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不辨原发继发,治疗无的放矢.原发性前胃弛缓由饲养管理不当引起,饲料单一、品质不良、突然更换、气候突变等均是诱因。近几年奶牛饲养业在各地迅速兴起,很多饲养户没有饲养经历,加之设施简陋,前胃弛缓发病率更高。对原发性弛缓健胃促反刍一般1~3日即可告愈。继发性前胃弛缓可继发于其他任何疾病,笔者观察到下列几种疾病与前胃弛缓最易混淆而枉然用药。  相似文献   

2.
牛前胃弛缓中西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前胃弛缓中西疗法甘肃省农垦总公司钱耀统牛前胃弛缓是由于前胃运动机能减弱,导致消化紊乱的慢性疾病。是牛常见病之一。役牛、肉牛和奶牛均可发生。本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前胃弛缓,多由饲养管理失宜,突然改变饲养方式,过度劳役或缺乏运动,矿物...  相似文献   

3.
1病因 1.1原发性前胃弛缓多由长期饲喂劣质粗硬混有泥沙等难于消化的饲料,突然改变饲养方式、过度劳役或缺乏运动。  相似文献   

4.
牛原发性前胃弛缓的辨证论治俞好贤(甘肃省畜牧学校黄羊镇733006)根据我校兽医门诊部的统计,牛前胃病约占牛病的60%,其中前胃弛缓尤为突出。笔者诊治原发性前胃弛缓56例,治愈50例。1病因饲养管理不善,饮喂失节,饥饱不均,或失于管理,偷食多量精料,...  相似文献   

5.
牛前胃弛缓是由于前胃运动机能减弱,导致消化紊乱的慢性疾病,是牛常见病之一,役牛、肉牛和奶牛均可发生。本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前胃弛缓,多由饲养管理失宜、突然改变饲养方式、过度劳役或缺乏运动、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等原因引起。继发性前胃弛缓,发生于瘤胃积食、瘤胃臌气、创伤性网胃心包炎、真胃炎、腹膜炎等。中兽医认为本病是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导致功能降低。分为脾胃气虚、脾胃阳虚和脾胃阴虚。  相似文献   

6.
《北方牧业》2012,(15):23
<正>前胃弛缓是前胃兴奋性和收缩力降低,消化机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1病因原发性前胃弛缓,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所致。如长期饲喂粗劣难以消化的饲料,而又饮水不足:或长期饲喂细碎柔软的饲料,不能兴奋前胃:草料的突然变化前胃一时难以适应;牛舍阴冷潮湿,过于拥挤;环境卫生不良;过劳或运动不足,缺乏光照,而使神经反应性降低,消化道陷于弛缓均易引起本病。2临床症状急性前胃弛缓,病牛食欲,饮欲减退,反刍减少而迟缓,瘤胃蠕动音减弱而  相似文献   

7.
羊前胃弛缓是由各种原因导致前胃兴奋性降低、胃壁收缩力减弱,胃内容物后运缓慢,腐败发酵,菌群失调,引起消化机能障碍以及全身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中医称为脾胃虚弱。1病因前胃驰缓的病因比较复杂,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1.1原发性的病因原发性前胃驰缓亦称单纯性消化不良,病因都与饲养管理和自然气候的变化有关。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品种单一,长期饲喂粗硬难消化的饲料,如秸秆、麸皮等,或长期饲喂过多精料而运动不足,  相似文献   

8.
山羊前胃弛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过去都是用新斯的明,毛果芸香碱,吐酒石,番木别酊等反刍药物治疗,既烦琐又有很大副作用。1998年以来,我们试用吗丁琳片剂口服治疗山羊前胃弛缓20例,收到很好效果。1病因原发性前胃弛缓都与饲养管理和自然气候的变化有关。饲料过...  相似文献   

9.
<正>奶牛前胃弛缓是由多种因素致使前胃神经的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饲料在前胃中消化、运转发生障碍,并腐败发酵,产生有毒物质,破坏瘤胃内的微生物引起的消化机能障碍为主,并伴有全身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本病虽然对奶牛生命危害不大,但为养殖场长期性发病,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却不可忽视。1病因1.1原发性前胃弛缓,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1)长期饲喂单一、难消化的粗饲料。这些饲料质地坚  相似文献   

10.
奶牛前胃弛缓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前胃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不能正常消化和后移,在前胃内产生大量腐败和酵解的有毒物质,引起消化障碍,食欲、反刍减退以及全身机能紊乱现象的一种奶牛疾病。前胃弛缓的病因比较复杂,原发性前胃弛缓都与饲养管理有关。不按时饲喂草料及草料质量低劣饲料过于单纯、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饲养失宜、管理不当或因冬季运动不足,缺乏日光照射,神经反应性降低,消化道陷于弛缓,易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发病率较高,对牛的健康影响很大。笔者接诊了18头典型病例,采用中西医药结合治疗方法治愈16例,取得良好效果。以上述的病例为依据,重点探讨了该病的治疗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羊前胃弛缓是由于前胃神经兴奋性下降,收缩力减弱,导致前胃内容物无法正常被消化以及向后运送,并发生腐败分解,生成有毒物质,影响消化机能,造成全身机能失调。病羊主要临床症状是食欲不振,前胃蠕动缓慢或者完全停滞,反刍和嗳气减少或者停止。原发性病因是羊群饲养管理不科学,继发性病因是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等。现概述绒山羊前胃弛缓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并总结有效防治措施,为广大养羊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于牛消化生理、消化道构造的特殊性,导致了牛最易发生前胃方面的疾病,常见的有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瓣胃阻塞,这三种疾病往往互为因果。由于食入大量草料、精料,饱食后重度劳役,管理失误,饮水不足等因素,导至前胃消化机能降低,引起瘤胃积食、瓣胃阻塞;由于暴饮暴食,产生瘤胃、瓣胃阻塞后,又可使前胃消化机能降低,微生物区系活力下降,酸碱度失衡,而继发前胃弛缓。1前胃弛缓1.1原因原发性前胃弛缓多由于饲养管理不当,  相似文献   

