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瓜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丽江产黄瓜藤甲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α-菠甾醇(1)、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2)、β-谷甾醇(β-sitosterol,3)、豆甾-7-烯-3-O-β-D-葡萄糖苷(4)、22-亚甲基-9,19-环羊毛甾烷-3β-醇(5)、(2S,3S,4R,10E)-2-(2′,3′-二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烯-1,3,4-三醇(6)、(2S,3S,4R,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烯-1,3,4-三醇(7)、(2S,3S,4R,10E)-1-(β-D-葡萄糖苷)-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烯-1,3,4-三醇(8)、大豆脑苷(9),除化合物3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节节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小雄  贾忠建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2):2524-2528
应用柱层析、薄层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从木贼科问荆属植物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的全草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经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5α,6α-环氧-β-紫罗兰酮-3-O-β-D-葡萄糖甙(1)、loliolide(2)、环阿尔屯烷~24(30)-烯-3β-醇(3)、环阿尔屯烷-22(23)-烯-3β醇(4)、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5)、木栓醇(6)、芹菜素(7)、芫花素(8)、芫花素-5-O-β-D-葡萄糖甙(9)、芹菜素-5-O-β-D-葡萄糖甙(10)、木犀草素(11)、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12)、山奈酚-3-O-β-D-葡萄糖甙(13)、山奈酚-3-O-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甙(14)、腺嘌呤核苷(15)、β-谷甾醇(16)和β-胡萝卜甙(17)。其中化合物1~5、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中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萃取和色谱分离手段,从罗汉果叶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7-O-α-L-二鼠李糖苷(1)、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2)、阿魏酸(3)、4′-甲氧基二氢槲皮素(4)、大黄素(5)、芦荟大黄素(6)、槲皮素(7)、山奈酚(8)、山奈酚-7-O-α-L-鼠李糖苷(9),其中化合物3~6为首次从罗汉果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空心莲子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对药用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Griseb全草的石油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数据和已知化合物数据作比较,分别鉴定为2-羟基-3-甲基-蒽醌(2-hydroxy-3-methyl-anthraquinone,1),2-羟基-1-甲氧基-蒽醌(2-hydroxy-1-methoxyl-anthraquinone,2),二十四烷酸α-单甘油酯(tetracos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3),二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hexacos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4),十八烷酸α-单甘油酯(monostearin,5),△5,22-豆甾烯醇-3-O-β-D-葡萄糖苷-6′-棕榈酸酯(△5, 22-stigmast-3-O-β-D-glucopyranosyl-6′-hexadecanoate,6),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7).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3~6均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从小金梅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3-O-β-D-槲皮素葡萄糖苷(1)、3-O-β-D-山柰酚葡萄糖苷(2)、5-O-β-D-芹菜素葡萄糖苷(3)、α-菠甾醇(4)、2,6-二甲氧基苯甲酸(5)、3-吲哚甲酸(6)、(2S,3R,4E,8E)-1-(β-D-吡喃葡萄糖苷)-N-[(R)-2’-羟基-二十碳酰基]-9-甲基-4,8-二烯-1,3-二醇-2-氨基-十八烷(7)、正三十二烷醇(8)、14,15-二十碳烯酸(9)、木腊酸(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和HPLC等色谱手段对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绿玉树地上部分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MS、1H NMR和13C NMR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为4α-去氧-巴豆醇-13-乙酸酯(1)、对映-3β,13S-二羟基-16-烯-14-阿替森酮(2)、羊毛甾醇(3)、3-表-粘霉烯醇(4)、齐墩果烷-9(11),12-二烯-3-酮(5)、β-香树烯酮(6)、齐墩果烷-18-烯-3-酮(7)、无羁萜(8)、4-豆甾烯-3-酮(9)、β-谷甾醇(10)、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11)和东莨菪内酯(12)。其中,化合物1、2、5-7、9和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南山茶果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ODS柱色谱法、反复重结晶等方法对南山茶果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南山茶果皮中分离并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山奈酚(2)、原儿茶酸(3)、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6→1)-2′′′,4′′′-O-二乙酰基-α-L-鼠李糖基-(3→1)-2′′′′,3′′′′,4′′′′-O-三乙酰基-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6→1)-4′′′-O-乙酰基-α-L-鼠李糖基-(3→1)-3′′′′-O-乙酰基-α-L-鼠李糖苷(5)、3-甲氧基鞣花酸(6)、鞣花酸(7)、羽扇豆烷醇(8)、β-谷甾醇(9)和胡萝卜苷(10)。化合物2、6、7均为首次从南山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7为首次从山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柴胡红景天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礼  李磊  廖志华  陈敏  孙敏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2):2564-2567
采用正相与反相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纯化的方法,从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柴胡红景天(Rhodiola bupleuroides)根茎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用光谱分析(UV,IR,MS,1H-NMR,13C-NMR)和化学反应鉴定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1)、山奈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2)、草质素-7-O(3″-O-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3)、槲皮素(4)、丁香酸(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7-O-β-D-葡萄糖苷(6)、β-谷甾醇(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和6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9.
