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乙二醇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作为聚氨酯多孔膜的致孔剂,通过对聚氨酯多孔膜的电镜图、透湿性、接触角以及拉伸性能的表征与分析,探究乙二醇和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的用量对聚氨酯微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二醇,添加量在50%时,透湿量达到2929 g/(m2· d );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率分别在5.77 M Pa ,451.3%,说明得到的聚氨酯多孔膜具有较高的透湿量、孔隙率以及较强的拉伸性。  相似文献   

2.
3.
以异氰酸酯(MDI)、聚己二酸丁二酯(PBA)、1,4-丁二醇(BDO)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合成了聚酯型聚氨酯(PU),并优化了聚合工艺;考察了聚氨酯浆料浓度、凝固浴的温度和浓度以及致孔剂等因素对聚氨酯多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DI为硬段物质、PBA为软段物质、BDO为扩链剂合成的聚氨酯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聚氨酯膜的结构及性能最优的成膜条件为:聚氨酯浆料浓度为30%~40%,凝固浴温度为30℃,凝固浴浓度要低于10%,同时添加适量的PEG或BDO等致孔剂.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融纺丝制得聚氨酯系中空纤维膜,研究了不同热处理介质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聚氨酯系中空纤维膜经热水介质处理后水通量随理论拉伸倍数的增加而增大,经热空气介质处理后水通量随理论拉伸倍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经热水介质处理后可提高聚氨酯系中空纤维膜断裂伸长率,而经热空气处理后则可提高其断裂强度;在相同压力条件下,热水介质处理后聚氨酯系中空纤维膜的水通量更易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干法形状记忆聚氨酯膜的智能透湿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形状记忆聚氨酯功能及其应用 ,研究了成膜温度与其结构性能的关系 ,重点探讨了形状记忆聚氨酯透湿气性对温湿度的依赖关系 ,说明了将其用于开发智能防水透湿编织产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膜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溶剂草剂型聚氨酯的浓度和模量对聚氨酯成膜微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的浓度和聚氨酯模量对聚氨酯膜的微结构和物理性能影响较大:随着聚氨酯浓度的增加,成膜后膜的微结构趋于紧密,断裂强度和断裂延伸度增大,并不受模量的影响;随着聚氨酯模量的增大,成膜后膜的微结构趋于疏松,断裂强度和断裂延伸度下降,进一步分析了导致此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将季铵盐壳聚糖(HACC)与水性聚氨酯(WPU)进行共混,对共混膜进行了耐静水压、透湿量性能测试.讨论了HACC用量、共混时间、烘干温度对共混膜防水透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ACC用量10%~15%,共混时间15~20min,烘干温度100~110℃时,制备的共混膜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湿性能及共混性能.  相似文献   

8.
多孔PTFE膜基体厚度对复合质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厚度PTFE多孔膜为基体,制备了Nafion/PTFE复合质子交换膜.SEM表明采用Nafion树脂充分填充到PTFE多孔膜中为基体,通过拉伸和溶涨实验比较了不同厚度PTFE多孔膜基体制备的复合膜的物理性能差异.电化学和单电池测试表明,PTFE多孔膜厚度为15μm时,制备的复合膜性能最好,在600 mA/cm2时输出电压为0.664 V,优于同条件下的美国杜邦的Nafion111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采用半预聚体法,以不同分子量的PCL(聚己内酯二元醇)、液化M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BDO(1,4-丁二醇)为原料,制成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讨论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CL对聚氨酯力学性能、热性能、形状记忆性能等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PCL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邵氏A硬度、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热变形温度和维卡软化点等均增大;形状固定率和形状回复率随着软段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几乎都大于95%.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乳液及其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含有异氰酸酯端基的预缩体与EPCL在酮溶剂中聚合成PU溶液,然后溶于水,制得自乳化的PU乳液并浇注成膜,通过其膜的性能测试发现在一定条件制得的PU膜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1.
