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苏新民 《光明中医》2012,(9):1721-1722
五脏皆藏精,但在人们的习惯中,经常提到的却只是肾精。至于肺精,历来提及较少,其原因何在?通过对历代文献的考查,通过对肺精源流的回顾,笔者认为历代少提肺精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脏腑气血阴阳理论体系的影响;二是肺气及相关理论的影响;三是肾藏精理论的影响。本文试对其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祝建材 《四川中医》2011,(12):46-47
历代少提肺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论从阴阳存在的普遍法则,还是从长期临床实践考析来看,肺阳在生理与病理上都是客观存在的,历代之所以不提"肺阳"实出于医家的自觉选择。如能尽快地制定出肺阳虚的诊断标准,会使我们对肺阳的认识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3.
论肺阳和肺阳虚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先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肺阳和肺阳虚证是客观存在的,并分析了历代医家很少直接提及肺阳和肺阳虚的原因;其次论述了肺阳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辨证要点以及肺阳虚证的分型论治;最后认为应对肺阳和肺阳虚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临床总结,而且对中医理论中其他较为模糊的理论和概念都应结合临床实践,进一步充实和完备,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略论肺阳虚与肺阳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红  王宗殿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81-1282
历代中医文献中少论肺阳,目前大、中专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教材中也缺少记述。首先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肺阳、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是客观存在的;其次论述肺阳的生理学特点。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的病理学特点;从而认为肺阳的概念有必要明确提出并予以正名,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临床上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历代中医文献中少论肺阳,目前大、中专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教材中也缺少记述。首先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肺阳、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是客观存在的;其次论述肺阳的生理学特点,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的病理学特点;从而认为肺阳的概念有必要明确提出并予以正名,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临床上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综观历代医籍在论及肺的生理病理及疾病时,言及肺气、肺阴者较多,提及肺阳者不多,而现行中医类教材对此亦很少涉及。笔者认为不论是从阴阳存在的普遍法则,还是肺的生理功能以及长期临床实践考析来看,肺阳在生理与病理上都是客观存在的。文章分析了历代医家很少直接提及肺阳和肺阳虚的原因,论述了肺阳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辨证要点以及肺阳虚证的分型论治,对肺阳和肺阳虚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临床总结,以期丰富和完善中医藏象理论,为肺系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临床。  相似文献   

7.
历代文献少论“肺阳”的原因再发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如辉 《河南中医》1998,18(3):140-141
历代文献少提甚至不提“肺阳”是前贤的自觉选择。因肺脾同属太阴,肺为人体后天之“天”,脾为人体后天之“地”,脾土生肺金,二者关系密切,以脾阳即可概言肺阳。但是若从“阴阳只能体现共性,不能区别个性”这个意义上来说,鉴于脾肺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否将肺阳从脾阳之中游离出来并加以明确,并无重大差别。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脾肺毕竟属于不同脏器,其功能不同,从脏腑阴阳气血理论的完整性计,肺脾之阳又可分论。可见,脾阳、肺阳概念的分与合是一个对立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田梅  张伟 《新中医》2013,(11):3-4
由于生理上更多强调肺主气、司呼吸及肺通调水道、肺主津的功能,所以病理变化上更多强调肺气虚及肺阴、津不足,而鲜有提及肺血虚者。肺血虚证是一个长期被人遗忘、忽视的证候。有些医家甚至把肺血虚证看成是肺气虚证与肺阴虚证的一个“间证”,是一种过渡证型。但笔者认为,肺血虚证是客观存在的。并从“肺合皮毛”看肺血虚证的存在性;“肺为血脏”推测肺血虚证存在的可能性;现代医学研究客观结果推测肺血证的存在性;治疗史实看肺血虚证的存在性;历代文献记载的病理变化推测肺血虚证的存在;历代方药推测肺血虚证的存在性等6方面阐述了肺血虚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9.
"白血"一词首次出现在《素问·至真要大论》。通过检索古籍,分析归纳历代医家对"白血"一词的有关论述,归纳针对其本质的探讨,有"肺血""肾精""脾痰"三种观点。对《内经》原文条分缕析,认为"白血"实乃燥气所胜、金实乘木,所吐之"肺血肺阴",并总结历代医家关于"白血"之治法,以丰富对"白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张伟  郭梦倩 《吉林中医药》2012,32(7):649-651
历代对肺为血脏和肺瘀血的论证较少,但肺脏对全身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有重要意义.肺为血脏主要表现在:全身之血生于肺,气血关系密切,肺与脉关系密切及肺部解剖结构特点等方面.在疾病状态下,气、血、津液密切联系,可相互影响,使得肺脏容易出现肺瘀血.但是,由于肺脏特殊的生理特点和功能,肺瘀血的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较易被忽视.治疗上,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慢性肺系疾病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从肺血的概念、肺血的生理功能、肺血的病理变化等方面系统地探讨了肺血病证存在的可能性,认为肺血病证理论应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在《内经》肺朝百脉理论启发下,经合临床认为百脉(血)会聚于肺中。肺不仅主气也与血密切联系。据此提出肺病病理多瘀血的论点,治肺要适度活血的法则。故治疗在辨证基础上立法,选方佐以活血化瘀药,以此理论治疗肺系病,每收到显著功效。实践证实肺朝百脉既百脉(血)朝会于肺。  相似文献   