13.
牛瓣胃阻塞又称瓣胃秘结,原发性瓣胃阻塞多因饲养管理不当,或由于消化机能和代谢机能紊乱引起误食异物所致;继发性瓣胃阻塞多因前胃弛缓,瓣胃收缩力减弱,瓣胃内容物滞留,水分被吸收而干涸,致使瓣胃秘结、扩张的一种疾病,常见于奶牛。  相似文献   

14.
牛前胃弛缓是前胃的运动机能减弱、兴奋性和收缩力降低、消化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中兽医称为脾虚慢草。原发性前胃弛缓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继发性前胃弛缓多发生于瘤胃积食、瘤胃臌气、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等前胃疾病及多种传染病、寄生虫病和热性病的发病过程中,但笔者却遇到两例口服抗生素引起的前胃弛缓,现报道如下:1病例1.1病例11995年9月某畜主诉其所饲养的耕牛患病。经查,患牛为一青年水牛,体温37.8℃,呼吸27次/min,脉搏47次/min;精神沉郁,食欲丧失,反刍停止;听诊瘤胃时,许久才能听到极微弱…  相似文献   

15.
牛羊原发性前胃弛缓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牛羊前胃神经兴奋性降低,肌肉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异常发酵产生大量腐败物质,引起消化障碍,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乃至全身机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常发生于冬春季节及农忙时节.笔者在兽医临床上采用猪油与青菜叶配合的办法,对11例(牛8例,羊3例)原发性反刍动物前胃弛缓进行治疗,结果全部治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前胃弛缓是前胃机能紊乱,兴奋性降低,收缩减弱或缺乏,导致临床上表现以食欲不定、反刍和嗳气紊乱、瘤胃蠕动减弱或异常等为主征的一种较常发生的前胃疾病。1病因1.1原发性前胃弛缓主要是饲养不合理,如精料特别是蛋白质饲料饲喂过多,致使消化机能紊乱;日粮配合不平衡,如粗饲料不足而过多饲喂糟粕类—酒糟、糖糟、豆腐渣、啤酒糟等;粗劣饲料加工调制不当,长期饲喂单一的和难以消化的秸杆,如麦秸、稻草等。管理上不科学,如突然改变饲喂次数、舍饲突然变为放牧、密集饲养在不良环境中等,皆可诱发前胃弛缓类疾病。1.2继发性前胃弛缓除常见于某些…  相似文献   

17.
牛前胃弛缓(本文指的是原发性前胃弛缓)是常发病之一。发病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上的错误。常见的饲养管理错误包括:长期喂单一粗糙不易消化的饲料、饥饱不均、使役过度等。所有这些条件,均足以严重地  相似文献   

18.
正前胃弛缓俗称"宿草不转",主要是前胃(包括瘤胃、网胃、瓣胃)的兴奋和收缩力降低致使前胃内容物排出延迟所引起的以前胃运动和消化等机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前胃蠕动减弱或停止、食欲减退、反刍嗳气减少且紊乱、常伴有一定的酸中毒为特征的常见疾病。1病因1.1原发性前胃弛缓主要是饲养管理失宜所致。1.1.1饲养管理不善,如运动不足、缺少光照、过饥过饱、密集饲养、夏季高温、冬季严寒等使消化神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前胃弛缓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前胃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不能正常消化和后移,在前胃内产生大量腐败和酵解的有毒物质,引起消化障碍,食欲、反刍减退以及全身机能紊乱现象的一种奶牛疾病。前胃弛缓的病因比较复杂,原发性前胃弛缓都与饲养管理有关。不按时饲喂草料及草料质量低劣饲料过于单纯、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饲养失宜、管理不当或因冬季运动不足,缺乏日光照射,神经反应性降低,消化道陷于弛缓,易导致本病的发  相似文献   

20.
正牛前胃弛缓,中兽医称为脾虚不磨,多因牛采食大量不易消化饲料、突然变换饲料或长期饲喂单一粗劣难以消化饲料,导致胃内的食物停滞或阻塞,瘤胃蠕动减弱直至停止,前胃机能障碍,消化机能紊乱的一种疫病。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前胃弛缓和继发性前胃弛缓。除因饲养不当、饮水不足等引起原发性前胃弛缓外,瘤胃积食、瘤胃臌气、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酮血症等也可继发本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季和冬季多发,舍饲牛易发。2015年5月份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