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3a,4,6a-四氢环五烯并(?)唑-2-酮为手性中间体cis-5-氨基-2-环戊烯-1-醇的衍生物,作为重要的中间体可进行如下反应:  相似文献   

2.
刘晓霞  余渤  毛博  杨洁 《化学工程师》2020,34(3):66-68,87
为了得到显色改善的绿色和红色发光玻璃,本文采用高温熔融技术制备了Tb~(3+)/Gd~(3+)/Ce~(3+)/Sb~(3+)和Eu~(3+)/Bi~(3+)/Sb~(3+)共掺杂的硼硅酸盐透明玻璃。通过对共掺样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分析和长波紫外激发下的激发光谱及荧光光谱的分析,研究了Tb~(3+)/Gd~(3+)/Ce~(3+)/Sb~(3+)和Eu~(3+)/Bi~(3+)/Sb~(3+)共掺杂离子在玻璃基质中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高能紫外光激发下,Tb~(3+)/Gd~(3+)/Ce~(3+)/Sb~(3+)共掺杂样品发射典型纯正绿光荧光的能力较强,Eu~(3+)/Bi~(3+)/Sb~(3+)共掺杂样品发射红光荧光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等电子体原理,以氨(NH3)和磷(PH3)为例,说明互为等电子体的物质,结构相似,性质也必然相似这一普遍规律。同时,由于结构和热力学原理等因素的影响,使NH3和PH3在性质上又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80BaTiO_3+20SrTiO_3与80BaTiO_3+20SrTiO_3+1TiO_2(均为摩尔比)两种粉料为例,利用高温X射线衍射,研究了它们的反应速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结合固相反应的两种理论模型,计算了完全反应的时间和激活能,并对添加过量钛所引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u~(3+)掺杂钛酸钙系列红色荧光粉(Ca_(0.95)TiO_3:0.05Eu~(3+),CTE),研究了助熔剂(硼酸)用量(0%、5%、10%、15%)对其晶体结构与光学性能的影响。XRD和SEM表明,硼酸用量对主晶相晶体结构影响较小,当硼酸用量为5%时,晶体结晶性能最佳;光学性质研究表明,合成的CTE荧光粉可被397nm的紫外光有效激发,辐射出位于594 nm和615 nm的红色光波;当硼酸用量为5%时,辐射光波的强度达到最大值,表明合适的硼酸用量有助于提高CTE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6.
Ba3Tb(BO3)3:Eu3+的制备与发光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3Tb(BO3)3:Eu3+红色荧光粉,并研究了Ba3Tb(BO3)3:Eu3+的发光特性。Ba3Tb(BO3)3:Eu3+的激发光谱包含250nm~330nm和350nm~400nm的2个宽带,最大峰值位于383nm,可以被紫外-近紫外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有效激发。Ba3Tb(BO3)3:Eu3+的发射谱显示出4组发射峰,其主发射峰位于620nm,对应Eu3+的5D0→7F2跃迁;Eu3+掺杂摩尔分数为2%时,Ba3Tb(BO3)3:Eu3+发光亮度最高。经分析发现Ba3Tb(BO3)3:Eu3+存在Tb3+→Eu3+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7.
8.
用单因素法分析了MnCO3添加量对MgTiO3-CaTiO3系瓷的结构、吸水率、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温度系统的影响 ,用XRD确定了其物相组成。结果表明 ,在 10GHz时介电常数为 2 1、频率温度系数为 - 6.3× 10 - 6 ℃、Q(10GHz)≥ 42 0 0的高致密度介电陶瓷 ,具有良好微波特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液法合成甲胺溴铅(CH_3NH_3Pb Br_3)多晶原料,用溶液蒸发法生长了尺寸约为7 mm′7 mm′3 mm的CH_3NH_3PbBr_3晶体。测量了晶体的XRD谱,采用X射线外推法研究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生长的CH_3NH_3Pb Br_3单晶为立方晶系结构,晶格参数a=0.592 76(7)nm。将微型溶液晶体生长装置与荧光共聚焦显微镜相结合,实时观测了不同生长条件下CH_3NH_3PbBr_3晶体的微观形貌和不同晶面的生长速率。得到(011)、(101)和(001)晶面的平均水平生长速率分别为0.017 57(6)、0.021 44(4)和0.018 65(7)nm/s;发达晶面簇为{110}和{100}。  相似文献   

