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鑫 《磁记录材料》1995,13(4):11-12,10
在用碱法制备α-FeOOH,进而合成γ-Fe2O3磁粉的过程中,经常加入Zn^2+离子以改善磁粉粒的针形,但因Zn^2+离子的电荷少于Fe^3+离子,因而能使α-FeOOH晶体产生缺陷,最终影响磁粉的性能,本文通过在制备α-FeOOH过程中掺入杂质Mn^2+的方法,探讨消除α-FeOOH晶体缺陷,提高其表观密度,改善磁粉性能。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负载型Fe^3+-732树脂催化剂。分光光度分析表明,Fe^3+成功地负载于732树脂中。研究了反应温度、H2O2浓度、催化剂用量及反应介质对苯酚收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催化法测定含胺化学镀液中次亚磷酸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g^+对次亚磷酸根与Fe^3+的反应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在适宜的Ag^+含量,Fe^3+/H2PO2^-比值比及酸度等条件下,可将此催化反应用于含胺化学镀液中次亚磷酸根测定,从而提供一个简单,快速,无干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针状γ-Fe2O3磁粉进行包钴包亚铁,研究其外延层形成的机理,通过反应过程取样电镜观察,分析矫顽力的变化以及Fe^2+消失规律等手段,得到磁分粉包钴包亚铁的反尖机理为:一部分Fe^2+,Co^2+和OH^-反应形成共沉淀物,通过局部规整生成钴铁氧体晶核,然后在磁粉表面以凝并方式外延生长.  相似文献   

5.
玻璃的氧化还原特性指数变化与玻璃微泡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侯英兰  张贤华 《玻璃》1999,26(2):22-25
通过对玻璃的氧化还原特征指数(Fe^2+/Fe2O3总)监测,找出玻璃微泡一玻璃的氧化还原特征指数变化的关系,提出在生产中采取措施控制Fe^2+/Fe2O3(总)变化。使产生微泡的可能性降低,为玻璃的深加工提供优质原片。  相似文献   

6.
王辉  黄润生 《陶瓷工程》1998,32(5):46-49
应用穆斯堡尔谱及色度测量等方法研究了随总铁含量和还原程度的改变,SiO2-Al2O3-Na2O离子着色铁系瓷釉中铁的结构行为及其对应的呈色关系。结果表明:Fe^2+离子以四、六两种配位状态同时存在于瓷釉中,随着总铁含量改变,Fe^2+/(Fet^2+Fe^3+)、Fe^2+(Fe^2+/Fe0^2+)的值各自保持不变,分别约为0.74和0.45。此时,瓷釉呈色不同,但Fe^2+离子中均以45%的固  相似文献   

7.
铁离子对HPAM溶液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实验条件上,研究了聚合物驱油生产过程中,Fe^2+、Fe^3+及Fe^2++O2等对HPMA粘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严格控制O2浓度的情况下,Fe^2+对HPAM的粘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氧化还原体系引发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空气存在下,H2O2-Fe^2+、K2S2O8-Fe^2+、KPS-NaHSO3、KPS-CH3OH等氧化还原体系引发淀粉-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探索了KPS-NaHSO3引发聚合时的最佳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邻二氮菲显色法对果实中单宁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宁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将Fe^3+还原为Fe^2+。利用邻二氮菲能与Fe^2+反应生成橙红色配合物的方法测定单宁,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易于控制,精确度和回收率较为理想,此方法沿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巫拱生  马大年 《山东化工》1996,(3):10-14,19
以KPS-U为引发体系,制得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氰乙基化交联甘薯淀粉,用IR及SEM对产物作了表征。含-CONHOH基的改性接枝物对Pb^2+、Fe^3+、Cd^2+、Cu^2+等重金属离子有较佳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刘红  胡国强 《陕西化工》1998,27(4):29-31
以废雷尼镍催化剂为原料,制备出合格的硫酸镍,硝酸镍和氧化镍。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这种废催化剂含Ni^2+o 66.06%,Fe^2+为0.779%,Cr^3+为1.456%,选用NaClO作氧化剂将Fe^2+氧化成Fe^3+,再调节溶液的PH值为5.0-5.6,将Fe^3+和Cr^3+以氢氧化物的沉淀形式过滤除去。滤液加入学硫酸,调节PH值处于3.5-4.0之间,然后冷却,结晶,离心即得NiSO4  相似文献   

