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的操作技术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PTCD治疗.15例彩超引导下进行,6例彩超引导下穿刺成功后,与X线结合下进行.其中1例置入内外引流管.结果 彩超引导下1次穿刺成功率95.24%(20/21),2次成功率4.76%(1/21).除1例彩超下因靶胆管细小(≤4 mm)无法置入引流管外,均成功置管.其中2例彩超下置管后引流量少,经X线透视下调整引流管位置后则通畅.未出现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一周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平均下降82.5 μmol/L.结论 彩超引导下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与X线结合下应用可提高引流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闫胜利  李慧  张玲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1315-1317
目的:分析超声、透视引导下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优缺点。方法: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穿刺右叶胆管24例,左叶胆管6例。DSA下成功放置胆道支架30例。结果:1针穿刺成功率及置入支架成功率100%。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内胆红素值明显下降,2~3周黄疸基本消退。结论: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并胆道支架置入术简便、安全、并发症少,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36例,分析PTCD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6例患者中,33例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91.67%;术后3d黄疸减退,术后1周及出院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胆汁外漏1例、胆道出血2例。结论B超定位引导下,行PTCD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明确,患者及操作医师所受射线剂量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伟  袁贵斌  刘灿  陈磊  汪永平  叶云 《微创医学》2009,4(6):616-618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先行超声定位,确定合适的进针部位和进针路径,观察进针点与靶胆管的距离,确定好穿刺点后在X线引导下行PTCD术,穿刺右叶胆管26例,穿刺左叶胆管8例,同时穿刺左右叶胆管3例。结果本组37例行引流术的病人均一次手术成功,穿刺一针成功率为94%;未出现出血及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1周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X线结合超声引导下PTCD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并发症少的优点,能明显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燕军  蒋强  张倩  蒋忠仆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793-1794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X线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联合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X线引导下PTCD术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超声联合X线引导下PTCD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手术用时和透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2.33%(1/43)]低于对照组[20.93%(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联合X线介导PTCD术应用于梗阻性黄疸患者,能缩短透视时间与手术用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陈占斌  刘金虎 《甘肃医药》2009,28(5):360-361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对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饼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2周的肝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三维超声引导下PTCD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均为100%,术后饼发症发生率3.33%,与X线下,二维超声引导下的PTCD术有显著性差异,术前.术后2周的肝生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维超声下导向穿刺优于X线下和二维超声下导向穿刺,其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高,术后饼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RCP及肝胆断层MR检查并行PTCD介入治疗的1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MRCP的指导下,一次胆管穿刺成功率87.5%,二次成功率100%,留置引流管单纯外引流6例,内外引流8例,放置胆道支架2例,所有患者均引流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MRCP可指导梗阻性黄疸患者的PTCD介入治疗,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占斌  刘金虎 《西部医学》2010,22(5):837-838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对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饼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2周的肝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三维超声引导下PTCD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均为100%,术后饼发症发生率3.33%,与X线下,二维超声引导下的PTCD术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术后2周的肝生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维超声导向行PTCD术优于X线下和二维超声下导向穿刺,其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高,术后饼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置管引流( PTCD)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引导对40例梗阻性黄疽患者行经皮肝胆管置管引流,并将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内置管引流,首次成功率达95.0%,二次成功率达100%,并发症2例(5.0%).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内置管引流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应成为PTCD术的首选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联合X线引导经皮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在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单纯X线引导组(A组)和联合导向组(B组),A组57例,B组48例,比较两组的平均穿刺次数、胆道出血率、对比剂用量、平均曝光时间及平均手术时间。结果联合导向组的平均穿刺次数、对比剂用量及胆道出血率少于单纯X线组,且平均曝光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间亦短于单纯X线组(P0.01)。结论超声定位联合X线引导下行PTCD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对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我们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的35例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前合并各种疾病者33例(94.3%)。