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前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指导针灸临床辨证施治,已成为当代中医临床辨证运用的模式。怎样正确运用中医内科临床辨证论治及针灸临床辨证施治,已成为当前中医发展的必循之路。  相似文献   

2.
郑玉玲 《河南中医》2008,28(11):1-5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专著,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一直被后人奉为圭臬,书中所载方剂被誉为"经方".其辨证论治体系、理法方药思维、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理论以及化裁变通用药等,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辨证与治疗,对中医肿瘤学的学术发展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是在中医药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反复实践所积累起来的知识,是中医学独特的临床诊疗体系。简言之,包括理、法、方、药四个部分。如何将这一业经系统化的理性认识转化为临床应用技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中医内科学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它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临床中怎样才能抓好内科辨证论治的实际运用呢?简而言之,有如下几点: 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医学对许多疾病的诊断均以证为名,反映了辨证论治的诊疗体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是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有经络、八纲、脏腑、气血津液、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病因辨证等。现代针灸临床辨证论治思想日趋淡化,或简单套用以药物疗法为主的中医内科的辨证思路,或忽视辨证过程以特定穴的套餐模式直接用于临床,且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于临床,制约针灸发展。分析现代针灸辨证方法的误区,结合《内经》经典辨证思路,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例总结针灸辨证方法,旨在强调针灸独特的辨证论治思想在施治过程中的重要性,亟须建立科学的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5.
张建军 《光明中医》2022,(19):3632-3634
胃痛作为临床内科常见疾病,中医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近些年来对胃痛的认识也有不断进展,但辨证论治上各有不同,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也未制定统一的中医诊疗规范。此文章对2017—2021年运用中医辨证治疗胃痛的文献进行综述,从中医辨证思维、治疗法则、选方用药以及针灸方面进行梳理,以便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创立了理、法、方、药一体化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其在中医临床、方剂学上的贡献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被视为"医方之祖"、"论治楷模".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创立了理、法、方、药一体化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其在中医临床、方剂学上的贡献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被视为“医方之祖”、“论治楷模”。细考汉之前医著,包括《黄帝内经》在内.所载疗法,多为以针灸为主导的非药物疗法。那么仲景是否对此有所忽略?其实不然,《伤寒论》并非忽视非药物疗法,有些疗法做为论治主法,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作为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报本原则,是由“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而形成的一套理、法、方、药的完整体系,是中医临床诊疗的理论基础及思想方法,可以说它是中医学术的精髓。“证”不只是一个症状或一个综合证  相似文献   

9.
正针灸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传统学科之一,以用具简单和疗效显著为特点,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辨证论治是针灸治疗的特色和精华,是临床诊治疾病的基础。目前对针灸的辨证治疗尚缺乏清晰的认识,很多资料仍沿用内科的辨证施治体系[1],给针灸教学和临床治疗带来不便。经络辨证是目前针灸治疗提倡的,但其单一的辨证治疗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于是衍生出更多具有实践治疗意义的辨证方式。目前尚缺乏相关文献系统介绍临床常  相似文献   

10.
关于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繁荣  曾芳  唐勇 《中国针灸》2008,28(8):551-553
经络学说是指导针灸临床的核心理论.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简单地套用中医内科的辨证体系,难以体现针灸理论的核心和治疗的特色.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应牢牢把握针灸自身的特色和规律,以经络辨证为主体,以部位辨证为重点,以八纲辨证为指导,以脏腑辨证为补充,并在临证时重视腧穴特异性的运用,这样才能体现针灸理论的独特性,确保针灸辨证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李怡憬  戴海安 《河南中医》2021,41(4):645-648
中医药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主要有中医内治法和中医外治法。其中,中医内治法按剂型可分为:中药汤剂、中成药制剂、中药注射剂等;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中药穴位贴敷、艾灸、针刺等。目前,对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仍不规范,尚未形成一套固定的、公认的、统一的标准,在遣方用药、剂量选择、随证加减等方面,随意性较大,治疗结果难以重复。因此,需尽快完善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辨证与治疗体系,以提供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中医药的发展,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近年来,中医类诊断性医疗器械的研制促进了中医的数字化、客观化,服务于中医临床及科研。BD-SZ便携式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通过脉诊装置、舌诊装置及四诊合参分析系统可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评估,提供中医诊断的参考结果及中药处方建议,从而辅助临床治疗。为拓展中医药在国内及世界的发展和推广,突出该仪器的便携化特点,在中医四诊合参辨证的基础上,整合开发经络腧穴模块,为中医的临床应用、教学及医生自我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具体论述了经络腧穴模块的架构以及其与中医四诊合参自动辨证系统的整合、优化。  相似文献   

13.
从辨证论治、辨证分期、固定专方、中成药、单味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针灸推拿等方面概述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按辨证论治思维,据其发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的特点进行辨证分型,确立方药,内外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多种给药途径结合、多剂型结合进行个性化治疗,体现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多样性;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毒副作用亦小,易于被患者接受。未来期望①统一辨证分型、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严格按照对照双盲要求进行观察。②强化流行病学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有独特的优势,在药物干预方面有专方专药和经方时方,也有专家针对亚健康状态的复杂表现进行辨证用药干预;针灸和推拿按摩也被广泛地运用到亚健康状态的干预中;此外,还有太极拳健身等手段的运用以及这些干预手段的联合运用,这些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何进一步提高干预措施的针对性和效果并建立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干预体系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失眠注重调理脏腑阴阳平衡,拥有方药、针刺、艾灸、刮痧等多种治疗方法,并重视生活调摄及精神情志等的全方位调理。本文从五脏辨证、中药治疗、针刺等常用疗法及生活调摄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中医药对失眠的概括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历来以内科辨证思维为主导,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临床症状、内镜特点、疾病严重程度及疾病预后均与中医的"疽"相似。现借鉴中医外科治疽经验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注重阴阳、气血辨证及局部辨证,将本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疾病活动期采用白头翁汤加减,缓解期采用托里消毒散加减,结合中医保留灌肠及针灸,临床获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多重生殖及代谢表型。基于PCOS的病因病机、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进行论述,发现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中药周期疗法、针刺及针药联合、中西医结合、中医药防治妊娠并发症和中医药防治远期并发症等多种方法治疗PCOS,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在卵巢癌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分别从辨证分型、经典方药、常用中成药、单秘验方、针灸治疗五个方面对卵巢癌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中医药在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9.
疗效是中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疗效评价的前提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辨证论治作为中医诊疗遵循的基本原则,具有明显的个体化特点与优势,但是基于当前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方法,却难以从中获得高强度的个体化诊疗证据。因此,只有构建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疗效评价指标,才能发挥中医诊疗优势,促进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客观化与现代化。本文在着眼于中医辨证论治主观性与个性化特征的前提下,创新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与技术,提出了构建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疗效评价指标的思路与方法,将中医证候指标、西医疾病指标,及生活质量评价等作为个体化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据指标的数据类型和特征,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进行专家问卷调查、确定指标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个体化疗效综合评价模型,进而形成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疗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