12.
不锈钢在湿法磷酸中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爱民  龙晋明 《化工机械》1994,21(5):262-265
本文采用腐蚀实验和电化学测试方法对不锈钢在湿法磷酸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并进行钝化膜的组成与结构分析。研究表明,磷酸中加入SO4^2^-,cL^-,F^-均提高合金的维钝电流密度和致纯电流浓度,加速材料的腐蚀,这些杂质共存时腐蚀性更大。湿法磷酸中存在的Si^4^+,Al^3^+,Mg^2^+和Fe^3^+起缓蚀作用。不锈钢纯化膜主要由Cr和Fe的氧化物组成,表面形成致密稳定的Cr2O3保护膜是提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Ni^2+、Fe^2+、H2PO2^-、H2PO3-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以及H2PO2^-、H2PO3^-在KCL支持电解质中的不原机理,对电沉积Ni-Fe-P非晶态合金中磷的沉积机理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利用热天平测试了CO、H2还原饱和脱硫剂微孔内Fe2(SO4)3的起始反应温度及还原速率,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反应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实验结果表明,脱硫剂还原法再生的反应温度较传统热分解法低约200℃,CO作再生脱硫剂的还原气体优于H2,CO还原脱硫剂内Fe2(SO4)3的反应级数为0.87,活化能为142.9kJ/mol.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膜分离富集镍基合金镀层中稀土总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TBP-TTA(协同流动载体)、SPAN80和煤油高效液膜体系,研究∑RE^3+迁移行为。在适宜条件下,10min内,∑RE^3+的迁移率达99.5%以上。在同样条件下,常见共存金属离子如Fe^3+、Al^3+、Ni^2+、Cr^3+、Mo^6+、Cu^2+、Co^2+、Zn^2+、Cd^2+等均不被迁移;大量碱金属、碱土金属、Cl、NO3、ClO4、F、SiO3^2-、SO4^2-等离子也不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钛在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的钛液中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主要讨论了Fe^3+、Ti^4+离子对TA2在钛液中的缓蚀效率及耐蚀机理,结果表明Fe^2+、Fe^3+、Ti^4+对TA2在钛液体系中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17.
CeO2纳米粒子形成过程中Ce的价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eO2纳米粒子,XRD分析表明,所合成的CeO2纳米粒子均为立方晶系,空间群为O^5h-Fm3m。TEM分析表明,CeO2粒子球形。研究了CeO2纳米粒子形成过程中Ce价态的变化与性质,发现干凝胶中Ce^3+和Ce4+共存;当焙烧温度低于230℃时,随焙烧温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18.
董超  董根岭 《电镀与精饰》1995,17(3):32-33,38
根据H2O2-H2SO4粗化蚀刻液中的H2O2与过量Fe^2+离子的定量氧化还原反应,用伏安法测定剩余Fe^2+离子在铂电极上极氧化峰电流,求算H2O2的浓度。方法简单,快速,适用于印制电路板生产现场监控。  相似文献   

19.
MIBK萃取法测定高纯硝酸银中的微量杂质铜和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高纯硝酸银中微量杂质铜和铁的新方法。以NH4C1为沉淀剂,将AgNO3中的主体银以AgC1的形式除去之后,存在于滤液中的Cu^2+和Fe^3+的用APDC螯合,再用MIBK萃取。萃取液中Cu^2+和Fe^3+螯合,再用MIBK萃取。萃取液中Cu^2+和Fe^35的浓度比原有的方法提高了10倍,回收经大于94%。  相似文献   

20.
EDTA滴定法测定Zn^2+与Fe^2+混合物中的Zn^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胜  商照聪 《山东化工》2000,29(4):40-41
在质量检验工作实践中,发现有的硫酸锌样品呈浅蓝色,定性实验证明,混有硫酸亚铁。原行业标准(HG3277-1986)中测定锌含量所用的屏蔽剂(NH4F和KI)不能消除Fe^2+的影响,致使Fe^2+被以Zn^2+的表示方式检测出来,测定的锌含量实际上是Zn^2+与Fe^2+之和,本研究提出了先用H2O氧化Fe^2+变成Fe^3+,然后再测定锌含量,结果更为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