、30天的血清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脊髓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组骨折愈合以及骨痂生成时间均显著短于脊髓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血清TGF-β1长期处于高表达情况,且合并脊髓损伤会促进TGF-β1表达,TGF-β1表达量增加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5.
脑死亡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死亡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方法 28例脑死亡患者,分别于临床确定脑死亡后 12、24、48 h测定血清 NSE含量,以 20例正常人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也行血清NSE测定。对各组血清NSE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死亡患者血清 NSE含量呈持续升高,其各时间段的血清 NSE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重型颅脑损伤组及正常人组血清 NSE含量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 NSE含量也明显升高,但低于脑死亡组而且其各时间段的 NSE含量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NSE 浓度的检测可为脑死亡的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脑挫裂伤形成的创伤性脑水肿病理过程中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与脑水肿形成之间的关系以及脑挫裂伤时多剂量应用甘露醇对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方式制作大鼠左顶叶脑挫裂伤模型,通过对应用多剂量甘露醇前后(1、6、12、24、48 h)脑挫裂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QP4 mRNA的表达,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水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挫裂伤后自6 h开始脑组织水含量持续增加(P《0.05),并在24 h时达到高峰;AQP4 mRNA和蛋白质在脑水肿区表达增强,挫裂伤未进行甘露醇治疗组(IR)6 h AQP4 mRNA(吸光度值,A)由0.33±0.04上升到0.58±0.05(P《0.05),48 h AQP4 mRNA(吸光度值,A)由12 h的0.61±0.07上升到0.78±0.10(P《0.05);甘露醇应用后(MI组)挫裂伤灶AQP4 mRNA和蛋白质从6 h开始明显增高(P《0.05),并随着时间推移含量持续增高,甘露醇应用后6 h和12 h与应用前相应时间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 h和48 h明显高于应用前相应时间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AQP4 mRNA和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rs》0.780,Ps《0.05).结论 脑挫裂伤后AQ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AQP4参与了脑挫裂伤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水通道蛋白的改变可能是甘露醇出现"反跳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P物质与肺水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P物质与肺水肿的关系。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40只,体重240~25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每组又分为造模后24h、3d、1周、2周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作大鼠C7急性脊髓损伤(SCI)模型,打击力度为10×2.5g.cm;对照组只暴露C7段脊髓。在造模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检测各时间点两组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P物质含量和蛋白浓度,计算肺通透指数(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血清蛋白浓度)。结果:实验组大鼠急性SCI后24h肺组织可见肺毛细血管充血,肺泡内分泌物增多、红细胞增加;伤后3d达到高峰;伤后1周肺泡内水肿、出血较3d时减轻;伤后2周明显好转;对照组肺泡透亮,无水肿和出血。实验组伤后24h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P物质升高,伤后3d达高峰,伤后1周开始下降,伤后2周明显下降;实验组伤后24h、3d、1周血清及伤后24h、3d肺泡灌洗液中P物质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2周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通透指数的变化与P物质的变化趋势相同。结论:大鼠急性颈SCI后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P物质含量变化与肺水肿程度变化同步,P物质可能参与了急性颈SCI后肺水肿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小鼠术后血清、海马及前额叶皮质中miR-146a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C57BL/6小鼠50只,12~14周龄,体重25~3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麻醉手术组(AS组),每组25只。AS组在2.1%异氟醚吸入麻醉下行胫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C组不行麻醉和手术处理。于术前24h及术后6、12、24、48h每组分别取3只小鼠进行摘眼球取血,处死后取海马和前额叶皮质,采用RT-PCR法测小鼠血清、海马和前额叶皮质中miR-146a表达量。于术后第1、3、7天每组各取10只小鼠,进行场景恐惧记忆实验和声音提示恐惧记忆实验,记录僵直时间百分比。结果与C组比较,AS组场景恐惧记忆实验中僵直时间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声音提示恐惧记忆实验中两组僵直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血清中,与C组比较,术后6、12、24、48h AS组miR-146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12h比较,术后6、24、48hAS组miR-146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在海马中,与C组比较,术后6、12、24、48h AS组miR-146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12h比较,术后6、48h AS组miR-146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在前额叶皮质中,与C组比较,AS组术后24、48h miR-146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24h比较,术后48h AS组miR-146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POCD小鼠血清、海马及前额叶皮质中miR-146a表达升高,miR-146a表达量的变化可能与POCD的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9.
猪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观察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方法:健康长白创刊猪头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伤后1h、2h、4h、8h、12h和24h组.实验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分别测定伤后1h、2h、4h、8h、12h和24h各组动物血清中ALT、AST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实验组各时间点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伤后各组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于伤后2h和12h出现2个高峰。伤后1h、2h、4h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水肿、变性,伤后8h、12h、24h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点状坏死、灶状坏死、炎细胞浸润。对照组光镜下未见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导致肝脏出现功能和形态的损伤性变化脯着伤后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对脊髓爆震性损伤早期救治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家兔36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损伤组和MP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两组建立局限性脊髓爆震性损伤模型,损伤组仅给予生理盐水注射,MP组致伤后立即给予MP治疗。于伤后6、12、24h取血液标本和损伤段脊髓标本,测定血液和脊髓组织中SOD、MDA和Ca^+的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损伤段脊髓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损伤组血液标本和脊髓组织中MDA、Ca^+升高,SOD浓度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损伤组比较,MP组能明显降低脊髓爆震伤后血液标本和损伤脊髓中MDA、Ca^+含量,防止SOD损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可见损伤组伤后6h脊髓组织出现轻微坏死,24h出现不可逆性损伤,MP组脊髓组织坏死性改变较轻。结论急性脊髓爆震伤后立即应用MP冲击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血清和脊髓组织中MDA、Ca^+含量,提高SOD浓度,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继发性损伤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