药用植物灯笼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药用植物灯笼草(Clinopvdium polycephalum)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乌索酸(ursolic acid,Ⅰ),其余4个分别鉴定为:异樱花素(isosakuranetin.Ⅱ),香蜂草甙(didymin,Ⅲ),6'-十六碳酸酯基-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甙(6’-Palmityl-α-spinasteryl-3-O-β-D-glucoside,Ⅳ a)和十八碳酸酯基-α-波甾醇-3-O-β-D-葡萄糖甙(6’-stearyl-α-spinasteryl-3-O-β-D-glucoside,Ⅳ b)。上述化合物在该植物中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臭瓜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臭瓜(Cucurbila foetidissima Hbk)根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分离鉴定了六个化合物,葫芦素B(cucurbitacin B)Ⅰ、拜俄尼酸(bryonolic acid)Ⅱ、22氢化Δ~(7(8))菠甾醇(22-dihydro-spinasterol, 24α-ethyl-5α-cholesta-7-en-3β-ol)Ⅲa、菠甾醇(24α-ethyl-5α-cholesta-7,trans-22-dien-3β-ol)Ⅲb、22氢化Δ~(7(8))菠甾醇葡萄糖甙(22-dihydrospinasterol, 24α-ethyl-5α-cholesta-7-en-3-O-β-D-glucoside)Ⅳa、菠甾醇葡萄糖甙(24α-ethyl-5α-cholesta-7,trans-22-dien-3-O-β-D-glucoside)Ⅳb。  相似文献   

11.
桃金娘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Ait.) Hassk.]的化学成分,从其叶的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杨梅素-3-O-α-L-鼠李糖苷(2)、rhodomyrtone (3)、4,8,9,10-四羟基-2,3,7-三甲氧基蒽醌-6-O-β-D-葡萄糖苷(4)、豆甾醇(5)、山奈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6)、杨梅素(7)、23-羟基委陵菜酸(8)、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9)和laricitrin (10)。其中化合物5~10均为首次从桃金娘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显著的抗菌活性(MIC=0.78μg mL–1)。  相似文献   

12.
