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脏腑之数有五六之争,《难经.三十八难》和《难经.三十九难》有脏五腑六与腑五脏六两种不同的论述,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三焦与命门属腑属脏的问题。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重功能而轻形态,《难经》脏五腑六与腑五脏六之异,实则强调了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之功能及命门寓元气而藏元阴元阳与肾脏之异同。  相似文献   

2.
孙一奎的命门三焦说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一奎治学,反对“徒以方书为捷径”而重视理论研究,他不仅沉酣《内》、《难》,精各家医著,加以融会贯通。而且主张读古人书,须研究其立言之意,进行全面分析,故学验俱丰,名噪当时。特别是他对命门、三焦的论述,颇有见地,以命门为两肾间动气,三焦为元气之气之别使,动气为生生不息之根,相火有裨助生生不息之功。不仅阐发了《难经》之旨,且能自出机杼,并与临床辨证论治相结合,对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原气循行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气学说始见于《难经》,但是《难经》没有具体描述原气的循行,综合《难经》及后世医家的有关论述,以及阅读相关文献,提出原气产生于肾或命门,经三焦与脏腑之气相合,出于四肢的五输穴,沿五输系统循行周身。  相似文献   

4.
命门者,生命之门也。有关“命门”的理论探讨,自《难经》以来至今己有一千多年的时间,历代诸家对命门的论述不一,总的都认为“命门”是存在的,而且是元气、生命的根本。近代应用命门理论指导临床治疗,更是越来越广泛,故很有必要把“命门”理论再提出加以讨论。一、命门的位置与功能: “命门”究竟为何物?在人体哪一部位,有什么生理功能?这是一个要弄清的问题。“命门”的论述首见于《难经》,《难经、三十六难》云:“脏各有一耳,肾独有  相似文献   

5.
试论三焦     
回顾历代医家对三焦的论述,依据《内经》、《难经》之论,认定三焦当为独立一腑,并提出运行水液和通行元气为三焦主要生理功能,三焦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水肿,胀满之候。  相似文献   

6.
“命门”一词 ,首见于《内经》 ,而命门学说 ,则始于《难经》。命门学说认为 :命门为先天之太极 ,是人体精、气、神的根源 ,为五脏六腑之本 ,十二经脉之根 ,呼吸之门 ,三焦之源 ,水火之府 ,阴阳之宅 ,精气之海 ,死生之窦 ,其功能位于十二官之上。然而对于该学说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其研究却几近空白 ,为深化对命门学说的认识 ,本文就其发生学原理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1 古代水生万物说与命门学说的形成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原的探索 ,是人类的本性使然。先秦哲学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原的认识 ,除众所周知的精气学说外 ,还有水生万物说。《管…  相似文献   

7.
孙一奎的伤寒学术思想集中体现于《赤水玄珠·伤寒门》中,孙氏从理、法、方、药等方面阐发补充了仲景学说。其学术思想和贡献主要包括:论治伤寒,以"明证"为首务;阐发伤寒,援入儒易之理;拾遗补缺,充实四诊内容;扩充治法,重三焦命门元气;合法不执方,慎用寒燥淡渗;突破成规,创男子热入血室。  相似文献   

8.
命门学说,源于《难经》。张景岳批判地继承了《难经》中的命门学说,对命门的发挥有其独到之处。其认为,命门的位置在“子宫”及“子宫之门户”,位于两肾之间,“命门与肾,本同一气”。命门的实质为人身之太极,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其生理功能有二:命门为精血之海,水火之宅,寓有元阴元阳,为五脏六腑之本;命门系人身之门户。病理上多表现为真阴虚损、命门火衰。治疗上注重补水补火,倡导“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创制了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等系列命门病主方。景岳极大的推动了命门学说的发展,为其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完善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脏腑理论。  相似文献   

9.
命门学说,源于《难经》。张景岳批判地继承了《难经》中的命门学说,对命门的发挥有其独到之处。其认为,命门的位置在"子宫"及"子宫之门户",位于两肾之间,"命门与肾,本同一气"。命门的实质为人身之太极,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其生理功能有二:命门为精血之海,水火之宅,寓有元阴元阳,为五脏六腑之本;命门系人身之门户。病理上多表现为真阴虚损、命门火衰。治疗上注重补水补火,倡导"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创制了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等系列命门病主方。景岳极大的推动了命门学说的发展,为其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完善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脏腑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三焦辨证是以《内经》《难经》三焦学说中三焦主水、三焦气化等内容为基础,以部位三焦为依据形成的一种辨证方法,历经各代医家阐发并应用于内伤杂病及热病的辨证论治中,至明清而成为温病的辨证纲领.三焦失调与多种肝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较为密切,通过对三焦辨证的理论进行探究,并探讨其在肝病临床中的应用,说明该理论的临床价值,增加对三焦辨证的认识,最终起到指导临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明代医家肖京阐发命门与元气学说,认为命门是人身之太极,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发源于命门,与命门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元气虚损是致病的根本原因,强调治病求本,固护元气,治疗重在脾肾双补。  相似文献   