结果35例全部成功施行穿刺引流(100%),无出血、胆瘘等并发症发生。35例治愈出院(100%),无死亡病例。21例(68.6%)3mo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恢复好。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可迅速缓解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炎引起的危急症状,避免急诊开腹手术带来的风险,具有微创、方便、安全等优势,明显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导丝一步Sedilgner穿刺法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中的操作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对86例经CT、MRI、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影像学及血液检查诊断为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22 G Chiba针配合0.033 m、0.064 m双导丝及6 F血管鞘行微创一步法开通穿刺道,其后完成胆管引流的全过程。结果86例患者中85例置入引流管,手术成功率为98.8%,观察引流效果1周后有20例更换胆道内支架引流。手术早期并发症为15.1%,其中有3例胆心反射(1例停止手术)、5例急性胆管炎、5例血性引流液。结论双导丝一步Sedilgner穿刺法应用在PTCD中是一种经济实用、操作容易、安全性高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应用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2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采用单纯穿刺抽脓9例,其中6例仅进行一次穿刺抽液治疗、3例需进行第二次穿刺抽液治疗;置管引流16例,留置引流管(15±3)d.25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8±6)d.结论: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患者痛苦小,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的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87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48例,观察组)和X线引导穿刺置管引流(39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黄疸消退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45例(93.8%),发生并发症2例(412%);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29例(74.3%),发生并发症8例(2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黄疸消退情况相似。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黄疸.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在病情危重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53例危重患者,男33例,女20例,年龄为13~84岁,平均(57±5)岁。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针经1.5~2.5 cm的肝组织后穿过胆囊床进入胆囊腔内,退出针芯,放入导丝,拔出穿刺针,沿导丝送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抽出导丝,抽尽胆汁,用甲硝唑液冲洗胆囊至抽出液变清。结果:53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手术后右上腹疼痛症状立即缓解。手术后24 h体温及白细胞明显下降,5 d后恢复至正常水平。7例胰头癌或胆管癌患者术后3 d,巩膜及皮肤黄染基本消退,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PTGD,对于危重不能耐受手术或难以施行手术的患者,是一项安全、经济、易于操作、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在肾积水穿刺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肾积水患者在彩超引导下穿刺,放置引流管。结果:22例患者均引流成功,肾积水缓解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彩超可以明确肾积水穿刺点下的组织结构及血管分布,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袁振茂  刘洪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95-96,F000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肺静脉回流入左房排除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的可能性。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73例胎儿,显示肺静脉回流入左房图像。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73例胎儿,均能显示1支以上肺静脉回流入左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显示肺静脉回流入左房,从而排除完全.眭肺静脉异位引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视化超声技术在重症病人疑难血管穿刺中的应用。方法收集ICU外周疑难血管穿刺病人120例,随机分为2组,60例病人按照传统穿刺法为对照组,60例病人按照可视化多普勒超声引导法穿刺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2组的穿刺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较高,皮下血肿、局部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观察组穿刺成功所用时间较少(P < 0.01)。结论将可视化超声技术应用在重症病人疑难血管穿刺中,能够显著提高一次性和总体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经皮肾取石术(PCNL)中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避免肾血管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10月6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的PCNL术,所有患者均进行普通B型超声波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并进行自身对照,先用普通B型超声波设计入路,再在同一切面上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若入路上有明显肾血管经过则重新调整入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进针。结果:66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PCNL术均获成功。其中12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原超声波设定入路上的肾血管并重新设定穿刺路径,有效避免直接损伤肾血管,占总例数的18.2%(12/66)。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大出血和动静脉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PCNL术中穿刺,能确切避开肾血管,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准确性,有效减少PCNL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熊开玲 《中国医疗前沿》2012,(12):67+85-67,85
目的探讨子宫穿孔的B超表现,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6例子宫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B超表现,分析总结子宫穿孔的病因、部位、子宫位置及B超表现。结果 26例子宫穿孔患者,21例有明确的人流病史,5例是由于节育环安置所致;前位子宫11例,8例后壁穿孔,3例两侧宫角部穿孔;水平位子宫6例,宫底穿孔5例,1例后壁穿孔;后位子宫15例,前壁穿孔14例,宫底1例;B超表现主要是子宫的连续性中断,子宫直肠陷凹积液、积血。结论子宫穿孔多有明确的病史,B超能准确显示穿孔的部位及子宫的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