13.
通过肺痹文献整理,从《内径》、历代医家特别是叶天士对肺痹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治法方药进行了简述。结合自身临证经验,认为肺痹病机为血脉瘀阻、肺气痹阻,治疗上采用补益肺肾、活血疗痹之法。  相似文献   

14.
李霞  杨光  宫晓燕 《中医杂志》2012,53(8):711-713
总结历代医家对肺痹病因病机、症状、传变、治疗及预后的认识,认为本病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病性以正虚为基础,六淫、情志、房劳为诱因,本虚标实,虚在肺脾肾,实在痰浊瘀血,终致气血凝滞、肺络壅闭不通.治疗上偏重清宣朴气,佐以温通、化痰、平喘、健脾燥湿.  相似文献   

15.
在查阅中国历代中医文献基础上,对"肺阳"理论进行梳理,按时间顺序整理了历代对"肺阳"的论述,发现汉及汉以前是肺阳理论的初始阶段,唐宋元时期认识到了肺阳的存在,明代对肺阳的认识逐渐增多,清代开始对肺阳的认识逐渐透彻,近现代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从肺论治银屑病临证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屑病属中医白疙、松皮癣范畴,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皮肤病。历代医家多认为由于血虚风燥、瘀阻血络、湿热蕴结、外感风邪留驻经络不去所致。因此,治疗多主张养血润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祛风散邪、疏通经络为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银屑病作为一种皮肤病,从肺论治最为恰当,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略论肺与血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代谈论肺脏病理,较少论及与血证的联系.肺主一身之气,朝会百脉,有宣发肃降之功能,助心而行血脉.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气冲和则为血帅,血润柔则为气守.气之与血,两相维附,气不维血则散而不行,血不维气则凝而不统.故肺病气虚必致血瘀.  相似文献   

18.
在《内经》"肺朝百脉"理论指导下,治愈了许多肺系慢性疑难病,认为肺朝百脉指肺会聚血气而言。肺不仅主气而且与血密切相关,据此理论并结合临床提出肺病多瘀的论点,故治肺要适度活血,并自创方药异功活血汤、补肾滋肺化瘀汤、补肾助阳化瘀汤,经临床证实对肺系慢性疑难病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略论肺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代医籍对肺气虚的论述颇为详细,而对肺阳很少论及.但肺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实践中都是客观存在的.兹不谫陋,参阅文献,试对肺阳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失眠的从肺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代医家对于失眠论治颇详,大多认为主要病位在心,主要涉及脏腑有肝、脾、胆、胃、肾,较少论及肺脏。从肺的生理病理和五脏相关角度,探讨了肺的功能失调对失眠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提出从肺论治失眠的观点,以冀完善失眠的论治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