12.
试述王好古论“三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好古,河北赵县人,元代著名医学家。师事于张洁古,李东垣。受洁古脏腑寒热虚实辨证说,东垣脾胃内伤学说的影响,重视内因,独创阴证学说。其著作《此事难知》《医垒元戍》中以三焦为纲辨治寒热的思想却鲜为人知。且为后世之焦辨证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王好古学术思想,探求三焦辨证之源流,现将其对三焦的论述及寒热用药,浅述如下: 一、三焦动能。“三焦”一词,首见于《内经》,而《难经》又多发挥,对三焦的论  相似文献   

13.
道教医学与命门学说的形成--命门学说发生学研究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命门学说自《难经》提出后 ,并未引起魏、晋、隋、唐医家的关注 ,而在此阶段 ,道教医学内丹术对命门理论的发展却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铅汞心肾交互作用的思想 ,促进了中医心肾相交理论的形成 ;宋代内丹术中主铅论占据优势地位 ,相关论述已经确立了命门学说 ,命门学说是道家养生理论与医学实践逐步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浅述命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门学说是祖国医学脏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千余年来,由于历代医家对其部位、形态、功能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因此进一步研究、探讨命门学说的内容,对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命门”一名源于内、难经。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根结篇》、《素问、刺禁论》。随后在《难经、三十六难》中指出命门的功能说:“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  相似文献   

15.
命门学说源于《难经》。《难经》论命门的主要精神是:肾有两,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作用是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所论颇有创见,所以历代医学家都很重视,并有一些争论。这里重点探讨一下金元医家的所论,为进一步研究明清命门学说作个开端。  相似文献   

16.
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机体生命的原动力。脐疗法是重要的中医外治法,广泛运用于临床。从《黄帝内经》、《难经》中关于元气、三焦、脐关、膈关等方面的论述着手,重点探讨了脐对元气调整的作用机制,并对脐疗的临床应用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从脐调元气论脐疗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机体生命的原动力。脐疗法是重要的中医外治法,广泛运用于临床。从《黄帝内经》、《难经》中关于元气、三焦、脐关、膈关等方面的论述着手,重点探讨了脐对元气调整的作用机制,并对脐疗的临床应用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三焦之争,实由《难经》之“有名无形”发其端倪,宋金以前多有追随者,明及后世理论纷然。五脏六腑之中,惟此争论最烈,新安医家于此研究也不乏其人,尤以孙一奎、罗美等为著。1孙一奎阐发三焦无形虽然《内经》、《难经》言及三焦均以无形立论,然阐释最为风发者首推孙...  相似文献   

19.
探“命门”     
“命门”的提出首见于《内经》,其次再见于《难经》。对《难经》提出的命门部位,历代医家争议颇多:“有左肾右命门”、“两肾总号命门”。“命门在两肾之间”。“命门为肾间动气”。等学说。今人则认为命门即肾阳;对于《内经》提出的“命门”。则认为单指眼和睛明穴。本文将针对这两种看法:以《难经》、《内经》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张山雷《难经汇注笺正》一书对三焦概念的认识观点.[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张氏三焦概念的阐释进行分析.[结果]张氏对难经三焦概念阐释观点鲜明.其遵循王叔和“三焦分隶三部”说,并从部位分段、部位功能、阳气角度去阐释上焦、中焦、下焦三个断面的部位概念;张氏对《难经》错简之处进行大胆修正.[结论]张氏解释难经三焦为:1、部位概念;2、否认唐容川三焦油膜说;3、释三十一难“其府在气街”为疑错简或衍;4、以西医解剖生理学角度纠正徐灵胎释三十一难“下焦”之错注;5、释三焦为六腑之一概念;6、认为三十八难三焦“有元气之别焉,主持诸气”之说是“空虚着墨,莫可证实,终是无可奈何之措辞”之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