聚氨酯合成革生产中,为了降低成本,改善性能,经常在涂层浆中添加填充剂纤维素粉末等。为了提高聚氨酯合成革的吸湿性,本文用改性羧甲基纤维素代替纤维素粉末作填充剂,并对分别添有纤维素粉末和改性羧甲基纤维素的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丝素/聚氨酯共混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丝素(SF)溶液和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APU)混合制成透明的薄膜。通过测试,分析了共混膜的IR图谱、X射线衍射曲线、电子显微镜扫描照片和力学性能,研究了不同共混比例的SF/APU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共混膜中的丝素的结晶度由于聚氨酯的加入,β-结构有所提高;随着丝素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拉伸断裂强力和初始模量提高,拉伸断裂伸长率减小;压缩线性度随聚氨酯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共混膜的柔软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改性剂含量以及干燥方式对聚氨酯多孔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氨酯/乙炔黑多孔复合吸附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乙炔黑浓度以及常温真空干燥对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得到了最佳合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乙炔黑加入量的质量分数为2%~3%时,多孔整体材料呈现更加均匀的三维贯穿分级微米孔结构,吸附速率最高达1.5×10-3g/s,是纯聚氨酯热塑性(TPU)多孔材料的8倍。采用常温真空干燥制备得到的聚氨酯多孔吸附材料对植物油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对植物油的循环吸附量均大于90%,与传统的冷冻干燥相比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阴离子型聚氨酯对丝素蛋白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分散阴离子型聚氨酯和丝素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丝素/聚氨酯(SF/PU)共混膜。借助SEM、Raman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不同配比共混膜的结构。结果表明:共混膜为非均相体系;膜的结构、力学性能和透气性均与膜中两组分的相对含量有关,随着聚氨酯的加入,共混膜的柔韧性得到提高,它能够克服纯丝素膜刚而脆的弱点。最后,对用共混液整理的真丝织物的湿态回复角、透气性等物理性能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聚氨酯合成革的服装穿着舒适性,本文采用超细蚕丝粉体改性聚氨酯合成革,力求提高合成革的透湿量。试验发现,将超细蚕丝粉体改性聚氨酯合成革后,合成革的透湿性明显改善。透湿量随着蚕丝粉体量的增加、透湿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且合成革的厚度对其透湿量也产生一定影响,它们之间呈现一定的三维曲面关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葡萄糖传感顺响应电流线性范围小,不能满足糖尿病诊断、治疗的问题,采用扩散限制膜来扩大线性范围,主要研究了以聚氨酯为扩散限制膜的葡萄糖传感器。研究了在不同制膜液浓度及不同浸渍次数的条件下,葡萄糖传感器的响应性能。结果表明:没有引入聚氨酯扩散限制膜的葡萄糖传感器响应线性范围很小(<2.78mM);引入聚氨酯扩散限制膜后,随着制膜液浓度及浸渍次数的增加,葡萄糖传感器的响应线性范围增大(最高可达0-33.3mM),灵敏度减小,对干扰物质抗坏血酸的响应电流减小(最大可以减少95%)。说明聚氨酸扩散限制膜的引入是提高葡萄糖传感器响应线性范围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并能较大程度地消除干扰物质抗坏血酸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普通聚氨酯PU(a)和两种热敏聚氨酯(Thermo Sensitive Polyurethane)PU(b)和PU(c)微相结构和性能的差异,并采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正电子湮没谱仪(PAL)分别对3种聚氨酯的相转变温度,自由体积分数,自由体积空洞半径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自由体积空洞半径的变化对薄膜透汽、透湿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敏聚氨酯PU(b)和PU(c) 在设定温度范围内(20~50 ℃)具有明显的两相分离结构;在其可逆相相转变温度前后,其自由体积空洞平均半径R、自由体积分数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自由体积分数均由20 ℃的1.6%左右提高到50 ℃时9%以上,自由体积空洞的平均半径由20 ℃时的0.23 nm提高至50 ℃时的0.4 nm以上,且均高于水蒸汽分子的平均半径(R=0.4 nm).相似地,热敏聚氨酯薄膜PU(b)和PU(c)的透汽、透湿性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相转变前后其透湿量分别提高了130%,160%,表现出了明显的热敏特性.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主要讨论了聚醚的品种和不同当量对水基聚氨酯成膜材料热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丙二醇、聚乙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和聚己二酸丁二酯二醇等多种聚醚中,尤以聚四氢呋喃醚PTMG耐低温性、压花成型性和耐切割性最优。增加聚氨酯链段中硬段的浓度,可以提高涂层的离板性;将不同种类的聚醚共聚可显著提高成膜材料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聚己二酸丁二醇酯2000、聚乙二醇以及改性蓖麻油作为混合软段制备了一系列温度感应性聚氨酯,分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宽角X衍射等对其化学结构、微观结构、热性能及结晶性进行研究,并将制备聚氨酯用于织物整理,通过测定整理织物的透湿率和耐静水压考察其防水透湿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系列聚氨酯热熔融温度在35~40℃,其整理织物的透湿率在此温度范围附近有明显突跃;X宽角衍射结果显示,所制备的聚氨酯在19°,25°和21.5°出现软段PEG2000和PBA2000的结晶峰;SEM照片显示,所制备的聚氨酯形成一致密无孔薄膜,硬相分布在软相中,织物经涂层后在表面形成一层聚氨酯膜;整理织物的透湿率随聚氨酯组分中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和PEG2000含量增加逐渐增大,随硬段含量增加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