10.
以丙二腈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3,3,3-三甲氧基丙腈,气相色谱分析产物纯度达到98.08%。采用气质联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第一步合成甲基氰基乙酰亚氨基盐酸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溶剂含水量〈100×10-6^、通气时间3h、72g丙二腈、45mL甲醇、1440mL乙醚、常温搅拌时间7h;第二步合成3,3,3-三甲氧基丙腈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甲基氰基乙酰亚氨基盐酸盐与甲醇的物料比为1g:7.35mL、搅拌时间24h、在反应i0h后移出副产物氯化铵、无水硫酸钠作为干燥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0.40Pb(Mg1/3Nb2/3)O3-(0.6-x)PbZrO3-xPbTiO3压电陶瓷,系统研究了其组分变化对晶体结构、介电和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属于钙钛矿结构,无第二相产生。随着组分的变化,存在三方相向四方相的转变,并且在x = 0.38附近获得准同型相界组分,呈现出最优的电学性能,最高的压电系数d33 = 520 pC/N,居里温度TC = 238 °C,平面机电耦合系数kp = 0.60,厚度机电耦合系数kt = 0.52,纵向机电耦合系数k33 = 0.73。  相似文献   

12.
从发展历程、晶体结构、制备及反应过程、介电性能等方面介绍了具有中等介电常数的CaTiO3-LaAlO3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该体系微波介质陶瓷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3,3'-二氯联苯胺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玉民  范少华 《精细化工》2001,18(4):236-238
以邻硝基氯苯(Ⅰ)为起始原料,经过三步化学反应合成3,3'-二氯联苯胺(Ⅳ)I在0.2g1,4萘醌催化下与CH  相似文献   

14.
CaCO_3对C_3S水化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CaCO_3在硬化水泥浆体中不是惰性物质,其除了能与水泥中含铝相的水化产物进一步反应生成碳铝酸钙外,还对硅酸盐相的水化产物起作用。本文通过对掺加不同量CaCO_3的C_3S早期水化放热速率的测定,XRD分析以及SEM观察,探讨在CaCO_3存在时C_3S的早期水化及水化产物的变化。 结果表明,CaCO_3加速C_3S的早期水化,在一定范围内.其加速作用随掺入量增加而增强。在CaCO_3和C_3S浆体的界面区靠近CaCO_3表面一侧出现新的产物——碱式碳酸钙,这一新相的存在有利于界面区结构的改善、结合力增强,最终有利于硬化水泥浆体力学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王云杰 《中氮肥》2004,(5):19-20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对无氯钾肥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全国年需无氯钾肥700kt左右。我国无氯钾肥主要是K2SO4和KNO3,在钾肥中所占比例很小,远不能满足经济作物的需求。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对无氯钾肥需要量更大。目前,我国煤头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Pb(Mn_(1/3)Nb_(2/3))O_3-PbTiO_3-PbZrO_3 三元系统陶瓷材料,采用长时间的保温,使陶瓷中晶粒充分长大,获得100μm 左右的粗晶,并将样品磨制成厚度为18μm的超薄光薄片,在偏光显微镜下能清晰地观察到条带状、环带状、折状和波状电畴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进高温固相法合成了掺杂Eu3+和Dy3+作为共激活离子的红色长余辉磷光体,详细阐述了Eu3+、Dy3+对CaTiO3:Pr3+红色磷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所得样品的晶相类型及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在一定灼烧温度下,Eu3+或/和Dy3+对晶相的作用是协同的,且Eu3+或/和Dy3+对CaTiO3:Pr3+红色磷光体的粒径也有影响.室温条件下采用荧光/磷光发光光度计对其发光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一定量的Eu3+或/和Dy3+能显著改善CaTiO3:Pr3+红色磷光体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8.
张晓清  张冬艳 《广州化工》2014,(17):85-86,117
通过研究Nd3+、Er3+、Gd3+和La3+稀土离子对枯草芽孢杆菌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来探讨稀土可能会导致生物体发生氧化损伤。利用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4种稀土离子对其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且Nd3+的抑制作用较其它3种稀土离子要强,故一定浓度的稀土离子很有可能会导致生物体发生氧化损伤。4种稀土离子的浓度不同影响有所不同,总的来说,稀土离子的浓度越大,对枯草杆菌抗氧化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损伤毒性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3,3,3-三氟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在氟硅橡胶、氟硅油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间苯二腈为原料,通过经典Thorpe,J.F缩合反应制备3-(3-苯腈)-3-羰基丙腈。考察了催化剂的选择,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溶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以NaH为催化剂,反应温度75℃,n(间苯二腈):n(NaH):n(已腈)=1:1.5:1,m(间苯二腈):V(乙二醇二甲醚)=1:10。优化条件下,重复试验表明,该反应易于控制,重复性好,总收率达到77.5%,粗品含量98%以上。已完成中试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