小花棘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有毒植物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0种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及理化常数测定,分别鉴定为槲皮素(Ⅰ)、山奈酚(Ⅱ)、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Ⅲ)、山奈-7-O-α-L-鼠李吡喃糖甙(Ⅳ)、山奈酚-3-O-β-D-葡萄吡喃糖甙(Ⅴ)、山奈酚--O-β-D-葡萄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甙(Ⅵ)、山奈酚-3-O-β-D-葡萄吡喃糖-7-O-β-D-葡萄吡喃糖甙(Ⅶ)槲皮素-3-O-β-D-葡萄吡喃糖甙(Ⅷ)、杨梅树皮甙(Ⅺ)和3-O-[α-L-鼠李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醛酸基]-黄豆醇B(Ⅹ)。上述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Ⅹ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从大头艾纳香(Blumea megacephala(Randeria)Chang etTseng)全草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无羁萜(1)、小麦黄素(2)、豆甾醇二十六烷酸酯(3)、豆甾醇十八烷酸酯(4)、α-香树脂醇(5)、α-香树脂醇乙酸酯(6)、β-香树脂醇乙酸酯(7)、β-谷甾醇(8)、豆甾醇(9)、β-胡萝卜苷(10)、二十七烷醇(11)、十六烷酸(12)和二十四烷酸(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头艾纳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星宿菜(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萃取和色谱分离手段,从星宿菜全草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数据对照,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异鼠李素-3-O-(6-香豆酸酯)-β-D-葡萄糖苷(2)、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3)、金丝桃苷(4)和山奈酚-3-O-[6-(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酯)]-β-D-葡萄糖苷(5),其中化合物2和5为首次从珍珠菜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银杏叶提取物经微生物转化后的化学成分,采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对银杏叶提取物进行处理得到转化粗提物,采用硅胶、Sephadex^TM LH-20凝胶等色谱技术对转化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单体结构鉴定。结果发现,从银杏叶提取物的转化粗提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鼠李素(isorhamnetin,1)、山奈酚(kaempferol,2)、斛皮素(quercefin,3)、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kaempferol-3-O-α-L-rhamnosid,4)、斛皮素-3-O-α-L-鼠李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sid,5)。结果表明,这是首次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对银杏叶提取物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6.
从广东蛇葡萄(Ampelopsis cantoniensis)藤茎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经波谱技术鉴定为:白藜芦醇(1)、5,7-二羟基香豆素(2)、山奈酚(3)、二氢木犀草素(4)、槲皮素(5)、二氢槲皮素(6)、没食子酸(7)、杨梅素(8)、二氢杨梅素(9)、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0)、杨梅素-3-O-α-L-鼠李糖苷(11)、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12)、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13)。除化合物8和9,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狗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L.f.)Sm)中分离得到五个化合物,经解析,分别鉴定为:山柰素-3-O-α-L-(4-O-乙酰基)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甙(kaempferol3-O-α-L-(4-O-acetyl)rhamnopyranoside-7-O-β-L-rhamnopyranoside)(Ⅰ),山柰素-3-O-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甙(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ide-7-O-α-L-rhamnopyanoside)(Ⅱ),狗脊蕨酸(woodwardinic acid)(Ⅲ),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胡萝卜甙(daucosterol)(Ⅴ),这五个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以及HPLC等色谱技术对蒲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从其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并鉴定了26个化合物,分别为:柚皮素(1)、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2)、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3)、槲皮素-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4)、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5)、香蒲新苷(6)、山柰酚-3-O-新橙皮糖苷(7)、山柰酚-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苷(8)、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9)、stigmastan-3,6-dione(10)、胡萝卜苷-6'-棕榈酸酯(11)、胡萝卜苷-6'-二十烷酸酯(12)、尿囊素(13)、6-氨基嘌呤(14)、次黄嘌呤(15)、尿嘧啶(16)、硬脂酸(17)、十二烷酸(18)、香草酸(19)、二十九烷二醇-6,8(20)、二十九烷二醇-6,10(21)、二十九烷二醇-6,21(22)、二十六烷醇-1(23)、十六烷醇-1(24)、二十五烷(25)、单棕榈酸甘油酯(26)。其中,化合物11、12、13、18、23、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通过硅胶柱层析,制备性薄层色谱分离,从三七花蕾中分离得到2个黄酮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为山奈酚-3-O-α-L-鼠李糖甙(1)和山奈酚-3-O-(2’’,3’’-二反式对羟基桂皮酰基)-α-L-鼠李糖甙(2)。这两个黄酮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苦荞粉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从荞麦属植物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的籽粒面粉中分离鉴定出9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1),β-谷甾醇(2),豆甾-4-烯-3,6-二酮(3),胡萝卜甙(4),尿嘧啶(5),山萘酚-3-O-芸香糖甙(6),芦丁(7),山奈酚(8)和槲皮素(9)。除芦丁和槲皮素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苦荞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